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30372閱讀:380來源:國知局
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特別的,包括螺桿和能相對螺桿自轉動的傳動桿;該傳動桿上用于驅動傳動桿轉動的動力機構;該傳動桿上還設有相對傳動桿固定的螺母,該螺母與螺桿相嚙合;傳動桿上還設有若干個相對傳動桿固定的固繩輪,該固繩輪上設有用于升降百葉窗葉的升降拉繩。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組裝便利、傳動平穩,采用螺桿傳動與齒輪傳動機構,使繞纏在傳動桿上的繩圈排布緊密有序,百葉窗葉升降動作平穩。
【專利說明】
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門窗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百葉窗升降機構一般采用滑輪與傳動桿的連接結構,通過傳動桿轉動帶動滑輪轉動,進而帶動安裝在滑輪上的升降拉繩卷繞在傳動桿上,實現百葉窗葉的升降。如授權公告號為CN 203614004 U的專利文件公開的一種百葉窗簾的翻轉升降機構,這種翻轉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在頂框內的翻轉裝置、與翻轉裝置連接定位在框角處的轉角連接裝置、設置在側框內的滑動裝置、連接轉角連接裝置和滑動裝置的升降繩和翻轉調光繩以及固定于側框底部的限位底座。
[0003]然而,采用上述結構的升降機構,升降拉繩在卷繞在傳動桿上時,繞卷在傳動桿上的各繩圈的間距難以保證,各繩圈較容易出現劃動或重疊的情況,容易導致百葉窗葉在升降過程中出現跳動現象,情況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升降機構卡死。
[0004]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種新的升降機構,用以實現百葉窗升降平穩。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動作平穩,能有效避免百葉窗葉在升降過程中出現跳動的情況。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特別的,包括螺桿和能相對螺桿自轉動的傳動桿;該傳動桿上設有用于驅動傳動桿轉動的動力機構;該傳動桿上還設有相對傳動桿固定的螺母,該螺母與螺桿相嚙合;傳動桿上還設有若干個相對傳動桿固定的固繩輪,該固繩輪上設有用于升降百葉窗葉的升降拉繩。
[0008]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0009]對于百葉窗葉上升:
[00? O]升降拉繩與百葉窗葉相連。啟動動力機構,動力機構即可提供動力,帶動傳動桿相對螺桿自轉動。由于設在傳動桿上的螺母與螺桿相嚙合,傳動桿即可沿螺桿的縱向前進。而在此同時,設在傳動桿上的固繩輪會隨傳動桿的轉動而轉動,從而使升降拉繩繞纏在傳動桿上,進而帶動百葉窗葉上升。
[0011]對于百葉窗葉下降:
[0012I啟動動力機構,并使該動力機構提供反向動力,使傳動桿相對螺桿自轉動且轉動方向與百葉窗葉上升時傳動桿的轉動方向相反。由于設在傳動桿上的螺母與螺桿相嚙合,傳動桿即可沿螺桿的縱向后退。而在此同時,設在傳動桿上的固繩輪會隨傳動桿的轉動而轉動,從而使繞纏在傳動桿上的升降拉繩脫離傳動桿,進而帶動百葉窗葉下降。
[0013]由于本升降機構采用螺桿傳動,傳動桿轉動平移,轉動過程中移動間距恒定,從而使升降拉繩繞纏在傳動桿上的各繩圈緊密貼合,不會出現繩圈重疊的情況,避免因各繩圈之間留有間隙而導致百葉窗葉升降動作不平穩或卡死。為進一步保證繞纏在傳動桿上的各繩圈緊密貼合,傳動桿上可設有若干個撥繩座;該撥繩座與固繩輪一一對應;撥繩座的底部設有第一拉繩過孔,撥繩座的頂部設有第二拉繩過孔;撥繩座內還設有用于張緊升降拉繩的張緊桿,該張緊桿位于第一拉繩過孔與第二拉繩過孔之間。升降拉繩依次穿過第一拉繩過孔、張緊桿、第二拉繩過孔,并固定在固繩輪上。百葉窗葉上升或下降時,張緊桿張緊升降拉繩,保證升降拉繩與傳動桿緊密貼合,避免繞纏在傳動桿上的各繩圈出現重疊的情況。
[0014]動力機構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生產人員可根據百葉窗的大小決定動力機構的數量。若百葉窗的體積較大,升降機構內的動力機構可為兩個或多個。為保證傳動桿轉動平穩,動力機構可采用電機和齒輪傳動的傳動組合。具體而言,該動力機構可包括電機和齒輪傳動塊;該齒輪傳動塊包括殼體,殼體內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該第一齒輪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第二齒輪與傳動桿相連;該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沿其軸向,向兩側延伸均形成有轉軸部;該轉軸部與殼體相連并可相對殼體自轉動。通過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電機即可帶動傳動桿轉動。因采用齒輪傳動結構,傳動桿轉動的動作平穩,可保證百葉窗葉升降平穩;形成于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兩側的轉軸部與殼體相連,當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相對殼體自轉動時,該轉軸部可保證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保持平行,避免齒輪傳動塊在使用過程中失效。此外,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沿其軸向往兩側形成轉軸部,還可簡化齒輪傳動塊的安裝工序,節省齒輪傳動塊的裝配時間。而為避免轉軸部長期與殼體摩擦而導致轉軸部受損,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的兩側還可設有定位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的轉軸部安裝在該定位環內。該定位環可以是銅環或者軸承,在消除轉軸部與殼體摩擦的同時,還可起校對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平行度的作用。
[0015]為保證固繩輪與傳動桿能維持相對固定,避免固繩輪相對傳動桿滑動,傳動桿上可設有若干條沿傳動桿縱向布置的緊固槽,固繩輪內可設有與該緊固槽相對應的固繩輪緊固塊,該固繩輪緊固塊嵌入該緊固槽內,從而保證固繩輪可相對傳動桿固定并能隨傳動桿轉動而轉動。
[0016]為簡化固繩輪與升降拉繩的裝配工藝,固繩輪上可設有用于安裝升降拉繩的拉繩過槽。升降拉繩的一端穿過該拉繩過槽并打結,即可使升降拉繩與固繩輪實現固定。
[0017]為保證百葉窗葉能順利升降,百葉窗葉一般需要翻轉至合適角度以便百葉窗葉在升降過程中能堆疊齊整或平穩展開。對此,傳動桿上還可設有可隨傳動桿轉動而轉動的翻轉輪,該翻轉輪上設有用于調整百葉窗葉角度的翻轉拉繩。百葉窗葉需翻轉時,操作人員可啟動動力機構,使傳動桿轉動一較小的角度,從而帶動翻轉輪轉動,調節翻轉拉繩,進而使百葉窗葉翻轉。由于傳動桿轉動的角度較小,操作人員翻轉百葉窗葉時,并不會造成百葉窗葉升降。
[0018]為實現百葉窗葉自動升降功能,使百葉窗葉到達預定位置后升降機構可自行停止動作,升降機構內還可配有行程開關。該行程開關可包括固定座,該固定座上設有用于控制百葉窗葉下降行程的第一限位開關和用于控制百葉窗葉上升行程的第二限位開關;該第一限位開關位于固定座的頂部,該第二限位開關位于固定座的底部。第一限位開關可以是滾輪式限位開關,百葉窗葉下降時,傳動桿沿螺桿縱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固繩輪隨即觸碰該第一限位開關,使動力機構喪失動力,百葉窗葉即到達預定的最低位置;第二限位開關可以是微動開關式限位開關或直動式限位開關,百葉窗葉上升時,傳動桿沿螺桿縱向移動一定的距離,百葉窗葉隨即觸碰該第二限位開關,使動力機構喪失動力,百葉窗葉即到達預定的最尚位置。
[001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組裝便利、傳動平穩,采用螺桿傳動與齒輪傳動機構,使繞纏在傳動桿上的繩圈排布緊密有序,百葉窗葉升降動作平穩。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升降機構的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齒輪傳動塊的剖面示意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第一齒輪的示意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第二齒輪的示意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撥繩座的示意圖;
[0026]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固繩輪的示意圖;
[0027]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行程開關的示意圖;
[0028]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翻轉輪與撥繩座的安裝示意圖;
[0029]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翻轉輪的示意圖;
[0030]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升降機構的示意圖。
[0031 ]附圖標記說明:1-傳動桿;2-螺桿;3-電機;4-齒輪傳動塊;5-承放座;6_撥繩座;7_行程開關;8-傳動桿通孔;9-螺母;10-緊固槽;11-左殼體;12-右殼體;13-容置腔;14-第一齒輪;15-第二齒輪;16-第一定位環;17-第二定位環;18-轉軸部;19-齒輪緊固塊;20-第一拉繩過孔;21-第二拉繩過孔;22-張緊桿;23-固繩輪;24-拉繩過槽;25-固定座;26-第一限位開關;27-第二限位開關;28-翻轉輪;29-翻轉輪緊固塊;30-升降拉繩;31-翻轉拉繩;32-固繩輪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33]實施例1:
[0034]如圖1、2所示的升降機構,包括傳動桿1、螺桿2、電機3、齒輪傳動塊4、承放座5、兩個撥繩座6以及一個行程開關7。傳動桿I為中空結構,傳動桿I內設有沿其縱向分布的傳動桿通孔8。該傳動桿通孔8沿傳動桿I縱向貫穿整條傳動桿I,以便螺桿2伸入傳動桿I內,同時減輕傳動桿I的重量,以便動力機構帶動傳動桿I轉動。傳動桿I的一端與齒輪傳動塊4相連,而齒輪傳動塊4又與電機3相連;傳動桿I的另一端設有一螺母9,該螺母9與螺桿2相嚙合。螺桿2的一端伸入傳動桿通孔8內,另一端固定在承放座5上。傳動桿I上還設有3條緊固槽10,這些緊固槽10沿傳動桿I的縱向布置。
[0035]如圖3、4、5所示,本實施例1中,齒輪傳動塊4由左殼體11和右殼體12構成,左殼體11與右殼體12蓋合構成容置腔13。該容置腔13內設有第一齒輪14、第二齒輪15、第一定位環16和第二定位環17,其中,第一定位環16為軸承,第一定位環16的數量為2個,分別布置在第一齒輪14的兩側;第二定位環17為軸承,第二定位環17的數量為2個,分別布置在第二齒輪15的兩側。第一齒輪14與電機3的輸出軸相連,第二齒輪15與傳動桿I相連,第一齒輪14與第二齒輪15相互嚙合。第一齒輪14沿軸向,往兩側延伸形成有轉軸部18,該轉軸部18嵌入位于第一齒輪14兩側的第一定位環16內;同樣的,第二齒輪15沿軸向,往兩側延伸形成有轉軸部18,該轉軸部18嵌入位于第二齒輪15兩側的第二定位環17內。第一齒輪14與第二齒輪15轉動時,各自的轉軸部18可相對對應的第一定位環16或第二定位環17轉動,避免轉軸部18與左殼體U、右殼體12摩擦受損。此外,第二齒輪15內形成有齒輪緊固塊19,該齒輪緊固塊19嵌入傳動桿I的緊固槽10內,從而保證第二齒輪15能帶動傳動桿I轉動。
[0036]如圖6、7所示,本實施例1中,撥繩座6內設有第一拉繩過孔20和第二拉繩過孔21。第一拉繩過孔20與第二拉繩過孔21均是直孔,并均沿豎直方向布置,且第一拉繩過孔20位于撥繩座6的頂部,第二拉繩過孔21位于撥繩座6的底部。在第一拉繩過孔20與第二拉繩過孔21之間,撥繩座6上還設有張緊桿22。升降拉繩30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拉繩過孔20、張緊桿22、第二拉繩過孔21,并固定在固繩輪23上;升降拉繩30的另一端則與百葉窗葉相連,該連接方法可參照現有的百葉窗結構,這里不再贅述。固繩輪23呈圓柱狀,固繩輪23上設有用于固定升降拉繩30的拉繩過槽24。升降拉繩30沿拉繩過槽24的縱向穿過該拉繩過槽24并打結,實現與固繩輪23的連接固定。此外,固繩輪23上還設有固繩輪固定孔32,該固繩輪固定孔32貫穿固繩輪23的壁厚。操作人員利用頂絲穿過固繩輪固定孔32,并使頂絲抵在傳動桿I上,即可實現固繩輪23與傳動桿I的連接固定。
[0037]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1中,行程開關7由固定座25、第一限位開關26和第二限位開關27構成,其中,第一限位開關26為滾輪式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27為為直動式限位開關。固定座25位于傳動桿I的下方,第一限位開關26安裝在固定座25的頂部,開關方向朝向螺桿2—側;第二限位開關27安裝在固定座25的底部,開關方向朝向下方。
[0038]本升降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39]百葉窗葉上升:
[0040]啟動電機3,電機3通過第一齒輪14帶動第二齒輪15轉動,進而帶動傳動桿I轉動。電機3優選為雙向伺服電機,可令傳動桿I轉動平穩。由于設在傳動桿I上的螺母9與螺桿2嚙合,傳動桿I在旋轉的同時,將沿螺桿2縱向移動。固定在傳動桿I上的固繩輪23隨即帶動升降拉繩30纏繞在傳動桿I上,從而帶動百葉窗葉平穩上升。百葉窗葉上升一定距離后,將觸碰第二限位開關27。第二限位開關27會發出信號,使電機3停止轉動。此時,百葉窗葉到達預定的最高位置。
[0041]因張緊桿22的張緊作用以及傳動桿I沿螺桿2縱向的位移,升降拉繩30纏繞在傳動桿I上時,纏繞在傳動桿I上的各繩圈排布將十分緊密且無重疊情況,保證了百葉窗葉上升平穩。
[0042]百葉窗葉下降:
[0043]啟動電機3,使電機3反轉。電機3通過第一齒輪14帶動第二齒輪15轉動,進而帶動傳動桿I轉動。因電機3反轉,傳動桿I的轉向亦將反向,從而使繞纏在傳動桿I上的升降拉繩30與傳動桿I脫離,百葉窗葉下降。由于設在傳動桿I上的螺母9與螺桿2嚙合,傳動桿I在旋轉的同時,將沿螺桿2縱向移動。傳動桿I移動一定距離后,傳動桿I上的固繩輪23將觸碰第一限位開關26。第一限位開關26會發出信號,使電機3停止轉動。此時,百葉窗葉到達預定的最低位置。
[0044]實施例2:
[0045]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2中,如圖9-11所示,撥繩座6內還設有翻轉輪28,翻轉輪28內設有翻轉輪緊固塊29,該翻轉輪緊固塊29嵌入緊固槽10內,從而使翻轉輪28能隨傳動桿I轉動而轉動。翻轉輪28上設有用于調節百葉窗葉角度的翻轉拉繩31,該翻轉拉繩31與百葉窗葉相連。翻轉拉繩31與百葉窗葉的連接方式可參照現有的百葉窗,這里不再贅述。
[0046]百葉窗葉需翻轉時,操作人員啟動電機3,電機3通過第一齒輪14帶動第二齒輪15轉動,進而帶動傳動桿I轉動一個很小的角度,百葉窗葉即可實現翻轉。
[0047]翻轉輪28可配合百葉窗葉的升降過程使用。在百葉窗葉上升時,操作人員可首先控制百葉窗葉翻轉至合適的角度,以便百葉窗葉上升時,各窗葉能堆疊齊整;在百葉窗葉下降后,操作人員可控制百葉窗葉翻轉,使各百葉窗葉實現遮擋功能。
[0048]本說明書列舉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術變換,均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包括螺桿和能相對螺桿自轉動的傳動桿;所述傳動桿上設有用于驅動傳動桿轉動的動力機構;所述傳動桿上還設有相對傳動桿固定的螺母,所述螺母與螺桿相嚙合;所述傳動桿上還設有若干個相對傳動桿固定的固繩輪,所述固繩輪上設有用于升降百葉窗葉的升降拉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傳動桿上設有若干個撥繩座;所述撥繩座與固繩輪一一對應;所述撥繩座的底部設有第一拉繩過孔,撥繩座的頂部設有第二拉繩過孔;所述撥繩座內還設有用于張緊升降拉繩的張緊桿;所述張緊桿位于第一拉繩過孔與第二拉繩過孔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和齒輪傳動塊;所述齒輪傳動塊包括殼體,殼體內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第二齒輪與傳動桿相連;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沿其軸向,向兩側延伸均形成有轉軸部;所述轉軸部與殼體相連并可相對殼體自轉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的兩側還設有定位環;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的轉軸部安裝在所述定位環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傳動桿上設有若干條沿傳動桿縱向布置的緊固槽;所述固繩輪內設有與所述緊固槽相對應的固繩輪緊固塊;所述固繩輪緊固塊嵌入所述緊固槽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固繩輪上設有用于安裝升降拉繩的拉繩過槽。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傳動桿上設有可隨傳動桿轉動而轉動的翻轉輪;所述翻轉輪上設有用于調整百葉窗葉角度的翻轉拉繩。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機構內還配有行程開關;所述行程開關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設有用于控制百葉窗葉下降行程的第一限位開關和用于控制百葉窗葉上升行程的第二限位開關;所述第一限位開關安裝在固定座的頂部,所述第二限位開關安裝在固定座的底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百葉窗用升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開關是滾輪式限位開關;所述第二限位開關是微動開關式限位開關或直動式限位開關。
【文檔編號】E06B9/32GK205618063SQ201521142424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楊程輝
【申請人】廣東漢獅貿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