專利名稱: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
背景技術:
精制棉(Refined cotton)是均勻疏松、無木屑、竹屑、泥沙、油污、金屬物等雜質的白色絮狀物。其原料為棉短絨,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它是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其組成的質量比碳44.4%、氫6. 17%、氧49. 39%,其密度一般為L50-L56g/cm3,比熱容L30_L40kJ/(kg V ),可溶于銅氨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親水性和良好 的吸附性。精制棉的通式(C6H1005)n。n表示纖維素的聚合度,說明了組成纖維素大分子中重復的基本鏈節——葡萄糖殘基,在纖維素大分子中所含葡萄糖殘基的數目稱纖維素的聚合度,棉纖維的聚合度一般為10000-15000。精制棉無毒、無味、易吸水,是制造醚類纖維素(如CMC、HEC、HPMC、MC等)、硝化纖維素(硝化棉)和醋酸纖維素的主要材料,廣泛用于食品、醫藥、日化、塑料、電子、造紙、冶金、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被譽為“特種エ業味精”。精制棉原料為天然植物纖維素纖維,符合人們日益崇尚的緑色、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特別是其增稠賦型的功能,使得精制棉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凸現。精制棉不僅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出口到瑞士、意大利、捷克、委內瑞拉、印度、泰國等10多個國家。精制棉傳統生產エ藝流程為備料、開棉、投料、蒸煮、熱洗、冷洗、酸洗、漂白、酸處理、水洗、碾壓驅水、氣流烘干、打包等。主要設備有鍋爐、蒸球、漂白機、壓榨機、打包機、捏合機、耙干機、烘干機、粉碎機及酒精回收塔等。目前,現有的精制棉粉碎生產裝置中沒有采用自動抓棉機,存在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ー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它通過抓棉飛刀來抓取及撕碎精制棉,實現了抓棉的自動化,再通過引風機及上料風管把撕碎的精制棉輸送至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因而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大幅下降。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包括抓棉小車,所述抓棉小車上安裝有ー個抓棉吸盤,所述抓棉吸盤為ー個倒錐形盤,抓棉吸盤的底端安裝有ー圈抓棉飛刀,抓棉吸盤的頂端通過一段伸縮管連接上料風管。所述抓棉小車的一端固定連接ー個滑環,抓棉小車的另一端底端安裝有車輪,抓棉小車以滑環為轉軸、圍繞滑環轉動。[0012]所述抓棉裝置設置有內圈墻板和外圈墻板。與傳統生產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抓棉飛刀來抓取及撕碎精制棉,實現了抓棉的自動化,再通過引風機及上料風管把撕碎的精制棉輸送至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因而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大幅下降。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包括抓棉小車1,所述抓棉小車上安裝有ー個抓棉吸盤2,所述抓棉吸盤為ー個倒錐形盤,抓棉吸盤的底端安裝有ー圈抓棉飛刀3,抓棉吸盤的頂端通過一段伸縮管4連接上料風管5。 所述抓棉小車的一端固定連接ー個滑環6,抓棉小車的另一端底端安裝有車輪7,抓棉小車以滑環方轉軸、圍繞滑環轉動。所述抓棉裝置設置有內圈墻板8和外圈墻板9。與傳統生產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抓棉飛刀來抓取及撕碎精制棉,實現了抓棉的自動化,再通過引風機及上料風管把撕碎的精制棉輸送至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因而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大幅下降。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ー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棉小車,所述抓棉小車上安裝有一個抓棉吸盤,所述抓棉吸盤為ー個倒錐形盤,抓棉吸盤的底端安裝有ー圈抓棉飛刀,抓棉吸盤的頂端通過一段伸縮管連接上料風管。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棉小車的一端固定連接ー個滑環,抓棉小車的另一端底端安裝有車輪,抓棉小車以滑環為轉軸、圍繞滑環轉動。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棉裝置設置有內圈墻板和外圖墻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精制棉自動抓棉裝置,包括抓棉小車,所述抓棉小車上安裝有一個抓棉吸盤,所述抓棉吸盤為一個倒錐形盤,抓棉吸盤的底端安裝有一圈抓棉飛刀,抓棉吸盤的頂端通過一段伸縮管連接上料風管。本實用新型通過抓棉飛刀來抓取及撕碎精制棉,實現了抓棉的自動化,再通過引風機及上料風管把撕碎的精制棉輸送至粉碎機中進行粉碎,因而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低。
文檔編號D01G7/00GK202595370SQ20122021103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1日
發明者李坤, 田海濱, 李軍平 申請人:新疆光大山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