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可適用于向用戶提供觸覺呈現等的結構件和觸覺呈現裝置。
背景技術:
1、專利文獻1描述了一種超低音音箱,包括設置在車輛的內部面板上的聲音輸出單元,設置在內部面板和車輛的框架之間的間隙中并且從聲音輸出單元朝向形成在框架中的通孔延伸的外殼,以及設置在外殼的內側的迷宮(labyrinth)部。在該超低音音箱中,在外殼的與聲音輸出單元側相對的一側的端部處形成經由通孔向框架的外側開口的開口部,并且迷宮部包括以交錯圖案排列的多個突起,以便降低在已滲透到外殼內的聲音的頻帶之中的與聲音輸出單元中產生的聲音的頻帶不同的頻帶中的聲壓級。這旨在降低噪聲滲透的影響(參見專利文獻1的說明書第[0027]-[0031]段,圖5等)。
2、引文列表
3、專利文獻
4、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20-142552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1、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2、需要一種如上所述的能夠提高用戶沉浸感的技術。
3、鑒于上述情況,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用戶沉浸感的結構件和觸覺呈現裝置。
4、問題的解決方案
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件包括殼體、壓力產生裝置和聲學超材料。
6、所述殼體包括至少一個或多個開口部。
7、所述壓力產生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并朝向所述開口部產生氣壓。
8、所述聲學超材料嵌合在所述開口部中,并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所述氣壓直線地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所述氣壓螺旋形地穿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聲學超材料被形成為使得所述第一通孔的橫截面積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橫截面積之和與所述壓力產生裝置的橫截面積的比率小于0.94。
9、這種結構件包括設置在殼體內并朝向至少一個或多個開口部產生氣壓的壓力產生裝置,以及嵌合在開口部中并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聲學超材料,所述第一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氣壓直線地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氣壓螺旋形地穿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聲學超材料被形成為使得第一通孔的橫截面積和第二通孔的橫截面積之和與壓力產生裝置的橫截面積的比率小于0.94。這可以提高用戶沉浸感。
10、所述開口部可以設置在與由所述壓力產生裝置壓縮所述氣壓的方向同軸的方向上。
11、開口部可以設置在與由所述壓力產生裝置壓縮所述氣壓的方向不同的軸方向上。
12、吸聲材料可以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吸聲材料可以由纖維的層疊體或多孔材料形成。
13、所述壓力產生裝置可以包括音圈電機或風扇。
14、所述殼體可以包括兩個或更多個開口部。在這種情況下,所述聲學超材料可以嵌合在所述開口部的每一個中。
15、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開口部可以在相同的方向上開口。在這種情況下,所述殼體可以包括設置在所述開口部之間的分隔件。
16、所述第二通孔可以具有兩種或更多種角度。
17、所述第二通孔可以形成為在排出所述氣壓的出口附近具有所述兩種或更多種角度。
18、所述聲學超材料可以包括磁路,并且通過所述磁路的驅動來動態地改變連接所述第二通孔的入口和出口的通路的橫截面積、在與所述氣壓穿過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同軸的方向上的所述聲學超材料的長度、或者由所述通路形成的角度中的至少一者或多者。
19、所述第一通路可以為圓柱形狀。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第二通孔可以包括多個入口和出口。
20、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觸覺呈現裝置,包括:殼體、壓力產生裝置和聲學超材料。
21、所述殼體包括朝向用戶開口的至少一個或多個開口部。
22、所述壓力產生裝置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并且朝向所述開口部產生氣壓。
23、所述聲學超材料嵌合在所述開口部中,并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所述氣壓直線地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被形成為使得所述氣壓螺旋形地穿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聲學超材料被形成為使得所述第一通孔的橫截面積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橫截面積之和與所述壓力產生裝置的橫截面積的比率小于0.94。
1.一種結構件,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件,其中,
12.一種觸覺呈現裝置,包括: