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的制作方法
—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電氣和自動化方面的教學實訓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它是用于大學、職業院校和企業培訓電氣智能化、信息自動化方面專業人才的教學實訓裝置。背景技術:
樓宇智能化是信息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的西方發達國家,樓宇智能化早已興起,但在我國,樓宇智能化還是近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在高校里,智能樓宇相關知識的學習在電氣及自動化類專業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生在學習到安防、報警、門禁、監控、對講等智能樓宇中所用到的技術時,往往只能通過一些模擬演示設備來了解其功能,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全面掌握其中的工作原理和技能。現有的一些實驗或實訓設備往往需要占用較大的空間來安裝各類智能設備終端,且復雜的線路連接也影響到了整體系統的直觀性。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在較小的空間集成智能樓宇中常用的可視對講設備,模擬真實小區中一個單元的可視對講系統,可同時滿足多人多次進行可視對講系統的學習認知及系統連接的操作實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包括機箱、適配器、分控器、室內機、室外機、防盜門、接線端子、開門按鈕、控制開關、電源模塊及電源插座,適配器、分控器、室內機、室外機、防盜門、接線端子、開門按鈕固定在機箱面板上,電源模塊及電源插座固定于機箱內部;機箱面板上設有多個安裝孔及過線孔。所述的防盜門內側安裝有電控鎖;所述的電控鎖與室外機、開門按鈕與室外機、室外機與分控器、分控器與適配器、適配器與室內機均在機箱內部通過導線相連。接線端子位于機箱中部;過線孔設置于接線端子旁。機箱內部的電源模塊連接電源插座,電源模塊將通過電源插座輸入的220V交流電轉換為直流安全電壓,供給適配器、分控器、室內機、室外機和電控鎖。電源模塊連接控制開關。所述的室外機用于實現呼叫室內機及密碼或ID卡開鎖的功能,上面還設有按鍵、攝像頭、喇叭和麥克風,以實現可視對講的功能。所述的室內機用于實現與室外機的可視對講及開門的功能。所述的適配器為室外機到室內機之間的中間解碼轉換控制設備。所述的分控器可用于實現單元對講系統與管理中心的連接,當使用多個單元可視對講系統時,可實現單元系統的聯網。所述的接線端子為雙聯柵板式接線端子。
所述的機箱面板上的過線孔孔徑為Φ4-Φ8所述的機箱面板上的安裝孔左右間距為465. Imm,上下間距為44. 45mm的整數倍,上下間距可以為266. 7或133. 35毫米,孔直徑為Φ6或Φ8。實訓時,連接好適配器、分控器與接線端子的外部連線,打開控制開關,可通過室外機刷卡或輸入密碼打開防盜門,或是呼叫室內機實現可視對講,通過室內機打開防盜門,面板上的獨立開門按鈕可在緊急情況時直接打開防盜門。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具有可操作性,用于全面掌握智能樓宇的工作原理,且占用空間小,線路簡單整體系統更具直觀性,可同時滿足多人多次進行可視對講系統的學習認知及系統連接的操作實訓,為高校電氣及自動化類專業開設智能化實訓課提供了急需的設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圖I是本發明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I所示可視對講實訓裝置的側面視圖;圖I中,I、機箱;101、安裝孔;102、過線孔;2、適配器;3、分控器;4、室內機;5、室外機;6、防盜門;61、電控鎖;7、接線端子;8、開門按鈕;9、控制開關。圖2中,10、電源模塊;11、電源插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包括機箱I、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防盜門6、接線端子7、開門按鈕8、控制開關9、電源模塊10及電源插座11 ;機箱I寬480毫米,高622. 3毫米,厚80毫米。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防盜門6、接線端子7、開門按鈕8、控制開關9固定在機箱I面板上,電源模塊10及電源插座11固定于機箱I內部。機箱I面板上設有多個安裝孔101及過線孔102。適配器2、分控器3分設于面板上部左右兩側,適配器2和分控器3下部設有多個接線端子7,室外機5設置于面板的左下角,防盜門6設置于面板的右下角,室內機4設置于防盜門6的上方,多個接線端子7位于上部的適配器2、分控器3和下部的室內機4、室外機5之間;這樣通過過線孔102可以更方便地進行接線。防盜門6位于面板之上,內側安裝有電控鎖61,用于鎖住門扇。電控鎖61與室外機5、開門按鈕8與室外機5、室外機5與分控器3、分控器3與適配器2、適配器2與室內機4均通過導線及接線端子7相連。接線端子7與機箱I內部部分連接的導線固定牢靠,其余處在機箱I外部的導線在被培訓者實訓的時候通過接線端子7在外部進行連接。接線端子7位于機箱中部,用于外部線路連接。端子7旁設有過線孔102,用于機箱I內外導線的連接。室外機5用于實現呼叫室內機4及密碼或ID卡開鎖的功能,上面還設有按鍵、攝像頭、喇叭和麥克風,以實現可視對講的功能。室內機4用于實現與室外機5的可視對講及開門的功能。
適配器2為室外機5到室內機4之間的中間解碼轉換控制設備。分控器3可用于實現單元對講系統與管理中心的連接,當使用多個單元可視對講系統時,可實現單元系統的聯網。電源模塊10連接電源插座11,電源模塊10將通過電源插座11輸入的220V交流電轉換為直流安全電壓,供給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和防盜門6。控制開關9連接電源模塊10,用于控制電源模塊10的打開或關閉。接線端子7為雙聯柵板式接線端子。機箱I面板上的過線孔102孔徑為Φ4 Φ8。機箱I面板上的安裝孔101左右間距為465. I毫米,上下間距為44. 45mm的整數 倍,可以是133. 35毫米或266. 7毫米,孔徑為Φ6或Φ8,能夠安裝在符合中國通信行業標準《通信設備用綜合集裝架》規定的標準U機架上。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為實訓時,連接好適配器2、分控器3與接線端子7的外部連線以及室外機5與電控鎖61分別對應的接線端子7之間的連線,打開控制開關9,可通過室外機5刷卡或輸入密碼打開防盜門6,或是呼叫室內機4實現可視對講,通過室內機4打開防盜門6,面板上的獨立開門按鈕8可在緊急情況時直接打開防盜門6。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機箱(I)、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防盜門(6)、接線端子(7)、開門按鈕(8)、控制開關(9)、電源模塊(10)及電源插座(11),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防盜門(6)、接線端子(7)、開門按鈕(8)、控制開關(9)固定在機箱(I)面板上,電源模塊(10)及電源插座(11)固定于機箱(I)內部;機箱(I)面板上設有多個安裝孔(101)及過線孔(102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防盜門(6)內側安裝有電控鎖(61),電控鎖(61)與室外機(5)、開門按鈕(8)與室外機(5)、室外機(5)與分控器(3)、分控器(3)與適配器(2)、適配器(2)與室內機(4)均在機箱(I)內部通過導線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接線端子(7)位于機箱中部;過線孔(102)設置于接線端子(7)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接線端子(7)為雙聯柵板式接線端子。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機箱(I)內部的電源模塊(10 )連接電源插座(11),電源模塊(10 )將通過電源插座(11)輸入的220V交流電轉換為直流安全電壓,供給適配器(2)、分控器(3)、室內機(4)、室外機(5)和電控鎖(61)。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機箱(I)面板上的安裝孔(101)左右間距為465.I毫米,上下間距為44. 45mm的整數倍,安裝孔直徑為Φ6或Φ8。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機箱(I)面板上的過線孔(102)的孔徑為Φ4-Φ8。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適配器(2)、分控器(3)分設于面板上部左右兩側,適配器(2 )和分控器(3 )下部設有多個接線端子(7 ),室外機(5 )設置于面板的左下角,防盜門(6)設置于面板的右下角,室內機(4)設置于防盜門(6)的上方,接線端子(7)位于上部的適配器(2)、分控器(3)和下部的室內機(4)、室外機(5)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電源模塊(10)連接控制開關(9)。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其特征是實訓時,連接好適配器(2)、分控器(3 )與接線端子(7 )的外部連線,打開控制開關(9 ),通過室外機(5 )刷卡或輸入密碼打開防盜門(6),或是呼叫室內機(4)實現可視對講,通過室內機(4)打開防盜門(6),或通過面板上的獨立的開門按鈕(8)打開防盜門(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包括機箱、適配器、分控器、室內機、室外機、防盜門、接線端子、開門按鈕、控制開關、電源模塊及電源插座;適配器、分控器、室內機、室外機、防盜門、接線端子、開門按鈕固定在機箱面板上,電源模塊及電源插座固定于機箱內部。機箱面板上設有多個安裝孔及過線孔。本發明一種可視對講實訓裝置,具有可操作性,用于全面掌握智能樓宇可視對講系統的工作原理,且占用空間小,線路簡單整體系統更具直觀性,可同時滿足多人多次進行可視對講系統的學習認知及系統連接的操作實訓,為高校電氣及自動化類專業開設智能化實訓課提供了急需的設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文檔編號G09B19/00GK102831797SQ20121034272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王公儒, 郭磊, 帥志軍, 蔣晨, 王龍龍, 蔡永亮, 樊果 申請人:西安開元電子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