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在兩個結構部件之間尤其是在建筑物部件與突出的外部部件之間隔熱的結構元件,該結構元件包括待設置在所述兩個結構部件之間的絕熱體,該絕熱體具有橫穿該絕熱體并且可連接在所述兩個結構部件上的加強元件,其中,作為加強元件至少設置剪力桿,這些剪力桿在該絕熱體內部在彼此平行的垂直平面中明顯傾斜地延伸,并且為了連接到所述兩個結構部件上而在所述剪力桿的配設給支承結構部件的上分布段處以及在所述剪力桿的配設給被支承結構部件的下分布段處彎折,以使所述分布段在所述垂直平面中在不同高度處水平地從該絕熱體伸出。
背景技術:
這種結構形式的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長期以來一直使用并且為此具有通常8cm厚的絕熱體,該絕熱體將諸如陽臺的突出的外部部件與特別是屋頂的建筑物部件間隔開,其中,所述大約8cm厚的絕熱體與通常安裝在建筑物壁上的迄今常見的外部隔絕裝置的厚度相應。但近年來,外部隔絕裝置的厚度由于能量節約規定而不斷增大,并且目前被動房屋具有大約20cm的隔熱材料厚度。很明顯,公知的具有僅8cm厚的絕熱體厚度的隔熱用結構元件不適用于被動房屋的要求,致使或者完全取消諸如特別是陽臺的突出的外部部件,或者有意地對突出的外部部件的區域中的隔熱進行折衷。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頭所述類型的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該結構元件適于在不損害靜態特性的情況下安裝到被動房屋(被動供暖房屋,節能房屋,passive house)中;因為所述剪力桿僅在被以約45°角安裝時才達到它們的最佳性質一如果該角傾斜度更小以考慮更大的絕熱體厚度則剪力桿將變得相應地“更軟”并且不再能完全滿足靜態要求。
該目的根據本發明這樣實現,為了使該結構元件適于安裝在被動房屋中,該絕熱體在朝著支承結構部件的側部上設有突起,該突起留有用于這些剪力桿上的從絕熱體伸出的上部伸出區域的凹部,該突起在支承(承壓)結構部件的方向上延伸至水平伸出的剪力桿區段的區域中,使得該突起在側面完全與彎折的剪力桿區段重疊。
由此,首先可以通過在常規絕熱體中增加突起來提供一種具有在被動房屋中必需的大于15cm并且尤其大于約20cm的厚度的絕熱體,該突起例如跨接相對于通常為8cm厚的絕熱體所缺少的厚度。該突起在剪力桿的伸出區域中在這些剪力桿的上分布段處總是具有凹部,該凹部確保剪力桿的彎折的分布段被混凝土包圍并且由此充分靜態地支承剪力桿。由此可實現剪力桿在絕熱體內部45°的最佳定向,而不必對隔熱和剪力桿的靜態特性進行大的折衷。在大于15cm的總厚度上被絕熱材料包圍的拉桿和壓桿的靜態特性沒有因它們的未被混凝土支承的區段的增加而受到嚴重影響。
有利地,該突起構造成基本上為立方體形狀并且以相同的高度和相同的縱向尺寸與該絕熱體相匹配,其中,由該突起留出的伸出區域構成用于剪力桿的凹部,這些凹部具有近似為柱狀段的形狀,并且在剪力桿的區域中具有大約為矩形的水平橫截面。這確保了填充在這些凹部中的混凝土在鄰接的混凝土結構部件上的最佳連接并且仍然可實現這些剪力桿在混凝土中足夠穩定的錨接。
如果絕熱體的總厚度—即絕熱體本身的厚度加上突起的厚度—處在20cm的數量級中,則對于具有相同數量級的常見結構部件高度和絕熱體高度會導致總體上至少接近正方形的垂直橫截面。
在剪力桿上分布段的由該突起釋放的伸出區域中—即在絕熱體的凹部中,一方面可填充鄰接支承部件的現澆混凝土—其中絕熱體以常規方式用作模型;但同時也可向這些凹部中填充具有其它材料特性的混凝土,尤其是具有高穩定的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有利地,這(即填充混凝土)在安裝結構元件之前尤其是由結構元件制造商來進行。使用相對于標準鋼筋混凝土具有更好的隔熱特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來補償凹部區域中的絕熱體厚度的部分減小,該減小可能會引起隔熱特性的降低。
從下面借助于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說明中可看出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其中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的側視圖;圖2示出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和圖2中示出的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1包括絕熱體2,該絕熱體帶有由相同的絕熱體材料制成的一體式突起3以及多個橫穿該絕熱體的加強桿—即在上部絕熱體區域中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拉桿4、在下部絕熱體區域中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壓桿5和剪力桿6,其中這些剪力桿在絕熱體內部在彼此平行的垂直平面中具有明顯傾斜的分布段6b,并且為了連接到兩個鄰接的混凝土結構部件上而在上分布段6a處以及在下分布段6c處在區域6d、6e中彎折,以使所述分布段在上述垂直平面中在不同高度處從絕熱體水平地伸出,該上分布段6a配設給支承結構部件,該下分布段6c配設給被支承結構部件。
突起3設置在絕熱體2的朝著支承結構部件的側部上并且具有凹部7,這些凹部設計成部分為柱狀的區段,并且包圍剪力桿6的傾斜分布段6b中的上部伸出區段6f,從而使該伸出區段露出以用于通過混凝土加載。
圖2中結構元件1的俯視圖示出,突起3僅在剪力桿6的區域中設有凹部7,由此,與凹部7相鄰的突起區域8在側面與彎折的剪力桿區段6d交疊,拉桿4延伸穿過這些突起區域。從而確保了絕熱體2與突起3一起具有最大厚度D,由此相應改善了該用于隔熱的結構元件的隔熱特性。在另一側,凹部7通過所注入的混凝土確保對剪力桿6的足夠的支承,從而相應地使剪力桿6的傾斜分布段6b的未被支承區域減少并且使之大約相當于具有例如僅8cm厚的絕熱體的常規隔熱用結構元件的尺寸。因此可由凹部區域中的混凝土來包圍并支承剪力桿的傾斜分布段中大約一半長度的尺寸部,而傾斜分布段的另一半則無附加支承地在絕熱體中延伸。
總地來說,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在剪力桿的傾斜分布段的主要部分中利用混凝土進行包圍和支承,提供了一種在同時沒有或幾乎沒有降低靜態性質的情況下具有明顯改善的隔熱特性的隔熱用結構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兩個結構部件之間尤其是在建筑物部件與突出的外部部件之間隔熱的結構元件,包括待設置在這兩個結構部件之間的絕熱體(2),該絕熱體具有橫穿該絕熱體并且可連接在所述兩個結構部件上的加強元件(4,5,6),其中,作為加強元件至少設置剪力桿(6),這些剪力桿在該絕熱體內部在彼此平行的垂直平面中明顯傾斜地延伸,并且為了連接到所述兩個結構部件上而在所述剪力桿的配設給支承結構部件的上分布段(6a)處以及在所述剪力桿的配設給被支承結構部件的下分布段(6c)處彎折,以使所述分布段在所述垂直平面中在不同高度處從該絕熱體水平地伸出,其特征在于為了使該結構元件(1)適于安裝在被動房屋中,該絕熱體(2)在朝著該支承結構部件的側部上設有突起(3),該突起留有用于這些剪力桿(6)上分布段(6a)中的從該絕熱體伸出的伸出區域(6f)的凹部(7),并且該突起(3)沿該支承結構部件的方向延伸至這些水平伸出的剪力桿分布段(6a)的區域中,使得該突起在側面完全與彎折的剪力桿區段(6d)重疊。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3)具有基本上為立方體的形狀,并以相同的高度和相同的縱向尺寸與所述絕熱體(2)相匹配。
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7)具有近似為柱狀區段的形狀,其中在所述剪力桿的區域中具有近似為矩形的水平橫截面。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熱體(2)與所述突起(3)一起具有大致相當于該絕熱體(2)的高度的厚度(D),從而得到具有與所述剪力桿(6)的所述垂直平面平行的突起的至少接近正方形的絕熱體垂直橫截面。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熱體(2)與所述突起(3)一起具有至少15cm的總厚度(D)。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7)由混凝土填充,從而該混凝土包圍所述彎折的剪力桿區段(6d)。
7.根據權利要求6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該混凝土是高性能混凝土和/或在該結構元件(1)安裝在這兩個結構部件上之前被填充到所述凹部(7)中。
8.根據權利要求6的結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突起(3)留出的凹部(7)由所鄰接混凝土結構部件的混凝土填充。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在兩個結構部件之間尤其是在建筑物部件與突出的外部部件之間隔熱的結構元件,該結構元件包括待設置在這兩個結構部件之間的絕熱體(2),該絕熱體具有橫穿該絕熱體并且可連接在兩個結構部件上的加強元件(4,5,6),其中,作為加強元件至少設置剪力桿(6)。在此,為了使該結構元件適于安裝在被動房屋中,該絕熱體設有包括用于剪力桿(6)的上伸出區段(6f)的凹部(7)的突起(3),并且該突起在朝該支承結構部件的方向上延伸至這些水平地伸出的剪力桿區段(6a)的區域中,從而該突起在側面完全與彎折的剪力桿區段(6d)重疊。
文檔編號E04B1/78GK1916308SQ20061011593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8日
發明者H·弗里特施 申請人:舍克建筑構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