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99810閱讀:320來源:國知局
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海洋油氣開發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
【背景技術】
[0002]海上油田產出原油后有兩種方法來進行后續處理:I)用海底管道輸出;2)儲存在儲油裝置里定期用穿梭油輪運出,該儲油裝置可以是生產平臺的一個固定組成部分,也可以是單獨的一個結構。如果一個海上油田的產量不夠大,鋪設昂貴的海底輸油管道就得不償失,這種情況下要開采就只能使用某種低成本但安全可靠的儲油裝置。
[0003]儲油裝置具體安置在哪里事關重大。可選的位置只有三個:I)水線面以上并固定在平臺上層組塊中;2)水面上作為浮式結構的一部分;3)水線面以下作為平臺下層結構的一部分,或作為一個單獨的設施。位于水線面以下的儲油裝置需要通過管系與平臺生產組塊相連接來進行原油的裝卸作業。在實際應用中三個位置各具優、缺點。I)在水線面以上時:儲油裝置通常作為上層組塊的一個固定部分,直接置于工藝模塊和生活模塊之下。優點是不受海浪和潮汐產生的海流力的影響。然而,巨大的儲油裝置安置在工藝模塊和生活模塊之下會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此外,更糟糕的是這種布局給平臺頂部增加了巨大重量,使之在原油裝卸過程中產生很大的重量變化,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平臺的運動響應特點。因此,這種方案目前僅少量應用在位于極淺水域的固定式平臺上。2)在水面:優點是可以很容易地增加平臺類似船形FPSO浮式結構的儲油容積。但缺點是,浮式結構易受風浪產生的環境力的影響,從而需要依靠一個昂貴的錨泊系統或定位系統來保持海上定位,因此會比常規的固定平臺成本要高得多。為此,浮式結構只有在深水采油或淺水采油所需的輸油管道實在成本太高時才會用到。3)在水線面以下:無論對于固定式平臺還是浮式平臺,這都是最佳位置,因為只要儲油罐在水下的深度足夠深,由風產生的環境力就完全消失了,由波浪產生的環境力也會大大減弱。此外,平臺的重心也會下降,總體來說有利于平臺的動力特性和運動響應。不過水下儲油裝置會面臨許多挑戰。最嚴峻的挑戰是如何處理裝卸油時產生的巨大浮力和相應的平臺重量變化。
[0004]水下儲存裝置通常有兩種方法來儲存處理過的原油或其他液態碳氫化合物。第一種叫“濕式儲油法”,即將油和海水一起儲存在同一個儲油罐里。由于密度不同,原油或液態碳氫化合物會浮在儲油罐的上方,并且雖然油水會直接接觸但兩者會自然分成上下兩層。在裝油作業時處理過的原油被注入儲油罐中,同時等量的海水會被排放出儲油罐,從而使儲油罐內液體的體積保持不變。卸油的過程正好相反,海水被注入罐中而等量的原油被擠出罐外。該儲油法的最大優點是裝卸油時儲罐的坐底重量變化很小,變化量僅為最大坐底重量的15%左右。另一個優點是,由于儲罐在整個使用壽命中其內部的壓力與外部的海水始終保持流體靜力的壓力平衡,因此不需要將它設計成壓力容器。然而,該方法也有三大缺點。第一就是對環境污染的擔憂。由于儲罐在水下不斷地晃動,原油和海水的接觸面會產生一個混合層,該混合層如釋放出去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第二是隔熱問題,油保持液態需加熱保溫,而外部進來的水是冷的,因此油水大面積的接觸很難對原油采取保溫措施。第三,該方法無法存儲水溶性液體,例如甲醇。正是由于這些缺點,特別是環境污染問題,盡管業內人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濕式儲油法無論是在固定平臺或浮式平臺上得到實際應用的案例極少。
[0005]第二種儲油的方法叫“干式儲油法”。使用此法油水不會直接接觸,因此無論處理過的原油還是液態碳氫化合物都可以儲存在水下儲罐中。此外,原油可以很好地保溫。不過,該方法面臨兩個嚴重挑戰。首先,卸油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浮力。其次,需要使用惰性氣體,而惰性氣體泄漏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將惰性氣體注入封閉儲油罐油層上方空間來阻止原油揮發的氣體漏出儲罐造成空氣污染。然而,應用中惰性氣體的產生、注入并形成密封層、排氣等過程都可能會泄漏并成為污染源。以上提到的多個嚴重挑戰中,消除大量浮力問題的解決方法通常是使用一個水泥制造的重力基礎來抵消卸油過程中產生的浮力。另外一種解決過量浮力的方法是在儲油罐邊上另外建造幾個壓重罐,卸油時往壓重罐里注水來抵消整體產生的浮力。不論哪種方法都會使整個儲存裝置本身很笨重。上述的種種問題,使干式儲油法在海洋采油行業得到實際運用的案例很少,在僅有的案例中絕大多數應用于水泥重力基礎平臺。
[0006]在2012年10月23日,美國專利文獻US8292546B2公開了一種干式儲油法的具體方案,提出一個液體儲罐配一個相對應的海水壓重罐,兩者對稱,在兩罐內液體上方都注入有惰性氣體并互通。裝卸油作業時該儲油裝置通過兩套油/水栗系統不斷地進行油水重量置換來保持裝置總質量的一致性,同時裝置重心只可以沿一個軸線上下移動。該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在裝卸油的過程中裝置的總重量始終保持一致。然而,該裝置存在三個問題。第一,裝置整體的實際儲量很低,因為系統的50%以上的容積需用于儲存海水和惰性氣體。因此,干式儲油法卸油時會產生超過50%的過量浮力,而濕式儲油法只產生約15%的浮力。為了解決上述過量浮力的問題,通常使用沉重的水泥結構,而不是使用海上平臺常用的鋼材料。水泥結構直接坐底,容易產生底部沖刷掏空現象,給平臺安全造成隱患。第二,由于海水壓重罐的存在,增加了裝置的總體重量。第三,整個儲油裝置的有效運作需要依賴可以對儲油罐和壓重罐中的原油或海水分別進行同抽同排的一個復雜的組合栗系統,該系統存在長期可靠運行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該平臺安全環保,采用柔性軟袋儲存介質,實現介質與水的分離,容積利用率高,成本低。
[0008]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包括井口平臺和生產組塊,所述井口平臺和所述生產組塊均設有粧基部件,在生產組塊的粧基部件上設有支撐底座;在所述生產組塊的下方設有與其固接的水下柔性儲存裝置;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落放在所述支撐底座上,二者通過水平定位結構連接;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包括密閉儲罐和多個存儲單體,多個所述存儲單體豎直排列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中;所述密閉儲罐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所述存儲單體設有一個柔性軟袋和一個開放式護套,在所述柔性軟袋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連接的裝卸介質管道,所述裝卸介質管道固定在所述開放式護套上。
[0009]在所述柔性軟袋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連接的注排氣管道。
[0010]在所述開放式護套的頂部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連接的海水回收監測管道。
[0011]在所述柔性軟袋的底部設有一連接法蘭,底部連接法蘭與所述開放式護套的底部連接,在所述柔性軟袋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連接的熱介質加注管道,所述熱介質加注管道的下端插入至所述柔性軟袋的底部。
[0012]多個所述存儲單體組合成一個蜂窩狀結構,在相對的密閉儲罐內壁與所述開放式護套之間設有連接鋼板。
[0013]所述水管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的外側壁上,所述水管的出水口連接在所述密閉儲罐的頂部,所述水管的入水口設置在所述密閉儲罐的下方,在所述水管上設有單向閥。
[0014]在所述密閉儲罐遠離所述井口平臺的一側固接有防撞護舷系統I。
[0015]所述生產組塊由多根管狀支腿支撐,所述管狀支腿固定在所述密閉儲罐的底板上,多根所述管狀支腿之間通過鋼構件相連。
[0016]所述水平定位結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撐底座上的兩根水上就位立柱和兩根水下就位立柱以及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周圍的兩個短套管和兩個長套管,所述水上就位立柱靠近所述井口平臺,所述水上就位立柱的頂部露出水線面,所述水下就位立柱遠離所述井口平臺,所述水下就位立柱的頂部位于水線面之下,所述長套管套裝在所述水下就位立柱上,所述短套管套裝在所述水上就位立柱上。
[0017]在所述柔性軟袋的頂部設有一連接法蘭,頂部連接法蘭與所述開放式護套的頂部連接,在頂部連接法蘭上設有套管,所述套管穿過所述開放式護套,并與所述開放式護套固接,在所述套管內包含有相應所述存儲單體的管道,位于各個所述開放式護套頂部的多個套管相互連接形成管系,所述管系將多個所述存儲單體連接在一起,所述管系設有兩根匯合管,每根所述匯合管穿過一根所述管狀支腿與所述生產組塊連接。
[0018]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19]—)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密閉儲罐內始終被儲存介質和海水充滿,裝卸原油或其他液態碳氫化合物時密閉儲罐的坐底重量變化很小,穩定性好。
[0020]二)由于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在整個使用壽命中其內部的壓力與外部的海水始終保持流體靜力的壓力平衡,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適用于任何水深,并且不需要使用壓力容器作為密閉儲罐,因此該儲存裝置的建造成本低。
[0021 ]三)本實用新型保留了干式儲油法的主要優點,采用柔性軟袋儲存介質,實現介質與水的分離,即原油或其他液態碳氫化合物與海水不直接接觸、可以保溫,可以存儲水溶性液體例如甲醇。同時,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干式儲油法的兩大缺點,即使用惰性氣體和卸油時產生過量浮力。
[0022]四)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配備了注排氣管道,使該儲存裝置能夠整體自浮,具有自搬迀,自安裝功能;不需要海上浮吊和運輸駁船,能夠降低建造成本。
[0023]五)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位于水面以下不承受風力,承受較小波浪力(與儲油罐頂部潛入水下的深度有關),并且只承受有限的流力;能夠消除大部分來自外界荷載的安全隱患。
[0024]六)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配備有熱介質加注管道,可以實現儲存介質的動態儲存,保證儲存介質在存儲期間的流動性。
[0025]七)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配備有海水回收監測管道,能夠實現對水下儲油系統的泄露情況的實時監測;柔性軟袋在密閉儲罐內不受外來荷載作用并具有多重防止儲存介質泄漏的結構和海水排放檢測結構來滿足環保要求。
[0026]八)與傳統的濕式儲油法和傳統的干式儲油法存在相比,本實用新型避免了油水混合層的產生,也沒有使用惰性氣體,避免了惰性氣體和油氣排入大氣而造成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滿足安全和環保的要求。
[0027]九)由于無需附帶配重儲水罐,無需使用惰性氣體,使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儲存裝置的整體存儲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容積利用率高。另外,也無需一個復雜的油水置換系統來時刻抽排原油和海水來保持系統整體總重量的恒定,系統構造簡單。
[0028]十)該油氣平臺中使用的密閉儲罐內的開放式護套與護套內的柔性軟袋被設計為以多個存儲單體組合成的一個蜂窩狀結構,便利于在工廠對存儲單體實現標準化生產。
[0029]十一)將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和生產組塊組合起來的好處有:
[0030]I)安裝方便,只需要用拖輪就可完成拆卸、轉場并在新的油氣田重新安裝,有利于實現多個不同水深邊際油田的滾動開發,并且實現了自安裝、自拆除模式以達到安裝費用的最低;
[0031]2)采用傳統鋼制結構、重量輕和容易建造;
[0032]3)由于生產組塊自身有相當的重量,并且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內部始終存在著相當重量的液體,這些重量能夠為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在裝卸介質作業時提供所需的最低要求的坐底重量,以確保其坐底穩性,因此,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與其支撐底座不用焊接。
[0033]4)可以配備一個護舷系統來為提油的穿梭油輪提供安全、可靠的靠泊。因此能夠降低介質的運輸費用。
[0034]十二)該油氣平臺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底部與海底有一段距離,能夠避免因海流沖刷平臺周邊海底土體而導致掏空的現象,消除平臺安全隱患。
[0035]十三)該油氣平臺中的鉆采平臺分為兩個子結構:井口平臺和生產組塊加水下柔性儲存裝置一體化的組合結構。分成兩個子結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讓其各司其職。通過調整井口平臺的長度和高度,能夠適應不同的作業水深和土壤條件。如果某一片海域的波高和風速條件相同,生產組塊便可實現標準化。同理,通過調整生產組塊加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組合結構的長度和高度,能夠適應不同的作業水深。
[003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置于開放式護套中的柔性軟袋來儲存介質,以此實現介質與水不接觸,開放式護套與海水相通,柔性軟袋中灌滿介質后膨脹擠出開放式護套中的海水,柔性軟袋卸出介質后收縮,留出的空間由海水自動充滿,因此,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總重量基本保持不變,穩定可靠,安全環保,容積利用率高,成本低,能夠很容易地安裝,很容易地拆卸和轉場,很容易地在新油田重新安裝,可連續多次使用,這些特點均很適合同一海域邊際油田的開發,因此,將本實用新型用于淺水邊際油田的開采,可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3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3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井口平臺、生產組塊粧基部件和支撐底座結構連接成一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3為圖2的A-A'剖示圖;
[004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生產組塊與水下柔性儲存裝置連接成一體的示意圖;
[0041 ] 圖5為圖4的A-A'剖示圖;
[0042]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水下柔性儲存裝置俯視圖;
[0043]圖7為圖6中多個存儲單體豎直排列在密閉儲罐中的立體圖;
[0044]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存儲單體在柔性軟袋注滿油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存儲單體在未注滿油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46]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柔性軟袋示意圖;
[0047]圖11為圖10的A-A'剖示圖;
[0048]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的俯視圖。
[0049]圖中:110、柔性軟袋,111-1、底部連接法蘭,111-2、頂部連接法蘭,113、保護層,114、保溫層,115、密封層,116、儲存介質,117、海水,118、承壓環板,119、保溫套,120、開放式護套,130、套管,140、管系,131、熱介質加注管道,132、裝卸介質管道,133、注排氣管道,134、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50、水管,200、密閉儲罐,201、管道,202、鋼板,204、隔水套筒,205、海底,206、水線面,300、井口平臺,301、水上就位立柱,302、水下就位立柱,303、護舷系統Π,305、鋼構件,306、支撐坐墊I,307、粧基部件,308、支撐底座,400、生產組塊,401、短套管;402、長套管;404、防撞護舷系統I; 405、支撐坐墊Π。
【具體實施方式】
[0050]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51]請參閱圖1?圖11,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包括井口平臺300和生產組塊400,所述井口平臺300和所述生產組塊400均設有粧基部件307,在生產組塊的粧基部件307上設有支撐底座308;在所述生產組塊400的下方設有與其固接的水下柔性儲存裝置;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落放在所述支撐底座308上,二者通過水平定位結構連接;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包括密閉儲罐200和多個存儲單體,多個所述存儲單體豎直排列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中;所述密閉儲罐200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150;所述存儲單體設有一個柔性軟袋110和一個開放式護套120,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裝卸介質管道132,所述裝卸介質管道132固定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上。
[0052]在裝、卸儲存介質時,由于在所有開放式護套120內的水壓是均勻分布的,因此儲存介質116(可以是原油或其他液態碳氫化合物)可以同時自由地流進或流出所有的柔性軟袋110。為了防止出現掏空現象。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底面與海底的距離最好大于2米。
[0053]請參閱圖7?圖9,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注排氣管道133。通過注排氣管道133向柔性軟袋110注氣和排氣,能夠通過實現整個儲存裝置在水下的浮力變化,從而改變整個儲存裝置的吃水,進而實現儲存裝置和生產組塊400的自安裝和自拆卸,不需要依賴海上浮吊和運輸駁船來進行安裝,節省安裝成本。
[0054]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頂部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34。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34用于栗出由于注入儲存介質而擠出開放式護套120的海水,進入油氣田上部排放系統處理達標后排放,同時監測被擠出的海水是否含有儲存介質116,用于實現柔性軟袋110泄漏情況的實時監測。
[0055]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柔性軟袋110的底部設有一連接法蘭,底部連接法蘭111-1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底部連接,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熱介質加注管道131,所述熱介質加注管道131的下端插入至所述柔性軟袋110的底部。熱介質加注管道131用于將加熱處理后的儲存介質注入柔性軟袋110底部,同時裝卸介質管道132栗出被外界環境冷卻的儲存介質,進入油氣田上部的加熱系統,使儲存的介質一直處于動態的循環中,以確保儲存介質的流動性,適用寒冷環境。
[0056]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柔性軟袋110的上方設有與其充滿介質后的頂部外表面吻合的承壓環板118,所述承壓環板118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固接。所述承壓環板118的用處在于:當所述柔性軟袋110滿載時,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頂部由上往下支撐由于儲存介質116與海水117的密度差所形成的一股向上的壓力。當所述柔性軟袋110充滿介質后,所述柔性軟袋110的外側面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內側面緊貼,從而形成一個無氧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利于海洋附著生物,特別是有硬殼的海生物的生存。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內表面上有防水生物附著的涂層。來防止長有硬殼的生物附著在內壁上。與這種附著海生物長期摩擦可能會對柔性軟袋110造成損傷。
[0057]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柔性軟袋110的頂部設有一連接法蘭,頂部連接法蘭111-2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頂部連接,在頂部連接法蘭上設有套管130,所述套管130穿過所述開放式護套120,并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固接,在所述套管130內包含有相應所述存儲單體的管道,在本實施例中,熱介質加注管道131、裝卸介質管道132、注排氣管道133和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34均包含在套管130中。在所述套管130內還設有管道保溫套119。位于各個所述開放式護套120頂部的多個套管130相互連接形成管系140,所述管系140將多個所述存儲單體連接在一起,所述管系140設有兩根匯合管,每根所述匯合管穿過下面描述的一根所述管狀支腿201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請參見圖6和圖12,圖中顯示了管系中各管道的空間關系,使用兩個管狀支腿201形成兩根匯合管通道而不是一個的原因是:其中一個匯合管通道出現問題的時候另外一個匯合管通道還可以正常工作,這樣可以提高安全性。
[0058]另外,從上述內容可知,在本實施例中,柔性軟袋110的頂部和底部各通過一連接法蘭與開放式護套120對接和固定。
[0059]請參閱圖10?圖11,所述柔性軟袋110從外至內依次設有保護層113、保溫層114和密封層115。
[0060]請參閱圖6和圖12,多個所述存儲單體組合成一個蜂窩狀結構,在相對的密閉儲罐內壁與所述開放式護套之間設有連接鋼板202。這種構造不僅可為柔性軟袋110提供保護,也可以給密閉儲罐200提供結構上的加強。所述水管150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外側壁上,所述水管150的出水口連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頂部,所述水管150的入水口設置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下方,在所述水管150上設有單向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單向閥能夠保證密閉儲罐200中的水只能經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34栗出,不會經所述水管150流入大海,防止泄漏污染。再有就是水越深氧氣越少,附著海生物的種子也越少。此外,可在水管150的進口上安裝一道或多道過濾網篩來阻止海水117中雜物和附著海生物的種子進入密閉儲罐200。
[0061]另外,為了便利所述柔性軟袋110的維修和更換,在開放式護套120的頂部有可以打開的蓋子,開放式護套120的側壁不需要是整塊鋼板,在保證結構具有足夠強度的前提下可以由鋼管或鋼板甚至是其它高強度材料構成柵格結構,這樣可以降低120的重量和成本。不論開放式護套120采用怎樣的具體結構,一旦海水從與外界連通的水管150進入密閉儲罐200后,都可以流入到所有開放式護套120內,并最終使所有開放式護套120淹沒在水中。
[0062]請參見圖9,圖9示出了一個柔性軟袋110在未注滿儲存介質116,放置在六角形的開放式護套120之中。當然,開放式護套120也可以是有利于增加容積存儲率的其他形狀。儲存介質116留下的空間由涌入的海水填補,因此開放式護套120底部存在大量海水117。此時柔性軟袋110的底部會被水壓擠扁并使剩下的儲存介質116被海水117向上擠壓。
[0063]請參見圖1,圖1示出的淺水油氣平臺,它的生產組塊400位于井口平臺300的一側,將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固接在生產組塊400的下方,坐放在與井口平臺300固接在一起的支撐底座308上,使用安全可靠。水下柔性儲存裝置位于水面以下,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頂部與水平面保持一定距離,而且生產組塊400在水面以上的一定高度處,這樣的組合結構能夠保障事故發生時,生產組塊上人員的安全。
[0064]請參見圖12,圖12示出了另外一種淺水油氣平臺的示意圖,在密閉儲罐200的中央預留有多個隔水套筒204的空間,與圖1不同的是井口平臺300集成在生產平臺之中。
[0065]拆卸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轉場到新油田時,柔性軟袋110需先抽干所有儲存介質116,然后注入空氣來擠出開放式護套120中的海水117,這樣便可使水下柔性儲存裝置浮出水面206,很容易地用拖輪移出采油現場。
[0066]本實用新型的儲存裝置可以用于儲存任何水體,無論是海水還是淡水。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儲存裝置可以儲油也可以存儲其他碳氫液體。
[0067]請參閱圖1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密閉儲罐200遠離所述井口平臺300的一側固接有防撞護舷系統1404。管狀支腿201和密閉儲罐200為防撞護舷系統1404提供固著力,防撞護舷系統1404為提油的穿梭油輪提供安全、可靠的靠泊。
[0068]請參閱圖4和圖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生產組塊400由多根管狀支腿201支撐,所述管狀支腿201固定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底板上,多根所述管狀支腿201之間通過鋼構件305
相連。結構簡單,穩定可靠。
[0069]請參閱圖1?圖5和圖12,為了便于水上自安裝和自拆卸,所述水平定位結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撐底座308上的兩根水上就位立柱301和兩根水下就位立柱302以及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周圍的兩個短套管401和兩個長套管402,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靠近所述井口平臺300,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的頂部露出水線面206,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2遠離所述井口平臺300,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2的頂部位于水線面206之下,所述長套管402套裝在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2上,所述短套管401套裝在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上。上述結構在為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與井口平臺300靠泊提供定位的同時,也為儲油罐200下潛作業時抵抗由海洋環境引起的水平運動,使其能平穩順利的安裝。為了方便套管與立柱的對接,在兩個短套管401和兩個長套管402的底部均設有下喇叭口結構。
[0070]為了緩沖安裝時的碰撞,穩定結構,在所述支撐底座308上設有支撐坐墊1306,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底部設有與支撐坐墊1306適配的支撐坐墊Π 405。
[0071]在井口平臺300的支腿上設置一個護舷系統Π303,在安裝時,能夠為密閉儲罐200的靠泊提供緩沖。
[0072]井口平臺300與支撐底座308支撐在海底205上的粧基部件可以是吸力粧也可以是傳統基粧。
[0073]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生產組塊400自身有相當的重量,并且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內部始終存在著相當重量的液體,這些重量能夠為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在裝卸介質作業時提供所需的最低要求的坐底重量,以確保其坐底穩性,因此,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與其支撐底座不用焊接。
[0074]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包括井口平臺(300)和生產組塊(400),所述井口平臺(300)和所述生產組塊(400)均設有粧基部件, 其特征在于,在生產組塊的粧基部件上設有支撐底座(308); 在所述生產組塊(400)的下方設有與其固接的水下柔性儲存裝置; 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落放在所述支撐底座(308)上,二者通過水平定位結構連接; 所述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包括密閉儲罐(200)和多個存儲單體,多個所述存儲單體豎直排列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中; 所述密閉儲罐(200)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150); 所述存儲單體設有一個柔性軟袋(110)和一個開放式護套(120),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裝卸介質管道(132),所述裝卸介質管道(132)固定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注排氣管道(133)。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頂部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海水回收監測管道(13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軟袋(110)的底部設有一連接法蘭,底部連接法蘭(111-1)與所述開放式護套(I 20)的底部連接,在所述柔性軟袋(110)上設有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的熱介質加注管道(131),所述熱介質加注管道(131)的下端插入至所述柔性軟袋(110)的底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存儲單體組合成一個蜂窩狀結構,在相對的密閉儲罐內壁與所述開放式護套之間設有連接鋼板(20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I 50)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外側壁上,所述水管(I 50)的出水口連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頂部,所述水管(150)的入水口設置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下方,在所述水管(150)上設有單向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閉儲罐(200)遠離所述井口平臺(300)的一側固接有防撞護舷系統1(404)。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產組塊(400)由多根管狀支腿(201)支撐,所述管狀支腿(201)固定在所述密閉儲罐(200)的底板上,多根所述管狀支腿(201)之間通過鋼構件相連。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位結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撐底座(308)上的兩根水上就位立柱(301)和兩根水下就位立柱(302)以及固接在所述密閉儲罐(200)周圍的兩個短套管(401)和兩個長套管(402),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靠近所述井口平臺(300),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的頂部露出水線面(206),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2)遠離所述井口平臺(300),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1)的頂部位于水線面(206)之下,所述長套管(402)套裝在所述水下就位立柱(302)上,所述短套管(401)套裝在所述水上就位立柱(301)上。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軟袋(110)的頂部設有一連接法蘭,頂部連接法蘭(111-2)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的頂部連接,在頂部連接法蘭上設有套管(130),所述套管(130)穿過所述開放式護套(120),并與所述開放式護套(120)固接,在所述套管(130)內包含有相應所述存儲單體的管道,位于各個所述開放式護套(120)頂部的多個套管(130)相互連接形成管系(140),所述管系(140)將多個所述存儲單體連接在一起,所述管系(140)設有兩根匯合管,每根所述匯合管穿過一根所述管狀支腿(201)與所述生產組塊(400)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水下柔性儲存裝置的淺水油氣平臺,包括井口平臺和生產組塊,井口平臺和生產組塊均設有樁基部件,在生產組塊的樁基部件上設有支撐底座;在生產組塊的下方設有與其固接的水下柔性儲存裝置;水下柔性儲存裝置落放在支撐底座上,二者通過水平定位結構連接;水下柔性儲存裝置包括密閉儲罐和多個存儲單體,多個存儲單體豎直排列固接在密閉儲罐中;密閉儲罐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水管;存儲單體設有一個柔性軟袋和一個開放式護套,在柔性軟袋上設有與生產組塊連接的裝卸介質管道,裝卸介質管道固定在開放式護套上。本實用新型安全環保,采用柔性軟袋儲存介質,實現介質與水的分離,容積利用率高,成本低。
【IPC分類】E02B17/00, B65D88/78
【公開號】CN205387698
【申請號】CN201620096002
【發明人】阮志豪
【申請人】天津熙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