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柔性泛水帶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柔性泛水帶,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建筑防水輔材,其由自下而上的防水膜類材料基底、起到粘接作用的丁基橡膠粘接層和襯底構成。其中,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通過單向擠壓方式形成的每10cm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拉伸率不低于50%的褶皺狀,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厚度為0.5mm~3mm。并介紹了該泛水帶的制備方法。該泛水帶具有優越的抗老化性、持久的粘結性、卓越的拉伸延展性、方便施工和能有效地防止漏水和滲漏的特性。
【專利說明】復合柔性泛水帶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外墻門窗、金屬屋面、大型建筑、快速組裝房屋等泛水構造中使用的一種防泛水材料,適用于土建、鋼結構等建筑主體的防水工程,可以作為一種防水材料獨立使用,也可以是建筑用防水透氣膜重要的輔材。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建筑的發展,人們對居室的建筑質量、對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現有的外墻門窗工程中(特別是在幕墻工程中),門窗框與墻體之間的縫隙采用發泡聚氨酯和密封膠進行防水,但由于其縫隙大小不一,發泡聚氨酯不易完全填充縫隙,密封膠容易老化,故達不到長久防水的效果,造成門窗處的滲漏,后期維修不方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漏水現象。
[0003]再如,在金屬屋面系統中,使用鋁板或彩涂鋼板等金屬板制作泛水(例如專利CN202788538/CN203238823所介紹的金屬泛水板),但是金屬板形狀固定、剛度大且缺乏延展性,難于和起伏的波形屋面黏貼緊密牢靠,容易造成漏水隱患。特別是在天溝、屋脊、伸出屋面管道、風機、屋面金屬板搭接等細部節點部位,因施工困難、結合力不夠等原因易發生漏水。傳統的建筑防水材料(泛水板)無法解決這類新型屋面形式的防水要求。
[0004]再如,建筑幕墻內部保溫層使用防水透氣膜作為防護層,防水透氣膜與門窗接口及幕墻固定點等節點無法使用上述的現有防水節點處理技術。
[0005]再如,金屬屋面使用防水透氣膜作為輔助防水層時,與天溝、采光帶、風機口等節點無法使用上述的現有防水節點處理技術。
[0006]現有的金屬泛水板是通過鈑金、沖壓、拉模成型的方式制作的,柔性差,針對每一種防水結構需要進行不同的造型,成本較高。現有的塑料泛水板是通過注塑成型或者拉模成型的方式制作的,也存在柔性差、造型多、適應性差的問題,且施工工藝復雜。
【發明內容】
[0007]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復合柔性泛水帶及其制備方法,首先該泛水帶結構簡單、造價低,其次,具有施工方便性和快捷性,可以方便的進行施工,第三,能夠滿足建筑上所有泛水部位的施工需要。
[0008]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9]一種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由自下而上的
[0010]防水膜類材料基底,且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通過單向擠壓方式形成的每1cm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拉伸率不低于50%的褶皺狀,
[0011]起到粘接作用的丁基橡膠粘接層,且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厚度為0.5 mm?3 mm,
[0012]和襯底構成。
[0013]最佳地,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紡粘型烯烴膜,紡粘型烯烴膜也稱為紡粘聚烯烴防水透氣膜,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易成型、防水、可粘接性能好的特點。
[0014]進一步地,所述紡粘型稀徑膜的厚度為0.1mm?0.7mm。
[0015]進一步地,所述紡粘型烯烴膜還可以使用聚乙烯膜類材料、聚丙烯膜類材料、PP膜類材料或者鋁箔材料進行替代。
[0016]最佳的,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厚度為Imm?2mm。
[0017]進一步地,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與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熱恪復合連接。
[0018]進一步地,襯底為隔離紙,最佳的采用單硅白色離型紙。
[0019]進一步地,在所述沉底上設有至少一條沿縱向設置的便于撕裂的斷開線。
[0020]最佳地,所述復合柔性泛水帶的有效寬度為10厘米?20厘米,經常采用的為15厘米。
[0021]所述復合柔性泛水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22]步驟1、所述紡粘型烯烴膜在80°C?110°C的溫度下通過機械加工制作均勻的褶皺,所述褶皺為每1cm長度方向上的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且整體拉伸率不低于50%的;
[0023]步驟2、在步驟I制作的帶有裙皺的紡粘型稀徑膜上涂敷Imm?2mm 丁基橡膠,并將襯底粘貼在丁基橡膠上即可。
[0024]本發明復合柔性泛水使用時,將所述的襯底去除后,丁基橡膠的一面直接與屋面或門窗接縫等防水細節部位粘貼在一起即可,并可以根據建筑物泛水結構的形狀進行變形,像使用膠帶一樣使用,柔性,可裁剪,可變形,適應性能很好。
[002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該泛水帶具有優越的抗老化性、持久的粘結性、卓越的拉伸延展性、方便施工和能有效地防止漏水和滲漏的特性。
[0027]1、紡粘型烯烴膜,具有強度高、耐水性好,防腐;較好的耐熱,耐化學藥品性、強韌性、電絕緣性和安全性,滿足建筑長期防水的需要。
[0028]2、丁基橡膠具有壓敏接觸反應性,與粘貼面粘結牢固,丁基橡膠的分子滲透性使其粘結性能更好。
[0029]3、本發明褶皺狀的紡粘型烯烴膜表面柔軟,延展性(褶皺完全打開情況下)大于50%,因此本發明具有卓越的拉伸延展性,具有良好的抗熱脹冷縮性能。且褶皺數目較多,在完全展開情況下,在寬度方向上,丁基橡膠也不會形成貫穿,防水效果明顯。
[0030]4、本發明優越的抗老化性,持久的粘結性,可以在-20度至80度大范圍的溫度下順利施工,是一種良好的柔性泛水材料。
[0031]5、本發明可適用在不同基層之間,適用面廣,施工簡便、快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為復合柔性泛水帶的構成示3意圖。
[0033]圖2為復合柔性泛水帶的主視圖。
[0034]圖3為折成L形的復合柔性泛水帶示意圖。
[0035]圖4為斷面為L形的環狀示意圖。
[0036]圖5為應用本泛水帶的石材幕墻窗側口節點圖。
[0037]圖6為應用本泛水帶的金屬屋面系統中樓面處的節點圖。
[0038]圖7為應用本泛水帶的出屋面管道口構造節點圖。
[0039]圖8為應用本泛水帶的房屋變形縫構造節點圖。
[0040]圖9為應用本泛水帶的鋼結構與建筑之間的構造節點圖。
[0041]圖中:1紡粘型烯烴膜基底,11褶皺,2 丁基橡膠,3襯底,31斷開線,41保溫層,42標準透氣膜,43 丁基橡膠膠帶,44 丁基橡膠雙面膠帶,45窗框,46石材,51屋面板,52屋面膜,53保溫棉,54隔汽層,55泛水支撐角鋼,56包邊件,61防水套管,62保溫層,63透氣膜,71變形縫,72聚苯板,73屋頂膜,74防護金屬扣板,I泛水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如圖1至圖2所示,該復合柔性泛水帶的構成包括自下而上的紡粘型烯烴膜基底1、丁基橡膠2和單硅白色離型紙襯底3三層。通過選用厚度為0.1mm?0.7mm的紡粘型烯烴膜,并通過擠壓方式形成每1cm的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拉伸率不低于50 %的帶有褶皺的彈性帶,該褶皺11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延展性、防水性和使用方便,與Imm?2_厚的丁基橡膠通過熱熔等工藝復合到一起的柔性泛水帶。
[0043]最佳地,上述的泛水帶的寬度設計成15厘米寬,太窄難以形成有效的防水,太寬浪費材料,且在襯底的三分之一處設有斷開線31,可以方便的對其進行折彎,部分撕扯分離,便于施工。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斷開線的數量和形狀,例如兩條斷開線。
[0044]其中,紡粘型烯烴膜可以選用具有同樣具有強度高、耐水性好,防腐,較好的耐熱,耐化學藥品性、強韌性、電絕緣性和安全性的復合膜類材料制作,均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如通常能夠想到的聚乙烯膜類材料、聚丙烯膜類材料、PP膜類材料,或者具有上述性能的高分子復合膜。此處所述的高分子復合膜可以為單層結構也可以為多層復合結構,只要能夠滿足上述的性能要求,均落入本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當然采用鋁箔類材料也可以實現上述功能,也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0045]其中,丁基橡膠2也可被具有壓敏接觸反應性、與粘貼面粘結牢固的其他膠類、粘接劑類類似物替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拉伸粘貼過程中,丁基橡膠始終在拉伸方向上形成連續的隔離粘接層,并通過壓實形成隔水體防止在寬度方向上的滲水。
[0046]其中,單硅白色離型紙襯底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離型紙替代。
[0047]復合柔性泛水帶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48]步驟1、紡粘型烯烴膜在80°C?110°C的溫度下通過機械加工制作均勻的褶皺,或者其他復合膜、鋁箔也可在采用該工藝進行褶皺的制作,該褶皺的成型可以通過手工或者專用設備的方式形成,只要能能達到下面的要求即可,即,所述褶皺為每1cm長度方向上的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整體拉伸率不低于50%,褶皺的數量越多防水效果越好,并使得褶皺處可以被壓實的丁基橡膠壓實,防水效果明顯。
[0049]步驟2、趁熱在紡粘型稀徑膜上均勾的涂敷Imm?2mm 丁基橡膠,并在丁基橡膠上貼合一層隔離紙,形成一個產品,并卷狀成卷待用,并方便運輸。
[0050]上述方法僅僅是本泛水帶一種較佳的制造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任何可以制作上述的構造的泛水帶的方法制作的泛水帶,均落入本產品專利申請的范圍之內。
[0051]該泛水帶可以根據泛水構造的造型差別,形成L形(圖2)、Z形、環形(圖3)、扇形或者其他形狀的異形泛水結構(圖9),為柔性的,可裁剪,可以根據泛水構造主體的形狀進行柔性適應變形和并壓實配合,可以廣泛的滿足幕墻、門窗、天溝、屋脊、伸出屋面管道、風機、屋面金屬板搭接、支撐鋼件等細部節點部的防水需要,且簡化了施工工藝。
[0052]下面以外墻門窗工程中門窗框與墻體之間的縫隙的防水處理為例進行說明:
[0053]如圖5所示,在石材幕墻窗側口大樣中,包括貼合在墻體上的保溫層41、覆蓋在保溫層外表面的標準透氣膜42,所述標準透氣膜42通過丁基橡膠膠帶43、丁基橡膠雙面膠帶44和錨釘進行固定,還包括設置在窗口中的窗框45,并在窗框和標準透氣膜搭接處的部位粘貼復合柔性泛水帶I ’,具體使用方法為,撕掉部分襯底,然后將將一側貼合在標準透氣膜上,壓緊后,撕掉另一部分襯底,并貼合在窗框上,壓緊,完成泛水結構的構造。所述復合柔性泛水帶完全覆蓋住窗框45和標準透氣膜42的搭接部位,形成一個防泛水結構,并在轉角處進行局部加強防水,粘貼過程應該遵循自下而上順水搭接的原則,用于防水透汽膜外墻細部構造。然后進行石材46的干掛即可。
[0054]上述的結構也可以適用于玻璃幕墻、金屬幕墻的窗口泛水制作。
[0055]如圖6,下面以金屬屋面系統中泛水構造處的防水處理為例進行說明:
[0056]在大型、中型、小型的鋼結構房屋中。在屋面金屬板搭接等細部節點部位,包括自上而下的屋面板51、屋面膜52、保溫棉53和隔汽層54,并在屋面板的轉角處設有泛水支撐角鋼55和包邊件56。其中,屋面板51在轉角處向上翻折一定高度,并用金屬包邊件56進行包邊,包邊件為L形,并與屋面板的翻遍構造相吻合,本泛水帶I’主要針對的是包邊件與屋面板之間的泛水縫隙的處理,如圖6所示。由于泛水帶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自粘接性能,所以能夠很好的完成上述的的工作。由于是針對鋼板進行粘接連接,粘接性能較好。
[0057]如圖7,下面以屋面系統中出屋頂管道口處的泛水構造的防水處理為例進行說明:
[0058]在屋面中,設有防水套管61,并在屋面表面設有保溫層62和透氣膜63,并在防水套管61和屋面透氣膜63之間的搭接處使用本泛水帶I’進行處理,在使用本泛水帶時,由于紡粘型烯烴膜具有褶皺,可以形成有效的拉伸,可以適應防水套管的形狀進行變形,達到防水處理的目的。
[0059]如圖8所示,房屋的變形縫構造中,首先將變形縫71中填充聚苯板72,然后使用本泛水帶I’橫跨并將變形縫針完全覆蓋住,最后在外側設置屋頂膜73和防護金屬扣板74,完成處理。
[0060]如圖9所示,應用于需要局部防水處理的的鋼結構中,首先,取一段泛水帶,并剪出兩個縫隙,粘接在槽鋼與墻體的結合面處即可,然后用那另一段泛水帶在槽鋼的另一側進行粘接即可。
[0061]這種泛水帶為柔性的,能夠滿足任何形狀的泛水構造的制作和處理,以不變應萬變,解決了傳統的建筑防水材料(泛水板)無法解決這類新型屋面形式防水的問題。
[0062]容易理解的,本泛水結構也可用于現有的快速組裝房屋、集成房屋、集裝箱房屋、模塊化房屋、鋼結構防腐、抗震房屋、木質房屋中的泛水構造的防水處理中,此處的快速組裝房屋是指在工程中制作完成主要構件,并在現場進行安裝、組裝的房屋。
[0063]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擴如本發明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由自下而上的 防水膜類材料基底,且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通過單向擠壓方式形成的每10cm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拉伸率不低于50%的褶皺狀, 起到粘接作用的丁基橡膠粘接層,且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厚度為0.5 mm?3 mm, 和襯底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紡粘型烯烴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粘型烯烴膜的厚度為0.1mm ?0.7mm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厚度為 1mm ?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基橡膠粘接層與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熱熔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為隔離紙。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襯底上設有至少一條沿縱向設置的便于撕裂的斷開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柔性泛水帶的有效寬度為10厘米?20厘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柔性泛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類材料基底為聚乙烯膜類材料、聚丙烯膜類材料、PP膜類材料或者鋁箔材料中的一種。
10.針對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復合柔性泛水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1、所述紡粘型烯烴膜在80°c?110°c的溫度下通過機械加工制作均勻的褶皺,所述褶皺為每10cm長度方向上的皺紋條數不低于80條且整體拉伸率不低于50%的; 步驟2、在步驟1制作的帶有褶皺的紡粘型烯烴膜上涂敷1?2_ 丁基橡膠,并將襯底粘貼在丁基橡膠粘接層上即可。
【文檔編號】E04D3/38GK104453106SQ201410641702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3日
【發明者】田鵬立 申請人:濟南一布建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