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提琴新型音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28799閱讀:765來源:國知局
提琴新型音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以音柱形狀的變化和拉簧(共振件)相結合達到提琴發音更明亮、音質更圓潤飽滿的提琴新型音柱。本實用新型中拉簧呈拉伸狀態,拉伸狀態的拉簧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同時呈彎曲狀的音柱或呈直狀的軸線方向設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通縫的音柱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更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適用于兒童提琴、成人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適用于不同型號的提琴新型音柱技術參數不同,但結構原理相同,這里以4/4小提琴為例闡述。
【專利說明】提琴新型音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琴新型音柱。

【背景技術】
[0002]音柱是提琴的“心臟”,提琴的音柱可以起到支撐琴面板的作用,還可以傳導琴碼的振動并抑制狼音的產生,自提琴發明以來,造琴師們就一直在為增大音量、改善音色而絞凈腦汁,不惜工本,傳統的提琴音柱只是直的粗木柱(直徑6mm左右),直的粗音柱無法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的傳導到背板,背板的振動是很微弱的,而太細的音柱容易傷到琴面板且發音單薄,音柱長了會產生音噪,短了會產生音飄,甚至音柱容易傾倒。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琴新型音柱,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提琴新型音柱,該提琴新型音柱包括音柱和拉簧,音柱呈彎曲狀或直狀,呈直狀的音柱軸線方向設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通縫,拉簧的一端設在音柱上,拉簧的中間段設在音柱的中上部,拉簧的另一端設在音柱上,拉簧呈拉伸狀態。
[0005]本實用新型中拉簧呈拉伸狀態,拉伸狀態的拉簧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同時呈彎曲狀的音柱或呈直狀的軸線方向設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通縫的音柱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更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本實用新型以音柱形狀的變化和拉簧(共振件)相結合,達到提琴發音更明亮,音質更圓潤、飽滿的目的,適用于兒童提琴、成人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適用于不同型號的提琴新型音柱技術參數不同,但結構原理相同。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拉簧包括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音柱呈直狀,第一掛鉤兩端均設有第一鉤部,第二掛鉤兩端均設有第二鉤部,音柱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第一掛鉤穿插在第一通孔中,第二掛鉤穿插在第二通孔中,兩個第一鉤部和兩個第二鉤部均伸出音柱的表面,第一拉簧的一端設在一個第二鉤部上,另一端設在一個第一鉤部上,第二拉簧的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二鉤部上,另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一鉤部上,第一拉簧、第一掛鉤、第二拉簧和第二掛鉤構成四邊形狀。由此,第一拉簧的兩端分別設在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上,第二拉簧的兩端分別設在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上,第一拉簧、第一掛鉤、第二拉簧和第二掛鉤構成四邊形狀,從而使拉簧作用在音柱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減小了音柱的負載,而且拉伸狀態的的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兩個通縫的上端與音柱頂端的距離可以均為0.5?1cm,兩個通縫的下端與音柱底端的距離可以均為0.5?1cm。由此,兩個通縫的上端與音柱頂端的距離為0.5?Icm以及兩個通縫的下端與音柱底端的距離為0.5?Icm可以提高音柱的振動傳導作用,從而提高提琴的音質。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拉簧支架,音柱呈彎曲狀,拉簧支架的中部設在音柱上,拉簧支架與音柱呈十字排布,拉簧的中間段依次設在拉簧支架的一端、音柱的頂端和拉簧支架的另一端。由此,拉簧支架與音柱呈十字排布可以確保拉簧作用在音柱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從而減小了音柱的負載,而且拉簧和拉簧支架形成音柱的共振件,拉簧支架可以確保拉簧不會因受到回復力的作用收回。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音柱的頂端可以設有凹槽,拉簧卡接在凹槽中。由此,拉簧卡接在音柱頂端的凹槽中可以防止拉簧滑脫。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拉簧支架可以包括兩個由彈性材料制成的支架片,兩個支架片兩端分別貼合在一起,兩個支架片的中間段夾在音柱上。由此,兩個支架片兩端貼合在一起,兩個支架片的中間段夾在音柱上可以確保拉簧作用在音柱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從而減小了音柱的負載。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一端可以設有第一叉口,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另一端也可以設有第二叉口,拉簧的中間段依次卡接在拉簧支架的第一叉口、凹槽和第二叉口中。由此,拉簧支架兩端的第一叉口和第二叉口可以掛住拉簧,可以確保拉簧和拉簧支架配合牢固,提高拉簧和拉簧支架形成的共振件的穩固度,提高音質。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第二掛鉤,第二掛鉤兩端均設有第二鉤部,音柱上設有第二通孔,第二掛鉤穿插在第二通孔中,兩個第二鉤部均伸出音柱的表面,拉簧的一端設在一個第二鉤部上,另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二鉤部上。由此,兩端均設有第二鉤部的第二掛鉤可以將拉簧穩固地固定在音柱上。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通孔與音柱頂端的距離可以為2cm。由此,第二通孔與音柱頂端的距離為2cm(即第二掛鉤與音柱頂端的距離也為2cm)可以提高音柱的振動傳導作用,從而提聞提琴的首質。
[00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音柱的彎曲半徑可以小于等于lcm。由此,彎曲半徑小于等于Icm的音柱可以有效地將琴面板的振動傳導到背板上,呈彎曲狀的音柱在彎曲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加強共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所示的提琴新型音柱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六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圖7所示的提琴新型音柱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圖7所示的提琴新型音柱中C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為圖7所示的提琴新型音柱中D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6]實施例一:
[0027]圖1和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
[0028]如圖1和圖2所示,提琴新型音柱,包括音柱1、拉簧2和拉簧支架。此外提琴新型音柱還可以包括第二掛鉤5。
[0029]如圖1所示,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彎曲狀,且彎曲半徑小于等于lcm,呈彎曲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彎曲半徑小于等于Icm的音柱I可以有效地將琴面板的振動傳導到背板上。
[0030]音柱I的頂端劃割有凹槽14。
[0031]如圖1所示,拉簧支架包括兩個由彈性材料制成的支架片3,兩個支架片3兩端分別貼合在一起(如粘貼、纏固在一起),確保兩個支架片3的中間段夾在音柱I上,拉簧支架與音柱I呈十字排布。
[0032]如圖1所不,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左端開設有第一叉口 31,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右端開設有第二叉口 32。
[0033]如圖2所示,音柱I上開設有第二通孔13。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二通孔13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為2cm,第二通孔13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為2cm可以提高音柱I的振動傳導作用。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通孔13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可以根據需要的音質和音色進行調整。
[0034]如圖2所示,第二掛鉤5兩端均帶有一個第二鉤部51。第二掛鉤5的安裝方法:先在第二通孔13中穿一細金屬絲,金屬絲的兩端分別露出音柱I的表面3cm左右,并將露出的金屬絲彎成小鉤,從而形成第二掛鉤5。第二掛鉤5穿插在第二通孔13中,兩個第二鉤部51伸出音柱I的表面。第二通孔13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為2cm,即第二掛鉤5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也為2cm,從而可以提高音柱I的振動傳導作用。
[0035]如圖1所示,拉簧2的一端固定在左邊的第二鉤部51上,拉簧2的中間段依次卡接在拉簧支架的第一叉口 31、凹槽14和第二叉口 32中,拉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右邊的第二鉤部51上,拉簧2處于拉伸狀態。拉簧2作用在音柱I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從而可以減小音柱I的負載,而且拉簧2形成音柱I的共振件,拉簧2處于拉伸狀態,拉簧支架可以確保拉簧2不會因受到回復力的作用收回,拉伸狀態的拉簧2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I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
[0036]本實施例中,凹槽14的寬度為0.2mm,拉簧2的彈簧絲直徑與凹槽14匹配,拉簧2卡接在凹槽14中,且拉簧2與凹槽14匹配的部分完全沉于凹槽14中,從而可以防止拉簧2滑脫。在其它實施例中,凹槽14的寬度、彈簧絲的直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變更調整。
[0037]本實施例中,拉簧2作用在音柱I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從而可以減小音柱I的負載,而且拉簧2和拉簧支架形成音柱I的共振件,拉簧2處于拉伸狀態,拉簧支架可以確保拉簧2不會因受到回復力的作用收回,拉伸狀態的拉簧2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I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同時呈彎曲狀的音柱I在彎曲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I(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使提琴的聲音更洪亮,而且呈彎曲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彎曲的音柱I擴大了音量但不夠圓潤,裝上拉簧2 (共振件)后音質就飽滿了。
[0038]實施例二:
[0039]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
[0040]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彈簧2、彈簧支架、第二掛鉤5的結構和安裝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音柱I的具體形狀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
[0041]實施例一中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彎曲狀,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音柱I的中下部呈拐折狀。
[0042]中下部呈拐折狀的音柱I在拐折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I (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使提琴的聲音更洪亮,而且中下部呈拐折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
[0043]實施例三:
[0044]圖4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
[0045]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彈簧2、彈簧支架、第二掛鉤5的結構和安裝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音柱I的具體形狀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
[0046]實施例一中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彎曲狀,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音柱I的中下部呈彎曲狀,且彎曲半徑小于等于lcm。
[0047]中下部呈彎曲狀的音柱I在彎曲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I (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使提琴的聲音更洪亮,而且中下部呈彎曲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彎曲半徑小于等于Icm的音柱I可以有效地將琴面板的振動傳導到背板上。
[0048]實施例四:
[0049]圖5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四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
[0050]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彈簧2、彈簧支架、第二掛鉤5的結構和安裝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音柱I的具體形狀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
[0051]實施例一中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彎曲狀,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凸折狀。
[0052]中部呈單向凸折狀的音柱I在凸折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I (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使提琴的聲音更洪亮,而且中部呈單向凸折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
[0053]實施例五:
[0054]圖6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五種實施方式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
[0055]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彈簧2、彈簧支架和第二掛鉤5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音柱I的具體形狀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第二通孔13的開設位置與實施例一中的不同。
[0056]實施例一中音柱I的中部呈單向彎曲狀,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音柱I的中部呈雙向彎曲狀,且彎曲半徑均小于等于1cm,第二通孔13的開設位置位于音柱I的雙向彎曲部位,第二掛鉤5穿插在第二通孔13中,一個第二鉤部51伸出音柱I的一個彎曲部位的表面,另一個第二鉤部51伸出音柱I的另一個彎曲部位的表面。
[0057]中部呈雙向彎曲狀的音柱I在彎曲部位雖然切斷了音柱I (木制)本身的年輪線,但它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使提琴的聲音更洪亮,而且中部呈雙向彎曲狀的音柱I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很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從而使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彎曲半徑小于等于Icm的音柱I可以有效地將琴面板的振動傳導到背板上。
[0058]實施例六:
[0059]如圖7至圖10所示,提琴新型音柱,包括音柱I和拉簧2。此外提琴新型音柱還可以包括第一掛鉤4和第二掛鉤5。
[0060]如圖7所示,音柱I呈直狀,音柱I軸線方向開設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通縫11(如圖10所示),即在兩個通縫11所在音柱I的位置段,兩個通縫11將音柱I分割成四個柱體,可以加強共振,而且可以將琴面板的振動更有效地傳導到背板上,使琴背板的振動加強,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
[0061]本實施例中,兩個通縫11的上端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均為0.5?1cm,兩個通縫11的下端與音柱I底端的距離均為0.5?lcm。在其它實施例中,兩個通縫11的上端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兩個通縫11的下端與音柱I底端的距離可以根據需要的音質和音色進行調整,以及兩個通縫11的寬度也可以根據需要的音質和音色進行設定和調整。
[0062]如圖7所不,拉簧2包括第一拉簧21和第二拉簧22。
[0063]如圖7所示,第一掛鉤4兩端均帶有一個第一鉤部41,第二掛鉤5兩端均帶有一個第二鉤部51。
[0064]如圖7至圖9所示,音柱I上開設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位于第二通孔13的上方,第一通孔12位于音柱I的中上部,第一掛鉤4穿插在第一通孔12中,第二掛鉤5穿插在第二通孔13中,兩個第一鉤部41和兩個第二鉤部51均伸出音柱I的表面。
[0065]如圖7所不,第一拉簧21的下端固定在位于左邊的第二鉤部51上,第一拉簧21的上端固定在位于左邊的第一鉤部41上,第二拉簧22的下端固定在位于右邊的第二鉤部51上,第二拉簧22的上端固定在位于右邊的第一鉤部41上,第一拉簧21、第一掛鉤4、第二拉簧22和第二掛鉤5構成倒梯形狀。第一拉簧21、第一掛鉤4、第二拉簧22和第二掛鉤5構成倒梯形狀可以確保第一拉簧21、第二拉簧22作用在音柱I上的力是對稱抵消的,減小了音柱I的負載,而且拉伸狀態的的第一拉簧21和第二拉簧22自身存在張力,可以與音柱I上的音頻振波形成共振,使得提琴發出聲音的音量變大,音色更加飽滿、優美。兩個通縫11將音柱I分割成四個柱體,可以加強共振,擴大了音量,但不夠圓潤,安裝上第一拉簧21和第二拉簧22(共振件)后音質就飽滿、不單薄了。
[0066]本實用新型中提琴新型音柱的參數是以4/4小提琴為例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中提琴新型音柱的參數不是固定不變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提琴新型音柱的結構和原理進行稍作改進(如:改變參數、更換材料),就可以得到適用于不同型號提琴的提琴新型音柱。
[0067]本實用新型以音柱I形狀的變化和拉簧2 (共振件)相結合,達到提琴發音更明亮,音質更圓潤、飽滿的目的,適用于兒童提琴,成人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適用于不同型號的提琴新型音柱其技術參數不同,但結構原理相同。
[0068]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音柱(I)和拉簧(2),所述音柱(I)呈彎曲狀或直狀,呈直狀的音柱(I)軸線方向設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通縫(11),所述拉簧(2)的一端設在音柱⑴上,所述拉簧⑵的中間段設在音柱⑴的中上部,所述拉簧⑵的另一端設在音柱(I)上,所述拉簧(2)呈拉伸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掛鉤(4)和第二掛鉤(5),所述拉簧(2)包括第一拉簧(21)和第二拉簧(22),所述音柱(I)呈直狀,所述第一掛鉤(4)兩端均設有第一鉤部(41),所述第二掛鉤(5)兩端均設有第二鉤部(51),所述音柱(1)上設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2)位于第二通孔(13)的上方,所述第一掛鉤⑷穿插在第一通孔(12)中,所述第二掛鉤(5)穿插在第二通孔(13)中,兩個第一鉤部(41)和兩個第二鉤部(51)均伸出音柱(I)的表面,所述第一拉簧(21)的一端設在一個第二鉤部(51)上,另一端設在一個第一鉤部(41)上,所述第二拉簧(22)的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二鉤部(51)上,另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一鉤部(41)上,所述第一拉簧(21)、第一掛鉤(4)、第二拉簧(22)和第二掛鉤(5)構成四邊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通縫(11)的上端與音柱⑴頂端的距離均為0.5?1cm,兩個所述通縫(11)的下端與音柱⑴底端的距離均為0.5?1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拉簧支架,所述音柱(I)呈彎曲狀,所述拉簧支架的中部設在音柱(I)上,所述拉簧支架與音柱(I)呈十字排布,所述拉簧(2)的中間段依次設在拉簧支架的一端、音柱(I)的頂端和拉簧支架的另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I)的頂端設有凹槽(14),所述拉簧(2)卡接在凹槽(14)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支架包括兩個由彈性材料制成的支架片(3),兩個支架片(3)的兩端分別貼合在一起,兩個支架片(3)的中間段夾在首柱(I)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一端設有第一叉口(31),所述拉簧支架貼合在一起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叉口(32),所述拉簧(2)的中間段依次卡接在拉簧支架的第一叉口(31)、凹槽(14)和第二叉口(32)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掛鉤(5),所述第二掛鉤(5)兩端均設有第二鉤部(51),所述音柱(I)上設有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掛鉤(5)穿插在第二通孔(13)中,兩個第二鉤部(51)均伸出音柱(I)的表面,所述拉簧(2)的一端設在一個第二鉤部(51)上,另一端設在另一個第二鉤部(51)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3)與音柱(I)頂端的距離為2cm。
10.根據權利要求4?9中任一項所述的提琴新型音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I)的彎曲半徑小于等于1cm。
【文檔編號】G10D3/14GK204087767SQ201420609444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明者】蔣元魁, 蔣蔚 申請人:蔣元魁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