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與外部設備之間的傳動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縫紉機由電機通過傳動帶驅動縫紉機工作,這種傳動結構由于傳動效率低且皮帶容易損害,因此現用的縫紉機已過渡到由電機直接驅動,而原有縫紉機外部所配套設置的繞線器已無法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缺陷,通過設置連接縫紉機與傳統繞線器之間的中間傳動裝置,實現與傳統縫紉機相配套的繞線器與現有電機直驅縫紉機繼續配套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包括中間傳動輪和連接支架;其中,中間傳動輪,其轉軸與連接支架緊固連接,其中間傳動輪的邊緣環周穩固套接高摩擦力的彈性輪套;連接支架,在繞線器高低方向上與繞線器可調節的固定連接,固定連接后中間傳動輪分別與直驅縫紉機所帶動的手輪和繞線器的繞線輪相抵接,通過高低方向上的調節,實現中間傳動輪分別與直驅電機機所帶動的手輪和繞線器的繞線輪相抵接,將手輪的扭矩傳遞給繞線輪。連接支架設有高低方向上的長條形螺孔,螺栓穿過螺孔將固定支架與繞線器緊固連接,螺孔的長度決定連接支架相對于繞線器的高度調節范圍。上述技術中,連接支架由金屬薄板沖壓制成,連接支架的側邊設有翻邊,以增加連接支架的剛度。上述技術中,連接支架設有沖壓成型的中間傳動輪軸孔,中間傳動輪轉軸插入軸孔中被由緊固螺栓鎖定。上述技術方案中,連接支架通過中間連接件與繞線器連接,連接支架與中間連接件之間為高度方向上可調節的緊固連接,中間連接件為“門”形結構,騎跨在繞線器結構上,可與復數種繞線器實現適配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可調節高低的傳動裝置,將縫紉機手輪的扭矩傳遞給繞線器,驅動繞線器工作,適應不同現有直驅縫紉機與傳統繞線器的動力傳遞需要,適用范圍廣,可以作為批量生產的通配件,保持傳統繞線器的繼續使用,降低整個縫紉設備的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繞線器、傳動裝置之間連接關系的立體[0011]圖2是傳動裝置實施例1的前視立體圖;圖3是傳動裝置實施例1的后視立體圖;圖4是傳動裝置實施例2的后視立體圖。結合附圖在其上標注以下附圖標記1-工作臺面,2-縫紉機,3-驅動電機,4-手輪,5-繞線器,51-繞線輪,52-擺架,53-擺架固定座,54-擺架轉軸,55-繞線盤,56-擺架鎖定機構,57-解鎖片,58-剎車皮,59-螺栓過孔,6-傳動裝置,61-中間傳動輪,62-論套,63-轉軸,64-連接支架,65-翻邊,66-軸孔,67-螺栓過孔,68-延長面,69-螺栓,7-螺栓,8-中間連接件,81-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如圖1所示,縫紉機2安裝于工作臺面I上,直驅電機3帶動縫紉機2工作的同時帶動手輪4轉動,繞線器5安裝于工作臺面1,手輪4通過傳動裝置6與繞線器5動力連接,將扭矩自手輪4傳至繞線器5。進一步如圖2、3所示,繞線器5的主要繞線機構包括繞線輪51、擺架52、擺架固定座53、擺架轉軸54、繞線盤55,擺架鎖定機構56、解鎖片57和剎車皮58 ;其中,擺架52通過擺架轉軸54與擺架固定座53轉動連接,繞線盤55的轉軸(圖中未示出)穿過擺架52的側表面,在擺架52的另一側與繞線盤55連接,繞線輪51的轉動帶動繞線盤55轉動,將線繞于繞線盤55上;擺架鎖定機構56由三節擺桿串接組成,擺架鎖定機構56 —端固定,另一端與擺架52相連接,相鄰連接擺桿之間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鎖定擺架52時,鎖定機構的各擺桿之間處于擺動的死點,解鎖片57伸入繞線盤的線槽內與繞線相貼靠,在繞線達到設定的量時,解鎖片57受到繞線的抵接帶動鎖定機構的擺桿轉動并越過轉動死點,在復位彈簧(圖中未示出)的拉動下,擺架52繞擺架轉軸54轉動。進一步如圖2所示,連接支架64為薄金屬板沖壓出的鈑金件(也可以根據需要由整塊的金屬加工而成,呈豎向設置,豎向一側設有翻邊65 (或兩側,根據實際需要),以增加連接支架的剛度,連接支架64的背面與擺架52的表面相貼合,連接支架64的寬度與擺架52的寬度相一致或接近,連接支架64的面設有豎向的長條形螺螺過孔67,52的相應表面設有對應的螺孔55,固定螺栓7穿過長條形螺栓過孔67與擺架52上的螺孔相連接,連接支架64在長條形螺栓過孔67的約束下作上下調節,達到設定的位置后,擰緊螺栓7將連接支架64與繞線輪擺架52緊固連接;連接支架64的頂部橫向設有卷曲形成的中間傳動輪轉軸的軸孔66,軸孔66與手輪4的轉軸的軸線相平行,中間傳動輪的轉軸63插入軸孔66中,軸孔66的末端設有折彎翻起的延長面68,延長面68上設有貫通延長面68和連接支架64面部的螺孔,螺栓69穿過螺孔將軸孔66的卷曲面收緊,將插入軸孔66的中間傳動輪轉軸63緊固夾持。進一步如圖2、3所示,中間傳動輪61的邊緣環周穩固套接高摩擦力的彈性輪套62 ;連接支架64通過螺孔67進行高度調節,實現中間傳動輪61分別與直驅縫紉機所帶動的手輪4和繞線器的繞線輪51相在繞線工作時抵接,將手輪的扭矩傳遞給繞線輪,在繞線結束時中間傳動輪51隨繞線擺架52繞轉軸54轉動,擺架52帶動中間傳動輪61與縫紉機手輪4脫離,同時剎車皮58對繞線輪51實施制動。實施例2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的實施例2,如圖4所示(為了表達清楚,僅詳細表達與實施例1各圖之間的區別點,其余簡略),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連接支架64通過中間連接件8與繞線器連接5,連接支架64與中間連接件8之間為高度方向上可調節的緊固連接,中間連接件8為“門”形結構,騎跨在繞線器擺架上,中間連接件8的表面的各位置處設有針對不同型號繞線器連接的螺孔81,連接螺栓穿過螺孔81將中間連接件8的兩側壁連接收緊,將繞線器擺架緊固夾持,此結構可與各種不同型號的繞線器實現適配連接。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縫紉機2安裝在縫紉機工作臺面I上,縫紉機機體I的右側共軸連接驅動電機3,驅動電機3的右側還共軸連接有手輪4,繞線器5同時安裝在縫紉機工作臺面I上,先根據縫紉機手輪4與安裝的繞線器5之間的高度通過連接支架64調節、固定好中間傳動輪6與擺架52之間的固定位置,再通過擺架鎖定機構56對擺架實現鎖定,然后通過繞線器底板上的長條形螺栓過孔59調節好繞線器5與手輪4之間的前后位置,在確定中間傳動輪與手輪、繞線輪之間具有合適的抵接壓力后,將繞線器5固定在縫紉機工作臺面I上,手輪4通過抵接的中間傳動輪6將扭矩傳遞給繞線輪51,在繞線工作結束時擺架鎖定機構56自動解鎖,擺架52轉動時帶動中間傳動輪6與手輪4脫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可調節高低的中間傳動裝置,適應不同現有直驅縫紉機與傳統繞線器的動力傳遞需要,適用范圍廣,可以作為批量生產的通配件,保持傳統繞線器的繼續使用,降低整個縫紉設備的成本。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間傳動輪和連接支架; 中間傳動輪,其轉軸與連接支架緊固連接,其中間傳動輪的邊緣環周穩固套接高摩擦力的彈性輪套; 連接支架,在繞線器高低方向上與繞線器可調節的固定連接,固定連接后中間傳動輪分別與直驅縫紉機所帶動的手輪和繞線器的繞線輪相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支架設有高低方向上的長條形螺孔,螺栓穿過螺孔將固定支架與繞線器緊固連接,螺孔的長度決定連接支架相對于繞線器的高度調節范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支架由金屬薄板沖壓制成,連接支架的側邊設有翻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支架設有沖壓成型的中間傳動輪軸孔,中間傳動輪轉軸插入軸孔中由緊固螺栓鎖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支架通過中間連接件與繞線器連接,連接支架與中間連接件之間為高度方向上可調節的緊固連接,中間連接件為“門”形結構,騎跨在繞線器結構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機直驅縫紉機與繞線器之間的傳動裝置,包括中間傳動輪和連接支架;中間傳動輪,其轉軸與連接支架緊固連接,其邊緣環周穩固套接高摩擦力的彈性輪套,輪套分別與直驅電機所帶動的手輪和繞線器的繞線輪相抵接,將手輪的扭矩傳遞給繞線輪;連接支架,具有與現有繞線器的連接面,連接面的豎向上設有貫通的長條形螺栓過孔,螺栓穿過螺栓過孔與現有繞線器相連接,實現連接支架與繞線器之間高低方向上可調節的固定連接,相互之間的調節范圍受到螺栓過孔的長度尺寸的約束;可以適應不同現有直驅縫紉機與傳統繞線器的動力傳遞需要,可以作為批量生產的通配件,保持傳統繞線器的繼續使用,降低整個縫紉設備的成本。
文檔編號D05B69/04GK202849764SQ2012205845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8日
發明者沈永平 申請人:寧波億諾寶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