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構筑物頂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橋梁斷柱頂升過程中對于上部結構進行支撐的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在的河道、鐵路、公路改造中,橋梁的凈空及現有橋梁線形與新建橋梁線形銜接等問題是改造中的難點問題。目前國內許多跨河道高速道路橋梁,由于橋下凈空不足,面臨著改造的問題。對于舊橋的改造,傳統的方法是將舊橋拆除重建,這將耗費大量財力物力,且施工周期較長對社會影響較大。橋梁頂升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橋梁改造技術,具有經濟合理,施工周期短,對社會環境影響較小的優點,具有傳統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為了盡可能減少對社會影響,縮短施工周期,甚至不中斷交通,需要對橋梁進行頂升施工。目前,橋梁頂升技術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液壓油缸頂升,尤其在大噸位的橋梁頂 升工程中,液壓頂升是唯一選擇。液壓油缸體系能提供強大的頂升力,整個液壓油缸體系由油管連接,所以在頂升時可共同發揮作用。目前液壓油缸整體頂升體系尤其是同步頂升技術已基本成熟,采用PLC液壓同步控制頂升已在多項目工程中成功運用。在以往工程中液壓頂升體系本身也作為橋梁頂升工程中的支撐體系。但是,液壓頂升體系作為支撐體系存在很大的風險頂升時若出現液壓內泄、油管爆裂等意外,會使橋梁頂升的安全性受到威脅,甚至發生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該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在頂升液壓油缸旁增設隨動液壓油缸,使得在油缸的油壓突然消失時通過隨動液壓油缸仍能有效支撐上部頂升橋梁、避免上部橋梁滑落。。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涉及被切割的橋墩和抱柱梁系,所述抱柱梁系包括夾持橋墩的抱柱梁,所述施工裝置包括頂升液壓油缸,所述頂升液壓油缸倒置安裝于所述柱梁系底部近所述橋墩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裝置還包括液壓泵站、若干隨動液壓油缸和與所述隨動液壓油缸數量對應的平衡油缸,所述隨動液壓油缸與所述液壓泵站相連,所述隨動液壓油缸基座固定設于所述橋墩的上切割面上,所述平衡油缸一一對應的固定安裝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的頂升端處,所述平衡油缸間通過油管連通。所述隨動液壓油缸采用機械螺紋承載。所述隨動液壓油缸的內側密封并安裝有進、出油管,所述進、出油管連接至所述液
壓泵站。所述平衡油缸間通過油管連通具體指的是每一所述橋墩附近的平衡油缸通過油管、分配器串聯。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0011]I、本實用新型的隨動液壓油缸采用機械承載,避免了液壓泄漏或密封漏油等事故,相對于液壓液壓油缸具有很好的安全可靠度。2、本實用新型的隨動液壓油缸采用液壓驅動,在多臺隨動頂共同跟隨時,保證了多臺隨動頂作用時的同步性,試驗驗證了這一點。液壓驅動的跟隨頂無需伺服電機,所以相對于機械驅動體量較小,易于安裝和使用。3、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行程較短的平衡油缸,使隨動支撐體系具有了很好的整體受力性能,各隨動頂受力基本一致,經試驗驗證達到了工程應用的效果。 經過數次試驗的對比驗證,該實用新型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度,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可操作性以及整體受力性能,能夠作為一種在油缸的油壓突然消失或油管爆裂時仍能有效支撐上部橋升橋梁,避免上部橋梁滑落的隨動支撐機構,從而為橋梁頂升工程安全提供可靠保證。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斷柱頂升施工裝置整體使用狀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液壓油缸平面布置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A部局部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如圖1-3所示,標號1-10分別表示上部結構I、橋墩2、頂升液壓油缸3、墊塊4、平衡油缸5、隨動液壓油缸6、抱柱梁7、聯系梁8、上切割面9、下切割面10。參見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頂升施工裝置主要應用在橋梁頂升施工中,具體涉及到斷柱頂升施工方法,其中涉及到的建筑構件包括橋梁上部結構I、橋墩2、抱柱梁7和聯系梁8。其中抱柱梁7就是依附在橋墩2四周的梁系,是一種托換理論。頂升時,頂升液壓油缸43把力傳遞給抱柱梁7,抱柱梁7再把力傳遞給橋墩2,橋墩2傳遞給上部結構I.抱柱梁7與橋墩2之間通過新舊砼的摩擦傳遞剪力。在施工時,對于每個橋墩2均設置抱柱梁7,并將抱柱梁7之間用聯系梁8連接成一個抱柱梁系,使墩柱成為一個整體。在常規的頂升施工中,首先通過頂升液壓油缸3同步頂升抬高上部結構1,并對應放置墊塊4,之后頂升液壓油缸3收缸,上部結構I全部荷載由頂升液壓油缸3轉換到墊塊4上,之后在頂升液壓油缸3下放置墊塊4,頂升液壓油缸3下墊塊4放置好后,頂升液壓油缸3伸缸繼續下一頂升行程,對于橋梁上部結構I進行循環、交替頂升,直至頂升到設計高度。最后拆除頂升液壓油缸3、并對于建筑物支撐墊塊進行處理實現對于橋墩的接高。和現有的頂升施工裝置不同,本實施例中頂升施工裝置還包括若干平衡油缸5和若干隨動液壓油缸6,其中隨動液壓油缸6和平衡油缸5與數量相同。所述隨動液壓油缸6與液壓泵站(圖中未示)相連,所述隨動液壓油缸6基座固定設于所述橋墩2的上切割面9底部,所述平衡油缸5—一對應的固定安裝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6的頂升端處,所述平衡油缸5間通過油管連通。增設隨動液壓油缸6和平衡油缸5的目的是,避免在頂升液壓油缸3的油壓突然消失時,上部結構I滑落。隨動液壓油缸6由液壓驅動泵站驅使隨動液壓油缸6進行工作,其內部采用機械螺紋來承載,通過機械螺紋的彈性變形來承受上部的荷載,隨動液壓油缸6為被動受力,即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提供的主動力遠小于可承受載荷。在本實施例中,隨動液壓油缸6可承受載荷為4000KN,而其主動頂升力只約有I. 5KN。隨動液壓油缸6的內側密封,安裝進出油管,油管連接至液壓泵站或者稱為控制泵站上。頂升時,把該泵站打開,泵站內的油通過油管進入隨動液壓油缸6內,通過油壓驅動隨動液壓油缸6內部的螺紋裝置,隨動液壓油缸6自動跟進;收缸時,回油,隨動液壓油缸6內的油進入泵站。隨動液壓油缸6的內部旋轉動力由液壓泵站提供,通過調節旋轉方向即可實現裝置的上升和下降。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倒掛設置的目的是為便于頂升操作(墊塊4倒運方便),所有液壓油缸(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均按向下方向倒置安裝,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隨上部結構的升聞而上升。頂升液壓油缸3與抱柱梁7固結、隨動液壓油缸6和橋墩2的上切割面9固結,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的頂升端與反力基礎(基座和下切割面10)分離。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安裝時應保證液壓油缸的軸線垂直,以免因液壓油缸安裝傾斜在頂升過程中產生水平分力。頂升液壓油缸3和隨動液壓油缸6的上下端應該放置鋼板。 平衡油缸5和隨動液壓油缸6的數量相同,每臺隨動液壓油缸6下方各設置一個行程很小的(約2mm)的平衡油缸5,平衡油缸5規格相同,各個平衡油缸5之間有油管連通,工作時所述平衡油缸5壓力相等。通過增加平衡油缸5裝置,可以自動糾正隨動支撐之間剛性的位移偏差使每個支撐點的受力均衡。上部頂升荷載通過隨動液壓油缸6傳遞給平衡油缸5,同組的平衡油缸5通過油管聯通,確保同組的隨動液壓油缸6受力均勻;所述平衡油缸5行程很小,各平衡油缸5之間有油管連通。
權利要求1.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涉及被切割的橋墩和抱柱梁系,所述抱柱梁系包括夾持橋墩的抱柱梁,所述施工裝置包括頂升液壓油缸,所述頂升液壓油缸倒置安裝于所述柱梁系底部近所述橋墩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裝置還包括液壓泵站、若干隨動液壓油缸和與所述隨動液壓油缸數量對應的平衡油缸,所述隨動液壓油缸與所述液壓泵站相連,所述隨動液壓油缸基座固定設于所述橋墩的上切割面上,所述平衡油缸一一對應的固定安裝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的頂升端處,所述平衡油缸間通過油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采用機械螺紋承載。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的內側密封并安裝有進、出油管,所述進、出油管連接至所述液壓泵站。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油缸間通過油管連通具體指的是每一所述橋墩附近的平衡油缸通過油管、分配器串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構筑物頂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橋梁斷柱頂升施工裝置。該裝置涉及被切割的橋墩和抱柱梁系,所述抱柱梁系包括夾持橋墩的抱柱梁,所述施工裝置包括頂升液壓油缸,所述頂升液壓油缸倒置安裝于所述柱梁系底部近所述橋墩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裝置還包括液壓泵站、若干隨動液壓油缸和與所述隨動液壓油缸數量對應的平衡油缸,所述隨動液壓油缸與所述液壓泵站相連,所述隨動液壓油缸基座固定設于所述橋墩的上切割面上,所述平衡油缸一一對應的固定安裝于所述隨動液壓油缸的頂升端處,所述平衡油缸間通過油管連通。其優點是能夠在油缸的油壓突然消失或油管爆裂時仍能有效支撐頂升上部結構,避免上部結構滑落。
文檔編號E01D22/00GK202509414SQ20122013702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日
發明者于國倫, 張斌, 桂鈺, 胡勁松, 葛以衡, 陳介華 申請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