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廠灰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坑口電廠灰渣排放處置的一種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電廠灰(粉煤灰)、渣(爐底灰),除少部分可被綜合利用以外,大部分需要單獨排 放,單獨排放的缺陷首先是費用較大,其次是灰渣中的可溶鹽析出后,以及灰渣飛塵對 周圍的污染較大,為了消除此環境影響,還需要花費治理費用,還不能百分之百消除此 環境影響。我國僅在2000年燃煤電廠灰渣排放量就達1.6億噸,占地已達50萬畝以上。 如果將我國地下貯煤全部開采并燃燒后,仍有此方法排放,對環境的污染將不堪設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利用電廠距露天礦排土場近的特點,提供一種將電廠灰 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1、 使用露天礦第四系黃土或其它隔水性能較好的材料,在露天礦排土場的底部和四 周側幫鋪一層防滲層,并將其碾壓、夯實;
2、 將電廠灰渣運至露天礦排土場;
3、 電廠灰渣層和露天礦剝離物層以相間方式鋪設在露天礦排土場。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它利用了露天礦已有的排放設備,節省了單獨購地費、購 土石方費和運輸費,大大降低了投資;同時灰渣與露天礦剝離物混排,對環境比如地表 水、地下水及大氣等幾乎無污染,節省二次治理的費用,有利于持續發展。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附圖是露天礦排土場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 在排土場的最下部埔設一層露天礦剝離物中透水較好的大的礫石3;
2、 使用露天礦第四系黃土或其它隔水性能較好的材料,在露天礦排土場的底部即礫
石層上和四周側幫鋪一層防滲層,并將其碾壓、夯實,防滲層的滲透系數小于1.0X10—7
厘米/米,壓實后的底部防滲層的厚度大于等于2米,側幫防滲層的厚度為3米;
3、 使用卡車或膠帶運輸機將電廠灰渣運至露天礦排土場;
4、 電廠灰渣層1和露天礦剝離物層2以相間方式鋪設在露天礦排土場,每層厚度大 于等于1.5米,并利用排土場排土設備分層碾壓,其中對灰渣層采取灑水碾壓。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廠灰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其特征是(1)、使用露天礦第四系黃土或其它隔水性能較好的材料,在露天礦排土場的底部和四周側幫鋪一層防滲層,并將其碾壓、夯實;(2)、將電廠灰渣運至露天礦排土場;(3)、電廠灰渣層和露天礦剝離物層以相間方式鋪設在露天礦排土場。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廠灰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鋪設 防滲層之前,在排土場的最下部埔設一層露天礦剝離物中透水較好的大的礫石。
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廠灰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其特征是 所說的防滲層的滲透系數小于1. 0X10—7厘米/米,壓實后的底部防滲層的厚度大于等于2米,側幫防滲層的厚度為3米;電廠灰渣層和露天礦剝離物層以相間方式鋪設在露天礦排土場,每層厚度大于等于1.5米,并利用排土場排土設備分層碾壓,其中對灰渣層采取灑水碾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廠灰渣排放在露天礦排土場的方法,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前,電廠灰渣需要單獨排放,單獨排放費用較大,灰渣對周圍的污染較大,本發明的要點是本發明的用途是首先是使用露天礦第四系黃土或其它隔水性能較好的材料,在露天礦排土場的底部和四周側幫鋪一層防滲層,并將其碾壓、夯實;其次是將電廠灰渣運至露天礦排土場;最后是將電廠灰渣層和露天礦剝離物層以相間方式鋪設在露天礦排土場。本發明的特點是節省了單獨購地費、購土石方費和運輸費,大大降低了投資;同時灰渣與露天礦剝離物混排,對環境幾乎無污染,有利于持續發展。
文檔編號E04H7/22GK101660368SQ20081001300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9日
發明者朱建新, 馬培忠, 高仁義 申請人: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