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

文檔序號:2435156閱讀:26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造紙技術,涉及一種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干式復寫原紙生產方法是,將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的混合木漿基本原料經過碎漿、磨漿、配漿、上漿、脫水、前干燥、表面施膠、后干燥、壓光、卷取等工序制得成紙,在制造工序流程中添加填料、內部施膠劑、增濕強劑、表面施膠劑等助劑。上述傳統方法中,填料通常選擇二氧化鈦和碳酸鈣,填料一般在配漿或上漿過程中加入,這種方法中填料在脫水過程中流失較多,而二氧化鈦價格昂貴,使用傳統工藝會造成紙張生產成本的大幅提升;另外,由于填料的選擇比例不合理,及填料的流失會降低干式復寫紙的不透明度,難以滿足較高的使用要求;此外,干式復寫紙的背面需要經過涂布處理,因此對原紙的涂料吸收和濕變形性有嚴格要求,傳統方法中內部施膠劑的添加方式的實際生產效果不佳,容易使干式復寫紙出現皺折、不平整、背面有色涂層出現脫落等問題,嚴重影響合格品率的提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合格品率、提高產品不透明度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本發明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是:將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漂白化學針葉木漿基本原料經過碎漿、磨漿、配漿、上漿、脫水、前干燥、表面施膠、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在制造工序流程中添加填料、內部施膠劑、增濕強劑、表面施膠劑;所述兩種基本原料中漂白化學闊葉木漿的用量為65 - 85%重量比,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的用量為15 - 35%重量比;所述填料為二氧化鈦和碳酸鈣;二氧化鈦在碎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20 — 60千克/噸紙;碳酸鈣在配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120 - 280千克/噸紙。上述方案中,在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和增濕強劑聚丙烯酰胺,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0.5 — 2.0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 — 1.0千克/噸紙。所述表面施膠劑中絕干物質為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所述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6:4 92:8 ;表面施膠工序中,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25 — 65千克/噸紙。本發明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作為優選方案,使用了 70 - 8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20 - 3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30 — 45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180 - 22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0 — 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 — 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35 — 55千克/噸紙。本發明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作為優選方案,使用了 8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2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30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2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55千克/噸紙。本發明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作為優選方案,使用了 7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3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45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18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35千克/噸紙。本發明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作為優選方案,使用了 85%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15%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40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0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45千克/噸紙。本發明的優點體現在:
1、通過紙張抄造填料的搭配使用和添加方式的創新,改善了原紙的透光性,提升原紙的不透明度,滿足干式復寫紙雙面印刷的要求,同時減少了生產成本。填料二氧化鈦由于具有高折射率的特點,可顯著提高紙張的不透明度,特別適用于不透明度要求高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本專利生產的干式復寫原紙,通過光學性能測定儀器測試,不透明度> 80%,從而使得印刷效果得到很大改善,解決了干式復寫紙雙面印刷后圖文透印的問題。本專利生產的干式復寫原紙,通過拉力儀器測定,縱向抗張強度> 2.5kN/m。2、由于在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而在配漿過程中加入較廉價的碳酸鈣,通過這樣的填料搭配使用,二氧化鈦在生產過程中的流失大幅減少,經過分光光度法測定,二氧化鈦在紙張中的保留率平均約70% (傳統方法分別在配漿、上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二氧化鈦在紙張中的保留率分別為約60%和55%),生產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此方案下的添加量也不會對磨漿設備產生不良影響。3、通過控制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用量和磨漿游離度,將紙張可勃法測定的吸水性可勃值(60s)控制在25±5 gsm,將紙張橫向伸縮性指標控制在< 3.0%,有效提高了涂布加工的合格品率,大幅減少干式復寫紙出現皺折、不平整、背面有色涂層出現脫落等問題。4、本發明在干式復寫原紙表面施膠部采用微涂配方,采用了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結合的配方工藝,大幅提升了紙張的表面強度和印刷油墨的干燥速率,有效減少了印刷后紙張掉毛掉粉及油墨干燥不充分導致糊版現象的發生,且紙張印刷后發色性能更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生產的干式復寫原紙定量范圍為40 - 50 gsm,纖維采用漂白化學闊葉木纖維65 — 85%,樹種為桉木、楊木、相思木等均可,漂白化學針葉木纖維15 - 35%,南方松、北方松、云杉等均可,磨漿加拿大游離度320 - 520ml ;二氧化鈦添加量為20 — 60千克/噸紙,碳酸鈣添加量為120 — 280千克/噸紙,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0.5 — 2.0千克/噸紙,濕強劑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3 — 1.2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6:4 92:8,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25 —65千克/噸紙,其他助劑和淀粉類增強劑按普通用量添加。實例一:抄紙定量為50 g/m2
1.碎漿:于碎漿機中先后加入80%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20%漂白化學針葉木漿;接著加入二氧化鈦與疏散好的木漿混合,添加量為30千克/噸紙。2.磨漿:磨漿游離度控制在380ml。3.配漿: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180千克/噸紙。4.上漿:不同位置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千克/噸紙。5.紙漿經過脫水、前干燥,在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5:5,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60千克/噸紙。6.表面施膠后經過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經相關標準儀器測定:成紙不透明度81.8%,吸水性可勃值(60s) 24.3 gsm,橫向伸縮性2.63%,縱向抗張強度3.09kN/m。實例二:抄紙定量為40 g/m2
1.碎漿:于碎漿機中先后加入70%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30%漂白化學針葉木漿;接著加入二氧化鈦與疏散好的木漿混合,添加量為45千克/噸紙。。2.磨漿:磨漿游離度控制在420ml。3.配漿: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20千克/噸紙。4.上漿:不同位置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5.紙漿經過脫水、前干燥,在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5:5,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40千克/噸紙。6.表面施膠后經過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經相關標準儀器測定:成紙不透明度81.1%,吸水性可勃值(60s) 22.4 gsm,橫向伸縮性2.49%,縱向抗張強度2.59kN/m。實例三:抄紙定量為45g/m2
1.碎漿:于碎漿機中先后加入85%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15%漂白化學針葉木漿;接著加入二氧化鈦與疏散好的木漿混合,添加量為40千克/噸紙。2.磨漿:磨漿游離度控制在400ml。3.配漿: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00千克/噸紙。4.上漿:不同位置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5.紙漿經過脫水、前干燥,在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5:5,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50千克/噸紙。6.表面施膠后經過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經相關標準儀器測定:成紙不透明度81.6%,吸水性可勃值(60s) 23.7 gsm,橫向伸縮性2.55%,縱向抗張強度2.87kN/m。另以傳統造紙工藝為例,與實例三作對比,說明本專利的技術效果。對比例一:抄紙定量為45g/m2
1.碎漿:于碎漿機中先后加入85%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15%漂白化學針葉木漿。2.磨漿:磨漿游離度控制在400ml。3.配漿: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350千克/噸紙。4.上漿:不同位置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5.紙漿經過脫水、前干燥,在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5:5,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50千克/噸紙。6.表面施膠后經過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經相關標準儀器測定:成紙不透明度79.8%,吸水性可勃值(60s) 28.7gsm,橫向伸縮性2.43%,縱向抗張強度1.97kN/m。對比例一與實例三相比:技術區別在于對比例一未添加二氧化鈦,只在配漿過程中添加碳酸鈣,由成紙質量來看:對比例一中成紙不透明度指標要達到80%,碳酸鈣的添加量遠高于實例三,且成紙縱向抗張強度不足2.0kN/m,難以滿足干式復寫紙的加工需要。對比例二:抄紙定量為45g/m2
1.碎漿:于碎漿機中先后加入85%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15%漂白化學針葉木漿。2.磨漿:磨漿游離度控制在400ml。3.配漿:分別加入碳酸鈣和二氧化鈦,碳酸鈣添加量為200千克/噸紙;二氧化鈦添加量為40千克/噸紙。4.上漿:不同位置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5.紙漿經過脫水、前干燥,在表面施膠部施涂配方中添加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配方中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5:5,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50千克/噸紙。6.表面施膠后經過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經相關標準儀器測定:成紙不透明度80.5%,吸水性可勃值(60s) 24.3gsm,橫向伸縮性2.61%,縱向抗張強度2.82kN/m。對比例二與實例三相比:技術區別在于對比例二中二氧化鈦于配漿過程中加入,由成紙質量來看:比起實例三,對比例二中成紙不透明度指標低,間接說明對比例二中二氧化鈦在成紙中的保留不如實例三,要達到實例一的不透明度水平,需要增加二氧化鈦或碳酸鈣的添加量,造成生產成本增加。
權利要求
1.一種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將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漂白化學針葉木漿基本原料經過碎漿、磨漿、配漿、上漿、脫水、前干燥、表面施膠、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在制造工序流程中添加填料、內部施膠劑、增濕強劑、表面施膠劑;其特征是:所述兩種基本原料中漂白化學闊葉木漿的用量為65 - 85%重量比,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的用量為15 -35%重量比;所述填料為二氧化鈦和碳酸鈣;二氧化鈦在碎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20 -60千克/噸紙;碳酸鈣在配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120 - 280千克/噸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在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和增濕強劑聚丙烯酰胺,內部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0.5 — 2.0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 — 1.0千克/噸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表面施膠劑中絕干物質為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所述木薯氧化淀粉和聚乙烯醇的質量比為96:4 92:8 ;表面施膠工序中,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25 — 65千克/噸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使用了70 -8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20 - 3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30 - 45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180 - 22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0 — 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 — 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35 — 55千克/噸紙。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使用了8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2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30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2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0.5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55千克/噸紙。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使用了70%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30%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45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18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35千克/噸紙。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使用了85%的漂白化學闊葉木漿,15%的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碎漿過程中加入二氧化鈦,添加量為40千克/噸紙,配漿過程中加入碳酸鈣,添加量為200千克/噸紙,上漿過程中分別加入烷基烯酮二聚體和聚酰胺環氧樹脂,烷基烯酮二聚體添加量為1.5千克/噸紙,聚酰胺環氧樹脂添加量為1.0千克/噸紙,表面施膠部絕干物質添加量為45千克/噸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造紙技術,涉及一種干式復寫原紙的生產方法。該將漂白化學闊葉木漿和漂白化學針葉木漿基本原料經過碎漿、磨漿、配漿、上漿、脫水、前干燥、表面施膠、后干燥、壓光、卷取制得成紙;在制造工序流程中添加填料、內部施膠劑、增濕強劑、表面施膠劑;所述兩種基本原料中漂白化學闊葉木漿的用量為65-85%重量比,漂白化學針葉木漿的用量為15-35%重量比;所述填料為二氧化鈦和碳酸鈣;二氧化鈦在碎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20-60千克/噸紙;碳酸鈣在配漿過程中加入,添加量為120-280千克/噸紙。本發明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合格品率、提高產品不透明度。
文檔編號D21H19/14GK103103863SQ2012105884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陳袁星, 陳國平, 戴羅根, 譚寧華, 蔡兆斌 申請人:鎮江大東紙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