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屬于市政工程【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路緣石主體、中部凸緣、管路、中部凹槽、車道側噴頭、電磁閥、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箱、主控制箱、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中水站、綠化帶側噴頭、綠化帶側輸水管、車道側輸水管、底部凸緣、底部凹槽。本發明在滿足市政建設對于道路路面一般功能需求的情況下,實現了具有道路路面灑水和綠化帶噴灌功能,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操作安全、低碳環保、貼近生活、資源重復利用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特別設計城市公路等道路環境下的集道路路面灑水和綠化帶噴灌功能于一體的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屬于市政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們對于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部門在致力于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通常,可以看到灑水車在城市里繁忙工作,旨在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卻往往收效甚微,不時,還會出現灑水車噴灑到行人的尷尬場面;灑水車灑水時間和季節安排欠佳,導致路面結冰等情況,影響人們出行安全;市政部門專門派出大量的儲水車和清潔工人澆灌道路旁的綠化帶,但往往會導致溢出水在地表的徑流現象,非常影響市容。此外,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城市都建立了中水站,旨在最大限度節約水資源,促進中水回收利用,但是,由于中水利用設備不完善,并沒有十分高效地利用中水。目前,鋪設于道路兩旁的路緣石隨處可見,但是,路緣石重量大,運輸成本高,不便于安裝;路緣石在加工過程中既浪費了石材,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產生的大量粉塵,污染環境;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車輛與路緣石的硬碰撞對人身和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路緣石在被破壞后維護難度大,而且無法回收再利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在滿足市政建設對于道路路面一般功能需求的情況下,實現了具有道路路面自動灑水和綠化帶噴灌功能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
[0004]本發明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包括路緣石主體1、中部凸緣3、管路4、中部凹槽5、車道側噴頭6、電磁閥7、太陽能電池板8、蓄電池箱9、主控制箱10、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中水站14、綠化帶側噴頭15、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底部凸緣20、底部凹槽21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儲能系統,溫度傳感器11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溫度檢測系統,濕度傳感器12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濕度檢測系統,電磁閥7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管路自動開關系統,管路4通過電磁閥7和中水站14連接,構成供水系統,管路4通過車道側輸水管19和車道側噴頭6連接,構成車道灑水系統,管路4通過綠化帶側輸水管18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構成綠化帶噴灌系統,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通過管路4連接,構成路緣石互連系統,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連接,構成路緣石加固系統。
[0005]所述路緣石主體I 一側設有路燈13,太陽能電池板8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路燈13燈桿的向陽側,蓄電池箱9和主控制箱10均安裝在路燈13燈桿中部的兩側,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檢測探頭均安裝在主控制箱10外部,主控制箱10內部安裝有時間繼電器,電磁閥7安裝在每段管路4內各管道的起始端,管路4內部設計包括兩個輸水管道,分別為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各管道中部均設計有一個出水孔,車道側輸水管19、綠化帶側輸水管18相對應的與車道側噴頭6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車道側噴頭6均勻安裝在路緣石車道側傾斜面2的下方,安裝高度高于車道路面,綠化帶側噴頭15均勻安裝在路緣石綠化帶側,安裝高度高于綠化帶土層,每段路緣石中部的車道側和綠化帶側均安裝有三個噴頭。
[0006]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可采用ICO-SPC型200W?2KW規格的光電板,蓄電池箱9中的蓄電池可采用12V/15AH?12V/200AH規格的鉛酸蓄電池,溫度傳感器11可采用DS18B20型或DS1822型數字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12可采用DHTll或AM2301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電磁閥7可采用山野牌2W-160-15型全銅電磁閥,路緣石主體I可采用厚度為0.5mm?30mm的硬聚氯乙烯或ABS工程塑料材質,傾斜面2可采用聚氯乙烯樹脂和玻璃纖維的混合材料,管路4可米用厚度為3.0mm?5.0mm,外徑為25mm?50mm的PVC管,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均可米用厚度為2.0mm?3.5mm,外徑為15mm?25mm的PVC管,車道側噴頭6可采用晶潤牌JR8210型噴頭,綠化帶側噴頭15可采用晶潤牌JR6037型噴頭。
[0007]本發明中所述的材料均為市場上能買到的公知的材料,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材料。
[0008]所述管路4通過配套管卡固定桿17固定安裝在路緣石的中部,管路4內部由配套管夾對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進行固定,這兩條管道在每段管路4的起始端分別安裝有電磁閥7。
[0009]所述路緣石主體I內部中心為中空結構,即管路4部分,路緣石主體I內部的管路4、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采用管卡固定桿17進行固定,管卡固定桿17可采用PVC管卡,這些管路不能懸空放置,否則長時間會錯位或脫落,必須通過PVC管卡進行固定,原理和現實生活中室內或室外管線的固定是一樣的,每段路緣石兩頭均設計有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且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多塊路緣石主體I對接時,中部凸緣3鑲入中部凹槽5緊密相連,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的形狀可以是弧形、圓形、三角形等,本發明以方形為例,如結構示意圖1所示。
[0010]所述路緣石主體I是經過注塑機加工而成的,通常,路緣石一般采用500 X 200 X IOOmm的市政施工標準,設計其連接部分中部凹槽5四邊的厚度為15mm?30mm,管路4的直徑為70mm?80_。
[0011]所述路緣石主體I靠近車道側設計有一傾斜面2,此傾斜面2為路緣石與車輛車胎的接觸面,傾斜面對應部分的路緣石主體I內部設計有加強凸條16,加強凸條16采用厚度為0.5mm?1.5mm的硬質聚氯乙烯材質,以承載外力對路緣石的沖擊,保證路緣石的結構完整性。
[0012]所述傾斜面2的表面設置有反光噴繪布,通過反光進行道路邊界提醒。
[0013]所述路緣石主體I的底部設計有與地面凸起部分相咬合的底部凹槽21,避免了路緣石因側力而產生偏移的情況,在安裝時減小了安裝難度,在正常工作時也避免了路緣石因偏移而導致內部管路被破壞的問題。
[0014]所述路緣石主體I底部后側設計有底部凸緣20,該部分埋設于綠化帶23 土質結構層下,加強了該路緣石安裝的牢固性,避免了塌陷或偏移等問題。[0015]通過中水站的增壓閥調整,使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內的管壓為130KPa~170KPa,可以使車道側JR8210型噴頭噴水射程為4.5m~6.0m,綠化帶側JR6037型噴頭噴水射程為0.5m~0.8m。
[0016]所述該裝置中路緣石可安裝在如結構示意圖2所示的位置,即安裝在綠化帶和機動車道之間,也可安裝在綠化帶和人行道之間,因為人行道不需要灑水,只需取消安裝人行道側的輸水管和噴頭即可。由于我國各大中小城市的道路規劃設計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實際安裝時,應根據具體要求和現場情況靈活選擇安裝。
[0017]所述該裝置中路緣石的內部管路4可以設計為僅具有道路灑水噴灌的單一輸水功能,也可以設計為同時具有輸水、輸電和輸氣等多種功能的管路,此時,管路4內部包含多個功能的輸送管道,要求各輸送管道的規格適應管路尺寸和各管道的要求即可。管路4內部各管道之間采用配套的管卡進行固定,每一段管道之間采用立管或彎頭管連接,并采用密封膠進行密封。[0018]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本發明控制電路如圖3所示,主控制箱10的控制電路由太陽能電池板BP、蓄電池GB、溫度傳感器Rt 1、Rt2、濕度傳感器RS1、RS2、NE555時基電路、溫濕度范圍調整電阻RP1、RP2、時間繼電器KT及電磁閥Y1、Y2組成。Rtl、RSl、RPl為上限溫濕度檢測元件,Rt2、RS2、RP2為下限溫濕度檢測元件。當溫度傳感器Rtl檢測的溫度> 13°C,濕度傳感器RSl檢測到濕度≤70%時,IC的2腳電位低于l/3Vcc時,3腳輸出高電平,按下中水站總起動按鈕SB2,則時間繼電器KT通電,KT觸點吸合,車道側電磁閥Yl和綠化帶側電磁閥Y2通電并打開,LEDl點亮,開始灑水噴灌,時間繼電器KT設置的工作時間3分鐘計時結束時,KT觸點釋放,停止灑水噴灌。當溫度傳感器Rtl檢測的溫度< 7°C,濕度傳感器RSl檢測到濕度≥85%時,6腳電位高于2/3Vcc時,3腳輸出低電平,此時即使按下中水站總起動按鈕SB2,時間繼電器KT也不會通電,車道側電磁閥Yl和綠化帶側電磁閥Y2不工作,此時LED2點亮。其中,S為電路總開關,中水站總停止按鈕SBl為常閉狀態,中水站總啟動按鈕SB2為常開狀態,車道側電磁閥開關SB3和綠化帶側電磁閥開關SB4均為常閉狀態,SB3.SB4實現了道路灑水和綠化帶噴灌的自主控制,即同時進行道路路面自動灑水和綠化帶自動噴灌,或者單獨進行道路灑水或綠化帶噴灌的工作,促進了中水回收利用,提高了中水利用效率,節約水資源,省去了灑水車的頻繁工作,避免了灑水車噴灑到行人的尷尬場面,城市道路的綠化帶也免去了市政部門專門派出大量儲水車和清潔工人為其澆灌,省時省力。當然,由于地理環境和氣候情況的差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的工作條件溫度值和時間繼電器的工作時間進行調整,調整時,首先應調整上限溫濕度,把Rtl置于所要求的上限溫度環境中(用溫度計監測),把RSl置于所要求的上限濕度環境中(用濕度計監測),過Imin后(Rtl和RSl均與環境達到平衡),調整RPl到LEDl剛好發光為止,反復調整幾次,可先將2腳與地短接,使3腳輸出高電平(LED1亮),這樣便于觀察電路翻轉狀態。然后調整下限溫濕度,過程同上,調整RP2使LED2亮,同樣反復調整幾次,可先將6腳與電源Ncc短接一下,以使3腳輸出低電平,觀察電路翻轉狀態。時間繼電器的工作時間可對其進行直接設置即可。
[0019]通過合理安排該裝置的工作時間,有效地解決了灑水車灑水時間和季節安排欠佳,導致路面結冰影響人們出行安全通常的問題。通過中水站的增壓閥進行調整,使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的管壓達到130KPa~170KPa,從而使車道側JR8210型噴頭噴水射程為4.5m?6.0m,綠化帶側JR6037型噴頭噴水射程為0.5m?0.8m,按照國家頒布的相關標準,干線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每車道寬度為3.75m,車道側JR8210型噴頭完全可以滿足一般城市的雙向四車道公路和雙向單車道,許多城市的雙向車道之間通過綠化帶和路緣石相間隔,也可以在這里安裝所述的路緣石,而且車道側JR8210型噴頭具有開關可調功能,可根據具體道路狀況,調整灑水范圍,從而覆蓋噴灑到整個路面,綠化帶側JR6037型噴頭的噴水射程也完全可以滿足一般城市的綠化帶寬度。該裝置中使用的路緣石可采用硬聚氯乙烯材質,生產效率高,加工方便,自重輕,運輸成本低,設計有中部凸緣4和中部凹槽5,安裝方便快捷,且便于維護。通常,通過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可以有效的避免路緣石發生偏移、傾斜和下沉等的情況。所述路緣石的自身結構和加強凸條16,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碎裂等情況,當發生交通事故時,車輛與所述路緣石發生碰撞為彈性碰撞,可有效減輕對人身和車輛的傷害,此外,所述路緣石被損壞后,可在注塑機上對其進行重新加工再利用,實現了資源重復利用。
[00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裝置集道路路面自動灑水和綠化帶噴灌功能于一體,在滿足市政建設對于道路路面一般功能需求的情況下,實現了具有道路路面自動灑水和綠化帶噴灌功能的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操作安全、低碳環保、貼近生活、資源重復利用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路緣石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控制電路圖。
[0022]圖1-2中各標號:1-路緣石主體,2-傾斜面,3-中部凸緣,4-管路,5-中部凹槽,6-車道側噴頭,7-電磁閥,8-太陽能電池板,9-蓄電池箱,10-主控制箱,11-溫度傳感器,12-濕度傳感器,13-路燈,14-中水站,15-綠化帶側噴頭,16-加強凸條,17-管卡固定桿,18-綠化帶側輸水管,19-車道側輸水管,20-底部凸緣,21-底部凹槽,22-機動車道,23-綠化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4]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包括路緣石主體1、中部凸緣3、管路4、中部凹槽5、車道側噴頭6、電磁閥7、太陽能電池板8、蓄電池箱9、主控制箱10、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中水站14、綠化帶側噴頭15、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底部凸緣20、底部凹槽21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儲能系統,溫度傳感器11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溫度檢測系統,濕度傳感器12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濕度檢測系統,電磁閥7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管路自動開關系統,管路4通過電磁閥7和中水站14連接,構成供水系統,管路4通過車道側輸水管19和車道側噴頭6連接,構成車道灑水系統,管路4通過綠化帶側輸水管18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構成綠化帶噴灌系統,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通過管路4連接,構成路緣石互連系統,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連接,構成路緣石加固系統。
[0025]所述路緣石主體I 一側設有路燈13,太陽能電池板8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路燈13燈桿的向陽側,蓄電池箱9和主控制箱10均安裝在路燈13燈桿中部的兩側,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檢測探頭均安裝在主控制箱10外部,主控制箱10內部安裝有時間繼電器,電磁閥7安裝在每段管路4內各管道的起始端,管路4內部設計包括兩個輸水管道,分別為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各管道中部均設計有一個出水孔,車道側輸水管19、綠化帶側輸水管18相對應的與車道側噴頭6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車道側噴頭6均勻安裝在路緣石車道側傾斜面2的下方,安裝高度高于車道路面,綠化帶側噴頭15均勻安裝在路緣石綠化帶側,安裝高度高于綠化帶土層,每段路緣石中部的車道側和綠化帶側均安裝有三個噴頭。
[0026]實施例2:如圖1-3所示,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包括路緣石主體1、中部凸緣3、管路4、中部凹槽5、車道側噴頭6、電磁閥7、太陽能電池板8、蓄電池箱9、主控制箱10、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中水站14、綠化帶側噴頭15、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底部凸緣20、底部凹槽21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儲能系統,溫度傳感器11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溫度檢測系統,濕度傳感器12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濕度檢測系統,電磁閥7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管路自動開關系統,管路4通過電磁閥7和中水站14連接,構成供水系統,管路4通過車道側輸水管19和車道側噴頭6連接,構成車道灑水系統,管路4通過綠化帶側輸水管18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構成綠化帶噴灌系統,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通過管路4連接,構成路緣石互連系統,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連接,構成路緣石加固系統。
[0027]所述路緣石主體I 一側設有路燈13,太陽能電池板8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路燈13燈桿的向陽側,蓄電池箱9和主控制箱10均安裝在路燈13燈桿中部的兩側,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檢測探頭均安裝在主控制箱10外部,主控制箱10內部安裝有時間繼電器,電磁閥7安裝在每段管路4內各管道的起始端,管路4內部設計包括兩個輸水管道,分別為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各管道中部均設計有一個出水孔,車道側輸水管19、綠化帶側輸水管18相對應的與車道側噴頭6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車道側噴頭6均勻安裝在路緣石車道側傾斜面2的下方,安裝高度高于車道路面,綠化帶側噴頭15均勻安裝在路緣石綠化帶側,安裝高度高于綠化帶土層,每段路緣石中部的車道側和綠化帶側均安裝有三個噴頭。
[0028]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采用ICO-SPC型200W?2KW規格的光電板,蓄電池箱9中的蓄電池采用12V/15AH?12V/200AH規格的鉛酸蓄電池,溫度傳感器11采用DS18B20型或DS1822型數字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12采用DHTll或AM2301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電磁閥7采用山野牌2W-160-15型全銅電磁閥,車道側噴頭6采用晶潤牌JR8210型噴頭,綠化帶側噴頭15采用晶潤牌JR6037型噴頭。
[0029]實施例3:如圖1-3所示,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包括路緣石主體1、中部凸緣3、管路4、中部凹槽5、車道側噴頭6、電磁閥7、太陽能電池板8、蓄電池箱9、主控制箱10、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中水站14、綠化帶側噴頭15、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底部凸緣20、底部凹槽21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儲能系統,溫度傳感器11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溫度檢測系統,濕度傳感器12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濕度檢測系統,電磁閥7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管路自動開關系統,管路4通過電磁閥7和中水站14連接,構成供水系統,管路4通過車道側輸水管19和車道側噴頭6連接,構成車道灑水系統,管路4通過綠化帶側輸水管18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構成綠化帶噴灌系統,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通過管路4連接,構成路緣石互連系統,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連接,構成路緣石加固系統。
[0030]所述路緣石主體I 一側設有路燈13,太陽能電池板8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路燈13燈桿的向陽側,蓄電池箱9和主控制箱10均安裝在路燈13燈桿中部的兩側,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檢測探頭均安裝在主控制箱10外部,主控制箱10內部安裝有時間繼電器,電磁閥7安裝在每段管路4內各管道的起始端,管路4內部設計包括兩個輸水管道,分別為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各管道中部均設計有一個出水孔,車道側輸水管19、綠化帶側輸水管18相對應的與車道側噴頭6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車道側噴頭6均勻安裝在路緣石車道側傾斜面2的下方,安裝高度高于車道路面,綠化帶側噴頭15均勻安裝在路緣石綠化帶側,安裝高度高于綠化帶土層,每段路緣石中部的車道側和綠化帶側均安裝有三個噴頭。
[0031]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采用ICO-SPC型200W?2KW規格的光電板,蓄電池箱9中的蓄電池采用12V/15AH?12V/200AH規格的鉛酸蓄電池,溫度傳感器11采用DS18B20型或DS1822型數字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12采用DHTll或AM2301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電磁閥7采用山野牌2W-160-15型全銅電磁閥,車道側噴頭6采用晶潤牌JR8210型噴頭,綠化帶側噴頭15采用晶潤牌JR6037型噴頭。
[0032]所述管路4通過配套管卡固定桿17固定安裝在路緣石的中部,管路4內部由配套管夾對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進行固定,這兩條管道在每段管路4的起始端分別安裝有電磁閥7。
[0033]所述路緣石主體I內部中心為中空結構,即管路4部分,路緣石主體I內部的管路4、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采用管卡固定桿17進行固定,管卡固定桿17可采用PVC管卡,每段路緣石兩頭均設計有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且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多塊路緣石主體I對接時,中部凸緣3鑲入中部凹槽5緊密相連。
[0034]所述路緣石主體I是經過注塑機加工而成的,路緣石采用500X200X IOOmm的市政施工標準,設計其連接部分中部凹槽5四邊的厚度為15mm?30mm,管路4的直徑為70mm ?80mmo
[0035]所述路緣石主體I靠近車道側設計有一傾斜面2,傾斜面對應部分的路緣石主體I內部設計有加強凸條16,加強凸條16采用厚度為0.5mm?1.5mm的硬質聚氯乙烯材質。
[0036]所述傾斜面2的表面設置有反光噴繪布。
[0037]所述路緣石主體I的底部設計有與地面凸起部分相咬合的底部凹槽21。
[0038]所述路緣石主體I底部后側設計有底部凸緣20,該部分埋設于綠化帶23 土質結構層下。
[0039]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式道路自動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緣石主體(1)、中部凸緣(3)、管路(4)、中部凹槽(5)、車道側噴頭(6)、電磁閥(7)、太陽能電池板(8 )、蓄電池箱(9 )、主控制箱(10 )、溫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2 )、中水站(14 )、綠化帶側噴頭(15)、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底部凸緣(20)、底部凹槽(21);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儲能系統,溫度傳感器(11)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溫度檢測系統,濕度傳感器(12)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濕度檢測系統,電磁閥(7)通過主控制箱(10)和蓄電池箱(9)連接,構成管路自動開關系統,管路(4 )通過電磁閥(7 )和中水站(14 )連接,構成供水系統,管路(4 )通過車道側輸水管(19)和車道側噴頭(6)連接,構成車道灑水系統,管路(4)通過綠化帶側輸水管(18)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構成綠化帶噴灌系統,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通過管路(4)連接,構成路緣石互連系統,底部凸緣(20)和底部凹槽(21)連接,構成路緣石加固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 一側設有路燈(13),太陽能電池板(8)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路燈(13)燈桿的向陽側,蓄電池箱(9)和主控制箱(10)均安裝在路燈(13)燈桿中部的兩側,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檢測探頭均安裝在主控制箱(10)外部,主控制箱(10)內部安裝有時間繼電器,電磁閥(7)安裝在每段管路(4)內各管道的起始端,管路(4)內部設計包括兩個輸水管道,分別為車道側輸水管(19)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各管道中部均設計有一個出水孔,車道側輸水管(19)、綠化帶側輸水管(18)相對應的與車道側噴頭(6)和綠化帶側噴頭(15)連接,車道側噴頭(6)均勻安裝在路緣石車道側傾斜面(2)的下方,安裝高度高于車道路面,綠化帶側噴頭(15)均勻安裝在路緣石綠化帶側,安裝高度高于綠化帶土層,每段路緣石中部的車道側和綠化帶側均安裝有三個噴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采用1CO-SPC型200W~2KW規格的光電板,蓄電池箱(9)中的蓄電池采用12V/15AH~12V/200AH規格的鉛酸蓄電池,溫度傳感器(11)采用DS18B20型或DS1822型數字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12)采用DHTll或AM2301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電磁閥(7)采用山野牌2W-160-15型全銅電磁閥,車道側噴頭(6)采用晶潤牌JR8210型噴頭,綠化帶側噴頭(15)采用晶潤牌JR6037型噴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4)通過配套管卡固定桿(17)固定安裝在路緣石的中部,管路(4)內部由配套管夾對車道側輸水管(19 )和綠化帶側輸水管(18 )進行固定,這兩條管道在每段管路(4 )的起始端分別安裝有電磁閥(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內部中心為中空結構,即管路(4)部分,路緣石主體(1)內部的管路(4)、綠化帶側輸水管(18)、車道側輸水管(19)采用管卡固定桿(17)進行固定,管卡固定桿(17)可采用PVC管卡,每段路緣石兩頭均設計有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且中部凸緣(3)和中部凹槽(5)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多塊路緣石主體(1)對接時,中部凸緣(3)鑲入中部凹槽(5)緊密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是經過注塑機加工而成的,路緣石采用500X200X IOOmm的市政施工標準,設計其連接部分中部凹槽(5)四邊的厚度為15mm~30mm,管路(4)的直徑為70mm~8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靠近車道側設計有一傾斜面(2),傾斜面對應部分的路緣石主體(1)內部設計有加強凸條(16),加強凸條(16)采用厚度為0.5mm~1.5mm的硬質聚氯乙烯材質。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面(2)的表面設置有反光噴繪布。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的底部設計有與地面凸起部分相咬合的底部凹槽(21)。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式道路灑水噴灌及中水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主體(1)底部后側設計有底部凸緣(20),該部分埋設于綠化帶(23) 土質結構層下。
【文檔編號】E01H3/04GK103938571SQ201410149863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羅小林, 夏宇, 鄧艷, 羅雅楠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