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裝修用隔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裝飾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裝修用隔墻。
【背景技術】
[0002]內裝修隔墻傳統做法一般為室內紅磚砌體隔墻。磚砌墻厚度120毫米左右,加上粉刷層厚度要達到130毫米至140毫米。過大的厚度影響整體裝飾效果、降低住宅面積利用率、墻體砌筑質量高低過分依賴工人施工水平,施工時間長,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裝修用隔墻,來解決內裝修隔墻厚度過大,住宅面積利用率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內裝修用隔墻,包括一個熱鍍鋅方鋼為主體的框架,框架內部熱鍍鋅方鋼縱向等距排列,框架內部橫向設置有等距排列的螺紋鋼筋,框架兩側以模板緊貼固定,分段澆筑C20細石混凝土。墻體厚度比磚砌墻減少50 %,大大提高了內裝修住宅面積利用率。
[0006]作為優選,每根縱向熱鍍鋅方鋼與地面用脹錨螺栓固定。保證了墻體的穩定性和強度。
[0007]作為優選,框架內部縱向每隔500毫米至600毫米設置有截面為50毫米乘50毫米的熱鍍鋅方鋼。采用標準化的施工工藝,不過分依賴工人技術水平,墻體的垂直平整度更容易保證。
[0008]作為優選,框架內部橫向每隔300毫米設置有直徑為8螺紋鋼筋。標準化的施工工藝,增加了墻體的穩定性和隔音效果。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方鋼為熱鍍鋅方鋼,所述的混凝土為C20細石混凝土,所述的螺栓為直徑8毫米,長100毫米的脹錨螺栓。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墻體厚度比磚砌墻減少50%,大大提高了內裝修住宅面積利用率。在節省空間的同時,本實用新型相較傳統技術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隔音性能,由于采用標準化的施工工藝,不過分依賴工人技術水平,墻體的垂直平整度更容易保證,施工周期短、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4]—種內裝修用隔墻,包括一個以方鋼I為主體的框架,框架內部的方鋼I縱向等距排列,框架內部橫向設置有等距排列的鋼筋2,框架兩側以模板緊貼固定,分段混凝土3,每根縱向方鋼I與地面用螺栓4固定,框架內部縱向每隔500毫米至600毫米設置有截面為50毫米乘50毫米的方鋼1,框架內部橫向每隔300毫米設置有直徑為8毫米的鋼筋2,所述的方鋼I為熱鍍鋅方鋼,所述的混凝土 3為C20細石混凝土,所述的螺栓4為直徑8毫米,長100毫米的脹錨螺栓。
[0015]在施工時,以方鋼I搭設一個框架,縱向每隔500毫米至600毫米安裝方鋼I,每根縱向方鋼I與地面以直徑為8毫米的螺栓4固定。橫向每隔300毫米設置有直徑為8的鋼筋2。框架兩側以模板緊貼固定,分段澆筑混凝土 3,成型墻體厚度加上粉刷層可保證在80mm以內。
[0016]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任何對本技術做出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變形、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以方鋼(I)為主體的框架,框架內部的方鋼(I)縱向等距排列,框架內部橫向設置有等距排列的鋼筋(2),框架兩側以模板緊貼固定,分段澆筑混凝土 (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其特征在于,每根縱向方鋼(I)與地面用螺栓(4)固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其特征在于,框架內部縱向每隔500毫米至600毫米設置有截面為50毫米乘50毫米的方鋼(I)。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其特征在于,框架內部橫向每隔300毫米設置有直徑為8毫米的鋼筋(2)。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鋼(I)為熱鍍鋅方鋼,所述的混凝土 (3)為C20細石混凝土,所述的螺栓(4)為直徑8毫米,長100毫米的脹錨螺栓。
【專利摘要】一種內裝修用隔墻,包括一個以方鋼為主體的框架,框架內部的方鋼縱向等距排列,框架內部橫向設置有等距排列的鋼筋,框架兩側以模板緊貼固定,分段澆筑混凝土。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墻體厚度比磚砌墻減少50%,大大提高了內裝修住宅面積利用率。在節省空間的同時,由于采用標準化的施工工藝,不過分依賴工人技術水平,墻體的垂直平整度更容易保證,施工周期短、效率高。
【IPC分類】E04B2/76
【公開號】CN205329923
【申請號】CN201520950452
【發明人】許必強, 孫青山, 吳文奎, 潘新躍, 錢德永
【申請人】寧波建樂建筑裝潢有限公司, 寧波建工建樂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