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坑樁間土防護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坑樁間土防護裝置,涉及建筑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多個設在基坑四周的支護排樁,以相鄰兩個支護排樁為拱腳的拱形土防護面層;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凸面朝向樁間土;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高度為1~2m,其拱璧厚度為80~100mm,其拱高為0.2倍樁間距。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原防護結構的受力特點,通過利用拱形的受力特點減小整個擋土結構內力,使樁間拱形防護結構基本受壓;加大排樁的間距,可達3~4倍樁徑,減少支護排樁的數量;降低基坑支護的造價。
【專利說明】
一種基坑樁間土防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基坑支護排粧粧間土防護分為兩種,一種為有止水帷幕的粧間土防護,一種為沒有止水帷幕(基坑開挖范圍內沒有地下水或開挖前有配合基坑降水)的粧間土防護。有止水帷幕的粧間土因為止水帷幕的存在粧間土整體性、強度由于施工止水帷幕得到加強,一般只需做簡單構造防護即可。粧間沒有止水帷幕的粧間土一般需要在設計文件中給出粧間土的防護形式。
[0003]現有支護排粧粧間沒有止水帷幕的粧間土防護采用內置鋼絲網或鋼板網的噴射混凝土面層。其具體做法為:將粧間土修整為平面—鋪設鋼板網或鋼筋網—固定加強鋼筋—噴射混凝土面層。該做法建立在排粧間距很小(不超過2倍的支護排粧粧徑)粧間土基本穩定,不會出現粧間土大面積坍塌的情況下,因此粧間土防護面層受力很小。該做法雖然能有效的對粧間土進行防護,但是支護排粧粧間距不得大于2倍的支護排粧粧徑。滿足這一要求的基坑支護排粧的總數往往會很多,且排粧的成本很高,造成基坑支護的總造價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旨在充分發揮粧間土防護結構的受力性能,加大支護排粧的粧間距,減少支護排粧的數量,從而降低基坑支護的造價。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設在基坑四周的支護排粧,以相鄰兩個支護排粧為拱腳的拱形土防護面層;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凸面朝向粧間土;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高度為I?2m,其拱璧厚度為80?100mm,其拱高為0.2倍粧間距。
[000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為鋼板網或鋼筋網表面噴射混凝土制成。
[000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混凝土強度為C20?C25。
[000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在于,所述鋼筋網采用Φ6?Φ8ΗΡΒ300級鋼筋,其鋼筋網縱向、橫向間距為150mm?250mm。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原防護結構的受力特點,通過利用拱形的受力特點減小整個擋土結構內力,使粧間拱形防護結構基本受壓;加大排粧的間距(3?4倍粧徑),減少支護排粧的數量;降低基坑支護的造價。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1]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支護排粧;2、拱形土防護面層;3、粧間土。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15]本實用型新型包括多個設在基坑四周的支護排粧I,以相鄰兩個支護排粧I為拱腳的拱形土防護面層2;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2凸面朝向粧間土 3;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2高度為I?2m,其拱璧厚度為80?10mm,其拱高為0.2倍粧間距。
[0016]優選的,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2為鋼板網或鋼筋網表面噴射混凝土制成。
[0017]優選的,所述混凝土強度為C20?C25。
[0018]優選的,所述鋼筋網采用Φ 6?Φ 8HPB300級鋼筋,其鋼筋網縱向、橫向間距為150mm?250mmo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將支護排粧粧間土防護面層設計為拱形,拱腳處為支護粧。將粧間土向粧背方向修整為矢高h(即拱高)等于0.2倍粧間距s的圓拱;在粧間鋪設弧形的鋼筋網,鋼筋網采用Φ 6?Φ 8HPB300級鋼筋,縱向、橫向間距150mm?250mm;鋼筋網的端頭與排粧可靠連接;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強度C20?C25 ;拱璧為厚度80?10mm ;拱形土防護面層與支護排粧一起作為擋土結構的一部分;基坑每開挖1.0?2m作為一個防護高度。粧間土作用在拱壁上的土壓力(見圖2中的箭頭)通過拱傳遞給支護排粧的力分解為平行于支護排粧布置方向的水平推力與垂直于支護排粧上的土壓力兩部分;拱的水平推力由連續的支護排粧間防護拱相互平衡,垂直于支護排粧上的土壓力則通過支撐傳遞到基坑對面平衡(根據基坑型式及地層條件也可采用粧-錨桿結構平衡土壓力)。通過采用上述設計方法支護排粧的間距可由傳統設計方法的2倍粧徑加大至3?4倍的粧徑。
[0020]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此方案具有下列優點:(1)、改變了原防護結構的受力特點,通過利用拱形的受力特點減小整個擋土結構內力,使粧間拱形防護結構基本受壓。(2)加大排粧的間距(3?4倍粧徑),減少支護排粧的數量。(3)降低基坑支護的造價。
【主權項】
1.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設在基坑四周的支護排粧,以相鄰兩個支護排粧為拱腳的拱形土防護面層;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凸面朝向粧間土;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高度為I?2m,其拱璧厚度為80?100mm,其拱高為0.2倍粧間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土防護面層為鋼板網或鋼筋網表面噴射混凝土制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強度為C20?C25。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坑粧間土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網采用Φ6?Φ 8HPB300級鋼筋,其鋼筋網縱向、橫向間距為150mm?250mm。
【文檔編號】E02D17/04GK205502023SQ201620208321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明人】王哲英, 楊書濤, 解西成, 呂嚴兵, 周思廣, 王松, 韓剛, 徐濤
【申請人】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