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屬于廚房烹飪電器領域,解決了現有炒菜機鍋蓋拆洗不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炒菜機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蓋包括蓋體和懸臂,所述懸臂鉸接在所述鍋體上,所述蓋體安裝在所述懸臂上,所述鍋蓋還包括蓋體固定罩,所述蓋體固定罩上設有鎖扣,所述蓋體固定罩通過鎖扣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懸臂上,所述蓋體夾持在懸臂與蓋體固定罩之間,由此實現懸臂與蓋體間的快速拆裝,蓋體可以單獨進行清洗,使用更為方便;蓋體固定罩整周壓緊蓋體,固定牢靠,避免出現蓋體意外掉落的情況,使用更加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烹飪電器,尤其涉及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背景技術】
[0002]炒菜機是一種可以實現自動化烹飪過程的智能化設備,相比傳統的炒菜鍋具,炒菜機具有自動熱油、自動翻炒,自動控制火候等功能,因此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現有炒菜機主要包括鍋體和鍋蓋,鍋蓋包括蓋體和懸臂,蓋體通過懸臂鉸接在鍋體上,為便于使用,有部分炒菜機的鍋蓋可以拆卸下來進行清洗,但蓋體與懸臂之間仍無法實現分離,蓋體無法單獨清洗,使用仍不夠便利。【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實現蓋體與懸臂的快速拆裝,提高使用便利性。
[0004]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蓋包括蓋體和懸臂,所述懸臂鉸接在所述鍋體上,所述蓋體安裝在所述懸臂上,所述鍋蓋還包括蓋體固定罩,所述蓋體固定罩上設有鎖扣,所述蓋體固定罩通過鎖扣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懸臂上,所述蓋體夾持在懸臂與蓋體固定罩之間。
[0006]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鎖扣包括卡接部、連接部和操作部,所述連接部與蓋體固定罩轉動連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懸臂,所述操作部用于帶動鎖扣轉動,以解除卡接部與懸臂的卡接狀態。
[0007]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鎖扣還包括驅使鎖扣轉動后復位的彈性元件。
[0008]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蓋體固定罩側壁設有通孔,所述操作部經通孔延伸至蓋體固定罩外。
[0009]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懸臂包括懸臂本體和設在所述懸臂本體底部的安裝臺,所述蓋體上設有安裝孔,所述蓋體通過安裝孔套裝到所述安裝臺上,所述鎖扣卡接在所述安裝臺上。
[0010]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裝臺包括凸臺和連接在所述凸臺底部的測溫座,所述測溫座上裝有測溫元件,所述鎖扣卡接在所述測溫座上。[〇〇11]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蓋體的安裝孔周邊設有包邊框,所述包邊框包括位于蓋體外表面的上包邊和位于蓋體內表面的下包邊,所述懸臂本體壓接上包邊,所述蓋體固定罩抵接下包邊。
[0012]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懸臂本體底面圍繞安裝臺設有定位槽,所述上包邊卡入所述定位槽內。
[0013]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蓋體固定罩上端面裝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貼緊下包邊。
[0014]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鎖扣數量至少有兩個,且這至少兩個鎖扣沿所述蓋體固定罩周向間隔分布。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1、本實用新型炒菜機的鍋蓋還包括一蓋體固定罩,該蓋體固定罩上設有鎖扣,蓋體固定罩通過鎖扣可拆卸地連接到懸臂上,蓋體夾持在懸臂與蓋體固定罩之間,由此實現懸臂與蓋體間的快速拆裝,蓋體可以單獨進行清洗,使用更為方便;蓋體固定罩整周壓緊蓋體,固定牢靠,避免出現蓋體意外掉落的情況,使用更加安全。
[0017]2、鎖扣包括卡接部、連接部和操作部,連接部與蓋體固定罩轉動連接,卡接部用于卡接懸臂,操作部用于帶動鎖扣轉動,以解除卡接部與懸臂的卡接狀態,便于用戶拆卸,提高可操作性。
[0018]3、懸臂包括懸臂本體和設在所述懸臂本體底部的安裝臺,蓋體上設有安裝孔,蓋體通過安裝孔套裝到安裝臺上,鎖扣卡接在安裝臺上,安裝臺引導蓋體裝配,且在裝配后能起到徑向定位的作用,防止蓋體在徑向方向上產生松動,使用可靠性好。
[0019]4、安裝臺包括凸臺和連接在凸臺底部的測溫座,測溫座上裝有測溫元件,鎖扣卡接在所述測溫座上,合理利用安裝臺空間,增加安裝臺功能,使鍋蓋結構更為緊湊。
[0020]5、蓋體的安裝孔周邊設有包邊框,包邊框包括位于蓋體外表面的上包邊和位于蓋體內表面的下包邊,包邊框保護蓋體且使蓋體外形美觀,懸臂本體壓接上包邊,蓋體固定罩抵接下包邊,夾緊固定效果好,避免夾傷蓋體。
[0021]6、懸臂本體底面圍繞安裝臺設有定位槽,上包邊卡入所述定位槽內,進一步提高蓋體的徑向定位效果,特別是玻璃材質的蓋體,安裝后不易松動。
[0022]7、蓋體固定罩上端面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貼緊下包邊,提高蓋體與蓋體固定罩接合處的密封性,防止油煙、蒸汽跑出。
[0023]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炒菜機鍋蓋的爆炸示意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炒菜機鍋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圖1的A處局部放大圖;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蓋體固定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鎖扣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鎖扣解鎖時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32]參照圖1、2,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出的炒菜機,包括鍋體和鍋蓋,鍋體內設有可取放的內鍋,鍋蓋包括蓋體I和懸臂2,懸臂2—端鉸接在鍋體上,蓋體I安裝在懸臂2另一端,懸臂2上端還設有把手22,炒菜結束后,用戶握持把手22,通過懸臂2帶動蓋體1翻轉以打開內鍋。當然,炒菜機通常還具有攪拌機構,用于實現自動翻炒功能,達到攪拌鍋內食材使其調味均勻、受熱均勻的目的,本實施例炒菜機的其他結構及其功能可以參照現有技術中公知的炒菜機或者類似的產品,本實施例重點不在于此,故而不結合附圖對其進行詳述。
[0033]使用炒菜機時,蓋體內側面會附著油煙和食物殘渣,每次炒菜結束后,都需要即使清洗,保持鍋具衛生安全,現有的一些炒菜機,鍋蓋雖然可以拆卸,但清洗起來仍不夠便利, 主要因為鍋蓋本身比較笨重,加上蓋體與懸臂連接處的死角不易被清洗到,增加用戶清洗難度,然而,整個鍋蓋真正需要清洗的僅僅是蓋體而已,懸臂基本不會附著殘渣或者附著很少的殘渣,稍微擦拭即可。因此,本實施例提出的方案是,在鍋蓋上追加一蓋體固定罩4,該蓋體固定罩4上設有鎖扣5,蓋體固定罩4通過鎖扣5可拆卸地連接到懸臂2上,蓋體固定罩4 連接到懸臂2后將蓋體1壓緊在懸臂2上,即蓋體1夾持在懸臂2與蓋體固定罩4之間;拆卸時, 拆下蓋體固定罩4即可從懸臂2上取下蓋體1,操作方便。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可以實現懸臂2與蓋體1間的快速拆裝,蓋體1相對整個鍋蓋而言,重量要輕很多,用戶清洗時更方便;由于蓋體1與懸臂2分離,蓋體1內外表面都可以清洗到,減少清洗死角;蓋體固定罩4整周壓緊蓋體1,固定牢靠,避免出現蓋體1意外掉落的情況,使用更加安全。
[0034]參照圖3、5,具體實施時,本實施例的鎖扣5包括卡接部、連接部和操作部,其中,卡接部是由鎖扣5向上延伸出的卡勾52,懸臂2上設置與該卡勾52扣合的卡槽;連接部是從鎖扣5兩側延伸出的轉軸53,蓋體固定罩4上設有軸孔41,轉軸53插入軸孔41中以將鎖扣5轉動連接到蓋體固定罩4上;操作部是由鎖扣5向蓋體固定罩4外延伸出的凸塊51,蓋體固定罩4 的側壁設有通孔40,該凸塊51經通孔40延伸至蓋體固定罩4外,用戶按動凸塊51可以帶動鎖扣5轉動,從而使卡勾52脫離懸臂2的卡槽,如圖6所示狀態。為使蓋體1固定罩4固定牢靠,鎖扣5數量至少有兩個,且這至少兩個鎖扣5沿蓋體固定罩4周向間隔分布,本實施例優選的是兩個鎖扣5,這兩個鎖扣5對稱分布,用戶單手按壓這兩個鎖扣5即可將蓋體固定罩4拆下,便于操作。[〇〇35]結合圖4,優選的,本實施例的蓋體固定罩4內壁鄰近通孔處設有兩個擋筋42,鎖扣 5的操作部位于兩個擋筋42之間,防止鎖扣5左右晃動。
[0036]優選的,本實施例的鎖扣5還包括驅使鎖扣5轉動后復位的彈性元件,本實施例的彈性元件優選為扭簧51,扭簧51—端連接鎖扣5,另一端連接蓋體固定罩4,當用戶按壓操作部帶動鎖扣5轉動時,扭簧51扭轉蓄能,松開操作部后,扭簧51扭力帶動鎖扣5復位,且當卡接部與懸臂2的卡槽扣合時,依靠扭簧51的扭力保持卡接部與卡槽的扣合狀態,使蓋體固定罩4可靠連接在懸臂2上。操作部上還設有擋塊54,當蓋體固定罩4拆下后,擋塊54與蓋體固定罩4內壁相抵,防止鎖扣5在扭簧51作用下過度偏轉,保持卡接部豎立狀態,便于用戶下次安裝蓋體固定罩4。
[0037]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彈性元件也可以選用壓縮彈簧、拉伸彈簧等。而且,鎖扣的操作方式不局限于轉動,也可以是滑動,即鎖扣滑動安裝在蓋體固定罩上,且鎖扣能在蓋體固定罩上徑向滑動,實現卡接部與懸臂上卡槽的扣合或者分離。[〇〇38]參照圖1-4,本實施例的懸臂2包括懸臂本體20和設在該懸臂本體20底部的安裝臺 21,蓋體1上設有安裝孔11,蓋體1通過安裝孔11套裝到安裝臺21上,鎖扣5卡接在安裝臺21 上,即安裝臺21上設置上述的卡槽。優選的,安裝臺21為錐形回轉體或者類似形狀的曲面回轉體,安裝臺21上大下小,蓋體固定罩4呈碗狀,安裝臺21可引導蓋體1裝配,且在裝配后能起到徑向定位的作用,防止蓋體1在徑向方向上產生松動,使用可靠性好;碗狀的蓋體固定罩4扣在蓋體1下方,固定蓋體1的同時也使得鍋蓋整體外形更為美觀。更為優選的,安裝臺 21包括凸臺和連接在凸臺底部的測溫座3,凸臺為中空結構,凸臺的內壁設有螺釘柱211,凸臺底壁設有開口,測溫座3上端延伸出套筒31,測溫座3經開口從凸臺底部伸出,套筒31套接在螺釘柱211上并進一步通過螺釘鎖緊固定。測溫座3上裝有測溫元件(圖中未示出),鎖扣5 卡接在測溫座3上,即測溫座3側壁設置上述的卡槽30,這樣一來,安裝臺21結合了徑向定位、測溫的功能,拓展安裝臺21功能,合理利用安裝臺21空間,使鍋蓋結構更為緊湊;測溫座 3經開口從凸臺底部伸出,使其靠近鎖扣5,故而鎖扣5的卡接部可以方便的卡接到測溫座3 上。
[0039]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在不設置測溫座的情況下,鎖扣的卡接部可以直接卡接在凸臺上,在不設置安裝臺的情況下,鎖扣的卡接部可以直接卡接在懸臂本體底面上。
[0040]參照圖3,本實施例蓋體1的安裝孔11周邊設有包邊框,包邊框包括位于蓋體1外表面的上包邊82和位于蓋體1內表面的下包邊81,懸臂2壓接上包邊82,蓋體固定罩4抵接下包邊81。優選的,本實施例的蓋體1為玻璃材質,用戶在使用炒菜機時可以通過蓋體1觀察到鍋內的炒菜過程以及食物的烹飪情況,提高了炒菜機的使用便利性;另外,由于玻璃面板本身材質較硬,使用時不容易產生變形,且玻璃面板外形美觀、便于清洗。[0041 ]蓋體1的內環側和外環側都設有包邊框,包邊框為金屬材質,鍋蓋結合金屬和玻璃兩種材質,其造型更豐富,且包邊框能較好地保護玻璃材質蓋體1的邊緣,避免其破損影響使用。懸臂2壓接上包邊82,蓋體固定罩4抵接下包邊81,夾緊固定效果好,避免夾傷蓋體1。 優選的,懸臂本體20底面圍繞安裝臺21設有定位槽201,上包邊82卡入定位槽201內,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一方面,進一步提高蓋體1的徑向定位效果,特別是玻璃材質的蓋體1,安裝后不易松動,另一方面,上包邊82隱藏在定位槽201內,用戶外部視角看到的是懸臂本體20 與蓋體1平滑整齊地接合,外觀質量好。優選的,蓋體固定罩4上端面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貼緊下包邊81,提高蓋體1與蓋體固定罩4接合處的密封性,防止油煙、蒸汽跑出。
[0042]本實施例的炒菜機為電機上置機型,即鍋蓋上設置電機6,電機6安裝懸臂2上,電機軸貫穿上述的安裝臺21,炒菜機的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7,攪拌軸7上端穿過蓋體固定罩4 并與電機軸傳動連接。對于電機上置的炒菜機而言,現有技術對鍋蓋整體進行拆裝顯然更加不便,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案,蓋體1能與懸臂2分離,從而單獨清洗,方便用戶使用;而本實施例的懸臂2與鍋體之間可以是可拆連接或者不可拆連接。
[004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應用于各類家用自動炒菜機。
[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蓋包括蓋體和懸臂,所述懸臂鉸接在所述鍋體上,所述蓋體安裝在所述懸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還包括蓋體固定罩,所述蓋體固定罩上設有鎖扣,所述蓋體固定罩通過鎖扣可拆卸地連接到所述懸臂上,所述蓋體夾持在懸臂與蓋體固定罩之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包括卡接部、連接部和操作部,所述連接部與蓋體固定罩轉動連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懸臂,所述操作部用于帶動鎖扣轉動,以解除卡接部與懸臂的卡接狀態。3.如權利要求2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還包括驅使鎖扣轉動后復位的彈性元件。4.如權利要求2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固定罩側壁設有通孔,所述操作部經通孔延伸至蓋體固定罩外。5.如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包括懸臂本體和設在所述懸臂本體底部的安裝臺,所述蓋體上設有安裝孔,所述蓋體通過安裝孔套裝到所述安裝臺上,所述鎖扣卡接在所述安裝臺上。6.如權利要求5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臺包括凸臺和連接在所述凸臺底部的測溫座,所述測溫座上裝有測溫元件,所述鎖扣卡接在所述測溫座上。7.如權利要求5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的安裝孔周邊設有包邊框,所述包邊框包括位于蓋體外表面的上包邊和位于蓋體內表面的下包邊,所述懸臂本體壓接上包邊,所述蓋體固定罩抵接下包邊。8.如權利要求7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懸臂本體底面圍繞安裝臺設有定位槽,所述上包邊卡入所述定位槽內。9.如權利要求7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固定罩上端面裝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貼緊下包邊。10.如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鍋蓋可拆的炒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數量至少有兩個,且這至少兩個鎖扣沿所述蓋體固定罩周向間隔分布。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5568629SQ201620100709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
【發明人】朱澤春, 張岱, 劉遠, 彭碧華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