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臭地漏,其特點是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上的濾板,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內管,所述內管與殼體內側之間構成集液槽,在所述殼體與濾板之間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其連接的浮環,所述浮環設置在集液槽內,所述濾板上設置有導向管,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導向孔,所述導向管與導向孔之間配合。所述濾板上設置有圓形濾孔,所述濾孔的直徑為4mm。所述濾板與殼體之間設置有定位環。所述內管的直徑為20~30mm。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臭地漏,本實用新型用于廚房或衛生間下水,相對于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地漏,本實用新型在地樓內污水干涸后仍具有防臭效果,實用可靠,安全耐用。
【專利說明】
防臭地漏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廚房或衛生間下水的防臭地漏。
【背景技術】
[0002]地漏,是連接排水管道系統與室內地面的重要接口,作為住宅中排水系統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室內空氣的質量,對衛浴間的異味控制非常重要。地漏應具備四性:排水快、防臭味、防堵塞、易清。地漏的主要功能:方臭氣、防堵塞、防蟑螂、防病毒、防反水、防干涸,地漏的好壞主要從三個角度審核:排水速度、防臭效果、清理方便。常見的地漏,在長時間沒有污水通過時,地樓內的集水槽中污水干涸之后,下水道與室內連通,下水道內的老鼠蟑螂等動物容易爬到室內,而且地漏無法起到防臭的作用,嚴重危險人們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防臭地漏,本實用新型用于廚房或衛生間下水,相對于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地漏,本實用新型在地樓內污水干涸后仍具有防臭效果,實用可靠,安全耐用。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種防臭地漏,其特點是包括殼體以及設置在殼體上的濾板,所述殼體內設置有內管,所述內管與殼體內側之間構成集液槽,在所述殼體與濾板之間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與其連接的浮環,所述浮環設置在集液槽內,所述濾板上設置有導向管,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導向孔,所述導向管與導向孔之間配合。
[0006]所述濾板上設置有圓形濾孔,所述濾孔的直徑為4mm。所述濾板與殼體之間設置有定位環。所述內管的直徑為20?30mm。
[0007]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臭地漏,本實用新型用于廚房或衛生間下水,相對于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地漏,本實用新型在地樓內污水干涸后仍具有防臭效果,實用可靠,安全耐用。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內管;2、集液槽;3、浮環;4、蓋板;5、殼體;6、定位環;7、濾板;8、濾孔;9、導向管;10、導向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1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所述一種防臭地漏,其特點是包括殼體5以及設置在殼體5上的濾板7,所述殼體5內設置有內管I,所述內管I與殼體5內側之間構成集液槽2,在所述殼體5與濾板7之間設置有蓋板4,所述蓋板4上設置有與其連接的浮環3,所述浮環3設置在集液槽2內,所述濾板7上設置有導向管9,所述蓋板4上設置有導向孔10,所述導向管9與導向孔10之間配合。
[0013]所述濾板7上設置有圓形濾孔8,所述濾孔8的直徑為4mm。所述濾板7與殼體5之間設置有定位環6。所述內管I的直徑為20?30mm。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臭地漏,本實用新型用于廚房或衛生間下水,相對于現有技術條件下的地漏,本實用新型在地樓內污水干涸后仍具有防臭效果,實用可靠,安全耐用。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5)以及設置在殼體(5)上的濾板(7),所述殼體(5)內設置有內管(I),所述內管(I)與殼體(5)內側之間構成集液槽(2),在所述殼體(5)與濾板(7)之間設置有蓋板(4),所述蓋板(4)上設置有與其連接的浮環(3),所述浮環(3)設置在集液槽(2)內,所述濾板(7)上設置有導向管(9),所述蓋板(4)上設置有導向孔(10),所述導向管(9)與導向孔(10)之間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板(7)上設置有圓形濾孔(8),所述濾孔(8)的直徑為4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板(7)與殼體(5)之間設置有定位環(6)。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I)的直徑為20~30mm。
【文檔編號】E03F5/04GK205475611SQ20152094598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4日
【發明人】王政達
【申請人】王政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