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及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及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其中,所述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別具有朝內的凸起,所述過渡板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端部向內彎折,形成一擋止條;第一面板的凸起與第一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以及第二面板的凸起和第二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形成過渡槽;所述過渡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建筑物上;所述過渡槽中設置有柔性填充物。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地震等情況下的位移兼容問題,且構造簡單、耐久性好,維護成本低和造型美觀。
【專利說明】
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及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幕墻領域,尤其是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建筑理念的變化,建筑物越來越向高層、高檔和多功能等方向發展。為了使建筑物的外觀看起來更加美觀,建筑物的外表面一般都設置有幕墻。幕墻是建筑物的外墻護圍,不承重,有如幕布,因此又稱為懸掛墻。幕墻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建筑圍護結構。
[0003]但是,地震、強風和地質不穩定等因素會可能會引起房屋發生較大的層間位移,為了保證幕墻在地震發生時所需的層間位移兼容,現有的辦法是加大板縫。但是加大板縫的同時會導致幕墻容易漏水,維修費用高,不耐久且影響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并進一步提供一種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以克服現有抗震幕墻容易漏水、維修費用高和不耐久的缺陷。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別具有朝內的凸起,所述過渡板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端部向內彎折,形成一擋止條;第一面板的凸起與第一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以及第二面板的凸起和第二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形成過渡槽;所述過渡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建筑物上;所述過渡槽中設置有柔性填充物。
[0006]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的龍骨,以及一端與龍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過渡板固定連接的錨固件。所述龍骨與連接鋼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鋼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所述龍骨為套筒鋼管。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內側具有預埋件,預埋件直接或通過錨固件與龍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第二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所述過渡槽中設置密封膠層。所述柔性填充物靠近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所述密封膠層位于柔性填充物的外側。
[0007]—種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
[0008]即一種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包括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該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別具有朝內的凸起,所述過渡板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端部向內彎折,形成一擋止條;第一面板的凸起與第一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以及第二面板的凸起和第二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形成過渡槽;所述過渡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建筑物上;所述過渡槽中設置有柔性填充物。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的龍骨,以及一端與龍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過渡板固定連接的錨固件。所述龍骨與連接鋼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鋼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所述龍骨為套筒鋼管。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內側具有預埋件,預埋件直接或通過錨固件與龍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第二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所述過渡槽中設置密封膠層。所述柔性填充物靠近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所述密封膠層位于柔性填充物的外側。
[0009]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為GRC面板。
[0010]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能夠解決地震等情況下的位移兼容問題,且構造簡單、耐久性好,維護成本低和造型美觀。
【附圖說明】
[0011 ]圖1a和圖1b為現有幕墻結構在正常狀態和地震時的原理圖。
[0012]圖2a和圖2b為現有幕墻的上部結構在正常狀態和地震時的原理圖。
[0013]圖2c和圖2d為現有幕墻的下部結構在正常狀態和地震時的原理圖。
[0014]圖3為現有的抗震蒂墻結構不意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抗震幕墻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抗震幕墻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申請人】在立項前對業內的專利和論文進行了廣泛地檢索,對現有的各種技術進行了深入地分析。
【申請人】認真分析了震動對幕墻的破壞機會,提出了新的技術方案。
[0018]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抗震中的“震”包括地震、強風、地質松軟等因素造成的建筑物移動或晃動。
[0019]如圖1a至圖2d所示,他們分別是位移前和位移后的幕墻結構示意圖。該圖用以展示現有幕墻發生損壞的原因和過程。
[0020]如圖la、圖2a和圖2c所示,在該圖中可見,正面板201和側面板202相互垂直,設置于建筑于的拐角處。正面板和側面板的上端分別通過兩個重力節點203固定,重力節點為面板提供三個方向的支撐,即提供上下、里外和左右的支撐。正面板和側面板的下端通過風載節點204固定,風載節點為面板提供一個方向,即里外方向的支撐。通過重力節點和風載節點將正面板和側面板固定在建筑物結構上。在建筑物未發生位移(例如未發生地震)時,正面板和側面板之間頂部(圖1a及圖2a)和底部(圖1a及圖2c)的板縫寬度都是W。
[0021]如圖lb、圖2b和圖2d所示,當建筑物發生移動或晃動,例如發生地震時,下部樓層相對不動,上部樓層發生位移X。在這種情況下,正面板整體向右移動X,由于重力節點都是在同一樓層結構上,側面板的頂部也位移X,所以在正面板和側面板的頂部無相對位移,頂部的板縫寬度不便,仍然為W,如圖1b和圖2b。但是由于側面板的底部通過風載節點固定在下部結構上,下部結構沒有位移,所以側面板的底部也沒有右移。所以正面板和側面板的底部板縫就是W-X,如圖1b和2d。
[0022]如圖3所示,在實際工程中,設置于建筑物101上的第一面板103和第二面板102之間的板縫寬度W必須大于地震的最大位移X,否則正面板和側面板就會發生碰撞,發生安全事故,同時如果板縫寬度較寬,則密封組件104,例如密封膠容易破裂,施工和維護工作比較大。
[0023]為此,
【申請人】提出了新的技術方案,結合圖4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選擇常見的拐角為直角的建筑物作為示范案例,根據工程的需要,隨著建筑物結構的變化,面板和過渡板的形狀和角度也可以調整。
[0024]該圖主要包括建筑物、第一面板301、第二面板302、過渡板303和連接組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與建筑物的固定連接方式見上文,可以采用現有的固定連接方式。參考圖4的下方和右方,描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結構,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內側、靠近面板邊緣預定距離的地方一體成型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設置有凸起301a(第一面板上)、302a(第二面板上)ο過渡板303具有兩個連接部303a,分別用于和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搭接或配合,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內側具有加強部(預埋部)303b,其中預埋有錨固件303c。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端部朝內彎折,形成擋止條303d。連接組件包括龍骨,例如嵌套的方管304、307或類似的鋼管或方管。龍骨與錨固件的端部固定連接,例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311為焊接條。龍骨通過連接鋼板305與建筑物固定連接,具體地,龍骨與連接鋼板固定連接,而連接鋼板通過錨固螺栓306與建筑物固定連接。
[0025]在施工安裝后,過渡板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間形成一通道,該通道中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310。如果打有多道密封膠的話,則優選為相鄰的密封件間隔一段距離。
[0026]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過渡板兩端的擋止條各自與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之間形成過渡槽,該過渡槽中具有柔性填充物308。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中,柔性填充物位于過渡槽的內側,在柔性填充物的外側設置有密封膠層309。柔性填充物除了具有填充減震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密封和支撐作用。
[0027]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具有一朝內的Z形彎折,當過渡板與(第一或第二)面板拼裝時,過渡槽的寬度、第一或第二連接部的末端到第一、第二面板邊緣的距離,以及第一或第二連接部到Z形彎折處的距離(即面板的可移動距離)大于等于建筑物和面板的移動距離,例如大于地震發生時在某一方向上的最大位移。
[0028]如圖5所示,該圖為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為建筑物陰角處的幕墻結構。與上一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主要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具有朝內(建筑物一側)的凸起,在制作面板時,該凸起可與面板主體一體成型。過渡板具有兩個連接部,分別與第一面板級第二面板配合。連接部上一體成型有加強部,該加強部內預埋有錨固件。連接部的端部具有彎折,形成擋止條。該擋止條與面板上的凸起、面板本身一部形成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柔性填充物,在過渡板與面板形成的中空通道內還設置有密封膠,形成多道密封防水結構。所述面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建筑物上,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方管、連接鋼板和螺栓,螺栓將連接鋼板固定于建筑物上,而方管與連接鋼板通過焊接等方式固結。過渡板末端(即該實施例中擋止條處)與面板上的凸起部之間形成凹槽的寬度,面板末端到過渡板非彎折部(即面板與過渡板之間的相對移動距離),過渡板末端與面板末端的距離。過渡板與某一面板的可相對移動距離大于預設的地震位移距離。
[0029]圖4和圖5分別是陽角和陰角處的幕墻抗震結構。在具體實施時,如果建筑物的角度為其他角度,例如非直角,則根據工況修改過渡板和面板的角度即可。
[0030]在日常使用時,由于密封膠310是位于過渡板和第一或第二面板形成的通道中,所以其縫隙很小,完全可以滿足密封的要求。密封膠層為第二道密封線,由于有了柔性填充物的支撐,其可以具有較大的跨度,由于壓縮性比較大,在地震時不會引起板間碰撞。
[0031]總之,本實用新型不僅解決了位移兼容的問題,還解決了日常使用時的密封問題,同時不影響建筑的外觀。整個密封抗震結構構造比較簡單、安全可靠、制造成本較低。
【主權項】
1.一種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別具有朝內的凸起,所述過渡板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端部向內彎折,形成一擋止條;第一面板的凸起與第一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以及第二面板的凸起和第二連接部的擋止條之間形成過渡槽;所述過渡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建筑物上;所述過渡槽中設置有柔性填充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的龍骨,以及一端與龍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過渡板固定連接的錨固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骨與連接鋼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鋼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建筑物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骨為套筒鋼管。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內側具有預埋件,預埋件直接或通過錨固件與龍骨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第二面板與過渡板之間形成的通道上打有至少一道密封膠。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槽中設置密封膠層。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填充物靠近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所述密封膠層位于柔性填充物的外側。9.一種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幕墻密封抗震結構。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密封抗震結構的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過渡板為GRC面板。
【文檔編號】E04F13/073GK205712639SQ20162054511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明人】吳秋冬
【申請人】南京奧捷墻體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