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操縱可活動部件的閉鎖件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操縱機動車的可活動部件、尤其是車門或
者后搶門或者類似部件的閉鎖件的裝置,其具有托架,可以固定在可活動部件的內側面上;支承單元,可以圍繞^殳置在托架上的第一軸偏轉;把手部件,具有第一和第二把手端部,其中第一和第二把手端部設置在支承單元上。
背景技術:
在DE 102 17 488B4中描述了一種裝置,其具有一個以才幾動車車門的內側面起、可以固定在車門外部蒙皮的區域中的托架。托架具有用于支承座的支承銷,該支承銷位于支承單元中。此外,設有一個^巴手,利用其第一和第二4巴手端部與該可圍繞軸偏轉的支〃 義單元耦合if關4妻。支7 義單元在此i殳計成一種在4巴手的整個長度上延伸的搖臂。通過一種復位運動,其包括二個運動階段,使^i手裝配在搖臂上。首先在插入階段里使把手垂直于搖臂的縱向方向運動。接著使把手在一個推移運動階段中平行于搖臂的縱向方向運動。把手的第一端部在此由一個向下突出的軸頸構成,該軸頸嚙合到搖臂的i殳計成軸頸孔的對置連接件中。所述的運動階段在裝配時缺點是較費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所述類似裝置,在該裝置中避免了所列的缺點,尤其是提供一種裝置,其中把手部件的裝配復雜度可以較小。
為了實現該目的而提出了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裝置。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提出了優選的改進設計方案。
為此根據本發明提出,支承單元設計有一個與第一軸保持間隔的保持部件,第一把手端部設置在該保持部件上,其中第一把手端部至少局部圍住保持部件。
與所述的技術背景相反,支7 義單元的結構已經簡化。同時裝配復雜度被降低,這是因為只有第一4巴手端部必須向著 <呆持部件導向,而沒有在技術背景中必要的復雜的運動階段,其中,第一把手端部在其沖黃截面的區域中這樣地包圍住保持部件,即確保對巴手部件在可活動部件上可靠的定位。
在將4巴手部件裝配在支7 、單元上時,第一^巴手端部更有利地可以在保持部件上偏轉。因此使把手部件的裝配過程更容易。在將第一把手端部設置在保持部件上之后,尤其是抵靠在保持部件上之后,那么通過圍繞4呆持部件的偏轉運動就可以人工地實現4巴手部件的最終位置。4妄著可以例如將第二^巴手端部形狀配合地和/或力配合i也和/或材沖牛配合i也固定在支7K單元上。
特別有利的是,在裝配4巴手部件時,第一"t巴手端部在保持部件上導向,并且接著通過4巴手部件圍繞保持部件的偏轉運動4吏第二對巴手端部向著支岸義單元運動,第二^巴手端部可以固定在該支岸義單元上。保持部件更有利地平行于第一軸,支承單元可圍繞該軸偏轉。支承單元在此設計成一種型式的"搖臂",其在車門內側面作為把 手的"陪同者"而運動。為了減小裝配費用,4乇架與支浮義單元可以 預先加工成一個結構單元并固定在可活動部4牛內側面上。支壽義單元 更有利i也無間隙地/沒置在4乇架上。在本發明的 一種優選實施形式中,保持部件與支承單元構成一 體的構件。在此,該構件是一種金屬壓鑄件,尤其是用鋁制的。當 然可以可選地也可以 <吏用塑剩-才才讒十。在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一種特別的設計方案中,保持部件具有 至少 一個定位裝置,因此可以實現對第 一對巴手端部的改進的水平支 承。因此可以附帶地排除對巴手部件的不希望的翻倒活動性。定位裝 置的作用在于,使第一把手端部、尤其是把手部件在其每一個可能 的位置上都可靠地保持在水平位置上。因此能夠有效地避免在操縱 4巴手部件時不希望的磨^察。當使用者才乘作4巴手部件時,才艮據本發明 使把手部件連同支承單元一起圍繞第 一軸偏轉,其中第 一和第二把手端部不可運動地固定i殳置在支7K單元上,并與支7K單元一起圍繞 第一軸偏轉。此外,定位裝置還用于使第一把手端部能夠固定在保 持部件上的正確位置上。在本發明的一種可能的實施形式中,定位 裝置可以通過一個設計在保持部件上的槽來形成。第一把手端部在 此通過槽來容納,其中4巴手端部4氐靠在槽壁面上并因此確保了第一 把手端部的可靠的水平支承。特別有利的是,在把手端部和保持部件之間產生間隙配合。在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一種特別的實施形式中,在第一4巴手端部和保 持部件之間是一種零配合。因為在操縱把手部件時支承單元與把手 部件同時圍繞第 一軸7 義運動,因此在第一4巴手端部和^f呆持部件之間 以及第二把手端部和支承單元之間沒有磨擦。第一把手端部在保持部件上,在x, y和z方向上優選存在一種無間隙的夾緊。因此在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上可以避免不希望的磨纟察位置。第一軸更有利地由一個銷4丁構成,支岸義單元可偏轉地^殳置在該銷釘上。支承單元的一端優選在第一軸上形成一個封閉的軸承。在此,銷4丁可以穿過支7fc單元的軸7K孔延伸,其中可以i殳計成圓柱形 的銷4丁的自由端固定在^乇架上。一種改進本發明的4晉施才是出,第一4巴手端部一側敞開地設計成 長孔,其中第一4巴手端部至少局部地包圍住保持部件。將第一4巴手 端部設置在保持部件上的裝配復雜度因此被大大地降低。此外,例 如在噴射注塑重要構件時,如把手部件、支承單元等等時或者在溫 /復有波動時可能出現的偏差可以通過所述的在第一對巴手端部上的 長孔來有效地得到補償。本發明的一個可能的實施形式中,在最后承單元,其中第一和第二把手端部在支承單元上實現了可靠的固 定。這種裝配優選在力見定溫度時進行。隨后,在也可能出現高的溫 度波動的正常條件下例如把手部件出現膨脹。因為第 一 以及第二把 手端部分別固定地設置在支承單元上,因此由于溫度的波動可能在 這些位置上不會產生位置的變化,因此確保了裝置的可靠作用原 理,尤其是在人工纟乘纟從時4巴手部件的可靠運動。此外,還可以提出,第一把手端部的一側敞開區域對準第一軸。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4巴手端部的長孔保持在支承單元的保持部件 上,其中更有利地在第一把手端部范圍里不需要有用于把手部件的附加固定裝置。在另外一種可選方案中,第一4巴手端部的一側敞開的區域對準 機動車的內室。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合理的是,將把手部件在第一把 手端部的區域中附加形狀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或材料配合地固 定在保持部件上。在裝配過程中,例如可以通過附帶的鎖定部件將 第一4巴手端部固定在4呆持部4牛上。特別有利的是,在支承單元上和/或在4巴手部件上設有一個通向 閉鎖件的引出件。當在閉鎖件中存在解鎖位置時,在操縱把手部件 時,通過該引出件來操縱、尤其是打開機動車的活動部件的閉鎖件。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關閉氣缸也可以與附加的引出件相連,該引出 件在操縱關閉氣缸時可以作用于閉鎖件上,并使其鎖閉或解鎖。引 出件例如可以通過一個庫欠套管鋼絲索來實i見。可選地,可以i殳置一個可旋轉地安置在第二^走轉軸上的耦合部 件,通向閉鎖件裝置的引出件作用在該耦合部件上,而且該耦合部 件與支承單元作用連接。在操縱把手部件時,同時使支承單元圍繞 第一軸偏轉,其中支承單元使耦合部件運動,由此使引出件通過耦 合部件而一起運動。支承單元連同把手部件優選地可以從第 一位置 偏轉到第二位置,反過來也可以乂人第二位置偏轉到第一位置。第一 位置在此是靜止位置。在^^手部件的第二位置上"t喿縱該閉鎖件,用 來打開可活動部件,其中對巴手部件預先圍繞第一4t轉軸乂人可活動部 件中運動了 一個確定的角度范圍。支承單元優選在其第一位置上接 觸第一止擋部件。第二位置上,支承單元接觸第二止擋部件。止擋 部件例如可以集成在固定的^乇架上。在一種特別的設計方案中,設有一個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與 耦合部件和支承單元作用連接,其中在支承單元的第二位置上,彈 簧部件施加一個這才羊的復4立力,/人而<吏支7 義單元可以自動i也運動到 其第一位置上。耦合部件可以優選地i殳計有一個容納部,引出件固 定在該容納部中。引出件的一端可以形狀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 或材料配合地固定在該容納部上。為了在側面沖撞時不會產生一種對閉鎖件裝置的操縱以及使 運動部件、尤其是車門打開,至少有一個平4軒重集成在4艮據本發明 的裝置中。 一個特別緊湊的結構由此實現,即平衡重量集成在耦合部件。10此外還可以提出,通過控制電子裝置來監控根據本發明的裝 置。出于安全技術方面的原因,在除了檢測支承單元的位置之外還 ;險測^巴手部件或者耦合部件的位置時可能有利的。這例如可以通過 傳感器、尤其是》茲場傳感器來實現,這些傳感器用來4企測設置在耦 合部件上、支承單元上或者把手部件上的永久磁鐵的磁場。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特征和細節由4妄下來的描述中得出,在該 描述中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敘述。在權利要求書 和說明書中所提到的特征,單獨或者這些特征的任意組合都對本發
明來說是至關重要。圖中示出
圖1是用于操縱機動車門閉鎖件的根據本發明的裝置在第一位 置上的簡化圖2是在第二位置中的圖1所示的沖艮據本發明的裝置;
圖3是4艮據圖1中剖面線III-III的簡化的剖一見圖4是根據圖2中剖面線IV-IV的簡化剖視圖5是在第 一旋轉軸區域中的本發明的 一種可選實施形式的放 大圖6是在第一4巴手端部部位中的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可選實施形 式的方文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至4中示出了用于操縱機動車12的閉鎖件的根據本發 明的裝置IO。裝置10具有固定的4乇架11,其固定在可活動車門12 的內側面上。在托架11在左側區域中設有第一軸13,在該軸上可 偏轉地設有支承單元20。支承單元20設計成一種類型的搖臂。如 圖3和4所示,4巴手部件40具有第一和第二對巴手端部41, 42,其 中第二4巴手端部42固定在支岸義單元20的自由端23上。
支承單元20 i殳計具有一個與第一軸13有間距的^f呆持部件24, 在這部件上設置了第一對巴手端部41,其中第一4巴手端部41至少局 部地包圍住保持部件24。在本發明的當前實施形式中,第一4巴手端 部41 一側敞開地^沒計成長孔,其中第一4巴手端部41用其長孔至少 局部地包圍住第一軸13。第一軸13具有一個銷4丁 13a,其設置在 托架11的左側區域上。支承單元20圍繞銷釘13a可偏轉地設置, 其中銷4丁 13a穿過支7 義單元20的未示出的孔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4巴手端部41和4呆持部件24之間產生間 隙配合。如果l吏用者才乘i從4巴手部^f牛40,如圖2和4中所示那才羊,那 么通過第二4巴手端部42 ^f吏支7fc單元20圍繞第一軸13偏轉。因為 支7fc單元20和4巴手部件40平4亍運動,在二個所述的部件20, 40 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因此在二個部件20, 40之間就不會發生磨擦。
特別有利的是,在把手部件40裝配在支承單元20上時,第一 把手端部41可以在保持部件24上偏轉。在此,在4巴手部件40的 裝配過程中,第一4巴手端部41在保持部件24上導向,并接著通過 4巴手部件40圍繞^f呆持部件24的偏轉運動4吏第二4巴手端部42向著 支承單元20運動,4妻著將第二4巴手端部42固定在該支承單元上。 在此,例如可以是指 一種形狀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和/或材料配合
12的連4妄。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4巴手端部42通過螺4丁連4妄25與 支7 義單元20連4姿,后者并沒有明確i也示出。
如圖1至圖4所示,保持部件24平行于第一軸13。在此,保 持部件24與支承單元20構成一體構件。設計成在支承單元20結 構之內的一種樣式的連接撐桿的保持部件24與支承單元20構成一 體構件。除此之外^f呆持部件24用作為支7 義單元20中的加強部。在 圖3和4中可以明顯;也看出,第一4巴手端部41的一側敞開的區域 對準第一軸13。這意p未著,第一4巴手端部41的長孔面對著第一軸 13。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可選方案中,第一4巴手端部41的一側敞開 的區;或可以;寸準才幾動車的內室,該區i或在圖6中以示意圖示出。在 這種根據照圖6所示的實施形式中,還設置有螺釘連接25,其將第 一4巴手端部41固定在保持部件24上。與之相反,根據照圖1至圖 4所示,不需要附加的固定裝置來將第一4巴手端部41固定在保持部 件24上。
此外,在圖1至4中示出了一個通向閉鎖件的引出件14。在本 實施例中,引出件14設置在耦合部件30上,該耦合部件可旋轉地 設置在另一個旋轉軸15上,其中,耦合部件30與支承單元20作 用連接。在另一種未示出的可選實施方案中,通向閉鎖件的引出件 14設置在支承單元20上或者4巴手部件40上或者甚至固定托架11 上。如由圖2可見,支承單元20具有一個端面21,該端面面向把 手部件40。此夕卜,該可以圍繞第二旋轉軸15偏轉的耦合部件30設 計具有4妄觸區i或31,在支^K單元20運動時端面21作用于該4妄觸區 域上。
如圖3和4所示,支承單元20連同對巴手部件40可以從第一位 置(見圖3)偏轉至第二位置(見圖4),反過來也可以從第二位置偏轉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在此是靜止位置。當在閉鎖件中存在解 鎖位置時,因此在從第一位置運動到第二位置時,才乘縱引出件14
可以開啟未明確示出的才幾動車的閉鎖件。因而^f吏車門12打開。引 出件14在本實施例中是一個軟套管鋼絲索,其一直延伸至閉鎖件。 引出件14固定在容納部33上,該容納部材料一體地與耦合部件30 構成一個共同的構件,此構件可以圍繞第二S走轉軸15運動。滾道 狀的容納部33設有一個槽33a,在這槽里有引出件14,尤其是軟 套管鋼絲索進行導向和固定住。當操縱把手部件40時,支承單元 20圍繞第一旋轉軸13偏轉。同時端面21壓在耦合部件30的接觸 區域31上,因此耦合部件30圍繞第二旋轉軸15旋轉。當支承單 元20運動時,耦合部件30的接觸區域31在端面21上滾動。在根 據圖1和3所示的支承單元20的第一位置上,4氐靠在支承單元20 的端面21上的接觸區域31相對于第二旋轉軸15具有一個規定的 間距。當耦合部件30圍繞第二旋轉軸15旋轉時,容納部33同樣 也以相同的轉向一起運動,其中軟套管鋼絲索14在容納部33上巻 繞一定的量。因此在引出件14里產生一個^立力,該4立力直接作用 于閉鎖件上。
如由圖3和4可見, <托架11連同可偏轉的支壽義單元20固定在 門的內側面12上。4巴手部件40只是后續地i殳置在搖臂20上以及 第一軸13上,確切地說從門的外側面12起。如在圖1至圖4中可 以良好見到的那樣,托架11具有第一和第二止擋部件16a, 16b。 支承單元20以其右側區域在其第一位置上抵靠在第一止擋部件16a 上。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裝置具有彈簧部件32,其與耦合部件30 和支承單元20作用連^^妄。彈簧部件32在支岸義單元20的第二位置 上作用一個這樣的復位力,從而4吏支岸義單元20自動地運動到才艮據圖1所示的第一位置上。在本實施例中,耦合部件30具有一個軸 頸35,在該軸頸上套插有彈簧部件32 (見圖2 )。
此夕卜,井禺合部件30i殳計具有二個平^f重34,它們在支承單元 20從第一運動至第二位置時,圍繞第二旋轉軸15—起運動。這些 平衡重34用于在某些側面碰撞時不通過所出現的離心力將支承單 元20壓到其不希望的第二位置上,在該第二位置上有可能出現車 門12的不希望的開啟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平衡重34克服所作用的 離心力,從而排除了支承單元20圍繞第一旋轉軸13在第二位置方 向上的運動。
在圖5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形式,其中保持部件24 具有至少一個定4立裝置22,因而可以實5見第一對巴手端部41的一種 水平支承。定位裝置22由設計在保持部件24上的槽24a構成。槽 24a在此可靠地承接住第一把手端部41。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其余 配置基本上相當于才艮據照圖1至圖4的實施例。當通過操縱者來才喿 縱4巴手部件40時,支壽義單元20圍繞^走轉軸13偏轉,其中槽24a 將第一4巴手端部41 ^f呆持在其水平位置上。
此夕卜,托架11設計據有一個透孑L 36,在該透孔里將一個關閉 氣缸(未示出)裝入在托架11里并固定住在那里。關閉氣缸也可 以具有一個引出件,其在操縱關閉氣缸時作用于閉鎖件裝置上并使
之閉鎖或解鎖。
15參考標號
10 裝置
11 托架
12 車門
13 第一S走4爭軸 13a 銷釘
14 引出件,軟套管鋼絲索 16 第二S走壽爭軸
16a 第一止擋部件 16b 第二止擋部件
20 支承單元
21 端面
22 定4立裝置
23 自由端
24 保持部件 24a 槽
1625 螺釘連接
30 耦合部件
31 4姿觸區&戈
32 彈簧部件
33 容纟內部 33a 槽
34 平^f重
35 軸頸
36 透孑L
40 4巴手部件
41 第一對巴手端部
42 第二對巴手端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操縱機動車的可活動部件(12)的、尤其是門或者后艙門或者類似部件的閉鎖件的裝置(10),其具有托架(11),所述托架可固定在所述可活動部件(12)的內側面上;支承單元(20),所述支承單元可以圍繞設置在所述托架(11)上的第一軸(13)偏轉;把手部件(40),所述把手部件具有第一(41)和第二把手端部(4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端部(41,42)設置在所述支承單元(20)上,其特征在于,支承單元(20)設計成具有與所述第一軸(13)保持間距的保持部件(24),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設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至少局部包圍住所述保持部件(2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把 手部件(40)裝配在所述支承單元(20)上時,所述第一把手 端部(41)可以在所述4呆持部4牛(24)上偏轉。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10 ),其特征在于,在裝配 所述把手部件(40)時,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 )在所述保持 部件(24)上導向,并且接著通過所述4巴手部件(40)圍繞所 述保持部件(24)的偏轉運動,1吏所述第二4巴手端部(42)向 著所述支承單元(20)運動,所述第二4巴手端部(42)可以固 定在所述支承單元上。
4 才艮據前述斥又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24)平行于所述第一軸(13)。
5.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24)與所述支承單元(20)構成一體的構件。
6.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24)具有至少一個定位裝置(22),由此可以 實現對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的水平支承。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 置(22)由設計在所述保持部件(24)上的槽(24a)構成。
8.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 )和所述保持部件(24)之間產生間隙配合。
9.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軸(13)由銷4丁 (13a)構成,在所述銷釘上可偏轉 地設置有所述支卩K單元(20)。
10.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手端部(41 ) 一側敞開地設計成長孔,其中所述第 一4巴手端部(41)至少局部地包圍住所述4呆持部件(24)。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 手端部(41)的一側敞開的部位對準所述第一軸(13)。
12.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 手端部(41)的一側敞開的部位對準所述才幾動車的內室。
13.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4巴手端部(41)附帶地形狀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和/ 或材并牛配合地固定在所述^f呆持部件(24)上。
14. 4艮據前述片又利要求中^f壬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4i在于, 通向所述閉鎖件的引出件(14)設置在所述支^^單元(20)和 /或所述把手部件(40)上。
15. 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IO),其特征在于, i殳置有一可轉動的安置在第二旋轉軸(15 )上的耦合部件(30 ), 通向閉鎖件的引出件(14)作用在所述耦合部件上,并且所述 耦合部件(30)與所述支承單元(20)作用連接。
16.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單元(20)連同所述把手部件(40)可以從第一位置 偏轉到第二位置并且反過來也可以乂人第二位置偏轉到第一位 置,其中所述支承單元(20)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接觸第一止擋 部件(16a),和/或所述支承單元(20)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接 觸第二止擋部件(16b)。
17. 4艮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4巴手端部(42)固定在所述支岸義單元(20)的遠離所 述第一旋轉軸(13)的側面上。
18.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支承單元(20 )從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運動時, 所述耦合部件(30)圍繞所述第二旋轉軸(15)運動。
19.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4義單元(20) i殳計具有一個端面(21),所述端面面向 所述對巴手部件(40),而且所述井禺合部^f牛(30)具有4妾觸區;t或(31),在所述支壽義單元(20)運動時,所述端面(21)作用 在所述4妄觸區域上。
20.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設置有彈簧部件(32),所述彈簧部件與所述耦合部件(30) 和所述支承單元(20)作用連接,其中在所述支承單元(20) 的第二位置上,所述彈簧部件(32)作用一個這樣的復位力, 以4吏所述支壽義單元(20)可以自動;也運動到所述第一4立置上。
21.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部件(30 )設計具有容納部(33 ),所述引出件(14 )保持在所述容納部中。
22. 才艮據前述4又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部件(30)具有至少一個平tf重(34)。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操縱機動車的可活動部件(12)、尤其是車門或者后艙門或者類似部件的閉鎖件的裝置(10),其具有托架(11),可以固定在可活動部件(12)的內側面上;支承單元(20),可以圍繞設置在托架(11)上的第一軸(13)偏轉;以及把手部件(40),其具有第一把手端部(41)和第二把手端部(42),其中第一、第二把手端部(41,42)設置在支承單元(20)上。根據本發明提出,支承單元(20)設有與第一軸(13)保持間距的保持部件(24),第一把手端部(41)設置在該保持部件上,其中第一把手端部(41)至少局部包圍住保持部件(24)。
文檔編號E05B65/20GK101680244SQ200880020072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3日
發明者拉爾夫·倫內霍夫, 迪爾克·米勒 申請人:霍弗·霍斯貝克及弗斯特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