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護裝置和海上支撐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保護裝置和海上支撐平臺。
背景技術:
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 的發電方式,獲得了快速發展。風力發電技術的應用已經由陸地延伸到海洋中,海上風力發 電正在成為新能源領域發展的重點。
為利用海上風能,需要在近海海域的海床上架設海上支撐臺,將風力發電機布設 在海上支撐臺上,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成電能。
海上風力發電機與陸地上的風力發電機的載荷特性不同,作用在海上風力發電機 的載荷十分復雜。海上風力發電機的載荷包括和陸地風機相同的慣性和重力載荷、空氣動 力載荷和運行載荷,另外,海上風力發電機還包括波浪載荷、海洋冰載荷和船舶撞擊載荷 等,上述載荷均直接或間接作用在海上支撐臺上。
在進行本發明的研究過程中,發明人發現采用上述現有的海上支撐臺存在如下技 術缺陷
現有的海上支撐臺在實際應用中,會受到波浪載荷的直接沖擊,波浪載荷瞬時沖 擊很大,能夠對海上支撐臺造成嚴重破壞,嚴重影響海上支撐臺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 安全性。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護裝置及海上支撐臺,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海上支撐臺容易受 波浪載荷沖擊而損壞的缺陷,能夠削弱波浪載荷的強度,提高海上支撐臺的穩定性和風電 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護裝置,包括至少兩個上下間隔布設的保護圈,該保護圈用 于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的外圍。
優選地,從上至下的保護圈的直徑依次增大。
優選地,還包括連接在所述保護圈之間的第一連接臂。
優選地,所述保護圈的數量為兩個、三個或四個。
優選地,所述保護圈的截面為翼型,所述保護圈的外環部低于內環部。
優選地,還包括中心環管和加強臂;所述中心環管位于所述保護圈內且與所述保 護圈同中心,所述加強臂的一端與所述保護圈連接,所述加強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中心環管 連接。
優選地,所述加強臂為橢圓管,所述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海上支撐臺,包括承載臺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上端與承載 臺連接,所述支撐柱的下端用于插入海床中,該海上支撐臺還包括上述發明內容所述的保 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的保護圈與所述支撐柱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第二連接臂;所述第二連接臂連接在所述保護圈與所述支撐柱之 間。
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臂為橢圓管,所述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
本發明提供的保護裝置和海上支撐臺,包括至少兩個上下間隔布設的保護圈,保 護圈可以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外圍,通過保護圈與波浪相互作用,改變水質點的運動規律, 從而大幅度降低波浪的高度,減小波浪的能量,進而可以削弱作用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 上的波浪載荷強度,提高海上支撐臺的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保護裝置的示意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視圖3為沿圖1中B-B線的視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保護圈的截面剖視圖。
附圖標記
1-承載臺;2-支撐柱; 3-保護圈;
31-翼型;4-第一連接臂;5_中心環管;
6-加強臂;7-第二連接臂。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 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 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 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圖2和圖3,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保護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 沿圖1中A-A線的視圖;圖3為沿圖1中B-B線的視圖。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保護裝置包括至少兩個上下間隔布設的保護圈3,該保 護圈3用于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2的外圍。保護裝置還包括連接在保護圈3之間的第一連接臂4。
保護圈3的數量和間距可以根據實際海域的波浪能量的大小確定,如該海域全年 的波浪載荷較大則增加保護圈3的數量,以更好地減小波浪能量。具體地,本實施例中,保 護圈3的數量為三個,保護圈3的直徑可以相同,并且三個保護圈3同中心上下間隔布置。 當然也可以選用兩個或四個。
本實施例提供的保護裝置,保護圈3可以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2的外圍,通 過保護圈3與波浪相互作用,改變水質點的運動規律,從而大幅度降低波浪的高度,減小波 浪的能量,進而可以削弱作用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2上的波浪載荷強度,提高海上支撐 臺的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對保護裝置作進一步的改進。
在間隔布置的保護圈3中,從上至下的保護圈3的直徑依次增大。保護圈3同中 心設置。也就是說,兩層保護圈3之間具有垂直間距和水平間距,根據波浪理論,上述結構能夠在水平方向上削弱波浪能量,提高海上支撐臺的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進一步地,如圖4所述,可以將保護圈3的截面做成翼型31,保護圈3的外環部低 于保護圈3的內環部。保護圈3的截面采用翼型31,可以減小保護圈3的阻力,提高削弱波 浪能量的效果,并且由于保護圈3的外環部低于保護圈3的內環部,也就是保護圈3的截面 具有向下的角度,根據流體動力學理論,上述結構在水流的作用下可以產生豎直向下的壓 力,進而可以進一步提高海上支撐臺的穩定性。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保護裝置的整體剛度,保護裝置還包括中心環管5和加強 臂6 ;中心環管5位于保護圈3內且與保護圈3同中心,加強臂6的一端與保護圈3連接, 加強臂6的另一端與中心環管5連接。進一步地,加強臂6為橢圓管,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 平行于水平面,也就是加強臂6扁平設置,加強臂6采用橢圓管能夠便于與保護圈3焊接, 并且加強臂6扁平設置可以減小阻力。
同樣如圖1-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海上支撐臺,包括承載臺I和支撐柱 2,支撐柱2的上端與承載臺I連接,支撐柱2的下端用于插入海床中,該海上支撐臺還包括 上述實施例所述的保護裝置,保護裝置的保護圈3與支撐柱2連接。該海上支撐臺還包括 第二連接臂7 ;第二連接臂7連接在保護圈3與所述支撐柱2之間。
進一步地,第二連接臂7為橢圓管,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
本實施例提供的海上支撐臺,保護圈3可以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2的外圍, 通過保護圈3與波浪相互作用,改變水質點的運動規律,從而大幅度降低波浪的高度,減小 波浪的能量,進而可以削弱作用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2上的波浪載荷強度,提高海上支 撐臺的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 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 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 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上下間隔布設的保護圈,該保護圈用于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的外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從上至下的保護圈的直徑依次增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在所述保護圈之間的第一連接臂。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的數量為兩個、三個或四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的截面為翼型,所述保護圈的外環部低于內環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心環管和加強臂;所述中心環管位于所述保護圈內且與所述保護圈同中心,所述加強臂的一端與所述保護圈連接,所述加強臂的另一端與所述中心環管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臂為橢圓管,所述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
8.—種海上支撐臺,包括承載臺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上端與承載臺連接,所述支撐柱的下端用于插入海床中,其特征在于,該海上支撐臺還包括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的保護圈與所述支撐柱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海上支撐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連接臂;所述第二連接臂連接在所述保護圈與所述支撐柱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支撐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臂為橢圓管,所述橢圓管的截面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保護裝置,包括至少兩個上下間隔布設的保護圈,該保護圈用于套設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的外圍;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上支撐臺,包括承載臺和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上端與承載臺連接,所述支撐柱的下端用于插入海床中,該海上支撐臺還包括上述保護裝置,所述保護裝置的保護圈與所述支撐柱連接。本發明提供的保護裝置和海上支撐臺,通過保護圈與波浪相互作用,改變水質點的運動規律,從而大幅度降低波浪的高度,減小波浪的能量,進而可以削弱作用在海上支撐臺的支撐柱上的波浪載荷強度,提高海上支撐臺的穩定性和風電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E02B17/00GK103015387SQ2011102856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孫陽, 劉勵學, 陳明 申請人: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