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及具有該閥的排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閥領域,具體是一種界面閥,適用于真空排水系統或“真空-重力”兩用排水系統中。
背景技術:
真空界面閥是真空廁所系統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在非工作狀態阻斷管道內負壓與外界大氣,工作時打開閥門完成污水的抽吸過程,其氣密性、穩定性往往直接決定整個真空排水系統能否正常運行。目前,常見的真空排水系統的界面閥多為橡膠隔膜閥,控制方式為負壓氣動控制方式,其缺點:(I)控制方式為負壓啟動控制方式,其缺點是反應慢、閥門的開啟度會受到真空度的影響,容易發生堵塞;(2)橡膠隔膜的壽命有限,閥門的口徑較小,容易發生堵塞,當應用于較大型的真空排水系統時,小口徑的界面閥不能夠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3)橡膠隔膜閥只能夠應用于真空排水系統,若將真空排水系統改造為重力排水系統,需要將原有的便器更換為真空便器,項目不僅復雜、工程量大,還會造成原材料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通過增大界面閥的口徑以及對翻板閥的改進,以解決開啟度速慢、開啟度波動較大、口徑小、易堵塞等問題。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應用于真空和/或排污系統中,其具體包括翻板閥和設置在其底部的插板閥,其中,所述翻板閥包括:閥體外殼,其上部開有進污口,下部開有觀察口,一側面上設有真空排污口 ;翻板,其設置在進污口下部,與該進污口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進污口 ;肘節機構,設置在閥體外框內,用于控制翻板的運動,實現與進污口的打開或貼
八
口 ο所述插板閥具有一插板,其設置在所述觀察口的下方,與該觀察口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觀察口;從進污口進入閥體內的污物可通過打開觀察口后直接從該觀察口利用重力排出,或在關閉進污口和觀察口后通過閥體內抽真空從所述真空排污口排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的肘節機構包括:頂針座,其一端鉸接在閥體外殼上,可相對其在該閥體外殼內轉動,另一端為自由端,端部固定設置有頂針,用于與所述翻板抵接;肘節,其一端與所述頂針座的中部可轉動地鉸接,另一端與一推拉頭鉸接;氣缸,設置在閥體外殼上,用于驅動所述推拉頭運動;在氣缸作用下,所述推拉頭來回移動,帶動與其鉸接的肘節轉動,進而推拉所述頂針座轉動,使所述頂針將翻板抵接在進污口上或使翻板(102)打開,實現對進污口的啟閉控制。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排污裝置,其包括所述的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本實用新型通過肘節機構力的放大作用原理能夠很好的實現翻板與進污口密封,通過加大界面閥的口徑增加了閥門的流通性能。本實用新型的翻板閥可“真空-重力”兩用,能夠很好的實現與傳統便器的對接,完成對傳統便器的真空改造,使其既能應用于真空排水系統又能夠應用于重力排水系統,也可應用于其他需要兩用的場所。
圖1為本實施例的翻板界面閥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的翻板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施例的翻板閥的內部肘節機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施例的翻板界面閥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包括翻板閥I和設置在其底部的插板閥2。翻板閥I包括進污口 101、翻板102、肘節機構103、閥體外殼104、觀察口 105、排污口 106。進污口 101設置在閥體外框的上部,污物由此口進入閥體內部,翻板102設置在進污口下部,與進污口貼合,完成關閉/開啟的動作。觀察口 105設置在閥體外框的下部,用于閥門的觀察和檢修,排污口 106設置在閥體外框的左側,污物由此排出閥體內部,氣缸107設置在閥體外框的右側,是整個閥門開啟/關閉的動力源。翻板界面閥前后兩側通過鋼化玻璃板與閥體外框密封,翻板界面閥底部設置有插板閥2,與翻板閥組成“真空-重力”兩用翻板界面閥。從進污口 101進入閥體內的污物可通過打開觀察口 105后直接從該觀察口 105利用重力排出,或在關閉觀察口 105后通過閥體進污口 101與真空管道內的壓力差將污物從所述真空排污口 106排出。真空排污口 106通過真空管道與外部儲污容器(如真空罐)連接,通過進污口 101與真空管道內的壓差將污物通過管道輸送至真空罐,實現真空排污。肘節機構103由頂針座108、頂針109 (通過螺帽鎖緊)、上肘節110、推拉頭111及下肘節112構成,由推拉頭的前后動作實現肘節的彎曲與伸直,通過頂針109頂住翻板102,實現閥門的開啟/關閉,頂針座108—端鉸接在閥體外殼104上,可相對其在該閥體外殼104內轉動,另一端為自由端,端部固定設置有頂針109,用于與所述翻板102抵接。肘節一端與頂針座108的中部可轉動地鉸接,其在頂針座108中部可滑動,肘節另一端與一推拉頭111鉸接,氣缸107,設置在閥體外殼104上,用于驅動推拉頭111運動,在氣缸107作用下,推拉頭111來回移動,帶動與其鉸接的肘節110,112轉動,進而推拉頂針座108轉動,使頂針109將翻板102抵接在進污口 101上或使翻板102打開,實現對進污口101的啟閉控制。翻板閥I通過翻板密封廁所的進污口 101,通過頂針109頂住翻板102,翻板102的固定連接處為腰圓孔(橢圓形),起到自適應的作用,實現閥門密封。頂針109固定在頂針座108上,氣缸107與閥體外殼104右側板通過螺紋連接,與其實現緊密配合。肘節機構103與注塑機合模裝置的肘節機構的設計原理及動作方式是一致的。閥體兩側為透明的鋼化玻璃板,一方面起到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觀察內部的動作及工作情況,便于排除故障。插板閥2是市場上已有的產品,翻板閥I與插板閥2通過底部均勻分布的螺絲連接。肘節翻板閥I和插板閥2的驅動方式均為正壓氣動控制方式。如圖3,本實施例的界面閥的工作過程如下:(I)采用重力排水系統收集糞便污水時,PLC控制系統接通備用電源(如DC24V),使電磁氣閥7、11的線圈得電,利用空壓機12內剩余的氣壓將翻板102和插板閥的閘板打開,污水依靠重力從下孔流出,經過存水彎3,直接進入化糞池9進行處理;(2)來電時,PLC控制系統自動開啟空壓機12,同時電磁氣閥7、11的線圈得電,推動氣缸4、6的伸縮桿伸出,關閉翻板102和閘板,與此同時,開啟真空泵泵機組10,對整個系統抽真空,達到一定的壓力后自動停機,系統可以對外開放,經真空排水系統收集的糞便污水經過真空管網進入真空站的集污罐8,再將集污罐內的污水排入化糞池9進行下一步的處理與處置。本實施例中的界面閥具有大口徑,可以減小閥門的流阻系數、增大閥門的流通性,另外,通過肘節機構力的放大作用使翻板與進污口配合實現閥門密封,解決了大口徑翻板閥反密封力過大而發生的泄漏問題。翻板閥與插板閥組合構成的“真空-重力”兩用閥門,即在停電或在對真空排水系統進行預防性維修時使用重力排水系統,其余的情況下使用真空排水系統。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應用于真空和/或重力排污系統中,其具體包括翻板閥(I)和設置在其底部的插板閥(2),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板閥(I)包括: 閥體外殼(104),其上部開有進污口( 101 ),下部開有觀察口( 105),一側面上設有真空排污口(106); 翻板(102),其設置在進污口( 101)下部,與該進污口( 101)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進污口(101); 肘節機構(103),設置在閥體外框(104)內,用于控制翻板(102)的運動,實現對進污口(101)的打開或貼合; 所述插板閥(2)具有: 一插板,其設置在所述觀察口( 105)的下方,與該觀察口( 105)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觀察口(105); 從進污口( 101)進入閥體內的污物通過打開觀察口( 105)后直接從該觀察口( 105)利用重力排出,或在觀察口( 105)關閉后利用壓力差將污物從所述真空排污口( 106)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節機構(103)包括: 頂針座(108),其一端鉸接在閥體外殼(104)上,可相對其在該閥體外殼(104)內轉動,另一端為自由端,端部固定設置有頂針(109),用于與所述翻板(102)抵接; 肘節(110,112),其一端與所述頂針座(108)的中部可轉動地鉸接,另一端與一推拉頭(111)鉸接; 氣缸(107 ),設置在閥體外殼(104 )上,用于驅動所述推拉頭(111)運動; 在氣缸(107 )作用下,所述推拉頭(111)來回移動,帶動與其鉸接的肘節(110,112 )轉動,進而推拉所述頂針座(108)轉動,使所述頂針(109)將翻板(102)抵接在進污口( 101)上或使翻板(102)打開,實現對進污口( 101)的啟閉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排污口( 106)通過真空管道與外部儲污容器連接,所述的壓力差在該真空管道與所述進污口(101)之間形成。
4.一種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肘節機構的翻板界面閥,包括翻板閥和設置在其底部的插板閥,其中翻板閥包括閥體外殼,其上部開有進污口,下部開有觀察口,一側面上設有真空排污口;翻板,其設置在進污口下部,與該進污口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進污口;肘節機構,設置在閥體外框內,用于控制翻板的運動,實現對進污口的打開或貼合;插板閥具有一插板,其設置在觀察口的下方,與該觀察口配合形成閥口,用于啟閉所述觀察口。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具有該翻板界面閥的排污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能夠很好的實現與傳統便器的對接,完成對傳統便器的真空改造,使其既能應用于真空排水系統又能夠應用于重力排水系統,也可應用于其他需要兩用的場所。
文檔編號E03D5/012GK202945668SQ20122026653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周敬宣, 陽國柱, 尹戶生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