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它解決了現有門體上飾條裝配結構存在因支撐力差易擠壓變形,降低其密封性,且飾條露出破壞門面美觀感等問題。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包括具有正面與背面的門體,飾條呈對稱裝配于門體的頂側邊與底側邊,門體正面的頂側、底側邊延伸包邊條,包邊條的背側下陷凹臺,門體背面的頂部、底部內凹讓位槽,飾條具有平直壁沿與豎直側邊,平直壁沿貼覆門體頂面或底面,且平直壁沿嵌裝于凹臺內,豎直側邊嵌裝于讓位槽內。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因對飾條提供了抵靠支撐力,使其避免受閉合擠壓而形變,優化密封防漏冷效果;同時由門體正面看不到飾條,使得整體設備的門面更加簡潔美觀大方。
【專利說明】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關于門體邊沿裝配機構的優化設計,特別是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
【背景技術】
[0002]飾條采用聚氯乙烯等材料制成,根據軟膜不同顏色的需要進行裝飾效果的處理,耐候性強,永不變色,刮花后只需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就可光亮如新。
[0003]飾條通常用于汽車車身車窗裝飾、各種箱包裝飾、摩托車油箱及前擋板裝飾、各種家電裝飾;各種照明燈裝飾邊、家俱封邊條,裝飾條;洗衣機及電冰箱、空調出風口等電器裝飾。
[0004]由其針對電冰箱等制冷設備,飾條起到門體邊緣的保護作用,且通過高度吻合貼覆增加線條的美感,能夠保持持久耐用而不變形;還有效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漏冷問題,減省能耗;又針對門體開關時碰撞的掉漆等損傷提供了有效保護。
[0005]在現有技術中,冰箱等門體結構飾條具體為,通過周圈拉伸或者包圍門殼,另一種飾條無周圈拉伸結構,其飾條上端面置于門殼上端面之上,且門殼與飾條無定位卡扣配合。上述結構因采用飾條的自身張力與門殼進行貼合裝配,故其貼合程度及牢固性均有待提升,在多次使用后,易造成飾條裝配移位,進而影響使用;同時,上述裝配形式由設備整體正面觀察,明顯使得飾條露出于門體與門框之間的空隙,由此造成飾條因支撐力差,易在閉合的擠壓力下變形,進而降低其密封性,產生微量漏冷問題,再者飾條的露出影響整體門面的一體性與整潔性,破壞美觀感。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通過延伸包邊并隱藏配合飾條邊沿,形成一體整潔的門體正面,同時對飾條提供有效支撐力,避免其受擠壓而形變,綜合優化門面美觀與密封效果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
[0007]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包括具有正面與背面的門體,所述飾條呈對稱裝配于門體的頂側邊與底側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正面的頂側、底側邊延伸包邊條,所述包邊條的背側下陷凹臺,所述門體背面的頂部、底部內凹讓位槽,所述飾條具有平直壁沿與豎直側邊,所述平直壁沿貼覆門體頂面或底面,且平直壁沿嵌裝于上述凹臺內,所述豎直側邊嵌裝于上述讓位槽內。
[0008]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飾條截面呈直角形,通過半包式貼合形成飾條裝配,由此飾條與門體本體延伸的包邊條組配完成整體對門體頂、底邊沿的包裝,飾條實現包邊裝飾、密封防漏冷及緩沖碰撞等功能,同時由門體正面看不到飾條,使得整體設備的門面更加簡潔美觀大方。
[0009]在上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所述門體頂側邊與底側邊的兩端處呈對稱設置卡扣環,所述飾條平直壁沿內面的兩端處對應凸設卡爪,所述卡爪穿設入上述卡扣環中形成卡接定位固連。位于門體頂側與底側的對應飾條,均通過兩端對稱的兩點進行固定裝配,且飾條的卡爪具有微量彈性,由此可方便飾條的裝配與拆卸維修。
[0010]在上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所述門體的頂部與底部具有空腔,所述凹臺的承托板體沿平直向空腔內延伸,所述卡扣環呈對稱設置于空腔內的兩端處。
[0011 ] 在上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所述飾條的平直壁沿與豎直側邊呈直角一體連接,所述豎直側邊外端的背側凸伸密封部。在門體閉合的狀態下,凸伸出的密封部能夠與門框形成緊密貼合,進而針對制冷設備有效防止其漏冷問題,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并且密封部起到彈性緩沖閉合碰撞的作用。
[0012]在上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所述飾條平直壁沿的前端邊沿貼設于門體包邊條的背側。飾條平直壁沿與門體包邊條的密貼接觸,使得在閉合門體的擠壓受力下,飾條能夠提供強度適當的支撐力,保障門體與門框的有效閉合。
[0013]在上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中,所述飾條豎直側邊的內面與門體讓位槽的側壁之間具有緩沖空隙。在門體進行閉合時,緩沖空隙能夠提供密封部進行撞擊所需彈性讓位的緩沖空間,利于增強彈性力度,確保閉合平穩與閉合后的密封性。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巧妙設計飾條的半包式貼合,并配合門體正面邊沿延伸填充與門框之間的間隙,使裝配后飾條的外表面與門體上下面平齊。從而即實現飾條對門體包邊裝飾、密封防漏冷及緩沖碰撞等功能,且因對飾條提供了抵靠支撐力,使其避免受閉合擠壓而形變,優化密封防漏冷效果;同時由門體正面看不到飾條,使得整體設備的門面更加簡潔美觀大方;再者飾條與門體采用卡接固定方式,進而方便裝配、連接牢靠,提升安裝效率,且便于拆卸維修或更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的立體分解局部示意圖。
[0016]圖2是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的剖面裝配局部示意圖。
[0017]圖中,1、門體;la、包邊條;lb、凹臺;lc、卡扣環;2、飾條;2a、平直壁沿;2b、豎直側邊;2c、密封部;2d、卡爪。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本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包括門體1,與呈對稱裝配于門體I的頂側邊與底側邊的飾條2。
[0020]飾條2具體為截面呈直角形的長條,其具有平直壁沿2a與豎直側邊2b,平直壁沿2a與豎直側邊2b由一邊沿一體相接呈彎折垂直狀。飾條2的豎直側邊2b外端的背側凸伸密封部2c ;其平直壁沿2a內面的兩端處呈對稱凸設卡爪2d。
[0021]門體I具有正面與背面,其正面的頂側、底側邊各向上、向下豎直延伸包邊條la,該包邊條Ia的背側下陷凹臺lb。門體I的頂部與底部具有空腔,凹臺Ib的承托板體沿平直向空腔內延伸。門體I頂側邊與底側邊的兩端處呈對稱設置卡扣環lc,該卡扣環Ic呈對稱設置于空腔內的兩端處。門體I背面的頂部、底部呈上下對稱內凹設置讓位槽。[0022]裝配狀態下,飾條2的平直壁沿2a貼覆門體I頂面或底面,且平直壁沿2a呈搭放嵌裝于凹臺Ib內,平直壁沿2a的前端邊沿密貼門體I包邊條Ia的背側,兩者形成抵靠密貼接觸,使得在閉合門體I的擠壓受力下,飾條2能夠提供強度適當的支撐力,保障門體I與門框的有效閉合。飾條2的豎直側邊2b的內面與門體I讓位槽的側壁之間具有緩沖空隙。該緩沖空隙能夠提供在門體I閉合時,密封部2c進行撞擊所需彈性讓位的緩沖空間,利于增強彈性力度,確保閉合平穩與閉合后的密封性。
[0023]位于門體I頂側與底側的對應飾條2,均通過兩端對稱的兩點進行固定裝配,即其上的卡爪2d穿設入卡扣環Ic中形成卡接定位固連,且飾條2的卡爪2d具有微量彈性,由此可方便飾條2的裝配與拆卸維修。
[0024]在門體I閉合的狀態下,凸伸出的密封部2c能夠與門框形成緊密貼合,進而針對制冷設備有效防止其漏冷問題,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并且密封部2c能夠起到彈性緩沖閉合碰撞的作用。由此通過半包式貼合形成飾條2裝配,由此飾條2與門體I本體延伸的包邊條Ia組配完成整體對門體I頂、底邊沿的包裝,飾條2實現包邊裝飾、密封防漏冷及緩沖碰撞等功能,同時由門體I正面看不到飾條2,使得整體設備的門面更加簡潔美觀大方。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26]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門體I ;包邊條Ia ;凹臺Ib ;卡扣環Ic ;飾條2 ;平直壁沿2a ;豎直側邊2b ;密封部2c ;卡爪2d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包括具有正面與背面的門體,所述飾條呈對稱裝配于門體的頂側邊與底側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正面的頂側、底側邊延伸包邊條,所述包邊條的背側下陷凹臺,所述門體背面的頂部、底部內凹讓位槽,所述飾條具有平直壁沿與豎直側邊,所述平直壁沿貼覆門體頂面或底面,且平直壁沿嵌裝于上述凹臺內,所述豎直側邊嵌裝于上述讓位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頂側邊與底側邊的兩端處呈對稱設置卡扣環,所述飾條平直壁沿內面的兩端處對應凸設卡爪,所述卡爪穿設入上述卡扣環中形成卡接定位固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的頂部與底部具有空腔,所述凹臺的承托板體沿平直向空腔內延伸,所述卡扣環呈對稱設置于空腔內的兩端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飾條的平直壁沿與豎直側邊呈直角一體連接,所述豎直側邊外端的背側凸伸密封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飾條平直壁沿的前端邊沿貼設于門體包邊條的背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體與飾條的裝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飾條豎直側邊的內面與門體讓位槽的側壁之間具有緩沖空隙。
【文檔編號】E06B3/30GK203476090SQ201320420177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6日
【發明者】霰福偉, 劉雷訓, 尹發順, 林超, 任克民, 劉明 申請人: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