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第一彎折板、壓送帶、第二彎折板、第一導向壓條、擋板、矩形管、第二導向壓條、定型塊及第三彎折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瓦楞紙板經過導向彎折機構后,能迅速定型為瓦楞紙內襯,可以大大提高成型質量,同時成型效率高,對工作人員來說勞動強度低。
【專利說明】
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瓦楞紙內襯的成型導向裝置,可以應用于全自動瓦楞紙內襯成型機中,涉及的瓦楞紙內襯作為紙托盤內的部件,以提高其強度。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大型家用電器、儀器器材等在包裝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用到托盤,由于環保方面的要求,目前木質的托盤已經趨于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能回收重復利用的紙質托盤,紙質托盤為提高強度,往往需要加裝紙質內襯,這類文獻可以參考參考申請號為200880108176.1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紙托盤》(公開號為CN101801801A),還可以申請號為201210238496.8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紙托盤》(公開號為CN102336294A)。
[0003]內襯的結構千變萬化比較多,如圖1所示,為常見的一種的瓦楞紙內襯la,其由瓦楞紙對折彎曲后形成的兩個截面為矩形的卷筒11a。如圖2所示,初始狀態下瓦楞紙板2a預先已經成型有多道折痕21a。目前這類的瓦楞紙內襯Ia—般都是通過手工卷曲配合簡單的模具制作而成,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廢品率高、工作效率低及勞動強度大的不足。
[0004]為此,繼續開發一套自動化設備來替代人工操作,完成對瓦楞紙內襯的成型,而這種設備最大的難點在于成型導向這部分結構的設置,需要作大量的試驗才能選擇最佳的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質量穩定可靠、制作效率高且勞動強度低的全自動瓦楞紙內襯成型機。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機架;呈直線條形;
[0008]第一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兩側,每片第一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一彎折板的前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銳角,后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直角;
[0009]壓送帶,平行機架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能循環轉動設于機架上端面上方,該壓送帶下端面與機架的上端平面之間形成間隙;
[0010]第二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兩側且位于第一彎折板后端,每片第二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前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直角而后端向下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后端的內側面與傳送帶上端平面之間形成間隙;
[0011 ]第一導向壓條,為兩根,每根第一導向壓條沿著第二彎折板的內側并自前向后布置;
[0012]擋板,為兩塊并縱向設置且位于第二彎折板后端;
[0013]矩形管,為兩根并位于機架上端平面上方,每根矩形管的前端位于第二彎折板后端內側,后端位于擋板前端的內側;
[0014]第二導向壓條,為兩根,每根第二導向壓條沿著擋板的內側布置并與擋板內側面具有間隙;
[0015]定型塊,平行前述機架的長度方向橫向設于機架上方并與機架上端面之間具有間隙,該定型塊呈柱形并截面為等腰三角形;以及
[0016]第三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前述定型塊兩側且位于擋板的后端,每片第三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后端與機架上端平面相垂直,并且,兩塊第三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擋板之間的橫向距離。
[0017]為使瓦楞紙板內側面也得到定型,所述矩形管的前端與第一彎折板的后端之間設有第四彎折板,該第四彎折板設于機架上,該第四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平面上方,每片第四彎折板沿著傳送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該第四彎折板為機架上端平面之間具有間隙,并且,兩塊第四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第一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第四彎折板可以使瓦楞紙板定型更加充分可靠。
[0018]進一步,所述第三彎折板兩側設有壓輪。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瓦楞紙板經過導向彎折機構后,能迅速定型為瓦楞紙內襯,可以大大提高成型質量,同時成型效率高,對工作人員來說勞動強度低。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瓦楞紙內襯結構示意圖。
[0021 ]圖2為瓦楞紙板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圖1中彎折導向機構的俯視圖。
[0024]圖5為圖3中A部放大圖。
[0025]圖6為圖3中B部放大圖。
[0026]圖7為噴涂機構放大圖。
[0027]圖8為經過第一彎折板后瓦楞紙板狀態圖。
[0028]圖9為經過第二彎折板后瓦楞紙板狀態圖。
[0029]圖10為經過第二彎折板后瓦楞紙板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全自動瓦楞紙內襯成型機包括機架10、進料機構2、導向彎折機構1、噴涂機構3、定型機構4及傳送帶15,機架10呈直線條形。
[0032]進料機構2設于機架10的進料端,能向傳送帶15逐一地輸入瓦愣紙板2a;導向彎折機構I設于機架10上并沿著傳送帶15的長度方向布置,能將瓦楞紙板2a彎折成具有直角卷筒的內襯。
[0033]噴涂機構3設于機架10上并位于導向彎折機構I后端,該噴涂機構3能向預定型的瓦楞紙板2a提供膠粘劑;定型機構4設于機架10上并位于噴涂機構3后端,中部形成供瓦楞紙內襯通過的定型腔體。
[0034]傳送帶15沿著機架10的長度方向布置并依次通過導向彎折機構I和噴涂機構3和定型機構4,該傳送帶15能循環轉動。
[0035]機架10上位于傳送帶15上方沿著長度方向能轉動地設有多個壓輪15,該壓輪15的下端面與傳送帶15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供瓦楞紙板2a通過的間隙。
[0036]結合圖6所示,進料機構2包括送料帶23,立板21及限制塊22,送料帶23環形繞制并能循環轉動;立板21為兩塊并縱向間隔布置為送料帶23兩側,后端形成送料進口;限制塊22設于送料帶23后端上方位置并與送料帶23上端面之間形成有只能供單張瓦楞紙板2a通過的間隙。限制塊22的后端設有滾輪24,送料狀態下,該滾輪24于瓦楞紙上端面相接觸。
[0037]結合圖7所示,噴涂機構3包括支架31、電磁閥32、噴頭34及導管33,電磁閥32設于支架31上,噴頭34設于電磁閥32的出料端,該噴頭34的噴液方向正對傳送帶15,導管33與電磁閥32連接。
[0038]結合圖5所示,定型機構4包括限位板41及多個導輪42,限位板41設于傳送帶15的上方并與傳送帶15之間具有供瓦楞紙卷筒通過的間隙;導輪42為兩排并設于機架10上端面,處于工作狀態下,該導輪42的內側與瓦楞紙內襯卷筒的外側壁相接觸,限位板41和兩側的導輪42形成定型腔體。
[0039]結合圖3、圖4所示,導向彎折機構I包括第一彎折板11、壓送帶15、第二彎折板12、第一導向壓條16、擋板14、矩形管18、第二導向壓條17、定型塊19及第三彎折板13。
[0040]第一彎折板11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傳送帶15兩側,每片第一彎折板11沿著傳送帶15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一彎折板11的前端與傳送帶15所在平面呈一銳角,后端與傳送帶15所在平面呈一直角。
[0041]第二彎折板12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傳送帶15兩側且位于第一彎折板11后端,每片第二彎折板12沿著傳送帶15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12前端與傳送帶15所在平面呈一直角而后端向下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12后端的內側面與傳送帶15上端面之間形成瓦楞紙內襯卷筒通過的間隙;
[0042]第一導向壓條16為兩根,每根第一導向壓條16沿著第二彎折板12的內側并自前向后布置;擋板14為兩塊并縱向設置且位于第二彎折板12后端。
[0043]矩形管18為兩根設于支架上并位于傳送帶15上方,每根矩形管18的前端位于第二彎折板12后端內側,后端位于擋板14前端的內側。
[0044]第二導向壓條17為兩根,每根第二導向壓條17沿著擋板14的內側布置并與擋板14內側面具有間隙;定型塊19平行傳送帶15的長度方向橫向設于傳送帶15上方并與傳送帶15上端面之間具有供瓦楞紙板2a通過的間隙,該定型塊19呈柱形并截面為等腰三角形。
[0045]第三彎折板13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前述定型塊19兩側且位于第擋板14的后端,每片第三彎折板13沿著傳送帶15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12后端與傳送帶15所在的端面垂直,并且,兩塊第三彎折板13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擋板14之間的橫向距離。
[0046]矩形管18的前端與第一彎折板11的后端之間設有第四彎折板111,第四彎折板111設于機架10上,該第四彎折板111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傳送帶上方,每片第四彎折板111沿著傳送帶15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該第四彎折板111為傳送帶之間具有供瓦楞紙板通過的間隙,并且,兩塊第四彎折板111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第一彎折板11之間的橫向距離。
[0047]壓送帶15平行傳送帶15的長度方向設置,能循環轉動設于傳送帶15上方,該壓送帶15下端面與傳送帶15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供瓦楞紙板2a通過的間隙。
[0048]工作原理:將帶有折痕的瓦楞紙板2a疊放在進料機構2的立板21之間,送料帶23帶動瓦楞紙板2a移動,在限位塊的作用下,單張瓦楞紙板2a運送到傳送帶15上(如圖3和圖6所示),進入導向彎折機構I。
[0049]瓦楞紙板2a經過兩塊第一彎折板11之間的間隙,并通過第四彎折板111下方,第四彎折板111定型瓦楞紙板2a的內側壁,使其定型更加充分,出來后的瓦楞紙板2a兩端向上豎直彎折(如圖8所示),瓦楞紙板2a在壓實帶和傳送帶15作用下繼續移動,進入第二彎折板12和第一導向壓條16的工作區域,定型為如圖9所示的狀態,然后經矩形管18后達到擋板14和第二導向壓條17的工作區域,瓦楞紙板2a成型為如圖10所示的狀態,繼續前移進入到第三彎折板13和定型塊19的工作區域,繼續彎折成為帶有直角卷筒的內襯(如圖1所示)。
[0050]在傳送帶15大作用下經過噴涂機構3,膠粘劑噴涂與兩個直角卷筒之間的間隙內,最后經過定型機構4,定型后在傳送帶15的作用下出料。
【主權項】
1.一種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呈直線條形; 第一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兩側,每片第一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一彎折板的前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銳角,后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直角; 壓送帶,平行機架的長度方向設置并能循環轉動設于機架上端面上方,該壓送帶下端面與機架的上端平面之間形成間隙;第二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兩側且位于第一彎折板后端,每片第二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前端與機架上端平面呈一直角而后端向下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后端的內側面與傳送帶上端平面之間形成間隙;第一導向壓條,為兩根,每根第一導向壓條沿著第二彎折板的內側并自前向后布置;擋板,為兩塊并縱向設置且位于第二彎折板后端; 矩形管,為兩根并位于機架上端平面上方,每根矩形管的前端位于第二彎折板后端內側,后端位于擋板前端的內側; 第二導向壓條,為兩根,每根第二導向壓條沿著擋板的內側布置并與擋板內側面具有間隙; 定型塊,平行前述機架的長度方向橫向設于機架上方并與機架上端面之間具有間隙,該定型塊呈柱形并截面為等腰三角形;以及 第三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前述定型塊兩側且位于擋板的后端,每片第三彎折板沿著機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每片第二彎折板后端與機架上端平面相垂直,并且,兩塊第三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擋板之間的橫向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的前端與第一彎折板的后端之間設有第四彎折板,該第四彎折板設于機架上,該第四彎折板為兩片并對稱布置于機架上端平面上方,每片第四彎折板沿著傳送帶長度方向布置并逐漸由外向內彎折,該第四彎折板為機架上端平面之間具有間隙,并且,兩塊第四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小于兩塊第一彎折板之間的橫向距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楞紙內襯成型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彎折板兩側設有壓輪。
【文檔編號】B31F1/00GK205631539SQ201620338392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1日
【發明人】熊得清, 吳小平, 劉玉蓉, 熊德圣
【申請人】浙江嘉德欣包裝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