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的建筑物墻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的建筑物墻體。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建筑中所用的材料如磚、預制板塊等,在應用中存在施工程序復雜、對接面結合不易穩固的缺陷,影響了建筑的質量,另外上述材料屬于一次性使用,一般情況下適于建筑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而對于臨時或使用期較短的建筑物就很不經濟,在使用期到后,建筑物拆除時,建筑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能拆下重復作用,造成浪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程序簡單,對接面結合穩固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的建筑物墻體,特別是一種能夠重復使用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的建筑物墻體。
[0004]本發明包括板體(I),其特征在于板體(I)的邊緣上設有橫向的對接槽(2),對接槽
(2)中設有對接件A(3)和/或對接件B(7),所述的對接件A(3)為一板狀體,板狀體的兩個面上均橫向設有凸起的棱(4),所述的對接件B(7)為一T字形板體,T字形板體處于中間位置的板上設有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并且,通過固定板連接孔(9)連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為一有兩個板面的角鐵狀板,該角鐵狀板的至少一個板面上設有與T字形板體的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相對應的操作孔和固定板連接孔。
[0005]進一步地,上述對接件A(3)凸起的棱(4)高度最好大于厚度。
[0006 ]再進一步,上述對接件A (3)板狀體的兩個面上的凸起的棱(4)相互錯位。
[0007]再進一步,上述板體(I)上的兩兩相對的對接槽(2)之間的板體(I)上最好設有拉筋槽(5)。
[0008]本發明的板體(I)還可以為弧面板或梯形板,以建筑圓形建筑物或球形面建筑物,還可為板體內有空腔(6)的空心板,使所建建筑物質量更輕。
[0009]在使用時,只需將本發明的板體的對接槽對接在一起,將對接件相互接合,特別是對接件的連接可采用擠壓方式嵌入到板體對接槽中,對接件上凸起的棱發生偏轉使對接件產生拉力,將相鄰的板體緊密地連接成一體,對接面的結合非常穩固,還可根據需要進行拆卸,拆卸后的板體可以重復使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板體主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對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左視的結構不意圖。
[0013]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板體主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7為圖6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4板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5對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6對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11為圖10俯視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6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0022]圖中所示:1為板體,2為對接槽,3為對接件A,4為凸起的棱,5為拉筋槽,6為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1:參照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包括矩形板體I,板體I的邊緣上設有橫向的對接槽2,板體I上下兩邊的四分之一各設有兩個對接槽2,板體I左右兩側的二分之一各設有一個對接槽2,對接槽2中設有對接件A3,該對接件A3為一板狀體,板狀體的兩個面上相互錯位橫向設有凸起的棱4,所述凸起的棱4橫截面呈三角形并高度大于底邊的厚度。
[0024]使用時,只需將板體I的邊緣對接槽2相對,將相對的對接槽2中的對接件A3采用擠壓方式嵌入到板體對接槽中,對接件上凸起的棱發生偏轉使對接件產生拉力,將相鄰的板體緊密地連接成一體,對接面的結合非常穩固,根據需要進行拆卸后的板體可以重復使用。
[0025]當然,本發明也可應用于永久性建筑物的建設,不再贅述。
[0026]實施例2:參照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板體I上的兩兩相對的對接槽2之間的板體I上最好設有拉筋槽5,實際應用中在拉筋槽5中嵌入拉筋形成網狀,可極大地提高所構成墻體的強度,所述拉筋可以為金屬如鋼筋、鋼絲,也可為非金屬如尼龍繩、麻繩等。
[0027]實施例3:參照圖6、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與之前的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不同在于:板體為上邊長短于下邊長的梯形,板面為弧形,板體中設有空腔6,以減輕板體的重量,可以建筑具有圓弧形墻面或圓球形面的建筑物,如穹頂屋面等。
[0028]實施例4:參照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與之前的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對接件A3的兩個面上相互錯位設置凸起的棱4,所述凸起的棱4的橫截面呈梯形。
[0029]實施例5:參照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與之前的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對接件A3的兩個面上相對背靠背設置凸起的棱4。
[0030]實施例6:參照圖10-12,是本發明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與之前的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為對接件B7的實施例,所述的對接件B7為一 T字形板體,T字形板體處于中間位置的板上設有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并且,通過固定板連接孔9連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為一有兩個板面的角鐵狀板,該角鐵狀板的至少一個板面上設有與T字形板體的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相對應的操作孔和固定板連接孔。
[0031 ]具體使用時,對接件B7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對接件A3配合使用。所述的對接件B7的一塊T字形板體可以對應一塊固定板10,也可多個T字形板體對應一塊固定板10。
[0032]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包括板體(I),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板體(I)的邊緣上設有橫向的對接槽(2),對接槽(2)中設有對接件A (3)和/或對接件B (7),所述的對接件A(3)為一板狀體,板狀體的兩個面上均橫向設有凸起的棱(4),所述的對接件B(7)為一T字形板體,T字形板體處于中間位置的板上設有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并且,通過固定板連接孔(9)連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為一有兩個板面的角鐵狀板,該角鐵狀板的至少一個板面上設有與T字形板體的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相對應的操作孔和固定板連接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件A(3)凸起的棱(4)高度大于厚度。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件A(3)板狀體的兩個面上的凸起的棱(4)相互錯位。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上的兩兩相對的對接槽(2)之間的板體(I)上設有拉筋槽(5)。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上的兩兩相對的對接槽(2)之間的板體(I)上設有拉筋槽(5)。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為弧面板或梯形板,并且板體為內有空腔(6)的空心板。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為弧面板或梯形板,并且板體為內有空腔(6)的空心板。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為弧面板或梯形板,并且板體為內有空腔(6)的空心板。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I)為弧面板或梯形板,并且板體為內有空腔(6)的空心板。10.—種建筑物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由權利要求1 - 9任一項所述的建筑物墻體組件構成。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物墻體組件及該組件構成的建筑物墻體,包括板體(1),板體(1)的邊緣上對接槽(2)中設有對接件A(3)和/或對接件B(7),對接件A(3)為一板狀體,板狀體的兩個面上均橫向設有凸起的棱(4),對接件B(7)為一T字形板體,T字形板體處于中間位置的板上設有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并且,通過固定板連接孔(9)連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設有與T字形板體的操作孔(8)和固定板連接孔(9)相對應的操作孔和固定板連接孔。在使用時,只需將本發明的板體的對接槽對接在一起,將對接件相互接合,特別是對接件的連接可采用擠壓方式嵌入到板體對接槽中,對接件上凸起的棱發生偏轉使對接件產生拉力,將相鄰的板體緊密地連接成一體,對接面的結合非常穩固,還可根據需要進行拆卸,拆卸后的板體可以重復使用。
【IPC分類】E04C2/30, E04B2/74, E04B2/82
【公開號】CN105714981
【申請號】CN201610065255
【發明人】馬忠
【申請人】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