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構連接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鋼骨梁適用于純鋼、純混凝土或鋼與混凝土復合的結構。傳統鋼骨梁柱結合方式為將梁翼板焊接及腹板栓接的方式將梁固接在柱上,但梁會在壓經大的變形后發生挫屈,導致梁柱介面的焊道破壞,不易修復。一般采用鋼骨梁柱補強接頭鋼骨梁柱補強拉頭可用于改善此項缺點,由于在傳統鋼骨抗彎矩接頭的梁柱交界處加置鋼板、T形斷面的鋼構件、或角鋼,增加梁柱接合處的力度。其不足之處一般的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其結構較復雜,安裝不方便,牢固性不 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解決一般的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其結構較復雜,安裝不方便,牢固性不強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包括鋼立柱、鋼梁以及在鋼立柱與鋼梁之間連接的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頭結構為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上設置連接孔并與鋼立柱、鋼梁上設置的基孔孔徑適配,所述的連接板上還連接加強板,所述的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通過螺栓緊固。進一步,所述的連接板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一端上、下部呈三角形。進一步,所述的加強板呈折角狀。進一步,所述的鋼梁為H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以及設置在連接板上的加強板,并通過螺栓緊固以連接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的結構。比以往類似的鋼柱連接結構連接更加牢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初裝構造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圖安裝完成的構造示意圖。圖中1.鋼立柱、2.鋼梁、3.鋼梁腹板、4.連接板、5.連接孔、6.加強板、7.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I、圖2所示,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包括鋼立柱I、鋼梁2以及在鋼立柱I與鋼梁2之間連接的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頭結構為一端連接在鋼立柱I 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3上的連接板4,所述的連接板4上設置連接孔5并與鋼立柱I、鋼梁2上設置的基孔孔徑適配,所述的連接板4還連接加強板6,所述的鋼立柱I、鋼梁2、連接板4、加強板6通過螺栓7緊固。進一步,所述的連接板4連接在鋼梁腹板3上的一端上、下部呈三角形。進一步,所述的加強板6呈折角狀。進一步,所述的鋼梁2為H形。由于采用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以及設置在 連接板上的加強板,并通過螺栓緊固以連接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的結構。比以往類似的鋼柱連接結構連接更加牢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1.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包括鋼立柱、鋼梁以及在鋼立柱與鋼梁之間連接的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頭結構為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上設置連接孔并與鋼立柱、鋼梁上設置的基孔孔徑適配,所述的連接板上還連接加強板,所述的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通過螺栓緊固。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板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一端上、下部呈三角形。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板呈折角狀。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梁為H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柱梁連接接頭結構,包括鋼立柱、鋼梁以及在鋼立柱與鋼梁之間連接的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頭結構為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上設置連接孔并與鋼立柱、鋼梁上設置的基孔孔徑適配,所述的連接板還連接加強板,所述的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通過螺栓緊固。由于采用一端連接在鋼立柱一側;另一端連接在鋼梁腹板上的連接板以及設置在連接板上的加強板,并通過螺栓緊固以連接鋼立柱、鋼梁、連接板、加強板的結構。比以往類似的鋼柱連接結構連接更加牢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文檔編號E04B1/58GK202466842SQ2012200621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4日
發明者周亮, 徐國棟, 徐金濤, 汪時明, 趙詞豐 申請人:安徽魯班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