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密閉門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密閉門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在內、外部環境存在壓力差的情況下能滿足內部壓力需求的密閉門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帳篷已經被廣大用戶所熟知,主要用于野外作業、旅游、抗險救災、軍用等。現有帳篷門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單層拉鏈結構、搭扣結構、連環帶結構等,而這些結構目前均不能滿足帳篷內、外部存在壓力差的情況。如果采用常規單層拉鏈結構的話,需使用特殊的防 水、防透氣的拉鏈,目前只有潛水服上的拉鏈能滿足,而該拉鏈成本較高、定制困難,制作困難等。
發明內容
為了滿足帳篷的特殊需求,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密閉門結構,該結構能保證帳篷內部存有一定正、負壓值,與外部形成一定的壓力差。從而為帳篷內部的人員與物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密閉門結構,所述密閉門結構設置在帳篷的山墻上,其特征在于該密閉門結構為L弧型雙層錯位拉鏈結構;第一層拉鏈設置在篷體正面,第二層拉鏈設置在篷體反面;第二層拉鏈制作在布上,該布通過高溫熱合到篷體上;第一層拉鏈與第二層拉鏈錯位設置。本發明中,所述第一層拉鏈與第二層拉鏈為螺旋拉鏈。正反面結構為了防止氣體直接泄露,考慮了兩層結構錯位制作。本發明克服了材料的缺陷,從結構上改變,通過使用常規材料來達到使用要求。本發明的結構形式為L弧型雙層錯位結構,通過熱合工藝制作在帳篷上,由于帳篷的篷體全部采用熱合工藝處理,所以并不存在泄露,而所能泄露氣體的部位只有拉鏈齒位置,通過雙層錯位的結構設計,使泄露量達到最小,且能滿足使用需求。該結構能保證了帳篷內部存有一定正、負壓值,與外部形成一定的壓力差。從而為帳篷內部的人員與物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結構新穎性、使用功能特殊性、工藝制作特殊性,且能通過常規材料的使用即可滿足特殊要去的使用。本發明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耐用、具有隔離效果。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本發明所述的密閉門結構,見圖I。該結構為L弧型雙層錯位拉鏈結構。第一層拉鏈I制作在篷體正面,第二層拉鏈2制作在篷體反面。第二層拉鏈2結構為先把拉鏈制作在布3上,然 后把布通過高溫熱合到篷體4上。第一層拉鏈I與第二層拉鏈2為了防止氣體直接泄露,設計時考慮了兩層結構錯位制作。該結構能保證了帳篷內部存有一定正、負壓值,與外部形成一定的壓力差。從而為帳篷內部的人員與物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本發明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耐用、具有隔離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密閉門結構,所述密閉門結構設置在帳篷的山墻上,其特征在于該密閉門結構為L弧型雙層錯位拉鏈結構;第一層拉鏈(I)設置在篷體(4)正面,第二層拉鏈(2)設置在篷體(4)反面;第二層拉鏈(2)制作在布(3)上,該布(3)通過高溫熱合到篷體(4)上;第一層拉鏈(I)與第二層拉鏈(2 )錯位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密閉門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層拉鏈(I)與第二層拉鏈(2)為螺旋拉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密閉門結構,所述密閉門結構設置在帳篷的山墻上,該密閉門結構為L弧型雙層錯位拉鏈結構;第一層拉鏈設置在篷體正面,第二層拉鏈設置在篷體反面;第二層拉鏈制作在布上,該布通過高溫熱合到篷體上;第一層拉鏈與第二層拉鏈錯位設置。該結構能保證帳篷內部存有一定正、負壓值,與外部形成一定的壓力差。從而為帳篷內部的人員與物資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文檔編號E04H15/58GK102817492SQ20121033185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胡杰, 殷明, 楊雷, 何文榮, 黃潔 申請人: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