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屋面防水板結構,尤其是一種防水板的扣接 板結構。
技術背景當今建筑業得到長足發展,不同風格的建筑物采用各式各樣的屋面結 構,但其防水排水性能卻不盡人意,影響房屋的使用壽命,例如使用時間不 長就需要維修或更換屋面系統,在暴風雨時,屋面滲漏的問題往往無法得到 較好的解決;另一方面,防水排水性良好的屋面結構也意味著需要昂貴的資 金投入,難以普及推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要解決 的技術問題是改善屋面的防水排水性能,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快速且經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置防水壓扣板屋 面或墻面結構,包括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相對的兩邊緣分別設有空心結構, 兩屋面板的空心結構分別扣接在支座上,所述空心結構內設有防水膠條,所 述空心結構外設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設有與屋面板垂直的扣蓋板。本實用新型的屋面板的空心結構為屋面板的相對兩邊向上折彎兩次,形 成第一階梯狀結構和第二階梯狀結構,在第一階梯狀結構和第二階梯狀結構 的外緣分別設有向下折彎并開口與屋面板成小于45度夾角的第一凹槽和第 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外緣分別向上折彎,形成開口小于第一凹 槽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開口向上,開口與屋面板成大于45度夾角,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外緣向上輕微折彎與屋 面板成接近垂直的夾角,形成第一垂直邊和第二垂直邊,所述第一垂直邊和 第二垂直邊上分別設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垂直邊和第二垂直邊 的外緣向下折彎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外緣 向上折彎,形成開口向上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的外緣向內輕微折彎, 所述第六凹槽的外緣設有開口向上的第八凹槽,所述第八凹槽的外緣設有開 口向下的第九凹槽。本實用新型的屋面板的板面上設有若干紋路,所述紋路的高度為lmm。 本實用新型的支座中間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突起的卡扣,所述卡扣之間形 成"U"形的第一缺口,所述卡扣的頂端的外側分別設有齒紋,所述卡扣的 下端為一斜面,所述斜面上設有一突起的平臺,所述平臺的截面為三角形, 斜面上設有一與斜面平行的突起,所述突起分別與斜面之間有一第二缺口, 所述支座截面的兩端上,分別有設有孔。 本實用新型的支座為耐腐蝕絕緣材料。本實用新型的防水膠條為一 "V"字形,所述"V"字形的一邊略長于另 一邊,所述邊的內側設有倒齒。本實用新型的固定件為一倒"L"字形,所述長邊上設有向外折彎的平 面,平面的外緣向下折彎,形成一略微傾斜的直角邊,所述直角邊的下端設 有向外折彎的斜邊,所述短邊上對稱的開有第一螺母孔,所述第一螺母孔有 兩個,在長邊略靠近短邊的位置上,開有第二螺母孔,所述第二螺母孔有兩 個,與第一螺母孔位置對應,所述固定件由左右兩邊組合而成,通過兩個螺 母分別貫穿第二螺母孔固定,所述固定件為一夾片。本實用新型扣蓋板為一 "n"字形,所述邊的下端設有向外折彎的邊, 所述邊與邊垂直。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兩塊屋面板相扣接的部位,加入一條防 水膠條,有效的阻止漏水,支座為絕緣支座,增強了金屬板與支座之間的摩 擦力和密合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屋面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屋面板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支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防水膠條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固定件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固定件與屋面板的連接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扣蓋板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屋面層的安裝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屋面層安裝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IO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屋面層安裝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圖2 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的屋面板1的相對兩邊 向上折彎兩次,形成第一階梯狀結構111和第二階梯狀結構112,在第一階 梯狀結構111和第二階梯狀結構112的外緣分別設有向下折彎并開口與屋面 板1成小于45度夾角的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1,在第一凹槽1111 和第二凹槽1121的外緣分別向上折彎,形成開口小于第一凹槽1111的第三 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所述第三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的開口向 上,開口與屋面板1成大于45度夾角,所述第三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 的外緣向上輕微折彎與屋面板1成接近垂直的夾角,形成第一垂直邊1113和第二垂直邊1123,所述第一垂直邊1113和第二垂直邊1123上分別設有第 一突起1114和第二突起1124,所述第一垂直邊1113和第二垂直邊1123的 外緣向下折彎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五凹槽1115和第六凹槽1125,所述第五凹 槽1115的外緣向上折彎,形成開口向上的第七凹槽1116,所述第七凹槽1116 的外緣向內輕微折彎,所述第六凹槽1125的外緣設有開口向上的第八凹槽 1126,所述第八凹槽1126的外緣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九凹槽1127,所述屋面板1的板面上設有若干紋路1117。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的支座2中 間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突起的卡扣311、 312,所述卡扣311、 312之間形成 "U"形的第一缺口 313,所述卡扣311、 312的頂端的外側分別設有齒紋314、 3141,所述卡扣311、 312的下端為一個斜面316、 3161,所述斜面316、 3161 上設有一個突起的平臺317、 3171,所述平臺317、 3171的截面為三角形, 斜面316、 3161上設有一個與斜面316、 3161平行的突起315、 3151,所述 突起315、 3151分別與斜面316、 3161之間有一個第二缺口 319、 3191,所 述支座2截面的兩端上,分別有設有孔318、 3181,所述屋面板l的板面上 設有若干紋路1117,所述紋路1117的高度為lmm,間距為42mm。如圖4所示,防水膠條32為一 "V"字形,所述"V"字形的一邊321 略長于另一邊322,所述邊321的內側設有倒齒323。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件8為一倒"L"字形,所述長 邊81上設有向外折彎的平面82,平面82的外緣向下折彎,形成一略微傾斜 的直角邊83,所述直角邊83的下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斜邊84,所述短邊85 上對稱的開有第一螺母孔851,所述第一螺母孔851有兩個,在長邊略靠近 短邊的位置上,開有第二螺母孔811,所述第二螺母孔有兩個,與第一螺母 孔811位置對應,所述固定件8由左右兩邊組合而成,通過兩個螺母分別貫穿第二螺母孔811固定,所述固定件8為一夾片,所述固定件的斜邊84與 屋面板1上的第一突起1114和第二突起1124相扣合,平面82抵在屋面板1 的第五凹槽1115與第六凹槽1125的最頂端。如圖7所示,扣蓋板9為一 "n"字形,所述邊92的下端設有向外折彎 的邊91,所述邊91與邊92垂直。如圖8、圖9和圖10所示,安裝屋面板時,先橫向將主檁條4固定,在 在主檁條4上縱向通過螺釘14固定次檁條3,底層板13通過螺釘14固定鋪 設在次檁條3上,在低層板13上鋪設防塵層5,防塵層5上鋪設吸音層6, 吸音層6上鋪設保溫層7,所述防塵層5、吸音層6和保溫層7鋪設在各個 次檁條3之間,在次檁條3上按一定的間隔將支座2通過螺釘14固定,先 將屋面板102扣上,屋面板102的第一階梯狀結構111、第一凹槽1111扣在 支座2的突起3151上,屋面板102的第三凹槽1112嵌入支座2的第二缺口 3191內,屋面板102的第一突起1114抵在支座2的平臺3171上,屋面板 102的第一垂直邊1113、第五凹槽1115和第七凹槽1116分別卡扣在支座2 的卡扣311和第一缺口 313,完成屋面板102的安裝,然后將防水膠條32 安裝在屋面板102的第七凹槽1116的頂端,將屋面板101的第二階梯狀結 構112、第二凹槽1121扣在支座2的另一邊的突起315上,屋面板101的第 四凹槽1122嵌入支座2的第二缺口 319內,屋面板101的第二突起1124抵 在支座2的另一邊的平臺317上,屋面板101的第二垂直邊1123、第六凹槽 1125和第八凹槽1126分別卡扣在支座2的另一邊的卡扣312和第一缺口 313 內,屋面板101的第九凹槽1127則重合的第在屋面板102的第五凹槽1115 上,屋面板安裝完成后,將固定件8的斜邊84、直角邊83,平面82分別卡 扣在屋面板的第一、二突起1114、 1124,第一、二垂直邊1113、 1123,第 五、六凹槽1115、 1125上,用螺母分別穿過第二螺母孔811上固定,在固定件8的上扣入扣蓋板9,完成整個屋面的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適用于坡度大于等于0. 4 度的屋面,有利于排水性能的發揮。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為,屋面板采用0. 8mm厚的46/550型鋁鎂錳合 金板,表面用PVDF處理,支座采用非金屬絕緣材料,低層板采用1. 2mm厚 35/200型壓型鋁板,防塵層采用放火型無紡布,吸音層采用40,厚、32kg/ 立方米的玻璃絲棉,保溫層采用80mm厚、100KG/立方米底層帶夾絲鋁箔做 隔汽層的巖棉,扣蓋板采用1.5mm厚鋁板。
權利要求1.一種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包括屋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的相對的兩邊緣分別設有空心結構,兩屋面板(1)的空心結構分別扣接在支座(2)上,所述空心結構內設有防水膠條(32),所述空心結構外設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上設有與屋面板垂直的扣蓋板(9)。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i)的空心結構為屋面板a)的相對兩邊向上折彎兩次,形成第一階梯狀結構(111)和第二階梯狀結構(112),在第一階梯狀結 構(111)和第二階梯狀結構(112)的外緣分別設有向下折彎并開口與 屋面板(1)成小于45度夾角的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1), 在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1)的外緣分別向上折彎,形成開 口小于第一凹槽(1111)的第三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所述 第三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的開口向上,開口與屋面板(1) 成大于45度夾角,所述第三凹槽(1112)和第四凹槽(1122)的外緣向 上輕微折彎與屋面板(1)成接近垂直的夾角,形成第一垂直邊(1113) 和第二垂直邊(1123),所述第一垂直邊(1113)和第二垂直邊(1123) 上分別設有第一突起(1114)和第二突起(1124),所述第一垂直邊(1113) 和第二垂直邊(1123)的外緣向下折彎形成開口向下的第五凹槽(1115) 和第六凹槽(1125),所述第五凹槽(1115)的外緣向上折彎,形成開口 向上的第七凹槽(1116),所述第七凹槽(1116)的外緣向內輕微折彎, 所述第六凹槽(1125)的外緣設有開口向上的第八凹槽(1126),所述第 八凹槽(1126)的外緣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九凹槽(1127)。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1)的板面上設有若干紋路(1117),所述紋路(1117)的 高度為lram。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2)中間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突起的卡扣(311、 312),所述卡 扣(311、 312)之間形成"U"形的第一缺口 (313),所述卡扣(311、 312)的頂端的外側分別設有齒紋(314、 3141),所述卡扣(311、 312) 的下端為一斜面(316、 3161),所述斜面(316、 3161)上設有一突起的 平臺(317、 3171),所述平臺(317、 3171)的截面為三角形,斜面(316、 3161)上設有一與斜面(316、 3161)平行的突起(315、 3151),所述突 起(315、 3151)分別與斜面(316、 3161)之間有一第二缺口 (317、 3171), 所述支座(2)截面的兩端上,分別有設有孔(318、 3181)。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2)為耐腐蝕絕緣材料。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膠條(32)為一 "V"字形,所述"V"字形的一邊(321)略長 于另一邊(322),所述邊(321)的內側設有倒齒(323)。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8)為一倒"L"字形,所述長邊(81)上設有向外折彎的 平面(82),平面(82)的外緣向下折彎,形成一略微傾斜的直角邊(83), 所述直角邊(83)的下端設有向外折彎的斜邊(84),所述短邊(85)上 對稱的開有第一螺母孔(851),所述第一螺母孔(851)有兩個,在長邊 略靠近短邊的位置上,開有第二螺母孔(811),所述第二螺母孔有兩個, 與第一螺母孔(811)位置對應,所述固定件(8)由左右兩邊組合而成,通過兩個螺母分別貫穿第二螺母孔(811)固定,所述固定件(8)為一 夾片。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蓋板(9)為一 "n"字形,所述邊(92)的下端設有向外折彎的 邊(91),所述邊(91)與邊(92)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善屋面的防水排水性能,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快速且經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內置防水壓扣板屋面或墻面結構,包括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的相對的兩邊緣分別設有空心結構,兩屋面板的空心結構分別扣接在支座上,所述空心結構內設有防水膠條,所述空心結構外設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設有與屋面板垂直的扣蓋板。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兩塊屋面板相扣接的部位,加入一條防水膠條,有效的阻止漏水,支座為絕緣支座,增強了金屬板與支座之間的摩擦力和密合度。
文檔編號E04D3/362GK201099946SQ200720121949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日
發明者凱 徐, 飆 徐 申請人:徐 飆;徐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