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帚形中國畫毛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毛筆的制造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帚形中國畫毛筆。
背景技術:
位居中國“文房四寶”之首的毛筆,雖可上溯到陸仟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但傳統毛筆始終遵循著“尖、齊、圓、健”為“四德”的標準。尖,指筆頭要尖;齊,指筆頭發開時將筆毫擠扁,內外筆毫整齊;圓,指筆頭形如肥筍,腰不內凹;健,指筆毫挺健,饒有彈性。“四德”確在傳統毛筆中有其合理性,但也正因此,傳統毛筆很難有突破性的改革。被譽為中國三大國粹之一的中國書畫,原本書畫同源,雖說書之用筆仍以“四德”為佳,但畫之用筆卻被“四德”所束縛。特別是在中國畫中為重要技法法的皴擦點按,尖齊圓的筆是不便盡情為之的,即現有的尖齊圓的筆明顯不適合皴擦點按的繪畫技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更適合于皴擦點按技法的帚形中國畫毛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由筆桿和筆頭組成,所述筆頭是扁型,且端部是波形斜線。由于筆頭呈波形斜線,可以隨心運用筆的不同角度,得到多種繪畫筆跡,因此能更方便的實施皴擦點按的技法。其畫山水的效果不僅事半功倍,一帚勝過若干筆,大大提高了繪畫速度,具有勾皴同時進行的優勢,而且諸鋒掠帶的聯合效果,更是單鋒筆一筆筆勾皴所不及的,是現有任何中國畫毛筆所不能達到的。
作為優化,筆頭端部由高到低具有二個或多個依次排列的筆鋒和散鋒。多個筆峰的設計形式更有利于皴擦技法的實施。
作為優化,筆頭露在外面的獸毛部分的中下半部由不溶于水的粘合劑進行硬化,硬化的部分外周包覆短裙被毛。如此設計,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將粘結后外觀不好的部分覆蓋起來,以保證筆的外觀質量;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粘結后的部分不再能吸收和儲存水分,所以外面包覆的被毛則可以吸收和儲存水分。
作為優化,用于固定獸毛的芯子是扁型,并制有二個或兩個以上的依次排列的獸毛安裝孔;或用圓筆頭壓扁成型,中下半部粘結劑硬化,不設芯子。此芯子的設計形式是為了方便成型。
作為優化,獸毛安裝孔的排列方式呈上部寬基部窄的放射狀,且每個筆頭都分別固定在不同的獸毛安裝孔內。此技術方案則是為了更方便組合扁筆頭的成型。
作為優化,筆頭的基部包覆有用于束緊組合扁筆頭的固定套,該固定套還將組合扁筆頭下部的過渡件固定在一起。固定套的引入使獸毛、筆芯和過渡件的連接更牢固,耐用。
作為優化,過渡件的下部進一步連接筆桿。通過過渡件再連接筆桿的結構方式則能使筆的結構更加堅固和方便握筆。
作為優化,過渡件與筆桿的連接方式是套接或套接和粘結。此聯接方式具有結構簡單和方便制造的優點。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使用方便,諸鋒掠帶的聯合效果,一帚勝過若干筆,大大提高繪畫速度,筆跡形式多樣且運用自如,更適合于皴擦點按繪畫技法的發揮,并且具有勾皴同時進行的優勢。
圖1是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的豎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所述筆頭是扁型,且端部是波形斜線。筆頭端部由高到低具有三個依次排列的筆鋒1和一排散鋒2。筆頭露在外面的獸毛部分的中下半部由不溶于水的粘合劑進行硬化,硬化的部分3外周包覆短裙被毛4。用于固定獸毛的芯子5是扁型,并制有三個依次排列的獸毛安裝孔6。獸毛安裝孔6的排列方式呈上部寬基部窄的放射狀,且每個筆頭都分別固定在不同的獸毛安裝孔6內。筆頭的基部包覆有用于束緊組合扁筆頭的固定套7,該固定套7還將組合扁筆頭下部的過渡件8固定在一起。過渡件8的下部進一步連接筆桿9。過渡件8與筆桿9的連接方式是套接和粘結。
權利要求1.一種帚形中國畫毛筆,由筆桿和筆頭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筆頭是扁型,且端部是波形斜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帚形中國畫毛筆,其特征在于筆頭端部由高到低具有二個或多個依次排列的筆鋒和散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帚形中國畫毛筆,其特征在于筆頭露在外面的獸毛部分的中下半部由不溶于水的粘合劑進行硬化,硬化的部分外周包覆短裙被毛。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帚形中國畫毛筆,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獸毛的芯子是扁型,并制有二個或兩個以上的依次排列的獸毛安裝孔;或用圓筆頭壓扁成型,中下半部粘結劑硬化,不設芯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帚形中國畫筆,其特征在于獸毛安裝孔的排列方式呈上部寬基部窄的放射狀,且每個筆頭都分別固定在不同的獸毛安裝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帚形中國畫筆,其特征在于筆頭的基部包覆有用于束緊組合扁筆頭的固定套,該固定套還將組合扁筆頭下部的過渡件固定在一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帚形中國畫筆,其特征在于過渡件的下部進一步連接筆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帚形中國畫筆,其特征在于過渡件與筆桿的連接方式是套接或套接和粘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帚形中國畫毛筆。為解決現有中國畫毛筆不適合于皴擦點按的技法的問題,其由筆桿和筆頭組成,所述筆頭是扁型,且端部是波形斜線;具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輪廓特點。因此,本實用新型帚形中國畫毛筆使用方便,諸鋒掠帶的聯合效果,一帚勝過若干筆,大大提高繪畫速度,筆跡形式多樣且運用自如,更適合于皴擦點按繪畫技法的發揮,并且具有勾皴同時進行的優勢。
文檔編號B43K8/00GK2664918SQ20032010200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30日
發明者李保和 申請人:李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