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料回收系統,特別涉及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熱風無紡布的生產過程中,通常是采用纖維原材料進行開松、梳理后鋪成纖維網,再用熱風穿透纖維網,使之受熱而得以粘合生成整張無紡布。生產的整張無紡布需要進行裁剪并收卷形成成品,而整張無紡布的邊緣不整齊,在裁剪后會形成大量的廢棄邊料,大量的廢棄邊料需要進行堆放且難以處理,通常采取低價出售的方式進行處理,成本高價值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至少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之一。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包括進料裝置、滾筒、梳毛輥和出料輸送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輸送裝置分別位于滾筒的前后,滾筒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一刺條,梳毛輥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二刺條,梳毛輥與滾筒配合使第一刺條與第二刺條交錯排列。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無紡布邊料通過進料裝置輸送到滾筒和梳毛輥之間,滾筒和梳毛輥相對轉動,滾筒的線速大于梳毛輥的線速,可使第一刺條與第二刺條交錯相對移動對滾筒和梳毛輥之間的無紡布邊料進行撕拉,可使無紡布邊料變成蓬松的絮狀體,絮狀體經過滾筒和梳毛輥多次的撕扯梳理變成單根纖維,再通過出料輸送裝置輸送到無紡布生產線的進料端作為原材料使用。可將廢棄的無紡布邊料進行重新回收再利用,節省資源,避免了材料的浪費,提高了邊料的使用價值,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剝毛輥,剝毛輥位于梳毛輥一側并與梳毛輥配合。由此,剝毛輥可將附著于梳毛輥上的無紡布邊料從梳毛輥上剝離下來,以確保梳毛輥正常工作。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梳毛輥與剝毛輥均設置為多根并一一對應設置。由此,多根一一對應的梳毛輥與剝毛輥可使無紡布邊料被進一步撕拉,以達到原材料所需要的蓬松度。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刺條和第二刺條均傾斜設置。由此,傾斜設置的第一刺條和第二刺條在相對運動時對無紡布邊料的撕拉效果更好。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進料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輸送帶、喂料輥和兩個帶輪,輸送帶環繞兩個帶輪,喂料輥至少對應設置為兩條并位于輸送帶出料端。由此,無紡布邊料可放置在進料輸送帶上,進料輸送帶則可將無紡布邊料送入到兩條喂料棍之間,喂料棍相對轉動將無紡布邊料輸送到滾筒上。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輸送帶上設有多條間隙。由此,輸送帶上的間隙可讓夾雜在無紡布邊料內的硬質雜質及金屬雜質掉落,防止雜質進入回收系統和生產系統損壞機器。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出料輸送裝置包括進氣管、接料筒和風機,接料筒的一端與滾筒一側相接,接料筒的一端與風機連接,進氣管安裝于接料筒內。由此,通過接料筒承接滾筒輸出的蓬松絮狀無紡布邊料,再由風機通過風力將無紡布邊料送入到無紡布生產線的進料端。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進氣管安裝于接料筒的上側壁,進氣管上開有多個出氣孔。出氣孔輸出的空氣可剝落滾筒上的無紡布邊料,有利于對無紡布邊料進行輸送。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所示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的滾筒、梳毛輥和剝毛輥配合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所示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的進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所示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的輸送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圖1?圖4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
[0019]參照圖1和圖2,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包括進料裝置1、滾筒2、梳毛輥3、出料輸送裝置4、剝毛輥5和機殼6。滾筒2、梳毛輥3、和剝毛輥5均設置于機殼6內。進料裝置I和出料輸送裝置4分別位于滾筒2的前后,滾筒2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一刺條21,梳毛輥3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二刺條31,梳毛輥3與滾筒2配合使第一刺條21與第二刺條31交錯排列。
[0020]剝毛輥5位于梳毛輥3—側并與梳毛輥3配合。
[0021]梳毛輥3與剝毛輥5均設置為多根。梳毛輥3可優選設置為三根,可繞滾筒2的上半周面依次設置。剝毛輥5與梳毛輥3—一對應設置。剝毛輥5上設有第三刺條51,可將附著于梳毛棍3上的無紡布邊料剝離。
[0022]第一刺條21和第二刺條31均采用傾斜設置。有利于對無紡布邊料進行輸送,在滾筒2與梳毛輥3相對轉動時可對無紡布邊料進行撕拉。
[0023]進料裝置I包括依次設置的輸送帶11、喂料輥12和兩個帶輪112。輸送帶11環繞兩個帶輪112并被帶輪112帶動轉動。喂料輥12至少對應設置為兩條,喂料輥12可設置為四條并兩兩對應依次設置。
[0024]參照圖1和圖4,進料輸送帶11包括和帶體111和兩個帶輪112,帶體111環繞兩個帶輪112并被帶輪112帶動,帶輪112可以采用電機帶動。帶體111上設有多條間隙113。帶體111可以由兩條邊帶1111和多條連接木片1112組成,兩條邊帶1111固定于連接木片1112的兩端,多條連接木片1112依次平行排列,相鄰兩條連接片之間留有間隙113。間隙113可讓夾雜在無紡布邊料內的硬質雜質及金屬雜質掉落,防止雜質進入回收系統和生產系統損壞機器。
[0025]出料輸送裝置4包括進氣管41、接料筒42和風機43,接料筒42的一端與滾筒2—側相接并與機殼6固定連接。接料筒42的一端與風機43連接,進氣管41安裝于接料筒42內。
[0026]參照圖1和圖3,進氣管41安裝于接料筒42的上側壁,進氣管41上均勻開有多個出氣孔411。可向進氣管41通入壓縮空氣并從出氣孔411輸出,出氣孔411輸出的空氣可剝落滾筒上的無紡布邊料以便通過風機43進行輸送。
[0027]使用時,將無紡布邊料放置在輸送帶11上,輸送帶11在帶輪112的帶動下轉動將無紡布邊料輸送到喂料輥12之間,喂料輥12兩兩對應并相對轉動將無紡布邊料輸送到滾筒2上,以圖1的視圖方向為例,滾筒2順時針轉動將無紡布邊料帶入到滾筒2與梳毛輥3之間。梳毛輥3逆時針轉動,滾筒2的線速大于梳毛輥3的線速,可使第一刺條21與第二刺條31交錯相對移動對滾筒2和梳毛輥3之間的無紡布邊料進行撕拉,同時又可對滾筒2和梳毛輥3之間的無紡布邊料進行輸送。多個梳毛輥3可使無紡布邊料進一步撕拉成蓬松的絮狀體。剝毛輥5位于滾筒2與梳毛輥3進料的一側并靠近滾筒2,剝毛輥5逆時針轉動使剝毛輥5上的第三刺條51將附著于梳毛輥3上的無紡布邊料剝離下來,再輸送回梳毛輥3與滾筒2之間。無紡布邊料經過三條梳毛輥3被滾筒2帶到接料筒42內,出氣孔411輸出的空氣可剝落滾筒上的無紡布邊料并由風機43輸送到無紡布生產線的進料端作為原材料使用。
[0028]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裝置(I)、滾筒(2)、梳毛輥(3)和出料輸送裝置(4),所述進料裝置(I)和出料輸送裝置(4)分別位于滾筒(2)的前后,所述滾筒(2)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一刺條(21),所述梳毛輥(3)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二刺條(31),所述梳毛輥(3)與滾筒(2)配合使第一刺條(21)與第二刺條(31)交錯排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剝毛輥(5),所述剝毛輥(5)位于梳毛輥(3) 一側并與梳毛輥(3)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毛輥(3)與剝毛輥(5)均設置為多根并一一對應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條(21)和第二刺條(31)均傾斜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裝置(I)包括輸送帶(11)、喂料輥(12)和兩個帶輪(112),所述輸送帶(11)環繞兩個帶輪(112),所述喂料輥(12)至少對應設置為兩條并位于輸送帶(11)出料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帶(11)采用木條簾子方式,上設有多條間隙(113)。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輸送裝置(4)包括進氣管(41)、接料筒(42)和風機(43),所述接料筒(42)的一端與滾筒(2) —側相接,所述接料筒(42)的一端與風機(43)連接,所述進氣管(41)安裝于接料筒(42)內。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41)安裝于接料筒(42)的上側壁,所述進氣管(41)上開有多個出氣孔(4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熱風無紡布邊料回收系統,包括進料裝置、滾筒、梳毛輥和出料輸送裝置,進料裝置和出料輸送裝置分別位于滾筒的前后,滾筒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一刺條,梳毛輥的周面分布有多根第二刺條,梳毛輥與滾筒配合使第一刺條與+第二刺條交錯排列。無紡布邊料通過進料裝置輸送到滾筒和梳毛輥之間,滾筒和梳毛輥相對轉動,滾筒的線速大于梳毛輥的線速,可使第一刺條與第二刺條交錯相對移動對滾筒和梳毛輥之間的無紡布邊料進行撕拉,可使無紡布邊料變成蓬松的絮狀體,絮狀體經過滾筒和梳毛輥多次的撕扯梳理變成單根纖維,再通過出料輸送裝置輸送到無紡布生產線的進料端作為原材料使用。可將廢棄的無紡布邊料進行重新回收再利用,節省資源,避免了材料的浪費,提高了邊料的使用價值,降低了生產成本。
【IPC分類】D01G11/00, D06H7/00
【公開號】CN205382353
【申請號】CN201620217306
【發明人】蘇藝志, 唐新雄
【申請人】佛山市格菲林衛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1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