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累積滑移施工方法,特別適用于大跨度場館縱橫桁架結構體系的安裝施工。
背景技術:
:
空間網格桁架結構作為大跨度空間結構的一種結構形式,為雙向受力結構體系,被應用于大中型體育場館。目前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的施工方法多采用高空散拼法。
對于如下規格的一種大跨體育場館屋面空間網格桁架結構,其平面尺寸達86.63m×77.91m,桁架下弦最大高度19.5m,跨間距8.7m,桁架結構含屋面檁條總重604t。主體結構設有一層地下室,地下室頂板200mm。高空散拼法需要搭設滿堂支撐架作為拼裝支撐體系,支撐架搭拆存在施工面積大和搭設高度高,防護措施面大點多,造成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壓力較大;同時,地下室頂板不能獨立承擔上部支撐架荷載,尚需進行加固處理,成本費用高。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累積滑移施工方法,實現大跨度雙向受力結構不搭設滿堂支撐架條件下的安裝施工,解決了傳統高空散拼法安全風險大、措施成本高的難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累積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在邊跨設置拼裝平臺,在邊榀柱網相應位置設置拼裝支架,在第二跨柱網相應位置設置反拉支架和起頂支架;
(2)其次在既有支座標高處混凝土梁上方設置通長方向的不銹鋼滑道,在不銹鋼滑道前端設置水平千斤頂和液壓控制系統;
(3)在拼裝支架上安裝兩榀橫向桁架,以及安裝兩榀橫向桁架間的縱向桁架,在桁架前端設置拉錨構件,再在桁架支點下方安放滑塊;
(4)再利用前端水平千斤頂拖拉已安裝的兩榀桁架,滑移至下一個跨間,再利用起頂支架和反拉支架進行線形調整,每滑移一個跨間,在后部拼裝平臺上繼續下一跨間的拼裝作業;
(5)重復3~4步驟,直至桁架結構全部滑移就位。
(6)整體結構滑移就位后,在縱橫向中部正下方設置四立柱起頂支架,起頂中部桁架,調整線形,進行體系轉換。
所述的空間網格桁架結構上方檁條附屬結構與桁架同步施工,同步滑移。
所述的拼裝支架、起頂支架和反拉支架在不同跨間需根據每榀桁架線形調整高度。
本發明的優點是:
1、累積滑移實現了大跨度雙向受力結構不搭設滿堂支撐架條件下的安裝施工,降低了采用高空散拼法的安全風險。
2、僅在邊跨搭設拼裝平臺,減少了臨時措施投入,經濟效益明顯。
3、平臺拼裝標準化作業,有利于施工生產的最佳組織,對保證質量、提高工效、降低成本非常有利。
4、檁條等附屬結構同步施工,對保證工期和控制成本更加有利。
5、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累積滑移施工方法技術可行,拓展累積滑移法的施工領域,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滑移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滑移施工立面布置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
1-橫向桁架,2-縱向桁架,3-拼裝平臺,4-拼裝支架,5-反拉支架,6-起頂支架,7-滑道,8-滑塊,9-水平千斤頂和液壓控制系統,10-四立柱起頂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
一種空間網格桁架結構累積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首先在邊跨設置拼裝平臺3,在邊榀柱網相應位置設置拼裝支架4,根據滑移工況計算分析,在第二跨柱網相應位置設置反拉支架5和起頂支架6;
(2)其次在既有支座標高處混凝土梁上方設置通長方向的不銹鋼滑道7,在不銹鋼滑道前端設置水平千斤頂和液壓控制系統9;
(3)在拼裝支架上安裝兩榀橫向桁架1,以及安裝兩榀橫向桁架間的縱向桁架2,在桁架前端設置拉錨構件,再在桁架支點下方安放滑塊8;
(4)再利用前端水平千斤頂拖拉已安裝的兩榀桁架,滑移至下一個跨間,再利用起頂支架和反拉支架進行線形調整,每滑移一個跨間,在后部拼裝平臺上繼續下一跨間的拼裝作業;
(5)重復3~4步驟,直至桁架結構全部滑移就位。
(6)整體結構滑移就位后,在縱橫向中部正下方設置四立柱起頂支架10,起頂中部桁架,調整線形,進行體系轉換。
所述的空間網格桁架結構上方檁條附屬結構與桁架同步施工,同步滑移。
所述的拼裝支架、起頂支架和反拉支架在不同跨間需根據每榀桁架線形調整高度。
過程中橫向桁架通過滑塊移動到相應位置(橫向桁架端部由滑塊支承),縱向桁架與橫向桁架組成一個整體,在橫向桁架到位的同時,縱向桁架自然到位。每拼裝一榀橫向桁架及橫向桁架間的縱向桁架后,便滑移一個節間,以此類推,直至全部就位。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