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圍堰施工,尤其涉及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1、鋼板樁圍堰在當今內河橋梁深水基礎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對于砂類土、粘性土、碎石土及風化巖等堅硬河床及流速較大的深水河床,鋼板樁圍堰比較適用,在施工鋼板樁圍堰時,應當對施工插打區域的地質情況進行熟悉了解,需要進行水下河床情況的探查,增加施工成本。圍堰施工作為河道橋梁施工的一部分,其起到隔水作用,以保證拱腳處干施工。
2、目前圍堰施工只能在原有的施工區域上進行施工,無法滿足特殊施工要求,如在圍堰施工區域出現過窄情況下,無法增加其圍堰施工區域,使得無法進行后續施工,造成延誤整體圍堰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因圍堰結構固定而無法實現增加圍堰施工區域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包括:
4、拼寬組件,所述拼寬組件設置于圍堰的外壁一側,所述拼寬組件用于支撐加寬圍堰的施工區域;
5、錨固件,所述錨固件設置于所述圍堰的內部,所述錨固件的一端與所述圍堰的內部相連,所述錨固件的另一端貫穿所述圍堰,延伸至圍堰的外部與所述拼寬組件至少兩處轉動相連;
6、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支護壁上,所述支撐組件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拼寬組件上,所述支撐組件用于加強所述拼寬組件與圍堰本體的連接強度;
7、防水封條,所述防水封條設置于所述支撐組件上,所述防水封條位于靠近所述支護壁處,所述防水封條位于所述拼寬組件和支護壁之間,所述防水封條用于防止外界水流流入至拼寬組件和圍堰的內部。
8、在一種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拼寬組件包括:
9、拼寬體,所述拼寬體呈三角狀,所述拼寬體的一面貼合與所述圍堰的支護壁上,所述拼寬體與所述圍堰的支護壁貼合處與所述防水封條相互貼合;
10、兩個拼接耳,兩個所述拼接耳設置于所述支護壁與所述圍堰的支護壁貼合處頂部,所述拼寬體通過兩個所述拼接耳與所述錨固件鉸接相連;
11、第一加強桿,所述第一加強桿設置于所述拼寬體的內部,所述第一加強桿在所述拼寬體內呈橫向設置,所述第一加強桿用于整體加強拼寬體兩側壁的連接強度;
12、多個錨接桿,多個所述錨接桿平行設置于所述拼寬體內,所述錨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加強桿相連,所述錨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圍堰的支護壁相連,所述錨接桿的設置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強桿的設置方向。
13、在一種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支撐組件包括:
14、多個連接拉桿,多個所述連接拉桿呈倒l形,多個所述連接拉桿平行設置于所述拼寬體上,所述連接拉桿的一端與所述拼寬體相連,所述連接拉桿的另一端貫穿所述圍堰的支護壁,且與所述圍堰固定相連;
15、第二加強桿,所述第二加強桿設置于所述拼寬體的內部,所述第二加強桿與所述第一加強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加強桿位于多個所述錨接桿的上方,所述第二加強桿用于配合第一加強桿進行加強所述拼寬體與所述圍堰的支護壁連接強度。
16、在一種可行的方案中,圍堰為雙層結構;具體的,所述圍堰包括:
17、支護壁,所述支護壁為雙層中空結構;
18、加強件,所述加強件呈鋼筋網狀,所述加強件設置于所述支護壁的雙側中空結構內部。
19、在一種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拼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個加強肋條,多個所述加強肋條沿所述拼寬體的內壁設置。
20、在一種可行的方案中,所述防水封條為橡膠止水條,所述防水封條用于吸水膨脹封堵拼寬體和圍堰的支護壁連接處。
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2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圍堰的外壁上設置有拼寬組件,有效的增加圍堰施工區域范圍,設置錨固件和支撐組件有效加強拼寬組件與圍堰的連接強度,保證拼寬組件的穩定;通過設置防水封條能夠有效的在圍堰外部形成隔水的拼寬空間,以保證拼寬組件的整體隔水性能。也即有效的實現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因圍堰結構固定而無法實現增加圍堰施工區域的缺點。
1.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堰包括:支護壁,所述臨時支撐結構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寬組件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圍堰為雙層結構;具體的,所述支護壁為雙層中空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拼寬體的內部設置有多個加強肋條,多個所述加強肋條沿所述拼寬體的內壁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圍堰加寬用臨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封條為橡膠止水條,所述防水封條用于吸水膨脹封堵拼寬體和圍堰的支護壁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