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河流生態防護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多層簡易生態護坡結構。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國內眾多的河道整治大多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修筑硬質護坡。硬質護坡強調河道的防洪功能和工程結構的安全性,但帶來諸多的致命缺陷導致河流失去原有的地貌和應力狀態,使得一些邊坡的穩定性發生了改變,隔絕水土交換造成河岸一側水體壓力與另一側土壤受壓不平衡加劇了岸坡的不穩定性,形成硬質坡岸坡體開裂塌陷縮短了岸坡的使用壽命,同時硬質坡體淡化了河道的資源功能,隔斷了水中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破壞了自然河道的生態鏈,水體富營養化加劇生態環境惡化,進而破壞生物鏈導致未端藻類暴發,影響整個環境生態系統的穩定。生態護坡是指人工修筑的河岸具有自然河岸原生態特性的護坡。它擁有滲透性的自然河床與河岸基底和豐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功能,同時具有一定的抗洪強度,在護坡的同時兼顧了河流生態的修復。其內涵為:1)在滿足行洪排澇和通航要求的基礎上,保證岸坡的穩定,防止水土流失;2)岸坡為開放式系統,它與周圍生態系統密切聯系,形成具有不斷地進行物質交換的“會呼吸、能吸收和排放的”坡面;3)恢復河道-岸坡的原生態,形成植物-動物-微生物互為食物鏈的生物共生圈,重建水系原生態系統凈化水質;4)截留降雨,延滯徑流,調節土壤濕度,減少風力對土壤表面的影響以及植物的根莖葉等部位通過攔截、蒸發蒸騰和存儲等方式促進土壤水循環。除連鎖式鋪面磚生態護坡及格賓網石籠生態護坡的非柔性生態護坡技術以外,生態袋作為目前廣泛使用柔性生態護坡技術代表,柔性生態護坡系統采用的整體組合結構,具有較好的緩沖作用較和抗震性。系統透水、透氣、不透土顆粒,有很好的水環境和潮濕環境的適用性,基本不對結構產生反滲水壓力。在對現場生態環境修復的同時,不對環境造成破壞。但生態袋柔性生態護坡系統在實施過程中應造價過高成為相對明顯的缺點業主方承受力下降。多層簡易生態護坡系統在保留原有生態袋柔性生態護坡優點的同時打破設計思路,在系統設計中融入了水利工程、紡織新材料、生物技術等多學科最新成果,在保留原有生態袋柔性護坡和多層生態護坡系統的優點同時打破原有的設計思路,系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對沖擊力有很好的緩沖作用抗震性更好。系統在完善岸坡的護坡效果提高整體受力和抗變形能力及生態修復同時更注重工程造價的降低,為生態護坡大面積市場推廣奠定基礎,多層簡易柔性生態護坡系統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工程造價低廉,工程施工操作容易的工程方案和工藝。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構建一種新型的多層簡易生態護坡結構,除保持正常的護坡功能外更大對結構進行合理布局,在不影響原有生態護坡和多層柔性生態護坡的結構安全及生態效果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簡化生態護坡結構層,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包括鋪設于堤岸坡面上的植生材料、鋪設于所述植生材料上的三維土工網、鋪設于所述三維土工網上的基土層以及鋪設或播種于基土層上的植被層。該結構通過底層植生材料的反濾加固作用,并由三維土工網承擔防止基土層產生滑移作用,植生材料與植物的根系形成三維立體的土壤加筋結構為整個結構提供橫向平面的支撐力,植被層的植被根莖為整個結構提供縱向的支撐力,從而起到立體生態護坡的效果,且造價較低、施工和維護管理比較方便。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植生護坡材料為一種孔徑大于等于0.1mm的紡織材料,該紡織材料為無紡布或機織布或他們相互復合的土工材料。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基土層根據不同的坡比(1:1 1:10)其厚度為2 50厘米。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的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以工程項目中的一較佳實施例為例作說明。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I包括依次鋪設于堤岸坡面10上的植生材料20、三維土工網30、基土層40以及植被層50,整個結構I通過錨桿緊固于所述堤岸坡面10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植生材料20包括一種孔徑大于等于0.1mm的紡織材料,該紡織材料為無紡布或針織布或梭織布或他們相互間復合的土工材料,通過該植生材料20與植物的根系形成三維立體的土壤加筋結構給整個生態護坡結構I提供一橫向平面上的支撐力,且植生材料20具有反濾作用,能防止水土流失,其具有讓植物根系穿透功能,是生態護坡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三維土工網30鋪設于植生材料20上,用來固定基土層40,使之不產生滑移,基土層40的厚度為2 50厘米,基本滿足大多數植被生長所需的土壤厚度。將草籽播撒于或將草皮鋪設在基土層40上生長成為植被層50,植被層50的根莖向下穿透基土層40、三維土工網30以及植生材料20,從而給整個生態護坡結構I提供縱向平面上的支撐力。上述的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I起到柔性生態護坡的效果,且造價較低、施工和維護管理更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鋪設于堤岸坡面上的植生材料、鋪設于所述植生材料上的三維土工網、鋪設于所述三維土工網上的基土層以及播種或鋪設于基土層上的植被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護坡材料為一種孔徑大于等于0.1mm的紡織材料,該紡織材料為無紡布或機織布或他們相互間復合的土工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多層簡易柔性生態結構,包括鋪設于堤岸坡面上的植生材料、鋪設于所述植生材料上的三維土工網、鋪設于所述三維土工網上的基土層以及鋪設于基土層上的植被層。該結構通過三維土工網固定基土層,植生材料與植物的根系形成三維立體的土壤加筋結構為整個結構提供橫向平面的支撐力,植被層的植被根莖為整個結構提供縱向的支撐力,從而起到生態護坡的效果,且造價較低、施工和維護管理更方便。
文檔編號E02B3/12GK203066028SQ2012207083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包偉國, 張中楨, 李士彥, 何堅, 楊潔 申請人:上海新紡織產業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