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霧面離型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粘著力高、剝離力可調的霧面離型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離型紙又稱隔離紙、防粘紙,主要用于貼覆在膠帶的表面用于保護膠帶表面的膠粘劑層。現有的離型紙一般是在離型紙底紙層的表面淋膜一層淋膜層(采用的材料主要有聚乙烯),然后在淋膜層的表面涂布一層離型劑層(采用的材料主要為硅油)得到離型紙。但是由于淋膜層平整度高,離型劑涂層與淋膜層之間附著力差,當離型紙與涂覆有高粘度粘合劑的貼膜貼附時,容易導致離型紙上的離型劑涂層被粘附力更大的粘合劑帶走,從而在貼膜的局部表面形成難以清理掉的離型劑涂層區域,破壞了貼膜整體的純凈、一致性。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目的是解決離型紙的淋膜層與離型劑涂層結合力不高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所述霧面離型紙由淋膜層、離型紙原紙層、膠粘劑層、薄膜層、霧面涂層和離型劑涂層六層依次層疊構成,所述霧面涂層朝向所述離型劑涂層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為2.821um 3.324um ; 所述霧面涂層為聚酯霧面涂層; 所述霧面離型紙的制備方法主要由下列步驟組成: 第一步:在離型紙原紙的一側表面,用淋膜機淋膜一層淋膜層,然后冷卻; 第二步:在所述離型紙原紙的另一側表面涂布一層膠粘劑層; 第三步:向所述膠粘劑層表面貼合一層薄膜層; 第四步:在所述薄膜層的表面涂布一層厚度為0.2 2微米的霧面涂層劑,該霧面涂層劑由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化合物組成: 霧面添加劑2 6% ; 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34.5 45% ; 引發劑0.2 1%; 溶劑49 61.3% ; 所述霧面添加劑為粒徑為20納米 2微米的有機樹脂顆粒、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鈣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2-甲基丙烯酸甲酯、2-甲基丙烯酸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單丙烯酸酯、烷氧化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烷氧化壬基苯酚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多官能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引發劑是二苯甲酮、對甲苯磺酰胺、磷酸三苯酯或安息香雙甲醚;
所述溶劑是甲苯、乙酸乙酯或者正丁酮;
第五步:采用紫外線對所述霧面涂層劑進行照射,使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在引發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霧面涂層;
第六步:在所述霧面涂層的表面涂覆一層離型劑。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離型劑涂層是用來隔離膠帶上的膠粘劑使之不與離型紙粘結,所以要求其不與膠粘劑發生交聯反應,其使用的材料主要為硅油。2、上述方案中,所述紫外線(UV),主要是指UVA,UVB和UVC。3、上述方案中,甲氧基聚乙二醇單丙烯酸酯(Methoxy Glycol 350Monoacrylate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 350 Monoacrylate ;CH30 (CH2CH2O)n0CCH=CH2 n=8 33)、燒氧化丙烯酸月桂酯(Alkoxylated Lauryl Acrylate)、丙烯酸十八燒基酯(Stearyl Acrylate)、燒氧化壬基苯酹丙烯酸酯(Alkoxylated Nonyl PhenolAcrylate)、環氧丙烯酸酯(Epoxy Acrylate)、聚酯丙烯酸酯(Polyester Acrylate)、多官能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購自沙多瑪(廣州)化學有限公司。4、上述方案中,樹脂可以為松香、安息香等天然樹脂;酚醛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等是合成樹脂。樹脂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之分。天然樹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動植物分泌物所得的無定形有機物質,如松香、琥珀、蟲膠等。合成樹脂是指由簡單有機物經化學合成或某些天然產物經化學反應而得到的樹脂產物。合成樹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5、上述方案中,所述淋膜層的材質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6、上述方案中,所述薄膜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或者流延聚丙烯薄膜。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本發明首先對薄膜層的表面涂布聚酯霧面涂層(材質為聚酯),經處理后表面具有若干均勻凹凸結構,然后在此表面涂布硅離型劑涂層,硅離型劑涂層的底面在液態下滲入所述聚酯霧面涂層表面的凹缺處,硅離型劑涂層在凝固后通過凹缺與聚酯霧面涂層固定相連,因此,結合力更加牢固、可靠。而且還可以通過調節霧面涂層的霧度(即粗糙度),來自由調整硅離型劑涂層與離型紙原紙之間剝離力的大小。
附圖1為本發明的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淋膜層;2、離型紙原紙層;3、膠粘劑層;4、薄膜層;5、霧面涂層;
6、離型劑涂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 四: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 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所示,一種霧面離型紙,由淋膜層1、離型紙原紙層2、膠粘劑層3、薄膜層4、霧面涂層5和離型劑涂層6六層依次層疊構成,所述霧面涂層5朝向所述離型劑涂層6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為2.821um 3.324um。測試標準:IS04287:1998。粗糙度測試儀:北京時代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R200手持式粗糙度儀。所述霧面涂層5為聚酯霧面涂層。首先對離型紙原紙層2 (普通的紙)的一面淋膜材質為PE的第一淋膜層1,另一面涂布一層膠粘劑層3,再在膠粘劑層3上貼合一層薄膜層4,然后在薄膜層4的表面涂布聚酯霧面涂層5 (材質為聚酯),經處理后表面具有若干均勻凹凸結構,然后在此表面涂布硅離型劑涂層6,硅離型劑涂層6的底面在液態下滲入所述聚酯霧面涂層5表面的凹缺處,硅離型劑涂層6在凝固后通過凹缺與聚酯霧面涂層5固定相連,因此,結合力更加牢固、可靠。而且還可以通過調節霧面涂層5的霧度(即粗糙度),來自由調整硅離型劑涂層6與離型紙原紙之間剝離力的大小。
參見附圖1所示,一種霧面離型紙的制備方法,制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先對離型紙原紙的表面處理,使其表面沒有紙屑、污痕。
第二步:在離型紙原紙的一側表面,用淋膜機淋膜一層PE淋膜層1,然后冷卻;淋膜機可以使用常州來義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高速擠出單面流延復合機組A型。
第三步:在所述離型紙原紙的另一側表面涂布一層膠粘劑層3 ; 第四步:向所述膠粘劑層3表面貼合一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層4 ; 第五步:在所述薄膜層4的表面涂布一層厚度為0.2 2微米的霧面涂層劑,該霧面涂層劑的配方見表I。
第六步:采用紫外線對所述霧面涂層劑進行照射,使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在引發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霧面涂層5 ; 第七步:在所述霧面涂層的表面涂覆一層硅油離型劑涂層6。
1、實施例二 四方法同實施例一。
2、實施例一 四使用的有關材料如下: (O淋膜層的材料:實施例一、PE淋膜層,實施例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實施例三、聚乙烯;實施例四、聚丙烯。
(2)薄膜層:實施例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層;實施例二、聚乙烯薄膜;實施例三、流延聚丙烯薄膜;實施例四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3、霧面涂層劑的配方見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霧面離型紙由淋膜層、離型紙原紙層、膠粘劑層、薄膜層、霧面涂層和離型劑涂層六層依次層疊構成,所述霧面涂層朝向所述離型劑涂層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為2.82Ium 3.324um ; 所述霧面涂層為聚酯霧面涂層; 所述霧面離型紙的制備方法主要由下列步驟組成: 第一步:在離型紙原紙的一側表面,用淋膜機淋膜一層淋膜層,然后冷卻; 第二步:在所述離型紙原紙的另一側表面涂布一層膠粘劑層; 第三步:向所述膠粘劑層表面貼合一層薄膜層; 第四步:在所述薄膜層的表面涂布一層厚度為0.2 2微米的霧面涂層劑,該霧面涂層劑由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化合物組成: 霧面添加劑2 6% ; 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34.5 45% ; 引發劑0.2 1%; 溶劑49 61.3% ; 所述霧面添加劑為粒徑為20納米 2微米的有機樹脂顆粒、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鈣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2-甲基丙烯酸甲酯、2-甲基丙烯酸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單丙烯酸酯、烷氧化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烷氧化壬基苯酚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多官能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引發劑是二苯甲酮、對甲苯磺酰胺、磷酸三苯酯或安息香雙甲醚; 所述溶劑是甲苯、乙酸乙酯或者正丁酮; 第五步:采用紫外線對所述霧面涂層劑進行照射,使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在引發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霧面涂層; 第六步:在所述霧面涂層的表面涂覆一層離型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膜層的材質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或者流延聚丙烯薄膜。
全文摘要
一種霧面防粘紙的制備方法包括在離型紙原紙的一側表面,用淋膜機淋膜一淋膜層,然后冷卻;在所述離型紙原紙的另一側表面涂布一膠粘劑層,向其表面貼合一層薄膜層;在所述薄膜層的表面涂布一層厚度為0.2~2微米的霧面涂層劑;采用紫外線對所述霧面涂層劑進行照射,使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在引發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霧面涂層;在所述霧面涂層的表面涂覆一層離型劑。由于本發明首先對薄膜層的表面涂布聚酯霧面涂層,經處理后表面具有若干均勻凹凸結構,然后在此表面涂布硅離型劑涂層,硅離型劑涂層的底面在液態下滲入所述聚酯霧面涂層表面的凹缺處,硅離型劑涂層在凝固后通過凹缺與聚酯霧面涂層固定相連,因此,結合力更加牢固、可靠。
文檔編號D21H19/28GK103147358SQ20131004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2日
發明者金闖 申請人:蘇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