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陶粒砂的制粒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
背景技術:
常規陶粒砂制粒設備的缺點1、常規陶粒砂造粒機直徑偏小,一般直徑是2米-2. 5米,由于直徑小,制粒時形成的拋物線低,陶粒在均速下落的過程中,形成不太密實,所做出的陶粒密度不好,一般體密度只能控制在I. 30-1. 36g/cm3,另外,陶粒的粒球度、圓度、光潔度質量都不好,直接導致生產的成品檔次較低,根本生產不出高密度、破碎率低的陶粒砂產品。2、制成的陶粒全靠人工出粒,速度遲緩,產量偏低,一次只能產I. 8噸,人工成本高。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且產品質量好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含有造粒機,所述造粒機的進料口處設置有下料管和噴槍,所述下料管上端與上料機構的上料管連通,所述下料管上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噴槍分別與水管和氣管連通,所述造粒機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輸送機構。所述造粒機的數量為一臺以上,所有的所述造粒機并聯式設置。所述上料機構的上端為料倉,所述上料管的尾端通過連接管和提升機與所述料倉連通。所述造粒機含有造粒鍋,所述造粒鍋的后側表面中心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與機架轉動式連接且通過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所述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下部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托輪裝置,所述造粒鍋的前側表面中間設置有所述進料口,所述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上設置有所述出料口,該出料口上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和造粒鍋之間為活動式連接。所述蓋板的一側邊與所述造粒鍋鉸接,其另一側邊與所述造粒鍋通過鎖具連接。所述鎖具為一個壓板,該壓板中間通過鉸柱與所述造粒鍋連接,所述壓板的一側邊上設置有把手;所述壓板和所述造粒鍋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造粒鍋的圓周直徑為4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上下料,其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且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多臺造粒機可以共享同一上下料機構,簡化工序,減少設備重復建設,降低生產成本。2、本實用新型每個造粒機的進料口可以設置多個噴頭,便于水霧更好地與原料結合,提聞制粒質量。3、本實用新型造粒機的直徑達到4米,其線速更大,在制粒時形成的拋物線高,陶粒在均速下落的過程中,會更加密實,形成一定的強度,陶粒體密度> 1.48g/cm3。另外,一次放物料多,產量高一次可產粒5噸,速度很快,人工成本低,噸粒工資可降低6元左右,經濟效果明顯。[0016]4、本實用新型造粒機制粒時形成的拋物線高,所制陶粒的粒球度、圓度、光潔度都很好,所產中密度86mpa、69mpa的陶粒成品質量十分穩定,其中,86mpa陶粒的破碎率< 7. 5y, 69mpa陶粒的破碎率< 5. 5y,而常規造粒機所生產的陶粒砂產品絕對達不到這種效果的。5、本實用新型上料機構能夠源源不斷地給每一造粒機供料,并且還能使余料循環再使用,提高功效且降低原料損耗。另外,輸送機構能夠及時將制好的陶粒運送到下一工序,十分方便快捷。6、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且產品質量好,其適用范圍廣,尤其適用于高強度陶粒砂的燒制,易于推廣實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圖I為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圖中,I-上料機構,2-下料管,3-料倉,4-操作臺,5-輸送機構,6-機架,7-水管,8-氣管,9-噴槍,10-進料口,11-造粒機。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含有造粒機11,其中造粒機11的進料口 10處設置有下料管2和噴槍9,下料管2上端與上料機構I的上料管連通,下料管2上設置有控制閥(圖中未畫出),噴槍9分別與水管7和氣管8連通,造粒機11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輸送機構5。噴槍9通過支架安裝在操作臺4上,操作臺4位于造粒機11的前方。造粒機11的數量為一臺以上(圖中為兩個,還可以為四個、五個等等,組成較長的生產線),所有的造粒機11并聯式設置,共用同一個上料機構I和輸送機構5,提高工作效率。上料機構I的上端為料倉3,上料管的尾端通過連接管和提升機與料倉3連通(圖中未畫出),促使余料的重復再利用。造粒機11含有造粒鍋,造粒鍋的后側表面中心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與機架6轉動式連接且通過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下部與機架6之間設置有托輪裝置,造粒鍋的前側表面中間設置有進料口 10,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上設置有出料口,該出料口上設置有蓋板,蓋板的一側邊與造粒鍋鉸接,其另一側邊與造粒鍋通過鎖具連接。鎖具為一個壓板,該壓板中間通過鉸柱與造粒鍋連接,壓板的一側邊上設置有把手。壓板和造粒鍋之間設置有彈簧,能夠使壓板壓緊蓋板,防止出料口漏料。蓋板的一側邊通過合頁與造粒鍋鉸接;或者,蓋板的一側邊通過轉軸和軸套與造粒鍋鉸接,還可以采用其他連接方式,不一一詳述。造粒鍋的圓周直徑為4米,還可以是5米、6米等。工作時,啟動電機、上料機構I和輸送機構5,電機帶動造粒鍋旋轉,原料通過下料管2從進料口 10加入,噴槍9將水流和氣流混合且成霧狀噴出,水霧和原料結合,進行制粒。制粒完成后,電機停止轉動,通過把手轉動壓板,使壓板脫離蓋板,蓋板打開,陶粒即可自動流出(此時,出料口位于最下方),流出的陶粒由輸送機構5運送到下一工序,其速度很快,生產效率高且人工成本低。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含有造粒機,其特征是所述造粒機的進料口處設置有下料管和噴槍,所述下料管上端與上料機構的上料管連通,所述下料管上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噴槍分別與水管和氣管連通,所述造粒機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輸送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造粒機的數量為一臺以上,所有的所述造粒機并聯式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上料機構的上端為料倉,所述上料管的尾端通過連接管和提升機與所述料倉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造粒機含有造粒鍋,所述造粒鍋的后側表面中心設置有旋轉軸,該旋轉軸與機架轉動式連接且通過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所述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下部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托輪裝置,所述造粒鍋的前側表面中間設置有所述進料口,所述造粒鍋的圓周表面上設置有所述出料口,該出料口上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和造粒鍋之間為活動式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蓋板的一側邊與所述造粒鍋鉸接,其另一側邊與所述造粒鍋通過鎖具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鎖具為一個壓板,該壓板中間通過鉸柱與所述造粒鍋連接,所述壓板的一側邊上設置有把手;所述壓板和所述造粒鍋之間設置有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特征是所述造粒鍋的圓周直徑為4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陶粒砂制粒生產線,其造粒機的進料口處設置有下料管和噴槍,所述下料管上端與上料機構的上料管連通,所述下料管上設置有控制閥,所述噴槍分別與水管和氣管連通,所述造粒機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輸送機構。所述造粒機的數量為一臺以上,所有的所述造粒機并聯式設置。所述上料機構的上端為料倉,所述上料管的尾端通過連接管和提升機與所述料倉連通。本實用新型采用自動上下料,其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且提高生產效率,多臺造粒機可以共享同一上下料機構,簡化工序,減少設備重復建設,降低生產成本;另外造粒機直徑大,在制粒時形成的拋物線高,所制陶粒的粒球度、圓度、光潔度都很好,生產效率高且人工成本低。
文檔編號B28B1/24GK202805374SQ2012205077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胡波, 張順慶, 張豐建, 李忠繼, 代立波 申請人:河南省裕興陶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