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置物式食堂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座椅,是一種置物式食堂座椅。技術背景
座椅是指一種帶有靠背的凳子,屬于常見的家具之一,其中一些座椅設有扶手,上 述此類座椅廣泛應用于餐廳、會議室、辦公室、家庭等場所。同時,現有一些座椅為了便于存 放隨身攜帶的物品,在座椅設置了儲存結構,便于座椅使用時物品的暫時存放;如中國專利 文獻中披露的申請號201020594440. 1,授權公告日2011.08. 17,實用新型名稱“一種帶儲 存盒的學生椅”;該椅子的椅面下方有一方形的儲存盒,儲存盒左右兩側面無擋板,儲存盒 的底面略高于地面。但此類座椅較難用于學校、工廠等食堂,其結構較為簡單,外形設計、舒 適度欠佳,空間占用較大,功能較為單一,穩定性較差。同時,較難防止存放的物品遺忘于座 椅,或提醒使用者帶上存放的物品。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向本領域提供一種新型的置物式食堂座椅,使 其解決現有同類產品結構設計欠佳,較難用于提醒使用者帶上存放物品的技術問題。其目 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置物式食堂座椅,該座椅通過一根靠管分別與靠背、椅座連接,椅座的底部設 有腳桿,腳桿通過腳座、螺釘固定于地面;其設計要點在于所述椅座內設有前端開口的置物 腔,置物腔由開口向靠背收攏呈三角形,椅座的座面呈S形彎曲,靠管的一端通過座扣固定 于椅座的底部;座扣至椅座前端開口的椅座長度大于靠背至椅座的高度,椅座在底扣上的 重心偏向于靠背側;物品放入置物腔后,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對稱的另一側。椅 座通過座扣固定于腳桿,或通過靠管和座扣在靠管上翻轉收攏,靠于靠背。上述椅座的三角 形和S形設計,外形較為美觀,使用較為舒適;當使用者離開該座椅,而忘記存放于置物腔 內的物品時,椅座的三角形使物品容易從置物腔內掉落地面,從而提醒使用者帶上置物腔 內遺忘的書籍、雨傘等物品。
所述腳座呈“U”字形,腳桿插入腳座的中心凸桿孔,腳座的兩側通過螺釘固定于地 面。該結構便于腳桿固定于腳座,從而提高腳桿的穩定性,如腳桿出入腳座后焊接為一體。
所述椅座底部的靠管兩端分別與座管連接,靠管呈“U”字形,座管通過銷釘與腳桿 連為一體,靠管通過座管、座扣固定于椅座的底部。通過座管便于靠管與腳桿、椅座、座扣之 間的裝配,以及靠管的生產成型。
所述座管與腳桿連為一體呈“門”形。該結構為一種對稱設置的雙腳桿椅座支撐 結構,其結構較為簡單,該座椅通過腳座固定于地面,或通過相互連接的組合使該椅座和餐 桌固定為一體。同時,腳桿亦可采用四根腳桿等其它方式固定椅座。
根據上述結構特征,亦可所述座管、腳桿、靠管連為一體。
或者所述座管、腳桿、椅座、靠管連為一體。該結構的椅座固定于腳桿,不能翻轉收攏。
所述腳桿的底部設有彈簧,腳桿的腳座端外徑設有觸片,該端腳桿內設有報警器, 報警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觸片、腳座連接;當椅座的置物腔內放入物品,物品和該座椅兩者的 重量使觸片與腳座的桿孔貼合,報警器線路導通。當使用者離開該座椅,而忘記存放于置物 腔內的物品時,通過上述結構對椅座重量的自動分析,從而啟動報警器,進一步提醒使用者 帶上置物腔內遺忘的物品。
所述觸片由椅座端至腳座端依次分為承壓段、載物段、空物段,所述載物段為觸片 與腳座的導通段。即通過區間式的觸片,有利于該座椅坐人、載物、置空三個重量區間的劃 分,從而使觸片的區間滑動更加平穩,各區間的長度對應的重量區間更合理。
所述椅座的置物腔口設有擋板,擋板的頂部邊沿與置物腔口鉸接。擋板用于防止 灰塵等雜物進入置物腔內。
所述椅座的置物腔口設有電磁鎖,電磁鎖與擋板鎖合,電磁鎖通過線路與報警器 連接,報警器內設有延時開關。當報警器延時發現椅座置物腔內的物品未被取出,延時開關 啟動電磁鎖,關閉擋板,防止別人取走遺忘在置物腔內的物品。
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使用、裝配、安裝方便,舒適度好,空間占用小,便于提醒使 用者攜帶忘記的存儲物品;適合作為食堂等公共座椅使用,及其同類產品的改進。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一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二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三爆炸結構示意圖。
附圖序號及名稱1、靠背,2、靠管,3、椅座,301、置物腔,4、腳桿,5、腳座,6、螺釘,7、座管,8、座扣,9、銷釘,10、觸片,11、報警器,12、彈簧,13、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和使用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 圖3所示,該座椅包 括靠背1、靠管2、椅座3、腳桿4、腳座5、座扣8,其中一根靠管分別與靠背、椅座連接,椅座 的底部設有腳桿,腳桿通過腳座、螺釘6固定于地面;即腳座呈“U”字形,腳桿插入腳座的中 心凸桿孔,腳座的兩側通過螺釘固定于地面。椅座內設有前端開口的置物腔301,置物腔由 開口向靠背收攏呈三角形,椅座的座面呈S形彎曲,靠管的一端通過座扣固定于椅座的底 部;座扣至椅座前端開口的椅座長度大于靠背至椅座的高度,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 靠背側;物品放入置物腔后,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對稱的另一側。即當物品放入 置物腔后,由于三角形的椅座結構,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對稱的另一側;人離開 該座椅而忘記取走物品時,椅座內的物品會自動掉落地上,提醒使用;當物品取走,人離開 該座椅時,椅座通過底座和座管翻轉至靠于靠背上。
如圖3所示實施例一,椅座底部的靠管兩端分別與座管7連接,靠管呈“U”字形, 座管通過銷釘9與腳桿連為一體,靠管通過座管、座扣固定于椅座的底部。上述為一種靠管與腳桿的連接方式。
如圖4所示實施例二,椅座的置物腔口設有擋板13,擋板的頂部邊沿與置物腔口 鉸接。同時,座管與腳桿連為一體呈“門”形,座管、腳桿、靠管連為一體。腳桿的底部設有 彈簧12,腳桿的腳座端外徑設有觸片10,該端腳桿內設有報警器11,報警器通過線路分別 與觸片、腳座連接。即當椅座的置物腔內放入物品,物品和該座椅兩者的重量使觸片與腳座 的桿孔貼合,報警器線路導通;當重量超出該座椅的重量并共計20至超出100公斤時,或僅 為該座椅的重量時,報警器斷路,不出警報;上述人體加座椅的重量使該座椅的腳桿直接支 撐于地面。
根據上述結構觸片的技術目的和技術效果,亦可所述觸片由椅座端至腳座端依次 分為承壓段、載物段、空物段,所述載物段為觸片與腳座的導通段;使觸片各區段之間的滑 動更加平滑和完整。以及椅座的置物腔口設有電磁鎖,電磁鎖與擋板鎖合,電磁鎖通過線路 與報警器連接,報警器內設有延時開關;通過電磁鎖和擋板自動鎖閉置物腔口內的物品,防 止遺忘的物品丟失。
根據圖4所示的實施二,如圖5所示實施例三,所述靠管的一端亦可與腳桿連為一 體,而通過對稱的另一端開口與靠背連接;腳座亦可采用平板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置物式食堂座椅,該座椅通過一根靠管(2)分別與靠背(I)、椅座(3)連接,椅座的底部設有腳桿(4),腳桿通過腳座(5)、螺釘(6)固定于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3) 內設有前端開口的置物腔(301),置物腔由開口向靠背(I)收攏呈三角形,椅座的座面呈S 形彎曲,靠管(2)的一端通過座扣(8)固定于椅座(3)的底部;座扣至椅座前端開口的椅座長度大于靠背至椅座的高度,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側;物品放入置物腔后,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對稱的另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座(5)呈“U”字形,腳桿(4)插入腳座的中心凸桿孔,腳座的兩側通過螺釘(6)固定于地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3)底部的靠管(2) 兩端分別與座管(7)連接,靠管呈“U”字形,座管通過銷釘(9)與腳桿(4)連為一體,靠管通過座管、座扣(8)固定于椅座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7)與腳桿(4)連為一體呈“門”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7)、腳桿(4)、靠管(2)連為一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7)、腳桿(4)、椅座(3)、靠管(2)連為一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桿(4)的底部設有彈簧(12),腳桿的腳座(5)端外徑設有觸片(10),該端腳桿內設有報警器(11),報警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觸片、腳座連接;當椅座(3)的置物腔(301)內放入物品,物品和該座椅兩者的重量使觸片與腳座的桿孔貼合,報警器線路導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觸片(10)由椅座(3)端至腳座(5)端依次分為承壓段、載物段、空物段,所述載物段為觸片與腳座(5)的導通段。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3)的置物腔口設有擋板(13),擋板的頂部邊沿與置物腔口鉸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置物式食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3)的置物腔口設有電磁鎖,電磁鎖與擋板(13)鎖合,電磁鎖通過線路與報警器(11)連接,報警器內設有延時開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置物式食堂座椅,針對解決現有同類產品較難用于提醒使用者帶上存放物品的問題而設計。該座椅通過一根靠管分別與靠背、椅座連接,椅座的底部設有腳桿,其要點是所述椅座內設有前端開口的置物腔,置物腔由開口向靠背收攏呈三角形;座扣至椅座前端開口的椅座長度大于靠背至椅座的高度,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側;物品放入置物腔后,椅座在底扣上的重心偏向于靠背對稱的另一側。所述腳桿的底部設有彈簧,腳桿的腳座端外徑設有觸片,該端腳桿內設有報警器,報警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觸片、腳座連接;當椅座的置物腔內放入物品,物品和該座椅兩者的重量使觸片與腳座的桿孔貼合,報警器線路導通。其適合作為食堂等公共座椅使用。
文檔編號A47C3/00GK103054376SQ2012105930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徐永貴, 楊海燕, 冶治玲, 熊紅斌 申請人:徐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