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預制裝配式建筑中預制構件的連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的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裝配式建筑成為我國建筑業的重點發展方向,裝配式建筑的技術體系以混凝土結構體系為主,如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等。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預制混凝土構件尤其是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框架柱、剪力墻等)的鋼筋連接是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重點,目前主要采用的鋼筋連接方式有灌漿套筒連接和漿錨搭接連接等。灌漿套筒的連接套筒采用鑄造工藝制造而成,通過在鋼筋與套筒間填充高強微膨脹水泥基材料來完成鋼筋的連接,其缺點是:需二次注漿,施工不便,造價高且暫無有效的質量檢測方法。漿錨搭接連接屬于鋼筋間接連接,預留鋼筋插入預留孔洞,通過孔洞灌漿形成整體,其缺點是:需二次注漿,施工不便,搭接鋼筋長,鋼筋浪費嚴重。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是裝配式結構體系中主要的承重構件,也是水平荷載作用下的主要抗側力構件,其鋼筋連接的質量至關重要,因此,研究受力性能好、施工便利、質量可靠和成本低的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接方法,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推廣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的連接方法,該方法施工簡便,連接質量可靠。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的連接方法,采用以下步驟:一)在上部構件鋼筋的下端以及下部構件鋼筋的上端加工外螺紋;二)采用設有內螺紋的連接套筒將外絲接頭與所述上部構件鋼筋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套筒和所述上部構件鋼筋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外絲接頭設有柱狀本體,在所述柱狀本體的上部設有與所述連接套筒連接的外螺紋,在所述柱狀本體的下部設有波形棘齒;將內絲接頭連接在所述下部構件鋼筋上,所述內絲接頭設有筒狀本體,在所述筒狀本體的內側上部設有與所述波形棘齒適配的棘齒槽,在所述筒狀本體內側下部設有與下部構件鋼筋連接的內螺紋;在所述筒狀本體的外側設有與鎖緊套筒連接的外螺紋,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部筒壁上設有沿縱向延伸的開口縫;將所述鎖緊套筒連接在所述內絲接頭的外側下部;三)將上部構件吊裝到位,并使連接在所述上部構件鋼筋上的所述外絲接頭和連接在所述下部構件鋼筋上的所述外絲接頭上下對齊;四)利用所述上部構件的自重,使所述外絲接頭的下部下壓擠裝在所述內絲接頭中,并使所述外絲接頭的波形棘齒與所述內絲接頭的棘齒槽一一對應地相互咬合,完成所述上部構件鋼筋和所述下部構件鋼筋的連接;五)旋轉所述鎖緊套筒,使其上移至所述內絲接頭的上端部;六)在位于所述上部構件和下部構件之間的連接處澆筑混凝土。
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中部設有橫隔板。
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部筒壁上設有四條沿周向均布的所述開口縫。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外絲接頭和內絲接頭與預制構件鋼筋的連接簡便,外絲接頭與內絲接頭對準后通過上部構件的自重下壓擠入即可將上部構件鋼筋和下部構件鋼筋連接在一起,便于實現預制構件鋼筋的快速連接,不需要焊接和二次注漿,也不需要專用的安裝工具,施工便利,連接效率高;采用波形棘齒與棘齒槽咬合并采用鎖緊套筒鎖箍的連接結構,兼具防退槽功能,連接質量穩定可靠,適合在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明實現對接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應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1-1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外絲接頭與內絲接頭對準安裝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外絲接頭與內絲接頭下壓擠入到位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鎖緊套筒旋轉到位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連接最終狀態的示意圖。
圖中:1、外絲接頭;2、上部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中的鋼筋,下文簡稱上部構件鋼筋;3、連接套筒;4、內絲接頭;4-1、開口縫;4-2、橫隔板;5、下部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中的鋼筋,下文簡稱下部構件鋼筋;6、鎖緊套筒;7、上部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下文簡稱上部構件;8、下部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下文簡稱下部構件;9、后澆混凝土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和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7,一種預制混凝土豎向構件的連接方法,采用以下步驟:
一)在上部構件鋼筋2的下端以及下部構件鋼筋5的上端加工外螺紋。
二)采用設有內螺紋的連接套筒3將外絲接頭1與上部構件鋼筋2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套筒3和上部構件鋼筋2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外絲接頭1設有柱狀本體,在所述柱狀本體的上部設有與所述連接套筒3連接的外螺紋,在所述柱狀本體的下部設有波形棘齒。
將內絲接頭4連接在下部構件鋼筋5上,所述內絲接頭4設有筒狀本體,在所述筒狀本體的內側上部設有與所述波形棘齒適配的棘齒槽,在所述筒狀本體內側下部設有與下部構件鋼筋5連接的內螺紋;在所述筒狀本體的外側設有與鎖緊套筒6連接的外螺紋,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部筒壁上設有沿縱向延伸的開口縫4-1;將所述鎖緊套筒6連接在所述內絲接頭4的外側下部。
三)將上部構件7吊裝到位,并使連接在上部構件鋼筋2上的外絲接頭1和連接在下部構件鋼筋5上的所述外絲接頭4上下對齊。
四)利用上部構件7的自重,使外絲接頭1的下部下壓擠裝在所述內絲接頭4中,并使外絲接頭1的波形棘齒與內絲接頭4的棘齒槽一一對應地相互咬合,完成上部構件鋼筋和下部構件鋼筋的連接。
具體過程為:利用上部構件7的自重,使外絲接頭1的下部下壓內絲接頭4的上部,在外絲接頭1的擠壓作用下,內絲接頭4的上部因設有開口縫4-1會張開,沿徑向產生向外的彈性變形,使外絲接頭1的下部進入到內絲接頭4中,當外絲接頭1的波形棘齒與內絲接頭4的棘齒槽一一對應地相互咬合后,外絲接頭1和內絲接頭4連接在一起,內絲接頭4上部張開的四瓣筒壁恢復原位。
五)旋轉鎖緊套筒6,使其上移至內絲接頭4的上端部,將設有開口縫4-1的筒狀本體上部鎖箍在一起,防止內絲接頭4的上部因受力再次產生向外的變形。
六)在位于上部構件7和下部構件8之間的連接處澆筑混凝土,形成后澆混凝土結構9。
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中部設有橫隔板4-2,能夠增加內絲接頭4的強度。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筒狀本體的上部筒壁上設有四條沿周向均布的所述開口縫4-1,便于內絲接頭4在內部擠壓力作用下產生徑向彈性變形。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