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包括:中心軸(1),中心軸(1)整體呈圓柱狀,沿中心軸(1)的軸線設有縱向孔(108),在縱向孔(108)內設有關門力控制機構,擋圈(8)套裝在中心軸(1)上部,活動擋圈(10)套裝在中心軸(1)下部,在擋圈(8)和活動擋圈(10)之間設有壓力彈簧(9)。本發明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只需旋動所述機構中的調節螺桿,使調節螺桿下端的椎度縮徑部縱向移動到適當的縱向深度位置,則:合頁在安裝前,軸芯能自由打開,便于安裝;合頁在安裝后,合頁即可具備自動閉門功能,使用更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關門合頁的壓力彈簧調節機構,具體說是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所述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所述合頁尤指具備自動閉門功能的自關門合頁。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自關門合頁多用扭力彈簧復位,其調節關門力困難、復雜、并且受條件限制,而且線材強度高的扭力彈簧易斷腳,線材強度低的扭力彈簧易疲勞松馳,從而使到自關功能(自動閉門功能)容易失效。
[0003]現有的采用壓力彈簧的自關門合頁,對壓力彈簧儲能、放能不具調節能力,無法實現對合頁可以在自動閉合(具備自動閉門功能)與自由轉動(軸芯能自由打開)的功能的轉換(合頁自由轉動和自動閉門功能的切換),給使用者帶來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只需旋動所述機構中的調節螺桿,使調節螺桿下端的椎度縮徑部縱向移動到適當的縱向深度位置,則:合頁在安裝前,軸芯能自由打開,便于安裝;合頁在安裝后,合頁即可具備自動閉門功能,使用更方便。
[0005]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中心軸1,中心軸I整體呈圓柱狀,沿中心軸I的軸線設有縱向孔108,
[0008]在縱向孔108內設有關門力控制機構,
[0009]擋圈8套裝在中心軸I上部,
[0010]活動擋圈10套裝在中心軸I下部,
[0011]在擋圈8和活動擋圈10之間設有壓力彈黃9。
[001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縱向孔108為盲孔或貫通孔,縱向孔108開口于中心軸I的頂面。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
[0014]所述合頁指具備自動閉門功能的自關門合頁。
[001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中心軸I的上端外表面設有水平凹臺101,水平凹臺101的縱向側面102平行于中心軸I的軸線,
[0016]中心軸I的中部及以下為縮頸部分107,縮頸部分107和中心軸I的上端間設有縮徑臺階103,在縮徑臺階103和中心軸I的上端的連接處設有鋼球槽106,
[0017]擋圈8與縮徑臺階103抵靠,
[0018]在縮頸部分107的下端外表面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齒牙104,[0019]緊鄰齒牙104的上方設有鋼球孔109,鋼球孔109橫向開設且貫通中心軸1,鋼球孔109與縱向孔108的下部連通,
[0020]縱向孔108的內壁上端設有卡簧槽112,卡簧槽112的下方為螺紋孔110,螺紋孔110的下方為圓孔111。
[002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鋼球槽106上方設有密封圈安裝槽105。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關門力控制機構包括:
[0023]調節螺桿3,設于縱向孔108內,與螺紋孔110螺接,
[0024]用于限制調節螺桿3向上的后退位置的中心軸卡簧2設于卡簧槽112內,
[0025]調節螺桿3的桿身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槽203,密封槽內設有密封圈12,
[0026]調節螺桿3的下端為椎度縮徑部204,
[0027]椎度縮徑部的兩側各設有一個第二鋼球11,第二鋼球11位于鋼球孔109內。
[002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調節螺桿3的上端為設有螺桿槽201的螺桿頭202,螺桿頭202的直徑大于螺桿桿身的直徑,螺桿槽201為十字槽或一字槽或內六角槽。
[002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活動擋圈10整體呈圓柱狀,沿其軸向設有通孔,通孔的上端設有環形凸邊601,環形凸邊601和活動擋圈6的側壁形成一用于容納第二鋼球11的內凹槽體。
[0030]本發明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只需旋動所述機構中的調節螺桿,使調節螺桿下端的椎度縮徑部縱向移動到適當的縱向深度位置,則:合頁在安裝前,軸芯能自由打開,便于安裝;合頁在安裝后,合頁即可具備自動閉門功能,使用更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本發明有如下附圖:
[0032]圖1壓力彈簧放能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壓力彈簧儲能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3中心軸縱剖面圖1 ;
[0035]圖4中心軸縱剖面圖2 ;
[0036]圖5中心軸立體圖;
[0037]圖6調節螺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7活動擋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0]如圖1~7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包括:
[0041]中心軸1,中心軸I整體呈圓柱狀,沿中心軸I的軸線設有縱向孔108,
[0042]在縱向孔108內設有關門力控制機構,
[0043]擋圈8套裝在中 心軸I上部,
[0044]活動擋圈10套裝在中心軸I下部,
[0045]在擋圈8和活動擋圈10之間設有壓力彈黃9。[004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縱向孔108為盲孔或貫通孔,縱向孔108開口于中心軸I的頂面。圖3?5所不實施例中為盲孔。
[004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
[0048]所述合頁指具備自動閉門功能的自關門合頁。
[004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如圖3?5所示,中心軸I的上端外表面設有水平凹臺101,水平凹臺101的縱向側面102平行于中心軸I的軸線,
[0050]中心軸I的中部及以下為縮頸部分107,縮頸部分107和中心軸I的上端間設有縮徑臺階103,在縮徑臺階103和中心軸I的上端的連接處設有鋼球槽106,
[0051]擋圈8與縮徑臺階103抵靠,
[0052]在縮頸部分107的下端外表面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齒牙104,
[0053]緊鄰齒牙104的上方設有鋼球孔109,鋼球孔109橫向開設且貫通中心軸1,鋼球孔109與縱向孔108的下部連通,
[0054]縱向孔108的內壁上端設有卡簧槽112,卡簧槽112的下方為螺紋孔110,螺紋孔110的下方為圓孔111。
[005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鋼球槽106上方設有密封圈安裝槽105。
[005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如圖1、6所示,所述關門力控制機構包括:
[0057]調節螺桿3,設于縱向孔108內,與螺紋孔110螺接,
[0058]用于限制調節螺桿3向上的后退位置的中心軸卡簧2設于卡簧槽112內,
[0059]調節螺桿3的桿身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槽203,密封槽內設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可以在旋動調節螺桿3時具有一定阻尼力,防止調節螺桿3自由滑動,亦起到調節螺桿3和中心軸I之間的密封作用,
[0060]調節螺桿3的下端為椎度縮徑部204,例如:椎度縮徑部為一圓錐體,圓錐體的大徑端與調節螺桿3的下端連接,椎度縮徑部還可以為兩到三個圓錐臺體相連而成,大徑端在上,小徑端在下,
[0061]椎度縮徑部的兩側各設有一個第二鋼球11,第二鋼球11位于鋼球孔109內。
[006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調節螺桿3的上端為設有螺桿槽201的螺桿頭202,螺桿頭202的直徑大于螺桿桿身的直徑,螺桿槽201為十字槽或一字槽或內六角槽。
[006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如圖7所示,所述活動擋圈10整體呈圓柱狀,沿其軸向設有通孔,通孔的上端設有環形凸邊601,環形凸邊601和活動擋圈6的側壁形成一用于容納第二鋼球11的內凹槽體。
[0064]本發明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用戶可以通過螺旋方式控制調節螺桿3進給量(縱向深度位置),使調節螺桿3的椎度縮徑部位上下移動,從而改變兩個第二鋼球11的間距,從而使活動擋圈10在壓力彈簧9推動下,能夠在中心軸I上上下滑動(參見圖1),或活動擋圈10保持一固定位置不動(參見圖2),與其他機構、部件配合即可實現合頁可以在自動閉合(具備自動閉門功能)與自由轉動(軸芯能自由打開)的功能的轉換。
[0065]【具體實施方式】是:
[0066]合頁可以自動閉合(具備自動閉門功能):當用戶以螺旋方式轉動調節螺桿3,使到椎度縮徑部位向上移動,當椎度縮徑部位于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時,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的間距減小,使到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的間距可以小于縮頸部分107的尺寸(參見圖1,兩個第二鋼球11直徑+椎度縮徑部位直徑小于縮頸部分107的直徑),此時活動擋圈10能夠在中心軸I上上下滑動,不受第二鋼球11的阻擋,因此,在壓力彈簧9的彈力下,可以使到活動擋圈10向下移動不受限制,從而驅動其他機構、部件,實現合頁的自動閉門功能。
[0067]合頁可以自由轉動(軸芯能自由打開):當活動擋圈10上的用于容納第二鋼球11的內凹槽體高于鋼球孔109時,參見圖2,以螺旋方式轉動調節螺桿3,使到椎度縮徑部位向下移動,當椎度縮徑部位于兩個第二鋼球11之下時,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的間距增大,使到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的間距可以大于縮頸部分107的尺寸,此時,第二鋼球11的局部露出于鋼球孔109之外;如前所述,活動擋圈10套裝在中心軸I上,當第二鋼球11的局部露出于鋼球孔109之外時,兩個第二鋼球11之間的最大間距大于了活動擋圈10的內直徑,使到活動擋圈10被第二鋼球11阻擋而不能向下移動,無法驅動其他機構、部件實現合頁的自動閉門功能,因此軸芯能自由打開。
[0068]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軸(1),中心軸⑴整體呈圓柱狀,沿中心軸⑴的軸線設有縱向孔(108), 在縱向孔(108)內設有關門力控制機構, 擋圈⑶套裝在中心軸⑴上部, 活動擋圈(10)套裝在中心軸(1)下部, 在擋圈(8)和活動擋圈(10)之間設有壓力彈簧(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縱向孔(108)為盲孔或貫通孔,縱向孔(108)開口于中心軸(1)的頂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裝配在合頁的多功能軸芯內, 所述合頁指具備自動閉門功能的自關門合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中心軸(I)的上端外表面設有水平凹臺(101),水平凹臺(101)的縱向側面(102)平行于中心軸(I)的軸線, 中心軸(I)的中部及以下為縮頸部分(107),縮頸部分(107)和中心軸(I)的上端間設有縮徑臺階(103),在縮徑臺階(103)和中心軸(I)的上端的連接處設有鋼球槽(106),擋圈(8)與縮徑臺階(103)抵靠, 在縮頸部分(107)的下端外表面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齒牙(104), 緊鄰齒牙(104)的上方設有鋼球孔(109),鋼球孔(109)橫向開設且貫通中心軸(1),鋼球孔(109)與縱向孔(108)的下部連通, 縱向孔(108)的內壁上端設有卡簧槽(112),卡簧槽(112)的下方為螺紋孔(110),螺紋孔(110)的下方為圓孔(111)。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鋼球槽(106)上方設有密封圈安裝槽(105)。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關門力控制機構包括: 調節螺桿(3),設于縱向孔(108)內,與螺紋孔(110)螺接, 用于限制調節螺桿⑶向上的后退位置的中心軸卡簧⑵設于卡簧槽(112)內, 調節螺桿(3)的桿身上設有至少一個密封槽(203),密封槽內設有密封圈(12), 調節螺桿(3)的下端為椎度縮徑部(204), 椎度縮徑部的兩側各設有一個第二鋼球(11),第二鋼球(11)位于鋼球孔(109)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調節螺桿(3)的上端為設有螺桿槽(201)的螺桿頭(202),螺桿頭(202)的直徑大于螺桿桿身的直徑,螺桿槽(201)為十字槽或一字槽或內六角槽。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力彈簧儲能、放能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擋圈(10)整體呈圓柱狀,沿其軸向設有通孔,通孔的上端設有環形凸邊(601),環形凸邊(601)和活動擋圈(6)的側壁形成一用于容納第二鋼球(11)的內凹槽體。
【文檔編號】E05F1/12GK103821421SQ201410095429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7日
【發明者】伍肇堅 申請人:伍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