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有紋理的基材的保護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來保護基材表面使其免受破壞或污染的膜。更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保護膜,其不包括粘合劑涂層,但是仍然能提供與基材的高粘合性,特別是與具 有紋理表面形貌的基材的高粘合性。
背景技術:
表面保護膜也被稱為掩蔽膜,用于大量的應用中作為用于表面的保護性覆蓋層。 一般來說,使用膜來保護平滑的相對剛性的表面,例如丙烯酸類樹脂、聚碳酸酯、玻璃、拋光 的或者涂漆的金屬、上釉的陶瓷以及其它平滑的相對剛性的表面。將膜施涂在需要保護的 表面上作為物理屏障,防止表面被刻劃、擦傷和損壞。當在使用前對這些表面進行印刷、運 輸或其它處理的時候,掩蔽膜提供的保護是特別有效的。傳統上,人們通過電暈放電處理的膜以及/或者涂覆粘合劑的掩蔽紙為平滑表面 提供保護。但是,這些技術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難以控制電暈放電處理的量以提供良好的 粘合性和良好的剝離性。另外,電暈放電處理過的掩蔽膜具有較高的表面摩擦系數,會在膜 內形成硬的褶皺。這些褶皺可能無法除去,或者難以除去,因此使膜不能為待保護的表面提 供充分的保護以及/或者使待保護的表面永久扭曲。而且,電暈放電處理過的聚乙烯膜通 常含有大量凝膠和與之相關的碳斑點,會在待保護的表面上形成凹痕或者其它的損壞。使用涂覆了粘合劑的紙的掩蔽膜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潮氣或其它來源帶來的水 分會滲透入掩蔽材料中,使得掩蔽材料從待保護的表面松脫或完全分離。當需要加熱使得 粘合性涂層活化的時候,水分對此類掩蔽膜的性能造成負面影響的趨勢增大。另外,即使掩 蔽材料在直到需要將其除去為止都牢固地粘附在待保護的表面之上,除去該掩蔽材料的操 作也可能需要使用溶劑以除去痕量的粘合涂層。當受到保護的表面用于需要清潔健康的條 件的情況下,例如對于食品工業應用,在表面上殘留的粘合劑會帶來很大的問題。近來掩蔽膜技術的進步導致能夠在無需電暈放電處理或者使用粘合劑涂層的情 況下形成的改進的掩蔽膜,包括一側平滑一側粗糙(“0SM")的掩蔽膜。在美國專利第 4,895,760號和第5,100, 709號中更完整地描述了這些OSM膜,這些專利內容參考結合于 此。這些高級的掩蔽膜依賴于平滑表面互相粘合的趨勢,在無需電暈放電處理和使用粘合 劑涂層的情況下產生足夠的恒定水平的粘合性。另外,所述OSM膜的粗糙側可以通過防止 表面之間發生緊密接觸,從而防止這些膜發生粘連和起皺。雖然OSM膜具有優良的性能,但是人們發現這些改進的掩蔽膜損產生的粘合性的 水平會隨著溫度以及這些改進的膜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相關的其它條件而變化。有時,這 些條件會使得掩蔽膜的粘合性過大或不足,無法用于所需的用途。在其它的應用中,可能會 導致需要使用加熱器升高膜的溫度,以得到合適的施用和足夠的粘合性水平。另外,因為所 產生的粘合性的水平主要會隨著掩蔽膜的平滑面和待保護的平滑面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變 化,因此需要保護的表面的平滑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待保護的表面并不是特別平滑,即 該表面具有紋理形貌的時候,這種因素會造成一些困難,此類掩蔽膜的應用有限。
人們還使用壓敏粘合劑共擠出多層掩蔽膜,如美國專利第5,286,781號和第 5,427,850號所述。這些膜使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 烯(SIS),苯乙烯-丁二烯(SB)和苯乙烯-異戊二烯(Si)嵌段共聚物。部分是由于存在雙 鍵,這些嵌段共聚物具有較差的熱穩定性和耐老化穩定性。這些膜還包含防粘連劑以提供 良好的退卷性能,以減少粘性的增大,防止膜在以卷的形式儲存的時候自身層疊粘連。這些 防粘連劑會隨著溫度和時間遷移(起霜),最終污染基材表面。防粘連劑含量的變化還會導 致與基材的粘合性的水平的變化。人們仍需要一種掩蔽膜,其能夠為有紋理表面提供足夠程度的保護。人們還需要 提供在各種生產和應用條件下,在不使用電暈放電處理或粘合劑的情況下(從而也避免由 此帶來的缺陷),在掩蔽膜和待保護的有紋理的表面之間提供功能性的可調節的受控水平 的粘合性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掩蔽膜,其能夠粘附在有紋理的表面上,為有紋理的表面 提供保護。所述掩蔽膜不包括粘合劑涂層。所述膜和有紋理的基材之間的粘合性的水平是 可以調節的,以便適應各種基材的化學性質和形貌。例如,所述掩蔽膜可以在室溫或環境溫 度下,為有紋理的聚碳酸酯、丙烯酸類樹脂、聚氯乙烯、尼龍和聚酯(PET,PETG,PEN)提供功 能水平的粘合性。因此,實際上對于任何特定加工環境,包括溫度和生產線設備的布置,以 及所需的用途,保護膜可以為相關表面提供足夠水平的粘合性。在老化和/或加熱之后,所 述保護膜仍保持可去除地附著于基材。附圖簡要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膜的一個實施方式。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膜的一個實施方式,顯示了該膜粘附于有紋理的基材。圖3是與圖2類似的示圖,圖中顯示現有技術的掩蔽膜與有紋理的基材的接觸區 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膜提供了極佳的粘合強度(通過剝離試驗測定)、內聚強度、低伸長和良 好處理的綜合性能。因為有紋理的基材的表面形貌會發生顯著變化,有利的是能容易地調 整膜的性能,以提供這些性能的正確的綜合性能。重要的是,本發明所述的這些膜也能夠滿 足重要的商業和實際的需求。術語"基本"和"大約"表示一種特定的性質或參數(例如表面粗糙度)可以在 與所述數值相差最高20 %的范圍內變化。如本文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的描述,單數形式“一個”、“一種”和“該”包 括復數形式。因此,例如,當提到"一種化合物"的時候,包括多種所述化合物的情況,當提 至Γ 一種組分"或"一種添加劑"的時候,表示可以采用一種或多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 的組分或添加劑和其等價物質等。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都具有本發明所屬領域普通 技術人員通常所理解的同樣含義。雖然也可采用與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實施本發明,但下面描述了優選的方法、器件和材料。本文中提到的所有出版物用來描述和 揭示在這些出版物中報道并可能與本發明結合使用的各種膜、化合物、組合物、方法等。
術語"膜"表示通過以下方式制得的片通過流延或吹脹擠出法擠出熔融的聚合 物片材,然后冷卻所述片材,形成固體的聚合物片。參見圖1和2,本發明的膜一般用編號10表示,其包括三層表面接觸層12,加強 層14以及位于表面接觸層12和加強層14之間的芯層16。這些層互相緊密接觸,例如通過 共擠出或擠出層壓獲得緊密接觸。膜10的層中的任一層自身可以包括材料的一層或多層。 例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芯層以體積計可以占層的總厚度的70%。可能無法擠出單層的具 有所需厚度的膜層,因此在這樣一個實施方式中,芯層可以相同(或不同)組成的兩層或更 多層擠出形成。特別參見圖2,表面接觸層12適于與基材20的表面充分接觸。從圖2可以看到, 基材20的表面上具有多個畸變22。對于不同的基材,所述畸變的尺寸和頻率可以發生很大 的變化。具體來說,包含有紋理的表面的基材20的峰和谷之間的表面粗糙度可以為3-100 微米。沿著基材的寬度以及長度,所述表面粗糙度還可以是不均勻的。本發明的掩蔽膜設計成提供具有良好一致性的表面接觸層12,因此其可以基本上 與基材表面的形貌相一致。所述一致性使得基材和表面接觸層之間形成更好的表面接觸, 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更好的粘合性。但是,高粘合力提高了在從基材除去膜的時候,膜層發生 撕裂的可能性。因此,本發明的膜還提供良好的內聚力,這樣在將膜從基材除去的時候,膜 能夠保持完整。如圖3所示,現有技術的膜110僅僅與基材120表面上的峰122相接觸。因此,現 有技術的掩蔽膜與紋理表面粘附的能力受到損害,這是因為基材表面和膜之間的接觸表面 積較少。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經常需要將膜的粘合力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使得基材上會 殘留殘余物,或者膜會發生粘連。相反地,本發明的膜10(如圖2所示)能夠基本上與包含 基材20的表面形貌的峰和谷相一致,因此有紋理的基材20和膜的表面接觸層12之間有更 大的表面接觸面積。表面接觸層包含熱塑性聚合物的摻混的混合物。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摻混的混合 物包含苯乙烯嵌段彈性體的混合物。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摻混的混合物包括與低密度聚 乙烯摻混的苯乙烯嵌段彈性體。表面接觸層12可以占膜的總厚度的15-30%。理想地,表 面接觸層的厚度占膜的總厚度的18-22%。更具體來說,表面接觸層包含選自摻混物1、摻混物2、摻混物3或摻混物4的摻混 物,在下文中將進行更充分的說明。摻混物1主要由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和三嵌段共聚物彈性體組 成。所述四嵌段組分通常占該摻混物的5-60重量%,三嵌段組分占40-95重量%。增粘的四嵌段共聚物選自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異戊二烯(S-I-S-I’ )和 苯乙烯_乙烯/丙烯_苯乙烯_乙烯/丙烯(S-EP-S-EP’ )以及它們的混合物。在所有 情況下,所述四嵌段共聚物與增粘劑配混。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6/0151901號中詳 細揭示了特別優選的S-I-S-I’共聚物,該申請的內容參考結合于此。優選的S-I-S-I’和 S-EP-S-EP'四嵌段共聚物可購自卡朗唐聚合物有限公司(KratonPolymer^LLC.)。為了抗 氧化和長期儲存的穩定性,優選使用完全或部分飽和的形式。
摻混物1的第二種主要組分是選自下組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彈性體苯乙烯-異 戊二烯-苯乙烯(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乙烯/ 丁二烯-苯乙 烯(S-EB-S)和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S-EP-S)。S-EB-S和S-EP-S是S-I-S和S-B-S 完全飽和或氫化的形式。在任一情況下,可以將所述三嵌段彈性體與最高30重量%的相應 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彈性體配混,后者是例如苯乙烯-異戊二烯(S-I);苯乙烯-丁二烯 (S-B);苯乙烯-乙烯/ 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S-EB)或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 (S-EP)。這些彈性體可以從各種商業來源購得,包括卡朗唐聚合物有限公司。摻混物2主要由增粘的四嵌段/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和三嵌段共聚物 彈性體組成。所述四嵌段/三嵌段組分通常占該摻混物的5-60重量%,三嵌段組分占40-95 重量%。
所述四嵌段/三嵌段共聚物組分是以下的配混的混合物=S-I-S-I ’或S-EP-S-EP’ 四嵌段共聚物或其混合物;S-I-S ;S-B-S ;S-EB-S或S-EP-S,以及它們的混合物和增粘劑。 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6/0151901號中詳細揭示了特別優選的S-I-S-I’和S-EP-S-EP 共聚物,該申請的內容參考結合于此。優選的增粘四嵌段和增粘三嵌段共聚物可購自卡朗 唐聚合物有限公司。為了抗氧化和長期儲存的穩定性,優選使用完全或部分飽和的形式。優 選的三嵌段共聚物是S-EP-S和S-EB-S,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這些彈性體可以購自卡朗唐聚 合物公司。所述摻混物2的第二主要組分是選自下組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 s-l-s,S-B-S, S-EB-S和S-EP-S,或它們的混合物,可以任選地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 共聚物,例如S-EB或S-EP。這與摻混物1的第二組分相同。摻混物3主要由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 乙烯二嵌段共聚物彈性體的三嵌段共聚物彈性體組成。所述增粘三嵌段組分通常占該摻混 物的5-60重量%,三嵌段組分占40-95重量%。所述增粘三嵌段共聚物組分包含S-EB-S和S-EP-S,或者它們的混合物,以及增粘 齊U。這些聚合物可以購自卡朗唐聚合物公司。所述摻混物3的第二主要組分與摻混物1和 2中的相同。摻混物4主要由以下組分的混合物組成與0-30重量%的S-EB或S-EP 二嵌段共 聚物配混的S-EB-S或S-EP-S三嵌段共聚物;以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合適的LDPE聚合 物的密度為0.915-0. 925,熔體指數為3-20。這些聚合物可以從各種商業來源購得。所述 三嵌段/ 二嵌段組分占該混合物的45-90重量%,所述LPDE組分占該混合物的最高10-55
重量%。S-I-S-I或S-I-S共聚物中的異戊二烯單元包含雙鍵,可能對紫外光敏感。因此, 當使用S-I-S-I共聚物的時候,可能最好向摻混物中加入紫外光穩定劑。增粘樹脂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眾所周知的,許多種不同的增粘樹脂可以在市場上購 得。用于本發明的增粘樹脂可以是氫化的或部分氫化的或者未氫化的烴類樹脂。優選的樹 脂是未氫化的烴類樹脂或者天然松香樹脂。增粘樹脂通過環球法(ASTM E28)測得的軟化 點優選為70-130°C,更優選為80-150°C。增粘樹脂的含量是每10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50-150重量份(“pbw”)的增粘樹 月旨。當組合物中的增粘樹脂含量小于50pbw的時候,粘性不足,當大于150pbw的時候,粘性過高,難以擠出形成共擠出膜。較佳的是,增粘樹脂的含量為每100重量份嵌段共聚物 80-130pbw,更優選90-120pbw的增粘樹脂。可以使用的增粘樹脂包括烴類樹脂,合成聚萜烯,松香酯和天然萜烯,它們在環境 溫度下為半固態或固態,通常在70-135°C、優選85-120°C的溫度下會軟化或變成液態。 作為相容性樹脂的主要的增粘樹脂的例子如下(1)天然和改性的松香,例如松 香,木松香,松漿油松香,蒸餾松香,氫化松香,二聚松香和聚合松香;(2)天然的和改性的 松香的甘油酯和季戊四醇酯,例如,蒼白木松香的甘油酯,氫化松香的甘油酯,聚合的松香 的甘油酯,氫化松香的季戊四醇酯,松香的酚醛改性季戊四醇酯;(3)天然萜烯的共聚物和 三元共聚物,例如苯乙烯/萜烯和α-甲基苯乙烯/萜烯;(4)通過ASTM法Ε28-58Τ測得 軟化點為80-150°C的聚萜烯樹脂,所述聚萜烯樹脂通常是通過萜烯烴類,例如被稱為菔烯 的雙環單萜烯在弗瑞德_克來福特催化劑的存在下、在中等低溫下聚合制得;(5)酚醛改 性的萜烯樹脂及其氫化衍生物,例如雙環萜烯和苯酚在酸介質中縮合制得的樹脂產物;(6) 球環軟化點為70-135°C的脂族石油烴樹脂,該樹脂是由主要由烯烴和二烯烴組成的單體聚 合形成的;還包括氫化脂族石油烴樹脂;(7)芳族石油烴樹脂,以及混合的芳族和脂族石油 烴樹脂,以及它們的氫化衍生物;(8)芳族改性的脂環族石油烴樹脂及其氫化的衍生物;以 及(9)脂環族石油烴樹脂及其氫化的衍生物。優選的增粘樹脂是上述亞組(6),(7),(8)和(9),或者它們的混合物。發現最優 選的增粘樹脂是上述的第6亞組所述類型的樹脂。這些樹脂的例子是以下商品名銷售的 商品PICC0TAC,HERCULES MBG, HERCOTAC, WINGTACK 和 ESC0REZ,特別是 PICCOTAC 212 或 1094,以及EXXON銷售的商品名為ESC0REZ 2000系列的那些樹脂,例如ESC0REZ 2203,以及 GOODYEAR銷售的商品名為WINGTACK的樹脂,例如WINGTACK 95和WINGTACK Extra。優選 的增粘樹脂是PICC0TAC 212或1094,它們實際上由改性脂族烴類樹脂組成。所述加強層14起多種作用。首先,其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便于膜的處理。其次, 其作為剝離層,在制造過程中將膜卷成一卷的情況下,防止膜的連續層互相粘著(即防止 膜發生“粘連”)。第三,加強層14可以保持表面接觸層12的形貌。第四,當將膜從基材20 上剝離的時候,加強層可以提供抗伸長作用。這對于保持膜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在大多數實施方式中,加強層14將占膜的總厚度的15-20%。加強層14可以由 聚烯烴聚合物組成,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包含高密度聚乙烯(H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 (LDPE)與HDPE的摻混物,或者LDPE與聚丙烯(PP)的摻混物。如果使用LDPE與HDPE的摻 混物,LDPE可以占摻混物的5-30重量%,HDPE可以占70-95重量%。如果使用LDPE與PP 的摻混物,LDPE可以占摻混物的5-20重量%,PP可以占80-95重量%。合適的LDPE聚合 物包括密度為0. 915-0. 925的那些。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在加強層中使用環烯烴聚合物和共聚物(COP)。這些聚 合物和共聚物傾向于具有較高的密度(即> lg/cc),提供良好的剛度特性,同時仍然可以 撓曲。當COP用于加強層的時候,COP的用量可以為60-90 %,可以與LDPE或線型中密度聚 乙烯(LMDPE)摻混。芯層16也可以起多種作用。首先,芯需要足夠軟,使得表面接觸層能夠與有紋理 的基材的形貌相一致。其次,芯需要具有良好的內聚強度,使得膜可從基材除去而不留下任 何殘余物。所述芯層也可有助于為所述掩蔽膜提供所需的不透明性和/或顏色、剛性和韌性。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芯層由聚合物摻混物組成,例如HDPE與LDPE的組合;PP與LDPE的組合,或者全為LDPE。如果使用所述組合中的一種,所述LDPE優選占芯層的 5-40重量%。所述芯層可以占膜的總厚度的40-70%。如上所述,將芯層摻混起來以提供 足夠的柔軟性,使表面接觸層能夠與有紋理的基材相一致。可以在芯層16或加強層14或這兩層中加入填料以得到某些所需的特性,包括膜 的紋理,靜電放電,耐磨性,可印刷性,可書寫性,不透明性和顏色。這些填料是本領域眾所 周知的,包括例如碳酸鈣,云母,二氧化鈦和二氧化硅,合成二氧化硅,煅燒粘土和其它合成 填料。所述膜的總厚度通常為25-100微米。當將掩蔽膜施加于有紋理的基材的時候, 掩蔽膜的剝離強度優選為l-700g/in,更優選為l-150g/in,更優選為l-40g/in,更優選為 Ι-lOg/in,最優選為l-5g/in。制得的掩蔽膜可以從有紋理的基材上拉掉而不留殘余物,同 時不會發生撕裂和伸長。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接觸層12包括表面,該表面的平滑度為0-1. 52微 米,更優選0-0. 762微米。所述加強層上的較粗糙的或粗糙精整面的粗糙度為0. 508-15. 24 微米,更優選為1. 02-5. 08微米。所述膜優選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將各層的所需組分摻混,將摻混物加入各自的擠 出機,共擠出膜層。為了使得加強層具有足夠水平的粗糙度,粗糙壓紋(例如通過在一對夾 輥之間進行擠出,所述輥中的一個是平滑的輥,另一個是有紋理的輥)是優選的技術。但 是,可以通過任意合適的方法使得加強層14具有紋理,包括但不限于空氣沖擊,噴氣,噴 水,以及這些方法的組合。所述強化層上的紋理通過使掩蔽膜的表面和其它表面之間不能 緊密接觸來幫助防止發生粘連,使得掩蔽膜可以很容易地退卷以及/或者從另一表面上剝 掉。這種特征還能防止常規掩蔽膜經常出現的起皺現象。所述多層粗糙壓紋的膜層還可以 體現機械差異滑動,而非化學(防粘連劑)引起的差異滑動。較佳的是,所述掩蔽膜施加在表面粗糙度“Ra”為3-100微米的有紋理的表面上。 在本文中,“平滑度"和"粗糙度"定義為通過表面光度儀測得的表面上的微峰和微谷至 該表面的中線的算術平均高度。這種方式定義的平滑度和粗糙度通常用微米的單位表示。 表面紋理(相對平滑度和粗糙度)的所有測試都是根據ANSI/ASME測試方法B46. 1-1985 進行的。本發明所揭示的掩蔽膜特別適合用于保護有紋理的表面,例如聚碳酸酯,聚氨酯, 聚酯,丙烯酸類樹脂,聚氯乙烯,尼龍,PET, PETG,PEN,玻璃,陶瓷,金屬和各種涂層。例如有 紋理的聚碳酸酯膜可以是絲絨級別(Ra約為3. 81微米)和絨面革級別(Ra為12. 7-17. 8 微米)。Prismatic聚酯的粗糙度可以約為5. 08-50微米。乙烯基類鋪地磚的粗糙度可約 為 3.81-10. 16 微米。實施例根據上文所述,使用各種摻混物制備了一系列多層共擠出膜。所有的制得的三層 膜中,層A(表面接觸層)和層C(加強層)各自占膜的總厚度的20%,芯(層B)占剩下的 60%。兩層膜中表面接觸層(層A)占20%,余下的80%為加強層(層C)。與增粘劑摻混 的四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得自卡朗唐聚合物有限公司。其它的組分由各種商業來源獲得。在各種基材上測量若干膜的180度剝離粘合性。該方法包括將膜放置在基材上, 用22千克的輥進行輥壓,從而將膜層疊在三種不同的聚碳酸酯prism基材中的一種之上。 使得膜在室溫下靜置1-2小時。然后使用AR 1000儀器,以12”/分鐘的速度以180度拉膜 (即在膜基本平行于基材表面的情況下),將膜從基材上除去。結果記錄在表2中。
md
uds ?Co
saH %£9
kd cn m i i
的 fflwso/cos
蓉厳
抹豳迤111罷w%os
CN960-0960
wdal o/oool
smuso/oos
棖趑迤III鎣s %os
Z,寸 6.0
sal %z,e udaH 0/os
ro m i i
sss %os
雲
抹豳堪⑴芻s 。/oos
Z960-0960
菘地葚趑運噥%e u<jano/ 卜ON
cn <n ■ i
Smwc/DO/cos
s
00卜6.0
wdal %oe
寸…
I i
smu 的o/oos
拔畆迤s芻齊。zoos
8 卜 6.0
wdas%oe
蓉賬抹級鲅is%ol>
寸
(N CO i i
C/39WI/5
霞
抹豳迤gr lif%os
S69096 0
wdal o/oool
寸>n
(N <n ■ i
crlmwso/oos 棖趙迤s芻s 。/oos
m.o
w 氏 ai yohc tQdQI ox02
寸m <N <n i i
c/3mUJ的o/oos
抹趄迤s誔if%05
fN
S
m
u 0 Qsu/g) 0
8 m Go) SH
13
表2 所述掩蔽膜能夠為有紋理的表面提供受控的可調節的足夠水平的保護,同時無需 使用壓敏粘合劑,也克服了壓敏粘合劑帶來的缺陷。可以基于具體的基材,通過調節增粘四 嵌段、增粘三嵌段、或未增粘三嵌段的共聚物組分的量來調節剝離強度。所述保護膜的獨特 的優點使得可以對膜進行改性,以滿足基材所需的化學性質和形貌。
權利要求
一種膜,其包括表面接觸層和加強層,其中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a)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b)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c)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和d)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a)5-60重量%的選自下組的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苯乙烯-異戊二 烯_苯乙烯_異戊二烯和苯乙烯_乙烯/丙烯_苯乙烯_乙烯/丙烯;以及b)40-95 重量%的 i)或 i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 烯_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a)和b)組成a)5-60重量%的i)和ii)i)選自下組的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異 戊二烯和苯乙烯_乙烯/丙烯_苯乙烯_乙烯/丙烯配混物;以及ii)選自下組的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_乙烯/丁二烯_苯乙烯和苯乙 烯-乙烯/丙烯-苯乙烯;b)40-95重量%的 i)或 i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 烯_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a)和b)組成幻55重量%的選自i)或ii)的三嵌段苯乙烯共聚物,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 烯_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b)45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該膜還包括介于所述表面接觸層和加強層之間的芯層。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層選自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環烯烴共聚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層占膜的總厚度的15-20%。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由Tg低于0°C的聚合物組成。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層的密度為0.94-0. 98g/cm2,所述芯 層的密度為0. 94-0. 99g/cm2,所述表面接觸層由密度為0. 90-0. 93g/cm2的聚合物組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占膜的總厚度的15-30%。
11.一種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a)、b)、c)a)將膜粘附在基材的有紋理的表面上,所述有紋理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為3.81-25. 4 微米;b)所述膜包括表面接觸層和加強層,其中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i)_iv)組成i)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 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ii)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包含最高 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iii)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 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iv)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低密度 聚乙烯聚合物;c)所述將膜粘附到有紋理的表面的步驟包括將所述表面接觸層置于所述有紋理的表 面之上,從而使得所述表面接觸層基本上與所述表面的紋理一致。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a)和b) 組成a)5-60重量%的選自下組的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苯乙烯-異戊二 烯_苯乙烯_異戊二烯和苯乙烯_乙烯/丙烯_苯乙烯_乙烯/丙烯;以及b)40-95重量%的 i)或 i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 烯_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a)和b) 組成a)5-60重量%的i)和ii)i)選自下組的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苯乙烯_異戊二烯-苯乙烯-異 戊二烯和苯乙烯_乙烯/丙烯_苯乙烯_乙烯/丙烯配混物;以及ii)選自下組的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_乙烯/丁二烯_苯乙烯和苯乙 烯-乙烯/丙烯-苯乙烯;b)40-95重量%的 i)或 i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 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烯_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a)和b) 組成幻55重量%的選自i)或ii)的三嵌段苯乙烯共聚物,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_乙烯/ 丁二 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或者ii)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 乙烯三嵌段共聚物;b)45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膜還包括介于所述表面接觸層和加強 層之間的芯層。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由Tg低于0°C的聚合物 組成。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層的密度為0.94-0. 98g/cm2,所 述芯層的密度為0. 94-0. 99g/cm2,所述表面接觸層由密度為0. 90-0. 93g/cm2的聚合物組 成。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層占膜的總厚度的15-20%。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接觸層占膜的總厚度的 15-30%。
20.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層選自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 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環烯烴共聚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表面保護膜,其包括外部表面接觸層,外部加強層和任選的芯層,所述表面接觸層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A)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與最高包含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B)增粘四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彈性體,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C)增粘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與包含最高30重量%的二嵌段苯乙烯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或者(D)包含最高30重量%的苯乙烯二嵌段共聚物的三嵌段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與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
文檔編號B32B7/06GK101856897SQ201010157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4日
發明者B·B·德塞, G·M·巴拉克霍夫, S·C·帕特爾 申請人:屈德加薄膜產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