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尤指一種專供建筑物外部補強,以提高建筑物耐震力的消能構架單元。
背景技術:
臺灣由于地處地震帶,大小地震相當頻繁,因此,于數次的震災中均造成不小的災害,由是,建筑物于建構中的防震效果,變得格外重要,雖然,現有的建筑物已注重防震的構造,但一般的防震措施結構復雜且施工不易,而施工后的防震效果亦無法達到預期,殊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使建筑物達到最佳的防震效果,且使施工更為簡易、快捷,提高施工效率。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其設有一橫向鋼梁,于鋼梁設有預置鋼筋及焊接鋼箍筋,鋼梁的兩端設有頂鋼板及螺栓,并由兩端底緣連接直向的預置鋼筋以及焊接鋼箍筋,鋼梁的中央底緣則設有以斜狀向下延伸的支撐角鋼,于鋼梁與支撐角鋼之間設有一鋼板消能器,并于兩預置鋼筋底端設有底鋼板。
如上所述的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該鋼梁中央底緣可連接兩支撐間柱,于兩支撐間柱之間設有可作為建筑物外部補強的鋼板消能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具有下述特點和優點前述的消能單元裝置,設有一橫向的鋼梁,于鋼梁兩側分別設有直向的鋼柱,以及預置鋼筋及焊接鋼箍筋,鋼柱頂端則設有頂鋼板及螺栓,而該鋼梁的中央底緣則設有一鋼板消能器,以構成一消能構造單元,供應用于建筑物外部的補強,以及樓層樓板間的補強,增加既有建筑物的有效阻尼比,以降低地震侵襲時的建筑結構反應,進而提升建筑物的耐震力。
前述的消能構架單元,于鋼梁中央底緣連接支撐間柱,于支撐間柱之間設有鋼板消能器,以留設較大的開口避免過度遮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實施例圖;圖3、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實施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樓板實施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樓層實施例圖。
附圖標號說明1、鋼梁 11、預置鋼筋 2、預置鋼筋5、底鋼板 9、RC柱12、焊接鋼箍筋21、焊接鋼箍筋 6、支撐間柱13、頂鋼板3、支撐角鋼 7、RC樓板 14、螺栓4、鋼板消能器 8、RC梁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主要設有一橫向鋼梁1,于鋼梁1設以預置鋼筋11及焊接鋼箍筋12,鋼梁1的兩端設有頂鋼板13及螺栓14,并由兩端底緣連接直向的預置鋼筋2,以及焊接鋼箍筋21,鋼梁1的中央底緣則設有以斜狀向下延伸的支撐角鋼3,于鋼梁1與支撐角鋼3間設有一鋼板消能器4,并于兩預置鋼筋2底端設以底鋼板5;藉由前述構件的組合,如圖2所示,于完成裝修后,可應用于建筑物外部以進行補強,而不需拆除外部墻壁或窗戶等,而能輕易配合現場植筋及澆置混凝土完成接合部位,且不影響建筑物內部空間。
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可于鋼梁1中央底緣連接兩支撐間柱6,于兩支撐間柱6之間設以鋼板消能器4,于完成裝修后,如圖4所示,供應用于建筑物外部進行補強,本實施例由于可留設較大的開口,以避免過度遮蔽。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樓層、樓板間的補強,而能輕易的配合現場植筋及澆置混凝土來完成,其方式是將鋼梁1頂持于既有的RC樓板7。
而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設于既有的RC梁8及RC柱9,同樣的,用以填入建筑物結構構架間進行補強,配合現場植筋及澆置混凝土以完成接合部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至少具備以下的優點1、可增加既有建筑物的有效阻尼比,顯著降低地震時建筑結構反應,提升建筑物的耐震能力。
2、本實用新型以廠制單元并使其易于組構及建造。
此外,相較于傳統的補強工法,本實用新型可達到最佳的耐震效果,為一實用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其特征在于其設有一橫向鋼梁,于鋼梁設有預置鋼筋及焊接鋼箍筋,鋼梁的兩端設有頂鋼板及螺檢,并由兩端底緣連接直向的預置鋼筋以及焊接鋼箍筋,鋼梁的中央底緣則設有以斜狀向下延伸的支撐角鋼,于鋼梁與支撐角鋼之間設有一鋼板消能器,并于兩預置鋼筋底端設有底鋼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鋼梁中央底緣可連接兩支撐間柱,于兩支撐間柱之間設有可作為建筑物外部補強的鋼板消能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安固消能構架單元裝置,主要設有一橫向的鋼梁,于鋼梁兩側分別設有直向的鋼柱,以及預置鋼筋及焊接鋼箍筋,鋼柱頂端設有頂鋼板及螺栓,而該鋼梁的中央底緣則設有一鋼板消能器,以構成一消能構架單元,可應用于建筑物外部的補強,以及樓層樓板間的補強,增加既有建筑物的有效阻尼比,以降低地震侵襲時的建筑結構反應,進而提升建筑物的耐震力。
文檔編號E04G23/04GK2709555SQ20042000751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9日
發明者任招佑 申請人:任招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