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包括輸送帶和取料機構,取料機構包括卡夾,卡夾固定在移動支架上,移動支架與其上方設置的行走機構相連接;移動支架包括固定桿,相鄰固定桿之間通過X形連桿組件相連接,移動支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雙向氣缸。上述方案可快速的將壓制好的磚塊移除進行碼垛,保證將礦產尾料壓制成免燒磚的快速生產,對尾料進行回收利用,提高采礦的經濟效益,可用于鋁礦、鉀長石礦的尾料處理。
【專利說明】壓磚機用取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壓磚機用取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采礦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礦產廢料,這些礦產廢料的堆積需要大量的場地,而且會造成粉塵污染,因此,迫切需要解決。目前,通過研究發現,將這些礦產廢料加工成免燒磚,其不僅可以解決礦產廢料的堆積問題,而且生產出的免燒磚在強度等指標上甚至超過了普通免燒磚,提高經濟效益和提高資源的配置率。由于礦產尾料量大,因此必須提供一種能夠快速將礦產尾料壓制成免燒磚的壓磚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可快速的將壓制好的磚塊移除進行碼垛,保證將礦產尾料壓制成免燒磚的快速生產。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
[0005]一種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磚塊進行輸送的輸送帶,輸送帶的出料端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磚塊進行轉移的取料機構,取料機構包括對各磚塊進行夾持的卡夾,卡夾固定在移動支架上,移動支架與其上方設置的行走機構相連接;移動支架包括沿輸送帶寬度方向間隔布置的固定桿,固定桿的桿長方向與輸送帶的輸送方向一致,相鄰固定桿之間通過X形連桿組件相連接,X形連桿組件為中部鉸接連接的兩桿體構成,兩桿體的兩端部分別與固定桿鉸接連接,移動支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雙向氣缸,第一雙向氣缸活塞桿的伸縮方向與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一致,第一雙向氣缸的兩活塞桿分別與構成移動支架的兩邊部固定桿相固連,卡夾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在各固定桿上間隔依次設置,卡夾由兩相向布置的夾板構成,夾板的上端與固定桿鉸接連接,兩夾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雙向氣缸,第二雙向氣缸的兩活塞桿分別與兩夾板的中部鉸接連接為一體。
[0006]進一步的方案為:
[0007]輸送帶的上方設置有對輸送帶上輸送的磚塊上端進行清掃的毛刷,毛刷沿輸送帶的帶寬范圍設置,輸送帶的出料端外側設置有對輸送帶上散落的粉狀物料進行收集的集料槽。
[0008]輸送帶固定在支座上,毛刷的兩端部設置有滑塊,支座上設置有立狀布置的槽型軌道,滑塊與槽型軌道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槽型軌道上設置對毛刷進行鎖緊的鎖緊件。
[0009]構成同一^^夾的兩夾板相向的兩板面設置有橡膠墊層。
[0010]毛刷的上方設置有一集塵罩,集塵罩與引風機相連通連接。
[0011]輸送帶包括帶體以及帶動帶體進行運轉的導輥或者驅動軸,帶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下層帶體,以及連接上、下層帶體包覆在導輥或者驅動軸表面的過渡帶體,輸送帶出料端過渡帶體的外側設置有一用于刮除輸送帶帶面上粘附的物料的刮板,集料槽上設置有兩相應傾斜布置的擺臂,擺臂的中部鉸接固定在集料槽槽壁上且構成鉸接連接的鉸接軸與輸送帶的帶寬方向相平行布置,擺臂遠離輸送帶的一端與集料槽槽壁之間設置有拉伸彈簧,擺臂靠近輸送帶的一端與刮板相固結,刮板沿輸送帶的帶寬范圍設置,拉伸彈簧拉動擺臂繞鉸接軸轉動使得刮板的一側邊部與輸送帶出料端過渡帶體的中部帶面相張緊接觸,刮板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且刮板靠近輸送帶一邊的高度大于遠離輸送帶一邊的高度。
[0012]上述方案可快速的將壓制好的磚塊移除進行碼垛,保證將礦產尾料壓制成免燒磚的快速生產,對尾料進行回收利用,提高采礦的經濟效益,可用于鋁礦、鉀長石礦的尾料處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投料斗、上模框處于壓制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3是投料斗、上模框處于投卸料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移動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便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以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是,其不應理解為對權利要求書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限制。
[0018]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圖1、2所示,亦即,一種利用礦產尾料生產免燒磚的壓磚機,包括機架10、以及與機架10上的立柱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的下模框12,機架10的上、下端分別設置與下模框12相配合用于壓制磚塊的上、下模芯13、14,上、下模芯13、14以及下模框12分別與驅動其各自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一、二、三驅動機構相連接,機架10上還分別設置有用于向下模框12中投加物料的投料機構以及將壓制好的磚塊移出的卸料機構,投料機構包括投料斗15,卸料機構包括上模框11,投料斗15與上模框11安裝在同一活動支架上且沿同一水平高度設置,下模框12與上模芯之間設置有水平布置的滑軌16,活動支架與滑軌16沿滑軌16長度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滑軌16固定在下模框12上且其兩端部分別延伸至機架10相對的兩側外圍,上模框11、投料斗15沿滑軌16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活動支架與第四驅動機構相連接;
[0019]第四驅動機構驅使投料斗15、上模框11分別處于兩種狀態,其一為:投料斗15位于機架10外側,上、下模框12上、下疊合相對應布置的壓制狀態;壓制狀態下:上、下模芯13、14相向移動將上模框11和/或下模框12各模腔內的物料壓制成磚塊,壓制成型后上模芯13脫離上、下模框12,壓制的磚塊位于上模框11的各模腔內;
[0020]其二為:上模框11位于機架10的外側,投料斗15與下模框12相對應布置的投卸料狀態;投卸料狀態下:投料斗15內的物料落入下模框12的模腔內,第三驅動機構驅使下模框12沿鉛垂方向移動、上模框11模腔內磚塊脫離上模框11 ;
[0021]投料斗15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以及調節出料口閉合狀態的開合機構,第四驅動機構驅使上模框11從壓制狀態移至投卸料狀態的路徑范圍內設置有一支撐面17,支撐面17對上模框11模腔內的磚塊進行撐托。
[0022]在本實用新型開始工作時,投料斗15和上模框11處于投卸料狀態,投料斗15的出料口處于閉合狀態,輸送機構向投料斗15內投加物料,物料可以定量投加,以一次可以壓制的磚塊數為準;啟動第四驅動機構驅使活動支架移動,使得投料斗15和上模框11處于投卸料狀態,此時第二驅動機構驅使下模芯將下模框12的各模腔底部堵塞,投料斗15的出料口打開,物料從投料斗15流至下模框12的各模腔內;第四驅動機構驅使活動支架移動,投料斗15和上模框11回復至壓制狀態,輸送機構繼續向投料斗15中投加物料,上、下模框
11、12相對應布置,第一驅動機構驅使上模芯13下行,第二驅動機構可以驅使下模芯14上行或者保持姿態不動,上、下模芯13、14對物料進行壓制成型,壓制成型結束后,第一驅動機構驅使上模芯13脫離上、下模框11、12的模腔,上模芯13推動壓制好的磚塊移至上模框11的模腔內,下模芯14的上端面與下模框12的上端面相平齊,此時,第四驅動機構推動活動支架移動,投料斗15和上模框11處于投卸料狀態,壓制好的磚塊隨同上模框11移至機架10的外側,第二驅動機構驅使下模芯14復位,投料斗15向下模框12投加物料,第三驅動機構驅使下模框12上行,這樣滑軌16、上模框11 一同上行,磚塊從上模框11內脫離,然后第四驅動機構驅使投料斗15、上模框11復位至壓制狀態,第三驅動機構驅使下模框12復位,輸送機構繼續向投料斗15中投加物料,上、下模框12相對應布置,第一驅動機構驅使上模芯13下行,第二驅動機構可以驅使下模芯上行或者保持姿態不動,上、下模芯13、14對物料進行壓制成型……,如此反復重復運行,實現快速的將礦產尾料配置的物料壓制成磚塊,實現礦產尾料的合理利用。
[0023]由于,移至機 架10外側的磚塊最終需要被運輸走,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壓磚機還包括一對磚塊進行輸送的輸送帶20,輸送帶20遠離機架10的一端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磚塊進行轉移的取料機構,取料機構包括對各磚塊進行夾持的卡夾21,卡夾21固定在移動支架上,移動支架與其上方設置的行走機構相連接。輸送帶20的一段帶面用于組合構成支撐面17,這樣磚塊輸送后,經取料機構的碼垛,直接裝車后即可運走。
[0024]由于壓制的磚塊上面還是容易積存一些物料,因此需要將其清掃回收,消除對磚塊碼垛的影響。因此,輸送帶20的上方設置有對壓制后的磚塊上端進行清掃的毛刷22,毛刷22沿輸送帶20的帶寬范圍設置,輸送帶20的出料端設置有對輸送帶20上散落的粉狀物料進行收集的集料槽23。由于,清掃過程中,清掃的灰塵會造成粉塵飛揚、造成粉塵污染。因此,毛刷22的上方設置有一集塵罩24,集塵罩24與引風機相連通連接,消除粉塵污染。
[0025]脫離上模框11的各磚塊在輸送帶20上布置的間距較大,因此為了減少碼垛所占用的場地,以及提高碼垛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中,移動支架包括沿輸送帶20寬度方向間隔布置的固定桿25,固定桿25的桿長方向與輸送帶20的輸送方向一致,相鄰固定桿25之間通過X形連桿組件相連接,X形連桿組件為中部鉸接連接的兩桿體構成,兩桿體的兩端部分別與固定桿25鉸接連接,移動支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雙向氣缸26,第一雙向氣缸26活塞桿的伸縮方向與輸送帶20的寬度方向一致,第一雙向氣缸26的兩活塞桿分別與構成移動支架的兩邊部固定桿25相固連,卡夾21沿輸送帶20的輸送方向在各固定桿25上間隔依次設置,卡夾21由兩相向布置的夾板構成,夾板的上端與固定桿25鉸接連接,兩夾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雙向氣缸27,第二雙向氣缸27的兩活塞桿分別與兩夾板的中部鉸接連接為一體。卡夾21夾緊磚塊后,第一雙向氣缸26驅使各固定桿25向中間相互靠近移動,使得沿輸送帶20帶寬方向的各磚塊相互貼靠,行走機構驅使取料機構進行移動和碼垛,提高碼垛的可靠性。夾板一般采用鋼材制成,但鋼制的與磚塊間的磨損嚴重,取料機構在移動過程中磚塊容易掉落,因此,在構成同一卡夾21的兩夾板相向的兩板面設置有橡膠墊層,同時橡膠墊層容易更換,提高磚塊夾持的牢靠性和降低夾板的磨損。行走機構可采用一般行車上的行走機構構成,可控制取料機構在鉛垂方向、水平面內進行移動,以及在水平面內進行轉動。
[0026]毛刷22的損耗也非常嚴重,因此一般采用長毛毛刷22,并采用如下方案進行安裝,輸送帶20固定在支座上,毛刷22的兩端部設置有滑塊,支座上設置有立狀布置的槽型導軌221,滑塊與槽型導軌221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槽型導軌221上設置對毛刷22進行鎖緊的鎖緊件。這樣,刷毛損耗一段后,可以調節毛刷22下移,直至所有刷毛損耗完畢,提高毛刷22的利用率。
[0027]更為具體的為,所述的投料斗15為斗狀,開合組件包括投料斗15底部的出料口處設置有插板,插板與第五驅動組件相連接,第五驅動組件驅使插板沿水平方向移動對投料斗15的出料口進行開啟和閉合。下模框12上各模腔的尺寸小于上模框11上各模腔的尺寸,下模框12上的圍合構成各模腔的隔板厚度大于上模框11上的圍合構成各模腔的隔板厚度。這樣更便于向下模框12內投加物料以及卸載磚塊。
[0028]由于,掃落的部分物料易于粘結在輸送帶20的表面粘結,因此本實用新型中,輸送帶20包括帶體以及帶動帶體進行運轉的導輥或者驅動軸,帶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下層帶體20a、20b,以及連接上、下層帶體20a、20b包覆在導輥或者驅動軸表面的過渡帶體20c,輸送帶20出料端過渡帶體20c的外側設置有一用于刮除輸送帶20帶面上粘附的物料的刮板28,集料槽23上設置有兩相應傾斜布置的擺臂29,擺臂29的中部鉸接固定在集料槽23槽壁上且構成鉸接連接的鉸接軸與輸送帶20的帶寬方向相平行布置,擺臂29遠離輸送帶20的一端與集料槽23槽壁之間設置有拉伸彈簧30,擺臂29靠近輸送帶20的一端與刮板28相固結,刮板28沿輸送帶20的帶寬范圍設置,拉伸彈簧30拉動擺臂29繞鉸接軸轉動使得刮板28的一側邊部與輸送帶20出料端過渡帶體20c的中部帶面相張緊接觸,刮板28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且刮板28靠近輸送帶20 —邊的高度大于遠離輸送帶20 —邊的高度。通過設置一刮板28,刮板28對輸送帶20出料端的帶面進行刮除,從而防止輸送帶20帶面粘附砂料,防止砂料不能完全落入料斗中而灑落各處造成不便。
[0029]第一、二、三驅動機構可為液壓缸構成,第四驅動機構可為驅動電機和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構成。
[0030]總之,本實用新型可有效的將礦產尾料配置的物料壓制成免燒磚,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磚塊進行輸送的輸送帶,輸送帶的出料端設置有對其上輸送的磚塊進行轉移的取料機構,取料機構包括對各磚塊進行夾持的卡夾,卡夾固定在移動支架上,移動支架與其上方設置的行走機構相連接;移動支架包括沿輸送帶寬度方向間隔布置的固定桿,固定桿的桿長方向與輸送帶的輸送方向一致,相鄰固定桿之間通過X形連桿組件相連接,X形連桿組件為中部鉸接連接的兩桿體構成,兩桿體的兩端部分別與固定桿鉸接連接,移動支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雙向氣缸,第一雙向氣缸活塞桿的伸縮方向與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一致,第一雙向氣缸的兩活塞桿分別與構成移動支架的兩邊部固定桿相固連,卡夾沿輸送帶的輸送方向在各固定桿上間隔依次設置,卡夾由兩相向布置的夾板構成,夾板的上端與固定桿鉸接連接,兩夾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雙向氣缸,第二雙向氣缸的兩活塞桿分別與兩夾板的中部鉸接連接為一體。
2.如權力要求I所述的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輸送帶的上方設置有對輸送帶上輸送的磚塊上端進行清掃的毛刷,毛刷沿輸送帶的帶寬范圍設置,輸送帶的出料端外側設置有對輸送帶上散落的粉狀物料進行收集的集料槽。
3.如權力要求2所述的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輸送帶固定在支座上,毛刷的兩端部設置有滑塊,支座上設置有立狀布置的槽型軌道,滑塊與槽型軌道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槽型軌道上設置對毛刷進行鎖緊的鎖緊件。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同一卡夾的兩夾板相向的兩板面設置有橡膠墊層。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毛刷的上方設置有一集塵罩,集塵罩與引風機相連通連接。
6.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壓磚機用取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輸送帶包括帶體以及帶動帶體進行運轉的導輥或者驅動軸,帶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下層帶體,以及連接上、下層帶體包覆在導輥或者驅動軸表面的過渡帶體,輸送帶出料端過渡帶體的外側設置有一用于刮除輸送帶帶面上粘附的物料的刮板,集料槽上設置有兩相應傾斜布置的擺臂,擺臂的中部鉸接固定在集料槽槽壁上且構成鉸接連接的鉸接軸與輸送帶的帶寬方向相平行布置,擺臂遠離輸送帶的一端與集料槽槽壁之間設置有拉伸彈簧,擺臂靠近輸送帶的一端與刮板相固結,刮板沿輸送帶的帶寬范圍設置,拉伸彈簧拉動擺臂繞鉸接軸轉動使得刮板的一側邊部與輸送帶出料端過渡帶體的中部帶面相張緊接觸,刮板為一傾斜布置的板件構成且刮板靠近輸送帶一邊的高度大于遠離輸送帶一邊的高度。
【文檔編號】B28B17/00GK203818280SQ201420226364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日
【發明者】林思軍, 張鵬, 周明輝, 陳克明, 袁波, 孫淑欣 申請人:青島華山廣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