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檢查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市政道路建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市政檢查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特別是電纜管道施工中通常需要構建多個檢查井,以進行管路連接鋪設或在后期方便進行檢查維護。現有的電纜井大多采用磚頭等砌體砌筑,或者在安裝現場采用現澆的方法制成混凝土的檢查井,以備后期使用。這種結構電纜井的施工工期較長,材料的運輸也較為不便,而且這種結構的電纜井都只能進行一次性使用,其材料無法進行重復使用,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而且這種檢查井在需要運作時,檢查人員需要借助梯子等攀爬工具以便能夠進入到底部,使得工作較為不便;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市政檢查井,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重復使用的特點。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市政檢查井,其包括固定底盤及井框,所述井框內設置有空腔;所述井框由兩個以上井體疊加所構成,所述井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手扶;所述固定底盤及井框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內插接有銷柱。
[0005]所述手扶與井體上的圓角位置相對。
[0006]所述連接孔為四個,其分別位于井框及固定底盤的圓角上。
[0007]所述相鄰手扶之間的間距為0.5m。
[0008]所述固定底盤及井框采用復合纖維材料制成。
[0009]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井框與固定底座均為分體式連接,這樣方便安裝及拆卸,以便能進行重復使用,節約成本;井體內的手扶能方便施工人員攀爬到底部進行作業,使得更加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井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實施例,見圖1和圖2所示:一種市政檢查井,其包括固定底盤10及井框20,固定底盤10與井框20均為中空結構且均采用復合纖維材料制成,復合纖維材料能讓搬運時更加輕便,相比混泥土其還具有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固定底盤10與井框20的內部均具有空腔21,空腔21能方便施工人員進入并進行相應的作業。固定底盤10固定設置檢查井的地底面,且其上具有臺階,而井框20卡接在臺階內。井框20由兩個以上井體22疊加所構成,井體22的個數根據檢查井的深度來確定,而井體22的高度一般選擇0.5m為佳。在井體22的內壁上設置有手扶23,手扶23為圓弧形,其能方便施工員攀爬進入到檢查井的底部以便進行作業;手扶23與井體22上的圓角位置相對,這種設置能讓施工員在攀爬時候足夠的空間;相鄰手扶23的間距選擇0.5m為佳,這樣對于一般身高的施工人員來說攀爬較為方便。固定底盤10及井框20上均具有四個圓角,在圓角上開設有連接孔30,在連接孔30內插接有銷柱,銷柱貫穿連接孔30使其在使用時能更加的穩固。
【主權項】
1.一種市政檢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盤(10)及井框(20),所述井框(20)內設置有空腔(21);所述井框(20)由兩個以上井體(22)疊加所構成,所述井體(22)的內壁上設置有手扶(23);所述固定底盤(10)及井框(20)上設置有連接孔(30),所述連接孔(30)內插接有銷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檢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23)與井體(22)上的圓角位置相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檢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30)為四個,其分別位于井框(20)及固定底盤(10)的圓角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檢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手扶(23)之間的間距為0.5m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檢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盤(10)及井框(20)采用復合纖維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市政檢查井,其包括固定底盤及井框,所述井框內設置有空腔;所述井框由兩個以上井體疊加所構成,所述井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手扶;所述固定底盤及井框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內插接有銷柱。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井框與固定底座均為分體式連接,這樣方便安裝及拆卸,以便能進行重復使用,節約成本;井體內的手扶能方便施工人員攀爬到底部進行作業,使得更加省時省力。
【IPC分類】E02D29-12
【公開號】CN204608833
【申請號】CN201520192538
【發明人】許順敏
【申請人】臺州同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