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
【背景技術】
[0002]鋼管混凝土結構是將混凝土填入薄壁鋼管中形成的一種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能夠充分利用鋼材和混凝土各自的優點,改善構件的力學性能,具有承載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優越等特點。目前被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橋梁結構和海洋平臺等工程中。
[0003]在我國,推廣應用鋼管混凝土柱的關鍵之一是解決鋼管混凝土柱與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問題。為了保證梁柱節點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延性,鋼管混凝土梁柱節點需要進行優化設計,確保柱和節點具有足夠的強度,在極限狀態下梁端產生塑性鉸的機理來保證結構的安全性能。
[0004]目前,鋼管混凝土的梁柱節點設計常常在節點處將鋼管斷開或進行部分削弱或采用加強環的形式,容易形成相對薄弱的節點區,影響結構的安全。因此設計時需對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梁-柱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和合理加強,以滿足“強節點,弱構件”的抗震設計原則。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基于鋼管混凝土結構梁-柱節點的研究現狀及已有的成果,使其在能滿足正常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對地震作用等引起的不良效應也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以滿足“強節點,弱構件”的抗震設計原則。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所述的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包括管體1、上法蘭2、下法蘭3、縱筋4、上接梁板5、下接梁板6、限位塊7、限位槽8,所述的管體I的頂端設置有上法蘭2,管體I的底端設置有下法蘭3,管體I的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四根縱筋4,四根縱筋4的頂部設置有上接梁板5,四根縱筋4的底部設置有下接梁板6,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的上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置有限位槽8,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的下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有限位槽8。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之間,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10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管體I呈圓柱形結構,且管體I的內部填充有混泥土。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和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10上的限位塊7的個數均為大于3的奇數個。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的節點連接區完全斷開,是個獨立的預制構件(不同于外環,外環是在原鋼管上套一個環),預制節點通過上下兩個法蘭與用于做柱且帶法蘭的鋼管通過螺栓初連接,預制節點四個方向有預留的鋼筋限位槽,可直接與梁連接,不僅能夠滿足正常承的載能力,還對地震作用等引起的不良效應也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由于帶法蘭的鋼管和預制構件全部都是在工廠預制,大大提高施工的精度和速度,并且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現場不需任何的焊接工作,也不需要穿鋼筋和打孔,便可輕松的與梁柱進行連接。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0015]圖中,1-管體、2-上法蘭、3-下法蘭、4-縱筋、5-上接梁板、6-下接梁板、7-限位塊、8-限位槽、9-凸出1、I O-凸出Π、11 -下鋼管,12-法蘭盤1、13-梁、14-上鋼管、15-法蘭盤Π。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0017]如圖1-2所示,所述的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包括管體1、上法蘭2、下法蘭3、縱筋4、上接梁板5、下接梁板6、限位塊7、限位槽8,所述的管體I是采用鋼材制成的圓柱形結構,且管體I的內部填充有混泥土,這樣能夠充分利用鋼材和混凝土的各自優點,改善預制節點的力學性能,具有承載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優越等特點。所述的管體I頂端設置有上法蘭2,管體I底端設置有下法蘭3,上法蘭2與上鋼管14的法蘭盤Π 15以及下法蘭3與下鋼管11的法蘭盤112均采用螺栓連接,既保證了連接強度,又提高了施工效率,確保了下鋼管11、上鋼管14和預制節點具有足夠的強度。
[0018]管體I的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四根縱筋4,四根縱筋4的頂部設置有上接梁板5,四根縱筋4的底部設置有下接梁板6,四根縱筋4的設置提高了上接梁板5與下接梁板6的承重能力,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的上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置有限位槽8,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的下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置有限位槽8,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之間,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將梁13預留的鋼筋段卡入上接梁板5、下接梁板6上各個限位槽8內,使梁13具有嚴格的方向性,四根縱筋4與上接梁板5與下接梁板6配合,加之限位塊7與限位槽8對梁13的限制,避免梁13與預制節點連接處產生裂縫,確保在極限狀態下梁端產生塑性鉸的機理來保證結構的安全性能。
[0019]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和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10上限位塊7的個數均為大于3的奇數個,使梁13與預制節點連接時,能夠充分卡合,以提高梁13的穩定性。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0021]首先將預制節點的下法蘭3通過螺栓和下鋼管11的法蘭盤112連接,然后將梁13預留的鋼筋段卡入上接梁板5、下接梁板6上的各個限位槽8內,再將預制節點的上法蘭2通過螺栓和上鋼管14的法蘭盤Π 15連接,最后再把整個預制節點區用混凝土澆成一個整體(可以把連接處的螺栓等一同澆進去)。
[0022]本實用新型的節點連接區完全斷開,是個獨立的預制構件(不同于外環,外環是在原鋼管上套一個環),預制節點通過上下兩個法蘭與用于做柱且帶法蘭的鋼管通過螺栓初連接,預制節點四個方向有預留的鋼筋限位槽,可直接與梁連接,不僅能夠滿足正常承的載能力,還對地震作用等引起的不良效應也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滿足了“強節點,弱構件”的抗震設計原則;由于帶法蘭的鋼管和預制構件全部都是在工廠預制,大大提高施工的精度和速度,并且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現場不需任何的焊接工作,也不需要穿鋼筋和打孔,便可輕松的與梁柱進行連接。
[0023]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包括管體(I)、上法蘭(2)、下法蘭(3)、縱筋(4)、上接梁板(5)、下接梁板(6)、限位塊(7)、限位槽(8),所述的管體(I)的頂端設置有上法蘭(2),管體(I)的底端設置有下法蘭(3),管體(I)的外壁上均勻的設置有四根縱筋(4),四根縱筋(4)的頂部設置有上接梁板(5),四根縱筋(4)的底部設置有下接梁板(6),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的上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置有限位槽(8),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的下表面邊緣均勻的設置有限位塊(7),相鄰兩個限位塊(7)之間設有限位槽(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之間,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之間均采用圓弧過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I)呈圓柱形結構,且管體(I)的內部填充有混泥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接梁板(5)的四個凸出1(9)和下接梁板(6)的四個凸出Π (10)的上限位塊(7)的個數均為大于3的奇數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屬于建筑領域,所述的新型鋼管混泥土結構用預制節點包括管體、上法蘭、下法蘭、縱筋、上接梁板、下接梁板、限位塊、限位槽;本實用新型的節點連接區完全斷開,是個獨立的預制構件,預制節點通過上下兩個法蘭與用于做柱且帶法蘭的鋼管通過螺栓初連接,預制節點四個方向有預留的鋼筋限位槽,可直接與梁連接,不僅能夠滿足正常的承載能力,還對地震作用等引起的不良效應也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由于帶法蘭的鋼管和預制構件全部都是在工廠預制,大大提高施工的精度和速度,并且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現場不需任何的焊接工作,也不需要穿鋼筋和打孔,便可輕松的與梁柱進行連接。
【IPC分類】E04B1/58
【公開號】CN205387754
【申請號】CN201620174700
【發明人】林宏磊, 劉興, 羅保宏
【申請人】劉興, 林宏磊, 羅保宏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