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屬于建筑材料領域,其結構包括主砌塊與輔助砌塊,輔助砌塊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主砌塊包括塊體與保溫板,所述塊體上分布有主中部通孔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所述主中部通孔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在塊體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主灰縫,使得主中部通槽與主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本實用新型擴大了砌塊之間的粘合面積,提高了砌塊之間的粘合強度,提高了墻體的使用強度,達到建筑節能自保溫標準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使用保溫磚砌墻通常使用的是具有自保溫性能的砌塊,由于結構設計的問題,灰縫及砌塊整體結構中存在冷橋太多,保溫效果不是很理想。根據國家標準,墻體的長度必須是IOmm的整數倍,而砌塊的體積較大,且需要交錯布置,所以需要設計不同長度的砌塊來滿足施工的需要。現有的砌塊中靠近砌塊前后側壁中只設置有一個通孔,這樣設置的通孔較長,保溫板在安裝過程中容易發生斷裂活動情況,在安裝之后使得通孔中產生縫隙,既降低了砌塊強度,又降低了保溫效果;而且現有的砌塊在配套連接過程中,只有單層的保溫板相連接,保溫效果不佳;此外,相關的砌塊在其連接部位一般設置有兩個灰縫,灰縫之間形成一定距離,這樣在進行砌筑時,粘結劑只能在灰縫之間進入砌塊之間,這樣便減小了砌塊之間的粘結面積,降低了砌塊之間的粘結強度。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使用效果好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包括主砌塊與輔助砌塊,輔助砌塊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主砌塊包括塊體與保溫板,所述塊體上分布有豎向的主中部通孔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所述主中部通孔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各通孔、通槽均為長方形且相互交錯、平行排列;
[0006]在塊體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向塊體內凹陷的主灰縫,所述主中部通槽設置在主灰縫的中間部位,使得主中部通槽與主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07]主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延伸出主灰縫底面8-10mm,各通孔與各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向塊體上表面延伸出8-10mm。
[0008]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于各通孔、通槽的寬度均相同,主側部通孔與主中部通槽之間的距離為24_,主中部通孔前后每側的相鄰兩個主側部通孔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mm ;塊體前后側壁分別與其相鄰近的主側部通孔之間的距離為26mm ;主灰縫底面與其所在的塊體側面之間的距離為5mm。
[0009]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_,所述輔助砌塊長度為290_,所述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0010]在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0011]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
[0012]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_,所述輔助砌塊長度為190mm,所述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0013]在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14]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
[0015]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mm,所述輔助砌塊包括長度為290mm的第一輔助砌塊和長度為190mm的第二輔助砌塊,所述第一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0016]在第一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17]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第一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 ;第二輔助砌塊與第一輔助砌塊結構相同,第一輔助砌塊、第二輔助砌塊與主砌塊之間配套砌筑。
[0018]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所有通孔、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與其所在的砌塊下表面均處于同一平面上。
[0019]該輕質珍珠巖砌塊是以硅酸鹽水泥為材料,以粉煤灰、礦渣、石粉、閉孔珍珠巖、聚苯顆粒、添加劑和膠粉為填料,經稀釋調和攪拌、擠壓和養護配置而成;其通孔裁面為長方形狀,排列為多段、多層相互交錯、平行排列。該多排孔自保溫砌塊結構與輕質閉孔珍珠巖材料配合后,使砌塊具有保溫、質輕、防火、耐候耐久等性能大大提高,替代了傳統的加氣塊及外墻保溫方法,完全滿足了國家建筑節能要求。
[002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0021]減小了主側部通孔的長度,使得主側部通孔形成隔熱斷橋,達到了自保溫效果,提高了砌塊的受力強度,提高了砌塊的整體強度,也避免保溫板在安裝過程中出現易斷裂的情況;擴大了砌塊之間的粘合面積,提高了砌塊之間的粘合強度,提高了墻體的使用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附圖1是主砌塊的俯視圖;
[0023]附圖2是主砌塊的主視圖;
[0024]附圖3是第一輔助砌塊的俯視圖;
[0025]附圖4是第二輔助砌塊的俯視圖;
[0026]附圖5是主砌塊的塊體立體圖;[0027]附圖6是主砌塊與長度為290_的第一輔助砌塊的組合示意圖;
[0028]附圖7是主砌塊與長度為190_的第二輔助砌塊的組合示意圖;
[0029]附圖8是主砌塊與第一、第二輔助砌塊的組合示意圖。
[0030]圖中:1、塊體,2、主側部通孔,3、主中部通孔,4、保溫板,5、主中部通槽,6、第一輔助砌塊,7、第一輔助側部通孔,8、第一輔助中部通槽,9、第二輔助砌塊,10、第二輔助側部通孔,11、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2、主灰縫,13、第一輔助灰縫,14、第二輔助灰縫。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詳細說明。
[0032]實施例1:
[0033]如附圖1、3、5、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包括主砌塊與第一輔助砌塊6,第一輔助砌塊6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主砌塊包括塊體I與保溫板4,所述塊體I上分布有主中部通孔3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2,所述主中部通孔3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3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2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5,各通孔、通槽均為長方形且相互交錯、平行排列;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主側部通孔2關于塊體I中心對稱設置。
[0034]如圖5所示,在塊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向塊體I內凹陷的主灰縫12,所述主中部通槽5設置在主灰縫12的中間部位,使得主中部通槽5與主灰縫12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35]如圖2所示,主中部通槽5中的保溫板4延伸出主灰縫12底面8mm,各通孔與各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向塊體I上表面延伸出8mm。
[0036]如圖5所示,主砌塊的規格為;390X240X190 (mm);各通孔、通槽的寬度均相同,主側部通孔2與主中部通槽5之間的距離為24mm,主中部通孔3同一側的相鄰兩個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mm ;塊體I前后側壁分別與其相鄰近的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26mm ;主灰縫12的深度為5mm。
[0037]如圖3所示,第一輔助砌塊6的規格為:290X240X 190 (mm);第一輔助砌塊6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和兩個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分別設置在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的前后兩側,
[0038]在第一輔助砌塊6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第一輔助灰縫13,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與第一輔助灰縫13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39]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和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中的保溫板4向其所在的第一輔助灰縫13底面延伸出8_,第一輔中部通槽8和第一輔側部通孔7中的保溫板4均向第一輔助砌塊6上表面延伸出8mm。
[0040]所有通孔、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與其所在的砌塊下表面均處于同一平面上。
[0041]實施例2:
[0042]如附圖1、4、5、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包括主砌塊與第二輔助砌塊9,第二輔助砌塊9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主砌塊包括塊體I與保溫板4,所述塊體I上分布有主中部通孔3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2,所述主中部通孔3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3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2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5,各通孔、通槽均為長方形且相互交錯、平行排列;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主側部通孔2關于塊體I中心對稱設置。
[0043]如圖5所示,在塊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向塊體I內凹陷的主灰縫12,所述主中部通槽5設置在主灰縫12的中間部位,使得主中部通槽5與主灰縫12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44]如圖2所示,主中部通槽5中的保溫板4延伸出主灰縫12底面9mm,各通孔與各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向塊體I上表面延伸出9mm。
[0045]如圖5所示,主砌塊的規格為;390X240X190 (mm);各通孔、通槽的寬度均相同,主側部通孔2與主中部通槽5之間的距離為24mm,主中部通孔3同一側的相鄰兩個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mm ;塊體I前后側壁分別與其相鄰近的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26mm ;主灰縫12的深度為5mm。
[0046]如圖4所示,第二輔助砌塊9的規格為:290X240X190(mm)。第二輔助砌塊9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和兩個第二輔助側部通孔10,第二輔助側部通孔10分別設置在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的前后兩側,
[0047]在第二輔助砌塊9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第二輔助灰縫14,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與第二輔助灰縫14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48]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和第二輔助側部通孔10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中的保溫板4向其所在的第二輔助灰縫14底面延伸出9_,第二輔助中部通槽11和第二輔助側部通孔10中的保溫板4均向第二輔助砌塊9上表面延伸出9mm。
[0049]所有通孔、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與其所在的砌塊下表面均處于同一平面上。
[0050]實施例3:
[0051]如附圖1、3、4、5、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包括主砌塊、第一輔助砌塊6和第二輔助砌塊9,第一輔助砌塊6和第二輔助砌塊9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主砌塊包括塊體I與保溫板4,所述塊體I上分布有主中部通孔3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2,所述主中部通孔3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3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2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3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5,各通孔、通槽均為長方形且相互交錯、平行排列;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主側部通孔2關于塊體I中心對稱設置。
[0052]如圖5所示,在塊體I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向塊體I內凹陷的主灰縫12,所述主中部通槽5設置在主灰縫12的中間部位,使得主中部通槽5與主灰縫12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53]如圖2所示,主中部通槽5中的保溫板4延伸出主灰縫12底面10mm,各通孔與各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向塊體I上表面延伸出10mm。
[0054]如圖5所示,主砌塊的規格為;390X240X190 (mm);各通孔、通槽的寬度均相同,主側部通孔2與主中部通槽5之間的距離為24mm,主中部通孔3同一側的相鄰兩個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mm ;塊體I前后側壁分別與其相鄰近的主側部通孔2之間的距離設置為26mm ;主灰縫12的深度為5mm。
[0055]如圖3、4所示,輔助砌塊包括第一輔助砌塊6和第二輔助砌塊9。
[0056]如圖3所示,第一輔助砌塊6的規格為:290X240X 190 (mm);第一輔助砌塊6包括有與主砌塊I相對應的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和兩個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分別設置在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的前后兩側,
[0057]在第一輔助砌塊6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第一輔助灰縫13,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與第一輔助灰縫13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0058]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和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4,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中的保溫板4向其所在的第一輔助灰縫13底面延伸出10mm,第一輔助中部通槽8和第一輔助側部通孔7中的保溫板4均向第一輔助砌塊6上表面延伸出10mm。
[0059]如圖4所示,第二輔助砌塊9與第一輔助砌塊6結構相同,第二輔助砌塊9比第一輔助砌塊長度小IOmm即第二輔助砌塊9的規格為:190X240X190 (mm)。
[0060]所有通孔、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4與其所在的砌塊下表面均處于同一平面上。
[0061]本實用新型其加工制作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0062]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包括主砌塊與輔助砌塊,輔助砌塊與主砌塊形成配套砌筑,其特征在于,主砌塊包括塊體與保溫板,所述塊體上分布有豎向的主中部通孔及設置在其前后兩側的主側部通孔,所述主中部通孔設置有一個,主中部通孔前后每側的主側部通孔均設置為兩個,在主中部通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敞口的主中部通槽,各通孔與各通槽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各通孔、通槽均為長方形且相互交錯、平行排列; 在塊體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向塊體內凹陷的主灰縫,所述主中部通槽設置在主灰縫的中間部位,使得主中部通槽與主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主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延伸出主灰縫底面8-10mm,各通孔與各通槽中設置的保溫板向塊體上表面延伸出8-1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各通孔、通槽的寬度均相同,主側部通孔與主中部通槽之間的距離為24mm,主中部通孔前后每側的相鄰兩個主側部通孔之間的距離設置為30mm ;塊體前后側壁分別與其相鄰近的主側部通孔之間的距離為26mm ;主灰縫底面與其所在的塊體側面之間的距離為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mm,所 述輔助砌塊長度為290mm,所述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在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mm,所述輔助砌塊長度為190mm,所述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在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塊長度為390mm,所述輔助砌塊包括長度為290mm的第一輔助砌塊和長度為190mm的第二輔助砌塊,所述第一輔助砌塊包括有與主砌塊相對應的一個輔助中部通槽和兩個輔助側部通孔,輔助側部通孔分別設置在輔助中部通槽的前后兩側, 在第一輔助砌塊的左側面上設置有與主砌塊大小相對應的輔助灰縫,輔助中部通槽與輔助灰縫底面之間形成凹形; 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分別設置有保溫板,輔助中部通槽中的保溫板向其所在的輔助灰縫底面延伸出8-10mm,輔助中部通槽和輔助側部通孔中的保溫板均向第一輔助砌塊上表面延伸出8-10mm;第二輔助砌塊與第一輔助砌塊結構相同,第一輔助砌塊、第二輔助砌塊與主砌塊之間配套砌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質珍珠巖多排孔自保溫砌塊,其特征在于所有通孔、通槽中設置的保溫 板與其所在的砌塊下表面均處于同一平面上。
【文檔編號】E04C1/41GK203808345SQ20142023458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李思躍, 李新宇 申請人:濟寧匯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