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噴頭,包括噴頭體和設置于噴頭體內的內芯,所述噴頭體設置有進氣孔和進水孔,所述內芯包括側壁,該側壁環繞形成具有兩端開口的內腔,所述進氣孔與所述內腔相通,所述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內腔相通的進水小孔,該進水小孔與所述進水孔相通。本實用新型噴頭更容易形成細小水霧、彌漫效果良好、霧滴之間小、霧化效果好和滅火效率高。
【專利說明】P熒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噴霧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噴頭。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噴頭的噴霧強度很大,噴出的水霧霧滴直徑較大,霧化效果和彌漫效果較差,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巨大的用水量,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滅火效果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更容易形成細小水霧、彌漫效果良好、霧滴之間小、霧化效果好和滅火效率高的噴頭。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噴頭,包括噴頭體和設置于噴頭體內的內芯,所述噴頭體設置有進氣孔和進水孔,所述內芯包括側壁,該側壁環繞形成具有兩端開口的內腔,所述進氣孔與所述內腔相通,所述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內腔相通的進水小孔,該進水小孔與所述進水孔相通。
[0006]本技術方案噴頭通過在內芯的側壁設置進水小孔,從進水孔進來的低壓水從設置在側壁上的進水小孔進去到內芯的內腔,同時高壓氣體從進氣孔直接進入到內芯的內腔,高壓氣流對進水小孔進來的低壓水產生強烈的剪切作用,將低壓水流撕裂成細小水霧,使得本技術方案噴頭彌漫效果良好、霧滴之間小、霧化效果好和滅火效率高。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芯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內腔具有進氣腔和氣液混合腔,所述進氣腔、氣液混合腔沿所述第一開口朝向第二開口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進水小孔與所述氣液混合腔相通。高壓氣體從進氣孔進入到第一開口在到進氣腔,再從進氣腔沖入到氣液混合腔內對進水小孔進來的低壓水進行剪切,形成細小水霧后,推動細小水霧從第二開口噴出。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氣孔與第一開口相通,第一開口與進氣腔相通;所述進水小孔設置于所述氣液混合腔的側壁上,該進水小孔與所述氣液混合腔相通。高壓氣體從進氣孔進入到第一開口在到進氣腔,再從進氣腔沖入到氣液混合腔內對進水小孔進來的低壓水進行剪切,形成細小水霧后,推動細小水霧從第二開口噴出。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噴頭體內設置安裝孔,所述內芯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該安裝孔具有第一端,所述進氣孔通過第一端與安裝孔的內腔相通,所述進水孔貫穿所述安裝孔。進氣孔貫穿噴頭體,同時進氣孔與安裝孔的第一端相通,使得其具有兩個進氣口,兩個進氣口的進氣量同時進入到設置在安裝孔內的內芯,增強高壓氣體對低壓水的剪切效果。同理,進水孔貫穿安裝孔,使其具有兩個進水口,兩個進水口進來的低壓水都通過進水小孔透過側壁進入到氣液混合腔內,增加進水量。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內壁設置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部相配合的第一連接部,所述內芯通過第一安裝部和第一連接部的相互配合安裝與所述安裝孔相連接。內芯與安裝孔之間是可拆卸連接的,第一安裝部和第一連接部可以為內螺紋和外螺紋,也可為卡槽和卡件,又或為配合安裝關系如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第一連接部直接套設在第一安裝部內。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芯與所述安裝孔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進水孔相通;所述氣液混合腔的側壁外表面設置環形凹槽,所述進水小孔設置在所述環形凹槽內。低壓水從進水孔進來,經過間隙、進水小孔進入到內芯的氣液混合腔,其中進水小孔設置在環形凹槽內,低壓水進入到環形凹槽內,進一步降低壓力后在通過進水小孔進入到氣液混合腔,使得高壓氣體能夠對其進行更好的剪切,使得霧化效果更加良好。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氣腔和氣液混合腔之間設置有分隔肋,所述分隔肋具有透氣小孔,所述進氣腔通過透氣小孔與氣液混合腔相通。在進氣腔和氣液混合腔之間設置有分隔肋,分隔肋上設置有透氣小孔,高壓氣體進入到進氣腔后,再經過透氣小孔把壓力和速度進一步提升后進入氣液混合腔內對低壓水進行剪切,增強霧化、彌漫效果。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噴頭還包括設置于噴頭體上的蓋體,所述蓋體設置有容納腔和數個噴孔,數個所述噴孔與所述容納腔相通。在氣液混合腔形成水霧后,由于水霧具有壓力,水霧從氣液混合腔運動到容納腔,再從噴孔向外噴出。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容納腔設置有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開口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二安裝部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容納腔通過第二安裝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相互配合安裝與所述內芯相連接。容納腔與內芯的連接方式有多種,第二安裝部和第二連接部可以為內螺紋和外螺紋,也可為卡槽和卡件,又或為配合安裝關系如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第二連接部直接套設在第二安裝部內。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液混合腔通過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容納腔相通。氣液混合腔通過第二開口與容納腔相通,在氣液混合腔形成水霧后,由于水霧具有壓力,水霧從氣液混合腔運動到容納腔,再從噴孔向外噴出。
[0016]下面對本技術方案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0017]本技術方案噴頭通過在內芯的側壁設置進水小孔,從進水孔進來的低壓水從設置在側壁上的進水小孔進去到內芯的內腔,同時高壓氣體從進氣孔直接進入到內芯的內腔,高壓氣流對進水小孔進來的低壓水產生強烈的剪切作用,將低壓水撕裂成細小水霧,使得本技術方案噴頭彌漫效果良好、霧滴之間小、霧化效果好和滅火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噴頭的結構剖視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噴頭體的結構剖視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內芯的結構剖視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蓋體的結構剖視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噴頭體,110、進氣孔,120、進水孔,130、安裝孔,131、第一端,132、第二端,133、第一安裝部,20、內芯,210、第一開口,220、第二開口,230、內腔,231、進氣腔,232、氣液混合腔,233、分隔肋,234、透氣小孔,240、環形凹槽,250、進水小孔,260、第一連接部,270、第二連接部,30、蓋體,310、容納腔,320、噴孔,330、第二安裝部,40、間隙。【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5]請參詳圖1,嗔頭包括嗔頭體10和設直于嗔頭體10內的內心20。嗔頭體10設置有的進氣孔110和進水孔120,內芯20包括側壁,該側壁環繞形成具有兩端開口的內腔230,進氣孔110與內腔230相通,側壁上設置有與內腔230相通的進水小孔250,該進水小孔250與進水孔120相通。
[0026]在本實施例中,請參詳圖2,噴頭體10內設置安裝孔130,內芯20設置于安裝孔130內。該安裝孔130具有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其中第一端131為設置在噴頭體10內部的底端,第二端132為安裝孔130朝向噴頭體10外面的一端,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均為安裝孔130的開口。進氣孔110貫穿噴頭體10,使得其具有兩個進氣口,而且進氣孔110在噴頭體10內部的通路與第一端131是相通的,即系進氣孔110通過第一端131與安裝孔130的內腔230相通。同時進水孔120也是貫穿噴頭體10的,使得其同樣具有兩個進水口,與之同時,進水孔120在噴頭體10內的通路從安裝孔130的中部位置貫穿安裝孔130。進水孔120和進氣孔110是互不相通的。
[0027]請參詳圖3,內芯20包括側壁,該側壁環繞形成具有兩端開口的內腔230。內芯20包括第一開口 210和第二開口 220,內芯20的內腔230沿第一開口 210朝向第二開口 220的方向上依次設置有進氣腔231、氣液混合腔232。進水小孔250是設置在氣液混合腔232對應的側壁上的,其數量可以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進水小孔250沿內芯20的軸線方向周向布置,使得進水均勻,更好地形成水霧。在本實施例中,在氣液混合腔232的側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240,進水小孔250就是設置在環形凹槽240內的,低壓水來到環形凹槽240時,其壓力進一步降低。其中,進氣腔231與氣液混合腔232之間設置有分隔肋233,分隔肋233上設置有透氣小孔234,進氣腔231通過透氣小孔234與氣液混合腔232相通,高壓氣體經過透氣小孔234進一步增加壓力和氣流速度。
[0028]請參詳圖1至3,第一端131的內壁設置有第一安裝部133,第一開口 210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部133相配合的第一連接部260,內芯20通過第一安裝部133和第一連接部260的相互配合安裝與安裝孔130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部133和第一連接部260為相互配合的內螺紋和外螺紋。內芯20安裝在安裝孔130時,其第一開口210與第一端131相對應,第二開口 220與第二端132相對應。此時,進氣孔110與進氣腔231相通。同時,內芯20與安裝孔130之間具有間隙40,該間隙40呈環狀,該間隙40導通進水口和進水小孔250,使得低壓水的以進入到氣液混合腔232內。間隙40與進水孔120相通。氣液混合腔232的側壁外表面設置環形凹槽240,進水小孔250設置在環形凹槽240內。在本實施例中,內芯20與噴頭體10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內芯20與噴頭體10也可為一體成型。
[0029]請參詳圖1和圖4,在噴頭體10上還設置有蓋體30,該蓋體30與噴頭體10之間為螺紋連接。蓋體30設置有容納腔310和數個噴孔320,噴孔320與容納腔310相通。容納腔310設置有第二安裝部330,第二開口 220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二安裝部330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270,容納腔310通過第二安裝部330和第二連接部270的相互配合安裝與內芯20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安裝部330和第二連接部270為相互配合的內螺紋和外螺紋。氣液混合腔232通過第二開口 220與容納腔310相通。
[0030]在工作時,低壓水從進水口經間隙40、進水小孔250進入到氣液混合腔232內。同時,高壓氣體從進氣口進入到進氣腔231內,經過透氣小孔234后進入到氣液混合腔232內對低壓水進行剪切,將其撕裂成細小水霧,在氣液混合腔232內形成水霧后再進入到容納腔310,再從噴孔320向外噴出。
[0031]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優點或原理進行說明。
[0032]1、本實施例噴頭通過在內芯20的側壁設置進水小孔250,從進水孔120進來的低壓水從設置在側壁上的進水小孔250進去到內芯20的內腔230,同時高壓氣體從進氣孔110直接進入到內芯20的內腔230,高壓氣流對進水小孔250進來的低壓水產生強烈的剪切作用,將低壓水流撕裂成細小水霧,使得本實施例噴頭彌漫效果良好、霧滴之間小、霧化效果好和滅火效率高。
[0033]2、高壓氣體從進氣孔110進入到第一開口 210在到進氣腔231,再從進氣腔231沖入到氣液混合腔232內對進水小孔250進來的低壓水進行剪切,形成細小水霧后,推動細小水霧從第二開口 220噴出。
[0034]3、進氣孔110貫穿噴頭體10,同時進氣孔110與安裝孔130的第一端131相通,使得其具有兩個進氣口,兩個進氣口的進氣量同時進入到設置在安裝孔130內的內芯20,增強高壓氣體對低壓水的剪切效果。同理,進水孔120貫穿安裝孔130,使其具有兩個進水口,兩個進水口進來的低壓水都通過進水小孔250透過側壁進入到氣液混合腔232內,增加
進水量。
[0035]4、內芯20與安裝孔130之間是可拆卸連接的,第一安裝部133和第一連接部260可以為內螺紋和外螺紋,也可為卡槽和卡件,又或為配合安裝關系如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第一連接部260直接套設在第一安裝部133內。
[0036]5、低壓水從進水孔120進來,經過間隙40、進水小孔250進入到內芯20的氣液混合腔232,其中進水小孔250設置在環形凹槽240內,低壓水進入到環形凹槽240內,進一步降低壓力后在通過進水小孔250進入到氣液混合腔232,使得高壓氣體能夠對其進行更好的剪切,使得霧化效果更加良好。
[0037]6、在進氣腔231和氣液混合腔232之間設置有分隔肋233,分隔肋233上設置有透氣小孔234,高壓氣體進入到進氣腔231后,再經過透氣小孔234把壓力和速度進一步提升后進入氣液混合腔232內對低壓水進行剪切,增強霧化、彌漫效果。
[0038]7、在氣液混合腔232形成水霧后,由于水霧具有壓力,水霧從氣液混合腔232運動到容納腔310,再從噴孔320向外噴出。
[0039]8、容納腔310與內芯20的連接方式有多種,第二安裝部330和第二連接部270可以為內螺紋和外螺紋,也可為卡槽和卡件,又或為配合安裝關系如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第二連接部270直接套設在第二安裝部330內。
[0040]9、氣液混合腔232通過第二開口 220與容納腔310相通,在氣液混合腔232形成水霧后,由于水霧具有壓力,水霧從氣液混合腔232運動到容納腔310,再從噴孔320向外噴出。
[0041]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噴頭,其特征在于,包括噴頭體和設置于噴頭體內的內芯,所述噴頭體設置有進氣孔和進水孔,所述內芯包括側壁,該側壁環繞形成具有兩端開口的內腔,所述進氣孔與所述內腔相通,所述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內腔相通的進水小孔,該進水小孔與所述進水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芯具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內腔具有進氣腔和氣液混合腔,所述進氣腔、氣液混合腔沿所述第一開口朝向第二開口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進水小孔與所述氣液混合腔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與第一開口相通,第一開口與進氣腔相通;所述進水小孔設置于所述氣液混合腔的側壁上,該進水小孔與所述氣液混合腔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體內設置安裝孔,所述內芯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該安裝孔具有第一端,所述進氣孔通過第一端與安裝孔的內腔相通,所述進水孔貫穿所述安裝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內壁設置有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一安裝部相配合的第一連接部,所述內芯通過第一安裝部和第一連接部的相互配合安裝與所述安裝孔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芯與所述安裝孔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進水孔相通;所述氣液混合腔的側壁外表面設置環形凹槽,所述進水小孔設置在所述環形凹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任一項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腔和氣液混合腔之間設置有分隔肋,所述分隔肋具有透氣小孔,所述進氣腔通過透氣小孔與氣液混合腔相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噴頭體上的蓋體,所述蓋體設置有容納腔和數個噴孔,數個所述噴孔與所述容納腔相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腔設置有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開口的側壁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二安裝部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容納腔通過第二安裝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相互配合安裝與所述內芯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混合腔通過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容納腔相通。
【文檔編號】A62C31/02GK203634705SQ201320717598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黃松, 鄧釗, 廖光煊, 況凱騫 申請人: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