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救生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
背景技術:
作為緊急避險系統煤礦救生艙,其目的是為礦難發生后無法及時撤離的礦工提供一個安全密閉的避險空間,它對外能夠抵御爆炸沖擊、高溫煙氣,隔絕有毒有害氣體;對內能夠為被困礦工提供氧氣、食物和水,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從而為外部救援施救贏得寶貴的時間。由于國內礦井不同于國外,井下巷道相對比較狹小,導致救生艙的避險空間也非常狹小,在如此狹小空間為避險人員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休息設施,對于穩定他們的情緒和保持體力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0003]目前,現有救生艙基本全部采用箱式座椅,作為避險人員休息的設施。長時間采用坐立姿勢,無法進行充分的休息、情緒易煩躁、精神狀態差、體能消耗大。對于他們來講,無論時精神上,還時肉體上均是一種摧殘。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尋求到最佳的逃生機會,也很難保證他們有足夠的體能來逃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包括艙體、上鋪、下鋪、第一合頁、上鋪支撐組件、第二合頁和下鋪支撐腿,艙體內兩側壁上都設置有上鋪和下鋪;上鋪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一合頁與艙體內側壁上部連接,上鋪的另一端與多個上鋪支撐組件的一端活動鉸接,上鋪支撐組件的另一端與艙體內側壁中部活動鉸接;下鋪位于上鋪的正下方,下鋪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二合頁與艙體的內側壁下部連接,下鋪的另一端設置有鉸接座,設置在下鋪支撐腿一端上的銷軸穿過鉸接座上的通孔與下鋪活動鉸接在一起,下鋪支撐腿的另一端與艙體內底面上的凹槽相適應配合。所述上鋪支撐組件的結構為第一支撐桿為一端開有螺紋一端不開螺紋的圓柱體,第二支撐桿為表面開有螺紋的圓柱體,呈長螺帽狀的快速螺接套一端套接在第一支撐桿的螺紋端,快速螺接套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支撐桿的一端。所述艙體內兩側都設置有儲物柜,儲物柜的高度介于上鋪和下鋪之間。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中艙體內的上、下鋪,為避險人員提供了更加舒適的臥鋪設施,對于避險人員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體能具有重要意義。2、本實用新型中上鋪通過上鋪支撐組件與艙體內壁鉸接,形成三角形結構,保證了上鋪的牢固性。3、本實用新型中下鋪支撐腿一端與下鋪通過銷軸鉸接,一端與艙體底面自適應配合,這種“即插即用”插拔式結構,使下鋪展開和折疊更加方便簡潔。4、本實用新型中艙體兩側的儲物柜,不僅可以用來存放物品,還可作為前往上鋪休息的臺階。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臥鋪展開過程結構示意圖。 圖3為臥鋪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艙體、2為上鋪、3為下鋪、4為第一合頁、5為上鋪支撐組件、6為下鋪支撐腿、7為儲物柜、8為第一支撐桿、9為第二支撐桿、10為快速螺接套、11為第二合頁、12為鉸接座、13為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包括艙體I、上鋪2、下鋪3、第一合頁4、上鋪支撐組件5、第二合頁11和下鋪支撐腿6,艙體I內兩側壁上都設置有上鋪2和下鋪3 ;上鋪2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一合頁4與艙體I內側壁上部連接,上鋪2的另一端與多個上鋪支撐組件5的一端活動鉸接,上鋪支撐組件5的另一端與艙體I內側壁中部活動絞接;下鋪3位于上鋪2的正下方,下鋪3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二合頁11與艙體I的內側壁下部連接,下鋪3的另一端設置有鉸接座12,設置在下鋪支撐腿6 —端上的銷軸13穿過鉸接座12上的通孔與下鋪3活動鉸接在一起,下鋪支撐腿6的另一端與艙體I內底面上的凹槽相適應配合。所述上鋪支撐組件5的結構為第一支撐桿8為一端開有螺紋一端不開螺紋的圓柱體,第二支撐桿9為表面開有螺紋的圓柱體,呈長螺帽狀的快速螺接套10 —端套接在第一支撐桿8的螺紋端,快速螺接套10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支撐桿9的一端。所述艙體I內兩側都設置有儲物柜7,儲物柜7的高度介于上鋪2和下鋪3之間。上鋪2通過第一合頁4與艙體I內壁連接,可以實現90°范圍內的翻轉,當上鋪2翻轉至水平位置時,通過上鋪支撐組件5將其固定,此時上鋪2、艙體I內壁與上鋪支撐組件5三者形成了穩固的三角形結構,保證了上鋪2的牢固性。下鋪3通過第二合頁11與艙體I內壁連接,可以實現90°范圍內的翻轉,當下鋪3翻轉至水平位置時,通過下鋪支撐腿6對其進行支撐,下鋪支撐腿6采用“即插即用”插拔式結構,使下鋪3展開和折疊更加方便簡潔。所述上鋪支撐組件5包括第一支撐桿8、第二支撐桿9、快速螺接套10,通過轉動快速螺接套10使其沿不同方向移動,可以實現第一支撐桿8與第二支撐桿9的快速對接和分離。第一支撐桿8與艙體I內壁上的連接耳采用鉸接的方式進行連接,第一支撐桿8在艙體I內壁的一側可以實現180°的自由翻轉。第二支撐桿9與上鋪2下面的連接耳也采用鉸接的方式進行連接,第二支撐桿9在上鋪2的下面也可以實現180°的自由翻轉。[0028]當下鋪3處于折疊狀態時,下鋪支撐腿6存放于儲物柜7指定的位置。儲物柜7兩側各一個,它不僅用來存放物品,同時還作為前往上鋪2休息的臺階。當避險人員進入救生艙后,首先從儲物柜7的指定位置取出下鋪支撐腿6,然后將下鋪3翻轉至水平位置,快速安上下鋪支撐腿6 ;將上鋪2翻轉至水平位置,旋轉快速螺接套10將第一支撐桿8、第二支撐桿9進行對接。臥鋪折疊過程是上述操作的反過程。當救生艙處于待機狀態時,上鋪2和下鋪3都處于折疊狀態,以節省空間,便于相關人員進入艙體I內進行定期維護和檢查;當礦難發生后,避險人員進入艙體I內才將上鋪2和下鋪3展開。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 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包括艙體(I)、上鋪(2)、下鋪(3)、第一合頁(4)、上鋪支撐組件(5)、第二合頁(11)和下鋪支撐腿(6),其特征在于,艙體(I)內兩側壁上都設置有上鋪(2)和下鋪(3); 上鋪(2)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一合頁(4)與艙體(I)內側壁上部連接,上鋪(2)的另一端與多個上鋪支撐組件(5)的一端活動鉸接,上鋪支撐組件(5)的另一端與艙體(I)內側壁中部活動鉸接; 下鋪(3 )位于上鋪(2 )的正下方,下鋪(3 )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二合頁(11)與艙體(I)的內側壁下部連接,下鋪(3)的另一端設置有鉸接座(12),設置在下鋪支撐腿(6)—端上的銷軸(13)穿過鉸接座(12)上的通孔與下鋪(3)活動鉸接在一起,下鋪支撐腿(6)的另一端與艙體(I)內底面上的凹槽相適應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鋪支撐組件(5)的結構為第一支撐桿(8)為一端開有螺紋一端不開螺紋的圓柱體,第二支撐桿(9)為表面開有螺紋的圓柱體,呈長螺帽狀的快速螺接套(10) —端套接在第一支撐桿(8)的螺紋端,快速螺接套(10)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支撐桿(9)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體(I)內兩側都設置有儲物柜(7),儲物柜(7)的高度介于上鋪(2)和下鋪(3)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救生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救生艙用簡易折疊臥鋪;解決該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艙體內兩側壁上都設置有上鋪和下鋪,上鋪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一合頁與艙體內側壁上部連接,上鋪的另一端與多個上鋪支撐組件的一端活動鉸接,上鋪支撐組件的另一端與艙體內側壁中部活動鉸接,下鋪位于上鋪的正下方,下鋪的一端通過多個第二合頁與艙體的內側壁下部連接,下鋪的另一端設置有鉸接座,設置在下鋪支撐腿一端上的銷軸穿過鉸接座上的通孔與下鋪活動鉸接在一起,下鋪支撐腿的另一端與艙體內底面上的凹槽相適應配合;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煤礦救援。
文檔編號A47C17/38GK202673341SQ20122030345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咸士玉, 李玉貴, 閆為民, 王武魁, 王進強, 許佩霞, 楊愛萍, 祝利濤, 劉勇, 李凱 申請人:長治清華機械廠,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