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砂礫石底層灌漿施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砂礫石覆蓋層集成式固結灌漿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眾多水利工程的興建,而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水工建筑物直接修建在砂礫石地層上,為了提高砂礫石地層的整體性、密實性并降低其透水性,需要對壩基采取固結灌漿施工。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砂礫石覆蓋層深厚,存在鉆孔難度大且極易塌孔、堵孔等,同時也存在鉆孔灌漿一次性達到結束標志孔位較少且串漿現象頻繁,需經過待凝復灌后才能滿足要求,造成砂礫石固結灌漿成本劇增、進度緩慢等。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成孔難度大、串漿、合格率低等問題的砂礫石覆蓋層集成式固結灌漿施工方法,可保證一次施工合格率,降低施工成本。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砂礫石覆蓋層集成式固結灌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作灌漿管:
制作長度不等的三根灌漿管:長xm的短灌漿管、長ym的中灌漿管和長zm的長灌漿管;在短灌漿管全管段均設置出漿口;中灌漿管上xm管段不設出漿口,在其余管段設置出漿口;長灌漿管上ym管段不設出漿口,在其余管段設置出漿口;
步驟2:造孔并放置灌漿管:
用高風鉆機進行灌漿孔施工,造孔過程中在一個灌漿孔內安裝上述三根灌漿管,并在各灌漿管間安放填充材料;
步驟3:進行灌漿施工:先用短灌漿管施工,再用中灌漿管施工,最后用長灌漿管施工。
進一步的,設置出漿口的方式為:在灌漿管管壁上環距5cm~10cm,每環2個孔作為漿液的出漿口。
更進一步的,安放灌漿管時,長灌漿管距孔底的距離不大于0.5m。
更進一步的,安放灌漿管時,對三根灌漿管做好標記加以區分。
更進一步的,所述灌漿孔施工采用沖擊回轉跟管鉆進,三根灌漿管安裝之后,再提出預埋套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適用于砂礫石覆蓋層,徹底地解決了傳統采用施工方法造成的鉆孔難度大且極易塌孔、堵孔、串漿,及一次合格率低等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砂礫石覆蓋層集成式固結灌漿施工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處剖面圖。
圖中:1、彩鋼瓦;2、水泥;3、組合罩棚;4、高速攪拌機;5、過濾篩;6、儲漿筒;7、輸漿泵;8、輸漿管;9、配漿攪拌機;10、灌漿泵;11、泵上回漿;12、流量計;13、gjy-6灌漿自動記錄儀;14、比重計;15、流量計;16、壓力計;17、回漿管;18、進漿管;19、接頭;20、高風鉆機;21、填充材料;22、短灌漿管;23、中灌漿管;24、長灌漿管;25、出漿口;26、砂礫石覆蓋層;27、灌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施工方法用到的設備和器件如圖1所示:彩鋼瓦1、水泥2、組合罩棚3、高速攪拌機4、過濾篩5、儲漿筒6、輸漿泵7、輸漿管8、配漿攪拌機9、灌漿泵10、泵上回漿11、流量計12、gjy-6灌漿自動記錄儀13、比重計14、流量計15、壓力計16、回漿管17、進漿管18、接頭19、高風鉆機20、填充材料21和φ25ppr灌漿管。施工過程如下:
步驟1:制作灌漿管:制作長度不等的三根灌漿管:長xm的短灌漿管22、長ym的中灌漿管23和長zm的長灌漿管24;在短灌漿管22全管段均設置出漿口;中灌漿管23上xm管段不設出漿口,在其余管段設置出漿口;長灌漿管24上ym管段不設出漿口,在其余管段設置出漿口。
本實施例采用φ25ppr制作灌漿管,灌漿管長度分別為4m、7m、10m,灌漿管按環距5cm~10cm、每環2個孔作為漿液出漿口,4m灌漿管全部設置出漿口;7m灌漿管前4m不設置出漿口,后3m設置出漿口;10m灌漿管前7m不設置出漿口,后3m設置出漿口;且依照環距5cm~10cm、每環2個孔作為漿液出漿口。
步驟2:造孔并放置灌漿管:用高風鉆機20進行灌漿孔施工,造孔過程中在一個灌漿孔27內安裝上述三根灌漿管,并在各灌漿管間安放填充材料21。
本實施例采用哈邁90高風鉆機進行灌漿孔27施工,造孔過程中在一個灌漿孔中跟緊安裝3根長度分別為4m、7m、10mφ25ppr灌漿管,灌漿管距孔底不大于0.5m為宜,同時灌漿管按不同埋深用紅、黃、綠三色分別做好標記;并在各灌漿管間安放填充材料21以使其穩固。
步驟3:進行灌漿施工:先用短灌漿管22施工,再用中灌漿管23施工,最后用長灌漿管24施工。
采用自上而下的灌漿方法進行,即先施工4mφ25ppr灌漿管、再施工7mφ25ppr灌漿管、再施工10mφ25ppr灌漿管,很好的解決了串漿、一次合格率低等問題。
由于砂礫石覆蓋層屬于比較松散的地層,具有空隙率大、滲透性強、孔壁易坍塌等特點。因此,在砂礫石固結灌漿施工時,為了提高成孔效率,灌漿孔采用沖擊回轉跟管鉆進,將灌漿孔一鉆到底提出鉆桿后,在套管內跟管埋設一組(3根)灌漿管,最后在提出套管。預埋管材料選用φ4cmppr管。
在進行灌漿施工時,先施工長4m的短灌漿管,待凝30min,以便讓上4m段形成封閉層,提前對7m段起到蓋重和封閉作用,依次類推再施工長7m的中灌漿管,再待凝30min后,最后施工長10m的長灌漿管,有效避免了塌孔、堵孔、串漿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