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孔可旋轉餐桌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餐桌,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孔可旋轉餐桌。
背景技術:
目前在餐廳、飯店使用的餐桌大多是固定的,在餐桌中間設有轉盤,以供不同位置的就餐人員能夠方便的用上餐桌上的飯菜。但這種轉盤存在的缺點是轉盤中心不確定,也會造成轉盤不平穩;類似湯鍋形式的食品不易放在轉盤上,還得放在穩定的桌邊。但這樣會造成大家食用時不方便的缺點。
而對于火鍋系列,如涮羊肉等,大多目前還只有兩種形式的湯鍋,其一般是辣湯和鮮湯。這種鍋一般放在餐桌中間,用餐人員從不同角度食用。也有一人一鍋的方式,在每個人面前放一個小鍋,但其存在口味單一的缺點,無法很好的品嘗到各種湯鍋的美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孔可旋轉餐桌。使用這種餐桌可使就餐人員從不同角度品嘗到放在可旋轉餐桌的孔內的鍋中的美食,且該餐桌平穩、牢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包括有桌架、桌面,桌面分為內圈桌面和外圈桌面兩體結構,在所述內圈桌面上至少設有兩個小孔;所述桌架為中間主托支架和邊緣支架,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為滾動軸承和托盤,所述內圈桌面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托盤固定連接,在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的滾動軸承上端,所述邊緣支架與所述外圈桌面連接,且所述邊緣支架和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相連。
所述小孔可以為圓孔、橢圓孔,或其它形狀的孔。
所述內圈桌面的邊緣在所述外圈桌面內邊緣的外端,且有間隙,或所述內圈桌面的邊緣在所述外圈桌面內邊緣的里端,設有間隙。
所述邊緣支架最少為三根,且每根邊緣支架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通過卡套活動固定,且每根邊緣支架又分別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通過上下兩根平行連接桿連接。
所述邊緣支架最好為四根——六根。
所述邊緣支架最少為四根,每根邊緣支架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連接,且每根邊緣支架通過連接桿相互連接,且至少有三根邊緣支架又分別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通過連接桿連接。
所述小孔的直徑為12cm-30cm。
在所述中間主托支架和每根邊緣支架下端設有調節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該餐桌結構簡單,牢固、新穎獨特。因該餐桌內圈桌面可任意旋轉,根據內圈桌面的小孔的多少可盛放多種不同口味的火鍋、湯鍋,同桌多人共餐,可同時品嘗到多種口味的美食,同時亦可在內圈桌面的空余處擺放其它各類菜品。該桌給就餐者提供了方便的就餐環境。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桌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桌架合并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桌面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6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2桌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2桌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多孔可旋轉餐桌包括有桌架1、桌面2,桌面2分為內圈桌面3和外圈桌面4兩體結構,在內圈桌面3上至少設有兩個小孔5,可根據食用需要設有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等多個小孔;桌架1為中間主托支架6和邊緣支架7,中間主托支架6上端為滾動軸承和托盤8,內圈桌面3與中間主托支架6上端托盤8固定連接,在中間主托支架6的滾動軸承上端,邊緣支架7與外圈桌面4連接,且邊緣支架7和中間主托支架6相連。小孔5可以為圓孔、橢圓孔,或其它形狀的孔。內圈桌面3的邊緣在外圈桌面4內邊緣的外端,且有間隙,邊緣支架7最少為三根,且每根邊緣支架7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4通過卡套活動固定,且每根邊緣支架7又分別與中間主托支架6通過上下兩根平行連接桿9連接。邊緣支架7最好為四根、五根或六根,加上中間的中間主托支架6,這樣的桌架1的結構對于桌子的穩定性會更好。小孔的直徑為12cm-30cm,如15cm、18cm、25cm、28cm。在中間主托支架和每根邊緣支架下端設有調節裝置10,可方便調節桌腿的高低,以利于桌子的穩定。同時將外圈桌面4和內圈桌面3同時取下,該桌架1可折疊,便于方便運輸和存放。
實施例2如圖6、圖7、圖8所示,多孔可旋轉餐桌包括有桌架1、桌面2,桌面2分為內圈桌面3和外圈桌面4兩體結構,在內圈桌面3上至少設有兩個小孔5,可根據食用需要設有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九個、十個等多個小孔;桌架1為中間主托支架6和邊緣支架7,中間主托支架6上端為滾動軸承和托盤8,內圈桌面3與中間主托支架6上端托盤8固定連接,在中間主托支架6的滾動軸承上端,邊緣支架7與外圈桌面4連接,且邊緣支架7和中間主托支架6相連。小孔5可以為圓孔、橢圓孔,或其它形狀的孔。內圈桌面4的邊緣在外圈桌面4內邊緣的里端,設有間隙。邊緣支架7最少為三根,每根邊緣支架7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4連接,且每根邊緣支架7通過連接桿11相互連接,且至少有三根邊緣支架又分別與中間主托支架6通過連接桿11連接。邊緣支架7最好為四根——六根。小孔的直徑為12cm-30cm,如15cm、18cm、25cm、28cm。在中間主托支架和每根邊緣支架下端設有調節裝置10。
權利要求1.多孔可旋轉餐桌,包括有桌架、桌面,其特征在于,桌面分為內圈桌面和外圈桌面兩體結構,在所述內圈桌面上至少設有兩個小孔;所述桌架為中間主托支架和邊緣支架,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為滾動軸承和托盤,所述內圈桌面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托盤固定連接,且在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的滾動軸承上端,所述邊緣支架與所述外圈桌面連接,且所述邊緣支架和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可以為圓孔、橢圓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桌面的邊緣在所述外圈桌面內邊緣的外端,且有間隙,或所述內圈桌面的邊緣在所述外圈桌面內邊緣的里端,設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支架最少為三根,且每根邊緣支架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通過卡套活動固定,且每根邊緣支架又分別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通過上下兩根平行連接桿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支架為四根——六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支架最少為三根,每根邊緣支架的上端分別與外圈桌面連接,且每根邊緣支架通過連接桿相互連接,且至少有三根邊緣支架又分別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通過連接桿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的直徑為12cm-30c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可旋轉餐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間主托支架和每根邊緣支架下端設有調節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孔可旋轉餐桌。包括有桌架、桌面,桌面分為內圈桌面和外圈桌面兩體結構,在所述內圈桌面上至少設有兩個小孔;所述桌架為中間主托支架和邊緣支架,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為滾動軸承和托盤,所述內圈桌面與所述中間主托支架上端托盤固定連接,在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的滾動軸承上端,所述邊緣支架與所述外圈桌面連接,且所述邊緣支架和所述中間主托支架相連。優點是該餐桌結構簡單,牢固、新穎獨特。因該餐桌內圈桌面可任意旋轉,根據內圈桌面的小孔的多少可盛放多種不同口味的火鍋、湯鍋,同桌多人共餐,可同時品嘗到多種口味的美食,同時亦可在內圈桌面的空余處擺放其它各類菜品。該桌給就餐者提供了方便的就餐環境。
文檔編號A47B13/02GK2770459SQ200420122578
公開日2006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17日
發明者海石 申請人: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