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隔熱保溫棉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制造保暖棉的方法一般依次包括如下步驟:將纖維原料開松并混合,經梳棉后梳理成網并定型。目前,定型工序大多采用塑料薄膜結合針刺的方法或施加粘合劑的方法將纖維網定型。如中國專利申請zl94101293.x描述了將纖維原料開松、梳理成網,并與聚乙烯薄膜疊加,經針刺、碾壓形成復合保暖棉。中國專利zl98203205.6描述了將纖維原料開松,形成毛絨,針刺到聚乙烯薄膜上,然后在針刺毛絨層間施加熱熔膠或水溶性乳膠如乙烯一乙酸乙烯共聚乳膠液、丙烯酸共聚乳液等,制成保暖復合絨,這樣制成的產品雖然保暖性好,但透氣、透濕性不很理想,而且不耐水洗。
而且現有的通常使用的多為普通再生纖維(含熒光增白劑),產品手感較粗糙,水洗性能、保溫性能不理想,噴膠:非100%純丙烯酸聚合物乳液,手感較粗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隔熱保溫棉的生產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隔熱保溫棉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混合,將包括4d、6d、7d、15d在內的原料通過自動混棉機混合均勻;
s2:將混合后的棉纖維經過預開松機混合,均勻的開松,通過輸棉風機輸送給下道工序;
s3:將預開松機輸送過來的原料經過主開松機的進一步精開,使原料開松的更均勻,再通過輸棉風機輸送到給棉機儲棉倉;
s4:給棉機將開松混合后的纖維原料,定量、均勻地喂入梳理機,形成棉網;
s5:鋪網機將梳理機輸出的單層棉網經過均勻的鋪疊,鋪設至所需的厚度以及寬度,連續不斷的輸送,經過鋪網機均勻鋪設成纖網;經輸送設備送入烘箱;
s6:烘烤成型:烘烤機燃燒燃氣,溫度達到120-150℃的熱風循環利用,使熔棉熔成液態粘合劑,把各種纖維有機融合在一起,經冷風機成型,然后包裝,即為成品。
優選的,所述烘烤機的溫度控制在130℃。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隔熱保溫棉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包括4d、6d、7d、15d在內的原料,將纖維原料開松并混合,經梳棉后梳理成網并定型,中間沒有產生任何的化學變化,無腐蝕液和廢氣產生,生產過程中環保衛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隔熱保溫棉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s1、原料混合,將包括4d、6d、7d、15d在內的原料通過自動混棉機混合均勻;
s2:將混合后的棉纖維經過預開松機混合,均勻的開松,通過輸棉風機輸送給下道工序;
s3:將預開松機輸送過來的原料經過主開松機的進一步精開,使原料開松的更均勻,再通過輸棉風機輸送到給棉機儲棉倉;
s4:給棉機將開松混合后的纖維原料,定量、均勻地喂入梳理機,形成棉網;
s5:鋪網機將梳理機輸出的單層棉網經過均勻的鋪疊,鋪設至所需的厚度以及寬度,連續不斷的輸送,經過鋪網機均勻鋪設成纖網;經輸送設備送入烘箱;
s6:烘烤成型:烘烤機燃燒燃氣,溫度達到120-150℃的熱風循環利用,使熔棉熔成液態粘合劑,把各種纖維有機融合在一起,經冷風機成型,然后包裝,即為成品。
本發明檢測結果如下:
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包括4d、6d、7d、15d在內的原料,將纖維原料開松并混合,經梳棉后梳理成網并定型,中間沒有產生任何的化學變化,無腐蝕液和廢氣產生,生產過程中環保衛生。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