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預應力混凝土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混凝土板,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 室的預應力混凝土板。
背景技術:
人民防空地下室是為保障人民防空指揮、通信、掩蔽等需要,具有預定 防護功能的地下室,其甲類防空地下室設計必須滿足其預定的戰時對核武器、 常規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各項防護要求,乙類防空地下室設計必須滿足其預定 的戰時對常規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各項防護要求。防空地下室設計必須貫徹 "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并應堅持人防建設與經濟建設 協調發展、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平面布置、結構選型、通風防潮、 給水排水和供電照明等方面,應采取相應措施使其在確保戰備效益的前提下, 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國家標準《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
GB50038-2005中未包括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而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受力性能 (包括其變形、破壞及其恢復性能)等方面完全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設計 要求,因此發明人擴展和突破了該規范應用范圍和設計原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預應力混凝土板, 以解決高荷載(覆土、消防車或核爆動沖擊波等效荷載)下,構件預應力的 控制參數、構件設計階段(正常使用和偶然作用)的設計原則及構造措施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預應力混凝土板,其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設置 有二次混凝土疊合層,二次疊合層內焊接有鋼筋網片;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 板肋甩出有箍筋;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端部設置支座埋件;預應力混凝土雙T
板跨中設置有孔洞。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屬建筑工程領域,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雙T板面設
置二次混凝土疊合層。
2. 本實用新型利用雙T板肋的甩出箍筋與二次疊合層內的焊接鋼筋網片, 加強頂板的整體性及結構抵抗核爆動負壓作用的能力;
3.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雙T板端部支座埋件考慮了抵抗核爆動負壓作用的 能力;
4. 本實用新型在雙T板跨中的適當范圍設置了可供人防地下室通風管道 的孔洞。
5. 在核爆動荷載作用下,本實用新型在核作用過后,雙T板結構即刻從 大變形恢復到接近常態,使結構受損減小,確保人員安全。
6.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圖1是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板型示意圖; 圖2是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圖3是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圖4是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邊支座處的連接構造示意圖; 圖5是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跨中支座處的連接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以下簡稱雙T板)是發明人在雙 T板的受力性能(包括其變形、破壞及其恢復性能)的大量試驗研究基礎上, 提出的適合于6級人防地下室頂板要求的新型結構構件。因為在國家標準《人 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中未包括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因此本 實用新型是對該規范應用范圍的擴展和設計原則方面的突破。
1. 6級人防地下室應滿足的荷載條件
1) 頂板覆土;
2) 消防車輪壓荷載;
3) 在核爆動荷載作用下,頂板均布等效靜力荷載(70kN/m2)。
2. 設計計算原則
1) 非核爆動荷載作用下,按彈性階段設計,但放張預應力鋼筋時構件預 拉區允許開裂,并根據板的跨度情況確定預應力筋的控制應力,并使其 《0.6fptk;
2) 在核爆動荷載作用下,按彈塑性階段設計,并利用雙T板結構(已考 慮疊合層的作用)在大變形或極限變形條件下提供的承載能力。這個原則對 核爆動這個時間非常短暫的作用是非常適合和有利的。因為一旦核作用過后, 雙T板結構即刻從大變形恢復到接近常態,使結構受損不大確保人員安全。 這是一般混凝土結構難以達到的性能,正是本結構設計理念的核心。3.構造設計對策
1) 雙T板面設置二次混凝土疊合層,并計入結構構件的計算高度,以滿 足規范板厚的要求;
2) 利用雙T板肋的甩出箍筋與二次疊合層內的焊接鋼筋網片,加強頂板
的整體性及結構抵抗核爆動負壓作用的能力;
3) 雙T板端部支座埋件考慮了抵抗核爆動負壓作用的能力;
4) 在雙T板跨中的適當范圍設置了可供人防地下室通風管道的孔洞。
權利要求1.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預應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設置有二次混凝土疊合層,二次疊合層內焊接有鋼筋網片;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板肋甩出有箍筋;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端部設置支座埋件;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跨中設置有孔洞。
專利摘要一種適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涉及一種建筑用雙T板,該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設置有二次混凝土疊合層,二次疊合層內焊接有鋼筋網片;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板肋甩出有箍筋;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端部設置支座埋件;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跨中設置有孔洞。本實用新型可解決高荷載(覆土、消防車或核爆動沖擊波等效荷載)下,構件預應力的控制參數,構件設計階段(正常使用和偶然作用)的設計原則及構造措施等問題,實現了工廠化生產,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文檔編號E04H9/08GK201386416SQ200820231768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
發明者斌 劉, 磊 苑, 苑振芳 申請人: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