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該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使用傳統畫卷制作工藝制作畫卷除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第二步,使用壓鑄超薄貴金屬工藝制作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從上到下依次為保護層、貴金屬層、基體支撐層;第三步,將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和畫卷的其他部分結合;第四步,制作畫芯包邊條,將畫芯包邊條對應連接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周邊。本發明主要是針對傳統畫卷材質、工藝、技術、不易長久保存等的缺陷,提出一種采用超薄貴金屬制作的畫卷。該超薄貴金屬畫卷具有可卷曲、展開等特性。在傳承古代畫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使超薄貴金屬畫卷更具收藏、傳承的價值。
【專利說明】
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畫卷的制備工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畫卷是一種在紙和絹上畫成的藝術作品。已經有2000年的時間,歷史相當悠久,繪畫風格也經歷了多次的變化。經過幾千年來不斷演變、提高,形成了濃厚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0003]傳統的畫卷材質一般為紙質或絲絹,長時間就會霉爛破損,特別是在空氣潮濕的地方,不能夠長時間保存。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
[0005]本發明通過下述方案實現:
[0006]—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該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07]第一步,使用傳統畫卷制作工藝制作畫卷除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
[0008]第二步,使用壓鑄超薄貴金屬工藝制作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從上到下依次為保護層、貴金屬層、基體支撐層;
[0009]第三步,將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和畫卷的其他部分結合;
[0010]第四步,制作畫芯包邊條,將畫芯包邊條對應連接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周邊。[0011 ] 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厚度為0.0005mm-0.003mm之間。
[0012]所述畫卷除畫芯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畫芯載體腹背紙,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兩側均與軸對應連接,所述軸的兩端均對應設有軸頭,在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中間對應設有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
[0013]在所述貴金屬層或者保護層上設有圖案再或者在貴金屬層和保護層上都設有圖案。
[0014]所述貴金屬層的材質為金、銀、鉑金、銅中的一種或者數種。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6]本發明提出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該工藝主要是針對傳統畫卷材質、工藝、技術、不易長久保存等的缺陷,提出一種采用超薄貴金屬制作的畫卷。該超薄貴金屬畫卷具有可卷曲、展開等特性。超薄貴金屬畫卷內容可以是書法、文字、人物、圖畫、畫作、風景、名畫、名作、二維碼等,都能在超薄貴金屬畫卷上完整呈現。在傳承古代畫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對古代畫卷制作工藝、材質、內容進行了提升。使超薄貴金屬畫卷更具收藏、傳承的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8]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該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19]第一步,使用傳統畫卷制作工藝制作畫卷除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
[0020]第二步,使用壓鑄超薄貴金屬工藝制作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從上到下依次為保護層、貴金屬層、基體支撐層;保護層主要功能是保護貴金屬層,防止貴金屬層受到潮濕空氣氧化變色、以及保護貴金屬層防止刮傷。
[0021]第三步,將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和畫卷的其他部分結合;
[0022]第四步,制作畫芯包邊條,將畫芯包邊條對應連接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周邊。采用該工藝制作的超薄貴金屬畫卷的規格尺寸可以根據圖案本身尺寸確定,本工藝對貴金屬畫卷的規格尺寸沒有限制。
[0023]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厚度為0.0005mm-0.003mm之間。
[0024]所述畫卷除畫芯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畫芯載體腹背紙,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兩側均與軸對應連接,所述軸的兩端均對應設有軸頭,在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中間對應設有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
[0025]在所述貴金屬層或者保護層上設有圖案再或者在貴金屬層和保護層上都設有圖案。
[0026]所述貴金屬層的材質為金、銀、鉑金、銅中的一種或者數種,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根據具體的要求來選擇不同的貴金屬來進行制作。
[0027]本發明提出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該工藝主要是針對傳統畫卷材質、工藝、技術、不易長久保存等的缺陷,提出一種采用超薄貴金屬制作的畫卷。該超薄貴金屬畫卷具有可卷曲、展開等特性。超薄貴金屬畫卷內容可以是書法、文字、人物、圖畫、畫作、風景、名畫、名作、二維碼等,都能在超薄貴金屬畫卷上完整呈現。在傳承古代畫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對古代畫卷制作工藝、材質、內容進行了提升。使超薄貴金屬畫卷更具收藏、傳承的價值。
[0028]傳統畫卷指裱好帶軸的書畫等,是中國畫裱畫最常見的體式,是一種在紙和絹上畫成的藝術作品,已經有2000年的時間,歷史相當悠久,繪畫風格也經歷了多次的變化。
[0029]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楚國帛畫《人物御龍圖》和《龍鳳仕女圖》,用筆靈活,人物形象生動,雖然不能叫作卷軸畫,但可以感受到當時的繪畫水平。隨后出土的漢代長沙馬王堆的帛畫和導引圖,造型優美,可以想象當時繪畫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0030]魏晉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繪畫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當時全國長期戰亂,南北對立,使當時的學術思想非常活躍,并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在這一時期,繪畫上被稱作畫祖的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最有代表性。顧愷之在繪畫理論方面也很有水平,他留下來的文字作品有《論畫》、《畫云臺山記》等,可惜,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仁智圖》三幅卷軸畫復制品了,它們是迄今中國發現較早的卷軸畫。
[0031]隋、唐(公元581—一公元907年)時期,中國畫迎來了一個繪畫發展的高峰,壁畫雖然是繪畫主流,作品令人稱贊,但卷軸畫也在這時開始興起,并因為方便攜帶、觀賞而逐漸流行起來。唐代在隋代的基礎上,獲得了全面的發展,一代巨匠吳道子在人物畫和山水畫領域里都有重大貢獻。唐代(公元618—一公元907年)韓混的《五牛圖》作品,代表了當時社會牛馬畫的高超水平。五代時期卷軸畫改變了以前的風格,中國北方,荊浩和關仝開創了雄偉壯美的全景式山水。南方有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善于表現平淡自然的江南風景在元代后期流行起來,對中國畫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0032]經過幾千年來不斷演變、提高,形成了濃厚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以裝有“軸桿”得名。一般一幅作品裱為一軸,也有多幅作品裱為一軸的。國畫的計量單位“軸”,即由此而來。卷軸有直幅和橫幅之分。立軸、吊屏、中堂為直幅,橫披、手卷為橫幅。清《睢州志.袁樞傳》:“樞(袁可立子)博覽群書,工詩賦。使車所至,登臨嘯詠,動盈卷軸。”
[0033]在本發明中,傳統畫卷制作工藝為現有公知技術,其詳細的制作步驟在此不再詳述。
[0034]盡管已經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使用傳統畫卷制作工藝制作畫卷除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 第二步,使用壓鑄超薄貴金屬工藝制作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從上到下依次為保護層、貴金屬層、基體支撐層; 第三步,將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和畫卷的其他部分結合; 第四步,制作畫芯包邊條,將畫芯包邊條對應連接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周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的厚度為0.0005mm-0.003mm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畫卷除畫芯貴金屬部分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畫芯載體腹背紙,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兩側均與軸對應連接,所述軸的兩端均對應設有軸頭,在所述畫芯載體腹背紙的中間對應設有畫芯超薄貴金屬部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貴金屬層或者保護層上設有圖案再或者在貴金屬層和保護層上都設有圖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薄貴金屬畫卷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貴金屬層的材質為金、銀、鉑金、銅中的一種或者數種。
【文檔編號】B44C5/04GK106004210SQ201610273533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明人】高小群
【申請人】高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